2020-12-2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王華輝家庭,現居住於貴陽市烏當區龍廣路街道新雲居委會太陽城A-7-3號,全家現有人口5人,王華輝本人、86歲高齡的母親汪孫榮、妻子曾益敏、兒子王浩宇和兒媳文曉秋。
「十愛十恨」以德治家
王華輝生長在一個教師家庭,他的父親是黃埔軍校23期學員。解放後,他父親先後義務創辦了四所學校,為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教育作出過一定貢獻,1988年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先進個人」稱號。父親在世時曾立下家訓「十愛十恨」(「十愛」:一愛互敬互讓,二愛喜笑顏開,三愛勤勞簡樸,四愛忠實信用,五愛求知助人,六愛琴棋書畫,七愛栽花種果,八愛整齊清潔,九愛鼓樂歡唱,十愛接待賓客。「十恨」:一恨爭吵打罵,二恨流言惡習,三恨懶惰浪費,四恨欺假抵賴,五恨愚昧自私,六恨流氓賭博,七恨四圍荒涼,八恨雜亂骯髒,九恨死氣沉沉,十恨無人來往)。多年以來,王華輝家庭一直努力以家訓為行動指南,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家庭文明的動人樂章,2007年被市文明委授予貴陽市「書香人家」稱號。
認真教學 潛心教研
王華輝是烏當區少年宮的一名專職書法教師,也是烏當書協主席,他業務水平高,上課幽默風趣,對學生循循善誘,很受學生家長的歡迎,每年他所教班級學生的過級率為100%,創造了家長零投訴的佳績。由於工作出色,兩次被評為區級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被評為市級優秀德育工作者。
作為書協主席,他視烏當書法教育為己任,先後為烏當中學、新天一小、新天二小、新天三小、新場小學、烏當小學、區教培中心、師範學院師生義務培訓書法,每周一次,時間長的達兩年之久。近四年來,他為烏當區教培中心、烏當小學、黃連小學、新添二小、新場小學先後贈送了價值7400元的書法教材和文具,以鼓勵這些學校對書法教育的重視。他每年均要組織書協會員為群眾義務書寫春聯,平均每年15場左右。他還經常組織書協會員,義務為群眾書寫書法作品,使會員的書法作品傳播到烏當的每一個角落,為美化烏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積極爭取區政協支持,策劃出版了《筆歌墨舞頌烏當》——烏當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書法作品集。他還組織策劃實施每兩月一次的公益書法講座(裡外裡),社會反響較好。同時,他積極組織書法愛好者參加各級各類書法比賽,其中會員蘭竹強入展十二屆國展,實現了烏當區國展零突破;初一學生曾鵬獲省青少年書法比賽一等獎;他的作品獲首屆「陽明春韻」書展一等獎。他還策劃成立烏當區教育系統「泉之韻」教師書畫社,書畫社成立之後,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全區書法骨幹教師培訓,培訓人數71人,之後又依託該此平臺開展過多項活動。他還策劃組織實施了「四個一」書法展拍活動(4名學生分別為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讀一年級),拍賣款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他長期免費培養貧困家庭學生邱吉祥,該生201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書法專業。
退而不休 熱愛公益
他86歲的老母親退而不休,生活儉樸健康,經常用平生之學教育子女,幫助他人,空閒時間多用於看書學習,寫字養花,做家務,寫回憶錄等有益的事情。他母親年輕時,曾在邊遠的苗族地區工作,為適應當地的教學,她努力學習苗語、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習慣、風俗習慣。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她便能夠採用雙語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看到苗族人民缺醫少藥,她便努力自學醫學知識,利用寒暑假到縣城裡,向正規醫院的醫生學習專業醫療知識。也經常向民間中醫學習中醫藥知識,併購買了一些簡單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帶回苗寨,義務為苗族同胞治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群眾的治病難問題。不知不覺中,她母親也成了當地有名的「赤腳醫生」,經她治療的苗族同胞不計其數。
六七十年代,她母親就為當地30多位苗族產婦接過生,其中5例是難產,孩子生下來都不會呼吸,她不嫌髒,給孩子清理了呼吸道,再做人工呼吸,一一將這些孩子搶救過來,有一例產婦大流血,她也將其搶救過來了,經她接生的30餘位產婦都母子平安,在當地傳為佳話。在當時,她母親所做的這一切,全部是沒有收過費用。她的善舉贏得了當地苗族同胞的尊重和愛戴,大家都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直到今天,她母親還在用她學會的醫學知識,毫無保留地幫助鄰居甚至陌生人。經常聽到她向周圍的人傳授蛇退治帶狀皰疹、蘭花治胃病、桃核治膽結石……等良方,這些都是她母親辛苦學到的民間秘方。
86歲等母親依然精神抖擻,有人問她:「您老都86歲了,還這樣紅光滿面,是怎麼保養的呀?」她又寓教於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態要好,要多做善事。另外還要多看書、多學習,懂得一些醫療常識,不要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王華輝母親退而不休,是一個文化醫療知識的傳播者,一個熱愛公益的老人。
一份耕耘 一份收穫
王華輝的妻子工作認真、成績突出,為自己、單位和地方爭取過不少榮譽。2000年至2006年,她在黔西一小任教導主任和副校長期間主抓教育教學工作,她組織了一個教學水平高、工作激情高的團隊,根據《畢節地區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考核指標(試行)》,修改完善了《黔西一小教學常規管理標準(試行)》,並制定了與之配套的考核量化方案。這個方案是一套科學化、人性化,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工作方案。方案實施後,受到廣大教師和上級領導的好評,對學校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使當時黔西一小的教學成果在本縣首屈一指。她還在學校組建了200多人的「小杜鵑藝術團」,各班又分別組建了合唱團,為學校的素質教育打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之後,在縣裡舉辦的各種文藝活動中,黔西一小的師生身影經常出現在節目中。2001年至2002年,學校先後兩度獲縣級工作目標管理優秀學校一等獎、縣級教學常規管理一等獎、德育工作成績顯著一等獎、貴州省大課間體育活動二等獎。2004年,還承辦了畢節地區素質教育現場會、貴州省第第十三屆教研聯席會,獲畢節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示範學校稱號、國家級德育工作成果一等獎,她個人也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省級優秀教師、縣級優秀黨員。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她在烏當區新天學校任數學教師,獲得過區教學數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烏當區教育科研與教師培訓中心期間,她擔任小學數學,小學、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她經常深入學校了解情況,努力培養骨幹教師,制定務實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並一一落實,使烏當區的綜合實踐課、綜合實踐活動風生水起,成果多多,成了教育系統的一大亮點,受到了廣大群眾好評。她個人的論文《小學數學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獲國家級一等獎。2012年12月至2016年3月,她在烏當區教育局任教育科科長期間,雖然工作繁重,但她從不叫苦,克服重重困難,出色的完成了工作任務。除了完成常規的工作外,她還牽頭完成了「9+3」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參與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工作,牽頭組織國家質量檢測,區教育局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級優秀組織獎。在完成好本質工作的同時,她還注重帶好隊伍,培養出不少新人。2016年至今,她在區教育科研與教師培訓中心任三民辦主任,積極制定了《烏當區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管理辦法(試行)》、《烏當區骨幹教師管理辦法(試行)》等,為後續的「三名」工作做了良好的鋪墊。
王華輝的兒子和兒媳剛參加工作不久,他們在各自的單位都認真地工作著,相信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取得良好的成績。王華輝家庭還與兄長姐妹一道,積極為黔西縣新仁鄉化屋小學捐款,幫助其修建了塑膠跑道。
在他家客廳裡,掛著一幅書法作品「家和業盛」,這也是他們一家的真實寫照。
往期精彩回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學習強國「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縣級融媒號正式上線修文縣組織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原標題:《家和業盛 書香人家 ——王華輝家庭》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