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傅華伶:法治就是把規矩立好

2021-01-11 第一財經

編者按

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將於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只有一個: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翻閱歷屆四中全會資料可見,多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為主要內容。此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實屬首次,預示著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將更加注重法制建設和法治理念,也將推動中國多方面、深層次的立法突破和司法改革。

十年動亂,法治被破壞殆盡。之後,中共中央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強烈意識到「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十八大召開之後,史無前例的反腐高壓態勢,從治標到治本的演變,需要以「法制」和「法治」作為基礎支撐。法治的呼聲更加高漲,隨著四中全會的召開,「法治」的理念將更深入人心。

本報將從即日起每周五推出「依法治國」專題,與讀者共同見證本輪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的歷程。

 

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傅華伶看來,中國轟轟烈烈的反腐之後,將可能會經歷類似於新加坡模式的依法治國過程。

傅華伶在西南政法大學取得法學學位,此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公法、人權法、中國法律機構等,在傳播法、刑事司法制度等領域發表了大量探討中國相關問題的著作。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之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了傅華伶。

他說,30年來中國社會發展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在海外的法律學者對中國當前及之後的改革,尤其是依法治國理念下的種種改革,十分期盼。政府必須放權,法院要更獨立,形成公信力,成為解決大量社會矛盾的機構。按照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法治建設處於初級階段,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發展法治。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10月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你怎麼看這次會議以及依法治國的議題?

傅華伶:從1954年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頒布開始,其實一直都在探討依法治國的問題。

依法治國路線並沒斷過,現在重新提法治也不太讓人吃驚。作為一個政黨和政權要統治那麼大的國家總得靠什麼。常規管理一般事情的時候總得用一套規矩辦事。其實法治就是先把規矩、制度設計好,大家按照這個去做,有一定的預測性,不要一天到晚轟轟烈烈地運動。要讓社會比較穩定,要有一個秩序,大家按規定來,不要每天心驚膽戰,說到底法治就是給執政黨一個很好的工具去管理好社會。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沒有法律就沒有市場經濟。這麼多年來,人們對市場經濟的迷信或者信仰並不像以前,覺得西方市場經濟也就這樣。那麼現在為什麼還要談法治呢?我覺得就是社會管理的問題,要管理那麼大的社會、那麼多的人,你靠什麼?光靠反腐實際管不下去,治標治本,標就是現在把規矩限好了,不能貪,不能拿紅包回扣。腐敗嚴重就是以前我們規矩立得不好,或者有規矩大家不遵守,有很多理由不遵守。但從現在開始我們把規矩立好、制度建好,應該會解決很多問題,這點還是從上至下推動社會治理的一種方式。

日報:你認為四中全會即將討論的「依法治國」議題,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又有哪些議題可能納入四中全會的討論範圍?而最有可能推動的議題又會是什麼?

傅華伶:此次議題我估計規定會很明確,我們的規矩是什麼、法律是什麼會更明確一些,會有一系列修改法律的行為。中國法律制定了幾十年,以前很多不具體,或者是需要改變。這幾年會大量地修改法律。因為很多法律沒法遵守了,技術層面原因有很多,要通過修改,把過時的法律進行修訂。

第二個層面是機構改革,最大是法院獨立性的問題,這點是正面的突破口,是談了很多年的去行政化和專業化,去地方化這塊能不能真正做到還不知道。十八屆三中全會裡面已經提到了,四中全會就是具體去落實,試點出來了,模式是什麼、板塊是什麼、成不成功、怎麼去推廣,我覺得這將有比較多內容。比方說提高法院的地位、法官的地位,中間有很多的細節問題需要解決。

第三,我估計專業化的培訓會多一些,所謂的法律人才,特別是對法官的要求、培訓、管理,對法官的道德意識要求會更高,法官的政治經濟地位也會相應提高。

給法院一定的資源和地位,讓它能夠有逐步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就穩定了。法律制度類型有很多,比方說有香港的法律制度,也有西方的法律制度,還有新加坡的法律制度,現在的想法是通過法律制度解決很多問題,但又不產生社會負面的效果,那就只有更多參照一下新加坡模式了。

日報:新加坡式法律制度和香港地區的普通法法律體系有什麼不同之處?

傅華伶:新加坡也是以普通法為主,法律制度從表面上看跟香港沒有太大區別。但實際上大的區別是新加坡後面是一個政黨在支撐,任何法治都有一個道德或者說價值取向。西方國家法制的道德取向是個人權利,個人自由是社會的根基,它的法治是建立在這一根基上的。

新加坡也有法治,非常完善和專業的法治,但是新加坡社會的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主導社會之上的制度。法院推行政策或者是制定法律、執行法律的時候所依賴的標準是前述標準。從社會治理的角度,新加坡也講公平和權利,但是關鍵在它的價值取向,這一點就跟中國的國情比較相似,也就是維護黨的領導的前提下來形成一套規矩。那麼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並不是去發展自由主義的一套概念。

新加坡、中國香港的法治,每個犯人都有一個律師做辯護,而且辯護很到位,法官操作很好。香港一年的法律援助是7億港元,而中國內地現在法律援助也就只有1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沒有法律援助,香港的法治就不可能生存,中國內地沒有法律援助就不可能達到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水平。法治是花錢的,沒有錢就不可能達到相應水平。法治是要有經濟支撐的,內地的人均GDP是六七千美元,香港平均是接近5萬美元。

日報:放眼十八屆四中全會後更遠的未來,你認為這條法治之路真正的挑戰又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

傅華伶:我們的法律是大眾化和通俗化的,實際上法律應該是抽象和技術化的,通過重新改寫,希望能讓法律變成有用、能切實管理社會的法律,把法律轉化成技術。對中國成為法治國家必須要有耐心,至少要過五年再看。制度設計是第一步,操作的人要有信心,有些法官在1998年那輪司法改革後失去了信心。要調動法官的積極性,政府就要真心提高他們的地位。制度要去官僚化,提高法院公信力。從新加坡模式來看,一是要理順政黨和法院的關係;二是政黨要放權法院,一般案件不幹涉,保持表面上的中立;三是法律規定要寫清楚,不是以權力為本位,法律制度設計要精細。

 

相關報導

專訪山東省政府法律顧問張巧良:從違法強拆減少看執法進步

對四中全會的希望方面,既然確定了依法治國的目標,如何去走,就要有明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不但要說怎麼走,還要明確一旦做不到,怎麼懲戒。

相關焦點

  • 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學院教授陳弘毅...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大學法律學者陳弘毅14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癱瘓立法會」這樣的主張對香港不利,「泛民」的舉動其實對其自身都是不利的。陳弘毅在解釋《基本法》及評論香港法治問題上享有權威地位,在談到日前他表示可將香港國安法理解為一項「新社會契約」的說法時,他強調,之所以可以這麼理解,關鍵在於香港國安法的內容是合理的,有正當性的。
  • 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本科專業介紹)
    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地招生計劃分設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個學科大類,而法學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是分在人文大類裡的,另外在現在新高考模式下,是沒有指定選修科目要求的。法律學院是香港中文大學八大學院之一,只有一個系(沒錯,就是這麼高貴冷豔)。
  • 地方政府治理創新與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訪香港城市大學張家盛博士和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李慧教授
    盛夏之際,錦官城中,由四川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綠色發展與社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順利舉辦。應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邀請,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張家盛博士與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李慧教授分別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報告結束後兩位專家接受了專訪。
  • 「不負時代重託,振興同濟法學」——專訪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法學院...
    「在這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時代,我很榮幸能夠加盟同濟大學!這是我實現自己在法律人才培養、法律科學研究方面抱負的一次寶貴機會。」2020年7月21日,剛剛被聘任為同濟大學法學院院長的蔣惠嶺教授在接受學校新聞中心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能發揮自己具有在最高司法機關33年實務工作經歷的優勢,為法律教育事業,也為同濟大學法律教育的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 專訪:香港大學公衛學院管軼教授和朱華晨助理教授
    不斷增加的證據表明在人類中爆發的MERS,其冠狀病毒的最可能的來源就是單峰駝。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於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間對來自受MERS影響最為嚴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1300多頭駱駝進行了採樣和研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管軼教授、助理教授朱華晨博士、及其同事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在本期eurekAlert!
  •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被解僱
    【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被解僱】據多家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大學去年就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因佔中案判囚16個月的事件,啟動程序檢視戴耀廷是否需要接受解僱的處分。港大校務委員會在今天(28日)召開會議,最終以18票對2票的大比數通過即時解僱戴耀廷的決定,將即時停止向戴耀廷發放薪金及福利。
  • 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培養中國法學碩士20周年慶典活動...
    張建明常務副書記寄語香港校友,人民大學永遠是校友們的精神家園,也希望校友們永遠銘記人大法律人的正義與責任,關心國家的法治發展,為香港社會發展和法治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宣讀了授予法學碩士學位的決定,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書記張建明,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副院長胡錦光、時延安,智慧財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韓立餘等為獲得碩士學位的畢業生授予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院長賀嘉倫分别致辭,向獲得學位的畢業生表示祝賀,勉勵他們今後為香港法治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香港大學宣布任命兩名清華大學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副校長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10月27日,香港大學當天召開會議進行表決,並於晚間宣布正式任命申作軍和宮鵬為副校長,傅華伶擔任法律學院院長,任期5年。 此前,港媒報導稱港大有意任命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系主任申作軍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擔任副校長,分別主管研究及學術發展。
  • 香港故事:火警鈴聲中一堂特殊的法治課
    視頻來源:中新視頻教授課程的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堅定地對臺下聚精會神的學生說:「我們之所以繼續上課,是因為不想傳達因暴力屈服的信息。我們是學法律的,堅信只有法治才能讓香港繼續繁榮穩定。」梁美芬的這門"憲法與基本法"的課程已開設多年,每年有近100名學生,出席率達到90%以上。
  •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專訪
    我覺得「引擎」這個詞用得非常好。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沒有一個引擎的話是帶不上去的,那麼如何來發揮好引擎的作用呢?我覺得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科技上的創新,二是制度上的改革,三是人才的培養。這幾條都非常重要。引擎作用,就是要在真正根本的意義上發揮作用。 第三點,總書記講話中讓我覺得印象很深的就是「民生」,也就是「人民的利益」。
  • 張法連教授訪談 | 法律英語新興交叉學科助力我國涉外法治建設研究
    張法連,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英語碩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法律博士JD.。兼任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研究會會長,中國ESP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語言與法律研究》學術期刊主編等職。甘肅政法大學特聘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者」講座教授。
  • 國家法官學院黃永維:法治精神牢記心中 法官培訓成績顯著
    堅持以實踐需求為導向,採取分類、分級、全員培訓方式,著力提升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和裁判文書寫作能力。為大力加強人民法院隊伍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創新形式、明確目標、健全機制,開展好各項法官培訓工作。
  • 法律碩士學院院長許身健教授2018級法律碩士開學典禮致辭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上午好!聽了常保國校長對大家的囑託、智慧姐姐對你們的叮嚀,我也被深深打動了。作為法律碩士學院院長,首先熱烈歡迎並且祝賀2018級法律碩士的同學們來到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這個剛剛開啟的「時間」,屬於中國政法大學,屬於法律碩士學院,也屬於你們。從今天開始,你們擁有了值得自豪的名字——法碩人。開學典禮就是要彰顯這樣一個事實:新的時間開始了!你們在法大的時間開始了,你們成為了一個法大人;同時,你們在法碩學院的時間也開始了,你們自此成為了法碩人。這個新時間是北京時間、法大時間,同時也是法碩時間。祝賀你們新的時間開始了!
  • 專訪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孟慶瑜:推動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經過近40年的發展,該校法學專業目前已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2012年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後,該校在河北省率先建成了本科、碩士、博士全鏈條、立體化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河北大學法學教育已經形成了哪些特色鮮明的教育理念?有哪些顯著特色?近日,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了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孟慶瑜。
  • 南都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
    即日起,我們推出「港澳大學校長灣區訪談錄」系列報導,專訪港澳多所高校負責人,展望大灣區高等教育及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藍圖。「過去十多年,香港中文大學非常榮幸能夠深度參與深圳以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發展和科研建設,推動創新人才的培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今年10月14日,他獲邀出席了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 香港新聞傳播學界的成名與想像(1929-2006)——專訪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朱立
    1990年春,國務院教育部高教司在深圳大學召開全國新聞學科課程研討會,由高教司副司長主持,深大傳播系主辦,我和香港樹仁學院(現名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曾景安主任應邀赴會,分別報告各自的辦學理念和做法,讓我覺得大陸同行非常渴望和外界交流。翌年起便有好幾批大陸學者來做短期參訪。
  • 瞭望|如何培養德法兼修的新時代法治人才——專訪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她是改革開放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全國法律專業招生729人,其中424人走進這座校園。70年來有30多萬法治人才從這裡走向祖國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她就是西南政法大學(下稱西政)。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校長、知名法學家付子堂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就西南政法大學的歷史沿革、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答記者問,並闡述了學校未來發展的「危」與「機」。他表示,西政70年來的發展始終與法治中國建設同向同行,未來還將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法兼修的新時代法治人才,薪火相繼,書寫新時代的法治華章。
  •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高晉康教授:樹立法治思維 貫徹依法治國...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高晉康教授:樹立法治思維 貫徹依法治國理念   主 題:樹立法治思維 貫徹依法治國理念   主講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高晉康教授   主持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霍偉東教授
  • 招生|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碩士(共11類項目)
    點擊上方藍字HKUCCL關注我們~香港大學是一所亞洲領先和國際化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法治的要害在於治權、治官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   近年來,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法治。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法治在一天一天地進步。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卞建林   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目前,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