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大學公衛學院管軼教授和朱華晨助理教授

2020-12-1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近年來,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數次在中東地區爆發,並且傳播到了中東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比如最近在韓國出現的MERS爆發,其死亡率大約為35%。已知被稱為阿拉伯駱駝的單峰駝是MERS冠狀病毒的主要宿主。不斷增加的證據表明在人類中爆發的MERS,其冠狀病毒的最可能的來源就是單峰駝。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於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間對來自受MERS影響最為嚴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1300多頭駱駝進行了採樣和研究。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管軼教授、助理教授朱華晨博士、及其同事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在本期eurekAlert!中文版《科學家問答》欄目中兩科學家更為詳細地介紹了單峰駝在MERS傳播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預防該疾病傳播的一些措施。

問:您為什麼要將研究聚焦在單峰駝上?這種動物對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傳播與演化,以及MERS在人類中的爆發具有怎樣的重要作用?

答:單峰駝又叫阿拉伯駱駝,主要生活在乾熱的阿拉伯半島和北非沙漠和草原上。它是中東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感染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最可能源頭是單峰駝。非洲和阿拉伯單峰駝中,MERS冠狀病毒抗體的流行率非常高,而接觸單峰駝的人員,其MERS抗體水平也明顯高於普通人群。

但MERS冠狀病毒在單峰駝中的確切流行和進化情況並不清楚,該病毒傳播給人類的途徑仍然存在爭議。駱駝中是否存在MERS以外的其他冠狀病毒,以及駱駝在冠狀病毒生態學中的地位,依然懸而未決。

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些答案。研究人員發現,MERS冠狀病毒已經在沙特的單峰駝中形成地方性流行,並分化成五組變種病毒,其中導致最近韓國、中東爆發的第五組病毒,是第三、四組病毒的重組變種。因此單峰駝能夠獨立維持MERS冠狀病毒的流行、分化、重組,並幫助冠狀病毒形成更多的新變種。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在沙特駱駝中同時流行的還有另外兩種冠狀病毒,它們分別和引發人類普通感冒的229E病毒和OC43病毒具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因此單峰駝在冠狀病毒的生態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人類和駱駝的冠狀病毒,在起源和進化上可能具有比較密切的關聯。

由於多種冠狀病毒同時感染同一駱駝宿主的現象非常普遍,超過一半以上的MERS帶毒駱駝,同時亦感染另外一到兩種其他冠狀病毒,因此這些病毒有可能進一步發生重組,導致更多的危險和威脅。

上述有關單峰駝的論文,提供了到目前為止最為詳盡的MERS冠狀病毒進化途徑的研究,證明單峰駝是有效傳播MERS病毒、導致人類反覆出現感染個案的動物宿主。同時它也指出了在單峰駝這種貯存宿主中,MERS病毒是如何演化和發展的。人類感染MERS病毒的散發性個案,或者局部地區的疾病爆發,都是由於駱駝病毒跨物種傳播所引起的。

問: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具有怎樣的特性使得其可以在人類中造成MERS的爆發,特別是最近在韓國爆發的MERS?

答:有關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但最近在沙特利雅得和韓國發生的人類感染和爆發,都是由第五組MERS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該病毒實際上是第三、第四組病毒重組所產生的新型變種。大約出現於2014年年中,到2015年時,它已經成為最流行的毒株類型。

儘管MERS冠狀病毒已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但它在沙特單峰駝中的高度流行,大大提高了人類暴露和感染的機會,並為病毒的跨物種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

問: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從單峰駝向人類傳播?

答:單峰駝不只是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的直接源頭,它同時還是另外兩種冠狀病毒(即229E及OC43樣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MERS病毒在沙特已經形成地方性流行,它主要通過駱駝的呼吸道進行洩毒。因此,空氣飛沫或者接觸呼吸道分泌物是病毒傳播的最可能途徑。

冬季是駱駝冠狀病毒感染的高發季節。幼年駱駝,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小駱駝,其呼吸道病毒陽性率最高,MERS冠狀病毒和其他種類冠狀病毒的陽性率可以達到34%左右,比其他年齡組高一倍以上。因此幼年駱駝是冠狀病毒的主要感染和傳播者,在病毒的維持和擴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以上發現,研究人員建議民眾避免直接接觸駱駝,特別是駱駝的口鼻部位和分泌物;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暴露在受汙染的環境中;通過有效的監測、檢疫和防控措施,減少病毒在駱駝群中的擴散和跨地區運輸,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幼年駱駝對MERS冠狀病毒比較敏感,適當的免疫預防接種以及物理隔離,有助於為這一特殊年齡段提供保護。不過,由於大多數帶毒的駱駝並不表現出明顯的感染症狀,接觸那些貌似健康的動物,仍然存在著被感染的風險,因此也應當儘量避免。在病毒感染的冬季高發期,應當採取加強防控措施,減少人類暴露和感染的風險。

管軼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管軼教授現任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任。他的研究重點包括生態學、生物演化、流行性感冒發病機制、以及對新發呼吸道病毒的研究。在過去的十年裡,他的研究團隊為病毒學研究以及中國乃至世界的新發感染性疾病防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朱華晨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朱華晨博士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以及汕頭大學醫學院(SUMC)副教授。她現任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大學深圳校區)副主任,同時也是汕頭大學醫學院國際感染與免疫研究所感染部的副主任。

相關焦點

  • 少數派:女科學家們的選擇|教授|生物學|施一公|朱華晨_網易科技
    Part 1:朱華晨:和病毒賽跑【人物介紹】 朱華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獲得者師從管軼教授,75後1月22日,當朱華晨的老師管軼教授團隊從武漢返回深圳後,整個團隊定下來策略,就是幫助廣東進行防守。當時,他們清楚地知道,一場多麼大的風暴在後面醞釀著。管軼準確預測了新冠疫情擴散的迅猛和嚴重性。1月23日凌晨看到武漢封城的消息,朱華晨一夜未睡。疫情發展到了高峰期,她特別痛心,特別難受,也覺得很羞愧。作為一個研究病毒的人,朱華晨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到應該做的事情。
  • 地方政府治理創新與社區治理中的公民參與——訪香港城市大學張家盛博士和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李慧教授
    盛夏之際,錦官城中,由四川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綠色發展與社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順利舉辦。應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邀請,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張家盛博士與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李慧教授分別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報告結束後兩位專家接受了專訪。
  • 移民案例:大學教授及助理
    工作職責:  大學教授,教授助理主要在大學或社區綜合學院裡工作。  大學教授的的工作職責包括:講課,專題講演,組織課題討論,參與學校的管理,制定教學計劃。大學教授所從事的教學科目包括解剖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地理學、歷史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整治學、機械工程學等。
  • 【動科學院】美國夏威夷大學校長助理胡慶元教授到學院交流
    胡慶元教授講話趙延安書記與胡慶元教授互贈紀念品  9月15日,應我校邀請參加建校80周年校慶慶典活動的美國夏威夷大學校長助理胡慶元教授到動科學院訪問交流。動科學院領導、專家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座談會和學術報告會。
  • 人物|西雪梨走出的華人之光——西雪梨大學助理校長藍易振教授專訪
    西雪梨大學助理校長藍易振教授便是其中的一位,讓我們來看看他有哪些話要說~藍易振教授,生於臺灣,祖籍福建。現任西雪梨大學助理校長,負責全球關係及促進事務,西雪梨大學信息管理學專業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管理學、電商市場及全球信息系統管理問題等。藍教授通過政府及民間組織發展高價值國際夥伴關係,在東亞、東南亞的國際事務中高屋建瓴。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在此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成立。數據科學學院是港中大(深圳)繼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後的第五所學院,由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數據科學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戴建崗院長外,學院大量教職成員曾在國際頂尖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相關領域具有顯著的國際影響力。
  • 香港新聞傳播學界的成名與想像(1929-2006)——專訪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朱立
    之後,大陸逐漸開放,和學者的交流才多了起來。1986年底,香港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舉辦大陸體制改革研討會,有個主題是「新聞改革」,我應邀在會上發表了論文《中共新聞改革的常與變》,並認識了當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 所副所長的孫旭培教授,他提出「以黨報為核心的多層次報業體系」主張,令我印象深刻,我乃邀這位篤實的學者訪問新傳系,介紹他和李少南、陳韜文等同事認識。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教授謝淳做客「新新」論壇第十三講
    11月25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優秀校友、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淳老師,做客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新新」論壇,與現場師生共同分享了自己對「元整合」分析相關理論和方法的獨特理解,講座由新聞學院院長助理張宏邦老師主持。
  • 【科普】What is 助理教授?
    近期不少尋找教職的學者朋友與小編交流中問到,助理教授和講師(或者助理研究員)到底有什麼區別?助理教授雖然名為教授,但聽上去卻並不怎麼高級。那麼國內各大高校給出的助理教授一職和國外的是一回事嗎?接下來小編就帶您先認真考察一番。通過青塔人才網檢索助理教授一職,今年以來發布的崗位還不少,主要集中在國內頂尖高校和新興高校。
  • 東北財經大學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招聘全職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研究院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成立於1952年,位於中國美麗的北方海濱城市——大連,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為突出優勢和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並不斷遵循「博學濟世」的校訓,正向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財經類大學逐步邁進。
  • 最匯說 私立大學教授工資比肩社會TOP1%?美國公私立大學教授工資水平揭秘!
    圖1 美國公私立大學比例下面,我們將分別介紹美國第I型研究型大學中公私立大學的教授工資情況。美國所有4年制公立大學正教授9個月平均工資為11.1萬美元,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的9個月平均工資分別為8萬美元和6.8萬美元。結合前文數據可知,按9個月工資計算,在公立大學中,第I類研究型大學正教授平均工資比全部4年制大學正教授平均工資高15%,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分別高11%和15%。
  • 15周年院慶|香港中文大學黃軍飛教授作學術報告
    9月19日下午,為慶祝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建院15周年,學院請來了香港中文大學黃軍飛教授作題為《Beyond heavy-traffic regimes:universal approximations and controls for queueing systems》的學術報告。
  • 待遇和權限提上去,從助理教授做起又如何?
    還是在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讀博士的時候,我們那個系跟臺灣的好幾所大學都有合作,我有機會對臺灣的大學的faculty情況有點了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似乎很多臺灣我們這個領域的大學的faculty, 尤其是年輕一點的助理教授幾乎80%以上都是畢業於美國,歐洲。當時,確實有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認為臺灣那些同行之所以都名校出身一定是因為臺灣相比內地去美國留學要容易。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杜洋教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論文!
    喜訊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責任研究員杜洋教授的研究組與韓國成均館大學KaYoung Chung教授的研究組在《自然通訊這是杜洋教授在先前利用氫氘交換等方法研究GPCR和G蛋白偶聯動態性工作的延續(Du et al, 2019,Cell)。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該論文的通訊單位,訪問學生徐俊作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G蛋白偶聯受體(GPCRs)是最大的一類膜蛋白家族受體,通過偶聯下遊異源三聚體G蛋白將信號從胞外傳遞至胞內。
  • 香港嶺南大學孫濤教授來校做報告
    新聞網訊 3月30日下午,香港嶺南大學孫濤教授在金家嶺校區為經濟學院師生做了題為《網絡分析在保險行業系統性風險研究的應用》的報告。孫濤教授就宏觀經濟中股票波動與保險行業健康發展進行了簡明而系統地闡述,並向與會師生分享了自己在該領域的科研進展。
  • 專訪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傅華伶:法治就是把規矩立好
    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傅華伶看來,中國轟轟烈烈的反腐之後,將可能會經歷類似於新加坡模式的依法治國過程。傅華伶在西南政法大學取得法學學位,此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公法、人權法、中國法律機構等,在傳播法、刑事司法制度等領域發表了大量探討中國相關問題的著作。
  • 經濟學院優秀青年院友、美國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吳菁博士返校交流
    12月19日至21日,應經濟學院楊瑞龍院長的邀請,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吳菁博士來到經濟學院與部分青年教師及同學進行了學術交流。期間,楊瑞龍院長、丁凱副書記及吳菁在經濟學院學習時的班主任李軍林教授一同與她進行了座談,經濟學院楊繼東博士、李三希博士、陸方文博士等參加。
  • 朱師轍教授的退休
    >    朱師轍教授,在幾所高校任教40年,最後的崗位,是廣州中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他從1926年在河南大學始,1947年到廣州中山大學終,走過40年在高校教書的路程,1951年辦退休,這好像還是新中國大學首次辦退休。    按說這事本來與我毫無關係,那時候我還在軍中做兵頭將尾。這篇文章怎麼會輪到要我寫?若交待個頭尾,那就少不了要談到一個小插曲。這小插曲又關係到華南師範大學原來叫華南師範學院時代一位也是文科一級教授李稚甫。
  • 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應邀來河西學院講學
    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應邀來河西學院講學  6月15日晚,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應河西學院邀請,為該校文學院師生作了題為「中國文化中的印度影響——如何從語言中發現問題」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文學院院長趙建國主持,文學院師生300多人聆聽了報告。
  • 香港科技大學
    朱教授曾在新澤西梅利山貝爾實驗室從事工業研究,並於1970年成為克利夫蘭州立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1973和75年先後被擢升為物理系副教授和教授;1979年成為休斯敦大學物理系教授,並獲委任為德州超導中心創立主任。從1987年起,朱教授出任休斯敦大學TLLTempleChairof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