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樹雲山如錦繡,萬戶千門入畫圖。盛夏之際,錦官城中,由四川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綠色發展與社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順利舉辦。應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邀請,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張家盛博士與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李慧教授分別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報告結束後兩位專家接受了專訪。
2019年7月6日下午,張家盛博士在祥宇賓館三樓祥華廳的分論壇二「地方政府治理創新」上以「Uncover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novation Mechanisms and Discretion Types: The Case of Sustainability Policy Innovation in U.S. Local Government」為主題進行報告,本次發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徐海燕研究員主持,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方盛舉教授擔任評議人。
張家盛博士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的高級研究助理,博士就讀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持續發展和政府創新等領域。張博士此次發言圍繞「創新機制和自由裁量權類型的交互作用」予以展開,以實證研究介紹美國地方政府如何採納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得到與會相關專家的充分肯定。
會後專訪中,張博士首先感謝了母校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提供這次交流機會,對本次研討會議題的重要性和及時性給予高度評價,也感謝學術前輩、學術同行對綠色發展的概念、機制、實現路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他從全球化和生態危機背景下研究綠色發展意義的出發,認為綠色發展是一個跨部門、跨區域、跨文化的重要議題。接著,張博士介紹了自己的研究。目前主要關注政府績效信息應用、政府創新、合作治理、可持續發展政策等領域,嘗試利用實驗和大數據等方法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他認為國內學者對綠色發展問題的理解非常深入,也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此外,關於公共管理學科的教育發展和學生培養,張博士結合自己本科在四川大學學習的經歷和十多年來公共管理學院的變化,認為學院領導和老師都走在學術研究的前沿,幫學生構建橋梁,提供了讓學生與實務界緊密聯繫的諸多機會,受益良多。
與此同時,李慧教授在祥宇賓館十六樓報告廳的分論壇三「社會治理創新」上以「Neighborhood Governance and Civic Engagement: Evidence from Los Angeles Neighborhood Councils」為主題進行報告,本次發言由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段鑫星教授主持,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黃其松教授擔任評議人。李慧教授是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的助理教授,博士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公共政策學院,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社會組織管理、公眾參與和合作治理等方面。李教授本次會議發言介紹了洛杉磯社區理事會在社區治理和改善公民與政府關係方面的實踐,對國內社區治理研究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得到評議人「精準、精細、精確」的讚揚。
在會後專訪中,李教授首先對本次會議議題予以充分肯定,認為綠色發展是一個跨學科的議題,本次研討會專家學者們從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法律等視角對這一議題進行了探討。接著李教授針對中美兩國在社會治理方面的異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強調了NGO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國內學者針對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模式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今後希望與國內學者建立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 。李教授也就學科發展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認為國內公共管理學科發展很快,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逐漸走向國際,開闊了研究視野。她還結合自己在美國的經歷,提出本科生教育應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多接觸政府和社會管理實務。
最後,張家盛博士和李慧教授盛讚了此次盛會的組織工作,志願者們的細心周到、學術論壇安排設置、與會專家層次、會議規格等方面都給他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用「精心、有序、有效、滿意、感動」幾個詞表達了肯定與讚揚,大會熱情洋溢的氛圍讓兩位備感親切。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也為致力於綠色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海內外研究者們提供了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進一步加強了相關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物華天賜福,人傑地藏寶。江山美如畫,匆忘花與草。」為了一個更加綠色、更加健康的美麗中國,學者們擁有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