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從盛長柏的婚禮過程,看看古代大家族的結婚流程

2020-12-18 娛樂回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

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他剛考中舉人,盛紘的好多同僚就有好多人透露出結親的打算,但是盛紘有自己的想法,想給自己的兒子尋找一個門第高貴的兒媳,覺得長柏以後能有一個厚實、得力的嶽家扶持,才能仕途順遂。

而如果想娶高門貴女最基本的要求必須是考中了進士才行,所以盛紘堅持讓兒子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果然,長柏哥哥也很爭氣,第二年果然考中了進士。

盛紘知道自己的老婆在親事方面不靠譜,也看不上康家的女兒,早早地委託盛老太太幫著張羅。盛老太太相中了海家的嫡次女——海朝雲,這個海朝雲是孔嬤嬤都讚不絕口的人,據說她的人品德行都是極好的,盛老太太看上了海家的女兒,但是海家未必看得上盛家的門楣,畢竟盛家和還是有些差距的,海家是東陽名門,海家的老太爺是兩代帝師,海朝雲的父親、兄長都在朝為官,海家門第比盛家高許多。

盛老太太對這門親事很有信心,尤其是她年輕時候張羅過養子盛紘高娶王老太師嫡次女的婚事,很有經驗,所以從說媒階段,盛老太太就開始籌劃了。

一、說媒提親

因為自己家的門第不如女方,那麼就只有從個人魅力身上下手了,盛老太太效仿當年自己帶著盛紘去王家求親的經歷,讓和自己家有通家之好的媒人帶著盛長柏親自去上門求親,海家的太太一見長柏哥哥玉樹臨風、溫文爾雅、氣質磊落、身姿挺拔,不用說家世,心裡就先同意了一半。

後來又掂量著長柏的父親盛紘也是朝廷的中品官員,還有一個忠勤伯府的姐夫,還有一個體面的舅舅家,門第還算湊合,主要是長柏也考中了進士,人品、相貌也很體面,再加上自己家的女兒因為海家家訓,容不下妾室,門第太高的也未必看得上自己家的女兒,最後綜合考慮,同意了這門親事。

二、三書六禮

大約長柏哥哥很受中老年婦女的青睞,提親以後,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後來看長柏哥哥孤身一人在京城,恨不能讓長柏住到自己家中去。後來盛紘官職調動,回到京城,海家老爺謀了外放,怕以後女兒出嫁太麻煩,所以就主張在年前趕緊把婚事辦了。

盛紘覺得海家是書香清貴人家,仰慕人家的家風,所以主張按照全套古禮備婚,首先盛海兩家開始過六禮,古代的六禮是指: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

1.納採:是指男方向女方送彩禮求親

其中盛家按照當時的習俗,準備的彩禮裡面有一隻捆的結結實實的大肥雁,這就是所謂的「聘雁」,當時已經流行假的大雁了,如蘭還納悶:現在不都是漆雕的嗎,怎麼還是活的?說明盛紘對這門親事的重視程度。

2.問名:將男女的年庚八字進行匹配

盛紘特意讓自己的好友大理寺的柳大人去海家納採求親,帶回來了海家小姐的八字庚帖,盛紘又請官媒裝模作樣地核對了一下。

3.納吉:將庚貼於神前佔卜請示

盛紘特意把兩人的庚帖放到先祖牌位前供奉了兩天,當然,結果一定是吉兆。古代婚禮雖然講究「合八字」,其實在真正想結親的人家來說,八字只是象徵性的合一合,那種以八字不合拒婚的人家,多半是從內心裡不想結親的,所以在真正要結親的人家,只是走走過場。

4.納徵:包括男方的彩禮和女方的嫁妝

原著裡沒有說盛家的彩禮,但是長柏作為盛家長子長孫,有盛老太太、王大娘子和盛紘的全力支持,彩禮自然很厚重,盛家雖然門第不算高,家財卻很豐厚,忠勤伯爵府的當家袁夫人就一直覬覦華蘭的嫁妝,說明盛家的財力還是很厚滴!

原著裡特意描寫了海家的嫁妝:

婚期將近,海家的嫁妝流水價的抬進盛府,家具包括床桌椅屏,一色泛著好看的紅光,衣料足足有幾十大箱子,還有各式擺設裝點,還有陪嫁過來的幾百畝田地和不知多少家店鋪。嫁妝場面聲勢浩大,可以說是十裡紅妝,把姑娘一輩子要用的銀錢衣裳都備齊了,具體到恭桶臉盆壽衣都準備全了。

5. 請期:確定結婚吉日

經過前面的一番準備,婚事定在了臘月十八,大吉大利。

6. 親迎:結親。

盛家和海家都在朝為官,尤其是海家,兩代帝師的海老太爺雖已致仕,但在清流中的威望猶在,這回海家嫁女,幾乎半個北方士林的頭面人物都來了,盛家和海家的同僚、姻親都參加了婚禮,場面非常隆重,因為原著是以盛明蘭的女性視角來寫的,古代未出閣的女子,對這種拋頭露面的事情參與不多,所以沒有詳細描述,但是婚禮場面卻非常體面,盛家娶回海家的女兒,確實是提高了自己家的體面。

都說長柏哥哥優秀,但是海家的女兒更優秀,否則在這場婚事當中,海家不會佔據主角,盛家是上趕著被挑選的,當然最後結局圓滿。盛家和海家聯姻對長柏來說,有了強有力的嶽家可以依靠,未來官場便少了很多阻力。

長柏和華蘭的婚事在盛家都是比較盛大的,作為嫡長子、嫡長女,兩個人身份地位使然,婚事都比較隆重,當然誰也沒有想到,不久的將來最小的女兒盛明蘭將會迎來更加盛大的婚禮。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王大娘子因毒害盛母,被送回老家思過
    王若弗在《知否》一劇中飾演的盛府大娘總是高光時刻不斷,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有趣的笑料,例如:「狐猸子這事,原來也是要天分的」這一段中,就使觀眾忍俊不禁。可是在原著中,王大娘子因為參與姐姐康姨母毒害盛母一事被長子長柏送了宥陽老家,因為此事,大娘子還與自己的兒子大鬧了一場。但還是不得不服從兒子的安排。
  • 《知否》原著:盛家三個兒媳婦的共同優點,女人嫁人後都該看看
    盛家給三個兒子結的親,特別好。 盛長柏靠實力娶了滿門清貴的嫡女海氏,盛長楓靠運氣娶了盛紘好友的嫡女,盛長棟靠品性娶了沈國舅親戚的嫡女。 一個嫡子兩個庶子,卻娶了三個嫡女,而且三個兒媳婦的做派品性,都是一等一的,端的是好姻緣。
  • 《知否》原著:康姨母想把庶女嫁給長柏,誰知被海氏一句話懟死!
    但是她這個人見不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屬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那種人,見到王大娘子過得比自己好,盛家地位越來越高,發展越來越好,而自己康王氏家裡勢力日漸衰弱,妹妹王大娘子安享晚年,而自己要為康家的生計到處奔波,心裡很不爽,一直給王大娘子出餿主意。
  • 知否:長柏長楓參加科考,盛紘拜孔子時,一句話表明他更看重誰
    深度解析《知否》戲裡戲外!大家好,歡迎觀看麻麻嘰咕咕!知否:長柏長楓參加科考,盛紘拜孔子時,一句話表明他更看重誰《知否》這部作品有很多值得大家回味的點,雖然結局已經很久了,但是再次觀看的時候,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盛紘更器重長柏還是長楓,其實在他們參加科考的時候,盛紘已經下意識的說了出來
  • 《知否》:長柏顧廷燁考會試,貢院裡的規矩有多嚴,你都想像不到
    文|少年常樂遊科考做官從古至今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今天我們就跟隨《知否》裡的幾個重要的科考人物:顧廷燁、齊衡、盛長柏和盛長楓一起去了解一下古代科考做官的相關事宜吧。考試在《知否》中,盛家兩個兒子長柏長楓在自家書塾讀書;齊國公家的獨生子齊衡因為德高望重的莊學究來了盛家蹭課;顧廷燁年少時在白鹿洞書院讀書,一開始玩心重,後來收了心,一路考了上來,在鄉試中了舉,然後來了盛家書塾接著讀書。
  • 知否:寵妾滅妻的盛紘堅持長子必須嫡出,對懷孕的通房決不手軟
    看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被裡麵糊塗昏庸盛紘氣得半死,感嘆淑女盛明蘭生存的艱難,而原著裡的盛老爹還算是一個比較明理、對待兒女比較關心的父親,雖然他寵妾滅妻,但是優點也比較突出,比如:關心兒女教育,在官場上不卑不亢,有超強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為人勤勉上進,仕途順遂,
  • 《知否》原著盛老太太:愛的太真,傷的太深,一輩子最對不起自己
    文/王家小山01 出身名門,為愛下嫁《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盛家老太太都是對明蘭最好的人!明蘭母親去世,是老太太把她養在跟前。那句「我們明丫頭有人疼」更是讓人淚目。盛老太太是整個知否裡,最讓人敬佩的老太太,這和她的事跡脫不開關係。
  • 《知否》原著盛長柏:他身上這三點可貴之處,堪稱男子中的典範
    YIBAO|《知否》原著書評01不管看《知否》原著多少遍,最喜歡的還是長柏哥兒。在《知否》原著中,盛長柏的形象更為鮮明一些:他身上有這三點可貴之處,堪稱男子中的典範。嫁人當嫁盛長柏,好男當如盛長柏。長柏還跟劉媽媽說過:「盛家家風,通房抬不抬姨娘,將來好壞全憑以後的少奶奶。」他為人正直,不喜女色,該讀書下苦功夫的時候絕不親近女色。在原著裡,長柏只有一個通房丫頭,叫羊毫。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用功讀書,容了一個羊毫也不過是因為她長得很普通,另外不讓人拿他話柄罷了。
  • 《知否》原著「一朵奇葩」盛長柏:女人嫁給這種男人,太「舒服」
    比起盛長楓那種只知道胡鬧,卻護不住自己丫頭的男人,盛長柏簡直就是「聖人」。盛長柏身邊的丫頭大多都是能善終的,而盛長楓身邊多少丫鬟都死於盛長楓的多情。一個男人立身正,才能免於傷害別人,也免於給自己帶來災禍。
  • 趙麗穎新劇《知否》:盛家四千金結局
    講述了現代法院工作人員姚依依穿越到古代,成為一個文人世家的庶女盛明蘭(趙麗穎飾)的故事。在原著中,女主盛明蘭本是一個幼年喪母,身體瘦弱且不受寵的庶女,但是姚依依穿越成為明蘭之後,盛明蘭步步為營,憑藉自己的聰慧悟性和祖母盛老太太的悉心栽培,最後成為一個幸福的侯門主婦。最初,作者在網絡上連載《知否?知否?
  • 《知否》原著「毒害盛老太太」的康姨母:憑什么妹妹,比我嫁得好
    導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豆瓣評分僅7.5分,這部劇是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演繹得很好!個人覺得這部劇被低估這個評分,作為反派的康姨母,是一個可恨又可憐之人,可以說是一手好牌打成爛牌的。
  • 劇中作惡多端的康姨母,在《知否》原著中,她的結局更加大快人心
    在《知否》原著中,康姨媽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在長柏的主導下,她的結局可真是大快人心。在這個世界上,康姨媽最為在乎的無非是她自己的地位,她兒女的幸福,到了最後,這些她最珍視的東西都被剝奪了。自己終身困於牢獄之中康姨媽敢給盛老太太下毒,無非是拿捏住了盛家不敢以自己的官位名聲將這件事捅破,即使自己受到些懲罰,娘家人都在京城,也會力保她沒事。康姨媽猜到了自己母親會為自己鼎力出頭,可是卻沒想到明蘭對這件事堅持,也沒想到長柏能為了維護盛老太太如此決絕,更沒想到康姨夫恨不得把她早點趕走。
  • 知否:她戲份不多一直被忽略,但長柏兩次拜相,足以見識她的手腕
    長柏後來兩度拜相,這麼好的小姐姐好多戲都被刪了。聰明的女人知道何時能娶原著裡的海氏出生書香世家,劇集中編劇曾借著齊小公爺之口說:海家一門五翰林。可以看出,海家在朝中的地位絕不算低。海家一門五翰林。可以看出,海家在朝中的地位絕不算低海朝雲這樣的品質,即便是入宮,做個妃子、貴妃應當不成問題。
  • 《知否》長柏和二叔的對話不在一個頻道,原來他念的詩有弦外之音
    在《知否》最新的劇情中,顧二叔和盛長柏為人們貢獻了一番十分歡樂的對話,對話中顧二叔在抱怨自己的家庭生活,而盛長柏不僅沒有回應顧二叔的抱怨,還一直都在念詩。兩人的這番對話,完美地為人們展現了什麼是文科生和體育生的對話。
  • 《知否》原著盛長楓:從天資聰穎到自甘墮落再逆襲,全靠妻子柳氏
    《知否》原著盛紘的幾個兒女中,無論從性情還是相貌上,長楓是最像盛紘的兒子,盛紘花在他身上的心思比長柏都多。長楓讀書也很有天分,連莊學究都覺得他的文風雖然辭藻華麗,但是很有見地,可惜他的科舉之路卻不如長柏順暢,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 《知否》盛長柏和海氏:娶不自卑不自傲的女人,是男人的福氣
    《知否》當中,我覺得盛長柏和海氏是最幸福,最令人羨慕的一對。真的是做到了相敬如賓,相親相愛。在盛老太太被下毒,她是最理智的一個,連夜送信給長柏,足見她不是一個糊塗之人。在盛府,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也能夠分辨是非。行事不逾矩,不張揚。
  • 《知否知否》盛家這四處住所名字充滿詩意,暗示四位女主的命運!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趙麗穎飾演的是盛明蘭這個角色,她是庶女出身,最後卻嫁入侯府,逆襲成為一品誥命夫人,可謂是劇中最好命的女子之一。
  • 知否:盛家女兒大都嫁給武將世家,兒子們大多娶回文官清流的女兒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紘是一個精明的父親,給兒女選擇婚事都毫不含糊,他對每一個兒女,不論嫡出、庶出都很上心,對他們的婚事都格外重視,所以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盛家兒女的每一樁婚事,都包含著盛紘的苦心。如果按照盛紘最初的意思,盛家的兒媳婦們都會出自文官家庭,如果沒有什麼例外女兒將都會嫁入武將世家。
  • 《知否》番外:齊衡晚年悽慘,讓孫子齊小二娶盛家小六,結局圓滿
    在《知否》原著中,小公爺齊衡與盛明蘭,明明是兩情相悅,又郎才女貌可是最終卻因身份懸殊,漸行漸遠,最終遺憾錯過,明蘭嫁給了疼她愛她的顧廷燁,結局也算是美滿了,而齊衡卻一直婚姻不順,三娶嬌妻,個個身份尊貴卻又都是紅顏薄命,最後齊衡也是心灰意冷選擇了鰥寡一生。
  • 《知否》盛家兒女名字大有深意,女兒們的性格,都很像親生母親
    1.盛家給明蘭這一代子女起名規律是芝(女兒)蘭玉(男兒)樹。子侄一輩:長柏、長楓、長梧、長棟都是用身姿優美的樹木命名,顯得兒郎們玉樹臨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原著小說裡林小娘沒有名字,只稱林姨娘。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她有了名字「林噙霜」,但是這個噙字也很奇怪,噙霜?如果當動詞來解釋,霜雪易化,顯然不適合含在嘴裡!古代詩句中並無噙霜的出處,只有《易經》中有,碧草噙霜一詞,霜雪覆蓋嫩草,形容人面色蒼白。這個詞做名字實在是很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