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桷埡老街建築修繕中的「工匠精神」

2020-12-20 上遊新聞

華燈初上

奔騰的兩江倒映著

重慶城今夕的繁華

隨著城市的更新和發展

歷史和故事也如江水一般

稍縱即逝

亟需從時間長河裡打撈上岸

圖|顏波

身處南山的黃桷埡

如隱居在鬧市之上的老者

多少年來

俯瞰著山下的風雲變幻

卻始終從容不迫地

守護著自己的一磚一瓦

圖|新華網 李相博

2019年,黃桷埡老街經過修繕

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那些埋藏了數十年、數百年的故事

也隨這次「亮相」

在這個時空中呈現

非救不可的老建築 

承載著重慶人的年代記憶

圖|秦蒸

黃桷埡老街不長

但在時光更迭中

卻遺留下175棟老建築

其中掛牌的歷史建築就有15棟

這些建築散落在600多米長的老街上

構成了一部黃桷埡的近代建築史

時光深處,每一棟建築背後

都承載著某位歷史人物往昔的風採

圖|秦蒸

明末清初

反清復明將領張京在黃桷埡安營紮寨

清同治年間

雲南商人王熾在黃桷埡老街

開辦「天順祥商號」

清光緒年間

商界翹楚李耀庭捐資

在黃桷埡老街開建雲南商會館

圖|顏波

民國時期

著名詞人趙熙為自己

在黃桷埡的居所題字「靜廬」

後來

一個叫三毛的女子

出生在黃桷埡的一個四合院……

圖|秦蒸

走進李奎安故居

條石青磚、雀替掛籠、雕梁畫棟

每一個角落都能帶你進入當時的時空

濃濃的年代感

依稀可見「三界名人」當年

極具格調的生活場景

圖|秦蒸

可在2017年之前

這裡卻是一派破敗、簡陋的景象:

兩層樓的私家宅院擠著20幾家租戶

走廊、天井旁臨時搭建的廚房、廁所

彼此「打架」

常年的煙燻火燎已讓建築

失去了本身的色彩

漏雨和排水不善

導致木材腐蝕嚴重

甚至連建築本身的木質框架

都已出現歪斜,儼然一座危房

圖|秦蒸

一座歷經坎坷的百年木結構建築

能在城市化進程中留存下來

已屬不易

從歷史意義和建築價值來講

這又是一棟非救不可的珍貴建築

圖|秦蒸

為此

南岸給黃桷埡老街的保護方案

定下一個調子:堅持對歷史負責

充分尊重歷史文化

為了修復老街建築

修繕團隊實地探訪

拜訪老住戶,調閱歷史資料

始終用心用情傳承歷史文脈

始終堅持細心保護、不搞大拆建

為重慶留住年代記憶

圖|秦蒸

這是一份

努力保護老街文脈的初心與情懷

這種情懷溫暖又綿長

是一種對老街的懷念

而這份初心與情懷

也對修繕團隊提出了極大挑戰:

如何在歷史傳承和建築安全中

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千年老街 重煥光彩

為了堅守初心

團隊施工中的每一塊選材、工藝

都精益求精,因此耗時較多

圖|秦蒸

比如

李奎安故居的那三壁老磚牆

需要按原貌保護

但有的部分已經風化

輕輕一碰,整堵牆都可能倒塌

為了保障安全

修繕中要小心翼翼地將這部分推掉

另外找相同的老磚來填補

推的角度、力度都經過再三研究

既不能損傷到旁邊任一塊正常的磚

又不能殘留任一塊已風化的磚

精細程度可想而知

圖|顏波

條石、磚牆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損毀嚴重、有安全隱患的木結構

只能用新木料按原來的樣式重建

最大的難題是那些老雕花板

原本用的是極易腐朽的杉木

加上住戶常年煮飯的煙燻火燎

修繕前有的雕刻圖案都看不清了

搖搖欲墜

圖|秦蒸

為了重現當年精美的雕花

負責修繕工作的團隊在一個月內

到訪了浙江六次

與當地技術精湛的工匠溝通雕花方案

今天呈現出來的雕花

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來的圖案

也融入了同時期經典的圖案

每一釐都堪稱藝術品

圖|秦蒸

李奎安故居是老街的「鎮街之寶」

僅此一項的修復就歷時一年多

老街風貌改造共有175棟房屋

每棟房屋的改造都在踐行工匠精神

以挑剔的眼光不放過

任何一個施工角落和細節

雖然以犧牲進度為代價

但換來的是初心的堅守、文脈的延續

圖|秦蒸

黃桷埡老街在修繕的過程中

以居民建築原貌修繕為主

少數歷史建築還原復建為輔

實現了在傳承中發展

在發展中傳承

達到了科學更新、新老融合、

風貌協調、品位提升的實際效果

圖|秦蒸

歷史雖然早已遠去

但每一棟老建築都是歷史的傳誦者

在黃桷埡這條老街上

悉心守護的每個老建築

都在無聲地將歷史傳遞到現在和未來

圖|秦蒸

每一個從黃桷埡老街經過的重慶人

都會在青石板的石痕上

回想起年少和青春

這裡,承載著一代又一代

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記憶回來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黃桷埡老街年底開街 有啥子特色
    屆時,黃桷埡老街將重現昔日繁華景象。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李琅 攝影報導改造房屋175棟眼前的黃桷埡老街顯得有些冷清,除了部分住戶時常進出外,在街內來往最多的,莫過於修繕工匠和施工管理人員。老街依然延續依山而建的特色,屋舍高低錯落、風格迥異。
  • 黃桷埡老街開街在即 30餘處老建築古韻重現
    位於南岸南山的黃桷埡老街修繕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這條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文化街區儘管還沒正式開放,部分商業也尚不成熟,但一處處復原的老建築,一棟棟煥發新生的珍貴歷史遺蹟照樣吸引著市民爭相打卡。上周,在黃桷埡老街「雲南商會館」舉行的「黃桷埡老街招商發布會」上, 「未開先火」讓投資者對該街區的未來充滿信心。
  • 黃桷埡老街將全新亮相
    黃桷埡老街前兩年有時邀約幾個朋友,去攀爬黃桷古道,在老君洞背後茶館喝茶,呼吸新鮮空氣。那時印象中好像黃桷埡老街在整改修繕。昨日重訪老街,甚感欣慰,老街正在全面緊鑼密鼓招商改造。雖然老街僅有1公裡長,但臨街住宅均全面進行了規劃,正恢復過去驛道市場繁忙時的那種熱鬧場景。有的臨街鋪面已變臉,有的還在從新裝修中,舊時風貌、熱鬧市井仿佛就在眼前。
  • 黃桷埡老街今年年底開街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秦澤君近日,記者從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獲悉,黃桷埡老街修繕 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開街。近日,黃桷埡老街啟動招商,在招商發布會現場,街區相關負責人對黃桷 埡老街的業態規劃及招商政策進行了宣講。目前,項目為一期工程,共改造了 175棟房屋,對核心歷史建築進行了修護或者原址重建。並根據歷史建築,深挖歷史,完成了「黃桷埡老街歷史故事書」的編寫,書也將於近期出版。
  • 重慶黃桷埡老街國慶開街:一棟一景沿坡而上 夜景燈飾呈國畫意境
    記者了解到,黃桷埡老街的夜景燈光,每日19時準時亮起,這也是這條老街的最大亮點之一。給記者的感受是,老街燈飾很暖,整體呈國畫意境,引人入勝,情景交融。記憶中的黃桷埡老街有些斑駁滄桑,落葉紛紛,而今的它展新顏,被人們的巧手所裝扮,猶如時光隧道,重新綻放出新生命。
  • 黃桷埡老街改造即將完成!南岸區老街「扎堆」,是如何做到留「舊...
    近日,記者獲悉,黃桷埡老街改造即將完成。一期項目將還原175棟巴渝風貌建築,包括「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晏陽初舊居」等。除了黃桷埡老街,南岸區還匯集了龍門浩老街、彈子石老街、壹華裡等。這些老街都有哪些特點?如何留「舊」和呈「新」?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上遊影像·攝影家黃進 | 蝶變的黃桷埡老街
    近日,重慶又新增一個網紅打卡地——位於南岸區的黃桷埡老街。今年國慶節,黃桷埡老街經過整修開街,將重現昔日繁華景象。黃桷埡老街位於黃葛古道終點,始於唐朝,盛於明清,是一條千年茶馬古道。黃桷埡老街保留渝黔驛道特點,利用木、磚、石等地方材料,結合黃桷埡地形、氣候特徵進行修繕。
  • 千年老街黃桷埡或將成為重慶新「網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日16時訊 10月1日,隨著國慶假期到來,位於南岸區的黃桷埡老街也修繕竣工。全長600多米的黃桷埡老街上,匯集了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包括「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晏陽初舊居」等歷史建築。
  • 底蘊深厚、夜景迷人、一棟一故事,國慶正式開放的黃桷埡老街或成...
    修繕後的黃桷埡老街而今,經過修繕的黃桷埡老街將在國慶期間正式對外開放,這條新生的老街,會不會成為新的打卡地呢?全長600多米的黃桷埡老街上,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重現出老街舊時風貌。這一棟棟老建築背後,還承載著一段段動人的歷史故事。
  • 黃桷埡老街:再見亦是星光璀璨!
    就在這個聚寶盆中孕育而生了一個嶄新奪目的新地標:黃桷埡老街黃桷埡老街,一個重慶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這不僅僅是一個地名,它充滿童年無限的回憶和情懷,所承載的悠久歷史更是給重慶人心裡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黃桷埡老街起源於黃葛古道,它是著名茶馬古道的一部分,始於唐朝,興於宋元, 盛於明清。直到今天黃桷埡老街像經歷了歷史的輪迴,在當今這個繁榮富強,充滿生機的新興時代重新綻放了她古老又神秘的色彩。
  • 藏在黃桷埡老街的綠野仙蹤
    重慶的初夏,帶著五月的陽光如約而至,此時的黃桷埡老街也被賦予了新的生機。黃桷埡老街地處南山風景區,恰臨黃葛古道,自然景觀環繞,歷史底蘊深厚,沿著老街的青石小路走到盡頭,便可將這處天然氧吧收入眼底。
  • 古韻悠悠的黃桷埡老街,會是下一個磁器口嗎?
    黃桷埡老街起源於黃葛古道,至今已有逾千年歷史。有人說黃桷埡老街是下一個磁器口。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觸摸妹覺得,黃桷埡老街不像磁器口那般商業化。整修後的老街有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一步一景,一景一棟,韻味相同,風格各異。一條老街串起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山城重慶對於文化基因的兼容並蓄體現無遺。
  • 重慶黃桷埡老街,有故事的地方
    大概是艾蕪《南行記》中描述了眾口啖排骨,眾口啐骨頭的熱鬧場景。作者記錄到:始入店中,「嘭嘭」之音不絕,如機關槍掃射。好奇探究,卻發覺是食客們啜掉排骨上的肉,鼓動腮幫,將骨頭狠狠地吐到飯店的牆壁上,那壁頭是木板做成,可不發出連珠聲響!這吃東西吃得相當市井,茶馬古道行腳人的粗野性情便在這繪聲繪色的記敘中形象地呈現出來。
  • 重慶南山上的黃桷埡,作家三毛的出生地,卻是強行開發的老街?
    趕在十一前夕,位於南山上的黃桷埡老街正式開街迎客了。 相比起南山,黃桷埡在重慶人的心裡,是一個更具有歷史感的名字。而這條老街,也伴隨著黃桷埡一同發展。
  • 探訪800年歷史的黃葛古道,途經黃桷埡老街,竟是作家三毛的故居
    黃葛古道的得名,我個人覺得就是因為這條山路兩旁遍布了漫山遍野的黃葛樹,這種黃葛樹可是山城重慶的市樹呢,頭頂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地下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和生命力,即便是在山間巖石之間的縫隙中,依然可以頑強的生存,這樣的精神,像極了重慶這座城市,這裡生活著的重慶人的精神。
  • 百名青年單身男女情定黃桷埡老街
    本報訊 (記者 楊雪婷)解決好青年人才的婚戀問題是留住人才的有效辦法,為切實服務單身青年婚戀交友需求,助力高層次人才相識、相知、相戀,紮根南岸、建功建業,11月11日下午,由團市委、南岸區委組織部主辦,團南岸區委承辦的「匯聚英才·情定南岸」青年人才聯誼活動暨團市委2020市級婚戀交友示範活動在黃桷埡老街舉行
  • 黃桷埡老街|酌一杯夜色,走一遭古今,邂逅穿越千年的美麗!
    近日,「發現重慶之美」重慶市2020年城市管理成果評選活動中南岸的彈子石老街和黃桷埡老街榮獲「重慶最美街巷」稱號今天就跟文旅君一起夜訪黃桷埡老街領略這條千年老街的魅力>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每一棟都承載著幾代人的生活
  • 千年黃桷埡,一道通古今 這裡是重慶「新版洪崖洞」
    這裡就是修繕翻新後再次開街迎客的黃桷埡老街黃桷埡老街,起源於黃葛古道,是著名的茶馬古道的一部分。始於唐朝,興於宋元,盛於明清,及至今天,依舊是重慶人記憶中具有獨特意義的地方。修繕後的黃桷埡老街,傳統風貌有了新的變化,但卻依舊呈現著「一棟一景觀、一棟一特色」的千年老街風韻。
  • 國慶去逛黃桷埡老街?南岸交巡警發布出行提示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 今年國慶期間,完成改造升級的南岸區黃桷埡老街將正式對遊人開放,為了讓到此地遊覽、打卡的遊客們能夠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今天(28日)下午,南岸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發布了出行提示,希望遊客們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國慶節。
  • 百年古道+空中森林 黃桷埡老街新增一打卡點
    在黃桷埡老街,有一個新建成的玻璃連廊空中森林步道,不少市民、遊客紛紛前來「打卡」遊玩。站在廊橋上,面前鬱鬱蔥蔥的綠色森林觸手可得,而腳下就是數百年的黃葛古道。交通指引:公交線路:346路-解放碑--黃桷埡,347路-菜園壩火車站—黃桷埡,329路-四公裡—黃桷埡,177路-長生—茶園—黃桷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