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日16時訊 10月1日,隨著國慶假期到來,位於南岸區的黃桷埡老街也修繕竣工。全長600多米的黃桷埡老街上,匯集了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包括「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晏陽初舊居」等歷史建築。作為古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賈的必經之路,黃桷埡老街還將圍繞這一地域文化,舉辦歷史文化展、非遺主題展、書畫展等系列展覽,市民在體驗舊時巴渝風貌的同時,還能感受一場有深度的文化之旅。
歷史建築、網紅打卡點、夜景燈飾等齊亮相
黃桷埡老街位於黃葛古道終點,始於唐朝,興於宋元,盛於明清,是一條千年茶馬古道。在老街打造方面,黃桷埡老街堅持保留渝黔驛道特點利用木、磚、石等地方材料,充分結合了黃桷埡的地形、氣候特徵進行修繕。街道上匯集了175棟巴渝風貌建築,有三毛故居、李奎安故居、晏陽初舊居等名人故居,以及大夏驛棧、貴州商會館、天順祥商號、高玉林茶、謝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築。
除了修舊如新,老街的建築在沿襲巴渝特色的基礎上還做了創新,打造了多個網紅打卡點。花牆位於街口謝家大院,表面裝飾著花,並刻著黃桷埡老街的標誌性logo,是每個遊客進入老街的必經之地,也是高人氣拍照地。
此外,黃桷埡老街利用聲、光、電、影視等燈光藝術,打造出別具一格的夜間景觀。觀景平臺上加入了互動性燈光裝置,行走時可以留下不同的顏色或者足跡;雲南商會館等、三毛故居等重點建築,則採用了突出屋頂、簷口、山牆、立柱的照明,烘託老街的歷史韻味;老街內部用「春、夏、秋、冬」四季變遷景象來展現老街「歲月的流逝」,牆面加入了投影元素。街道不同區域有相應的燈光秀,在夜色的襯託下,將呈現與白天不同的燈火璀璨的世界。
歷史文化展覽精彩紛呈
作為重慶文脈之地,黃桷埡老街還將舉辦種類豐富的文化展覽,囊括了手作工藝、茶器、書法、潮流文化及表演等多重體驗。
大夏客棧將舉辦非遺主題展,帶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克剛蠟染掛畫、嚴小妮貴州娃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牟秉衡竹簾、沙磁亂針蜀繡、黔東南卡拉鳥籠、姜央苗族銀飾等。
貴州商會館將呈現三場展覽,一層為老街歷史文化展廳、二層黃桷埡老街攝影展、三層為《古道與老街》畫展。在天順祥商號中,遊客可以欣賞到左書僑點翠作品及清宮服飾展,品味傳統工藝之美。高玉林茶堂將帶來花藝創作設計和茶道表演。
對於熱愛歷史的遊客而言,可以去謝家大院打卡報紙博物館。這裡收藏了1950年至2009年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解放軍報、青年報、中國日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北京晚報、大公報、新明晚報等20 多萬份的報紙。本次主要展出不同年份10月1日的老報紙(以重慶日報為主)和活字印刷術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慶節期間,三毛故居還將舉行「我心中的三毛」作品展,為遊客呈現不同的三毛形象。在李奎安故居中,除了能了解其生平十件大事件,還可以觀看到許宜石花鳥作品展、蘭玉高定的旗袍展、非遺傳承的旗袍盤扣藝術品展,併購買到故宮文創產品。在晏陽初舊居中,能欣賞到相關歷史故事圖片展示及「於景慶師生中國畫展」。
曾經興盛於宋代的塗山窯此次也將通過設計再造的形式在黃桷埡老街塗山瓷鋪亮相。「塗山日常」---塗山窯設計再造作品展,將呈現另一個維度的重慶,繁華的背面,質樸悠長的日常。在孔香苑舉辦的「字在黃桷埡」宋康國潮書法展,以中國文化和老街傳統為基礎,集靈韻、潮流與格調於一身,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更是東方美學的淋漓展現,東風腔調國風回潮,國潮當道之下,漢字文化「當紅不讓」。展覽現場宋康將親自書寫巨幅漢字「老街」,激活「重慶符號」,將東方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樓閣古苑,用視覺感知去傳達,以現代文化碰撞交融的視覺焦點展示國潮魅力。
10月1號到10月3號,黃桷埡正街將舉辦聶暉詩書畫印展覽。其中畫有山水、花鳥、人物,書含篆隸楷行草,展示書法發展進程,書畫作品中的文本為作者本人創作的詩詞曲賦文聯。此外,聶暉還為本次展覽專門創作了國畫《候人歌》、書法《種豆南山聯》、《詠南山詞四首》等,作品注入了其對塗山、對南岸、渝中半島、長江三峽自然歷史人文的挖掘,體現了書畫家深入傳統、關注當代、自出新意的探索和思考。
交通路線
公交:346(解放碑—南坪—黃桷埡)、347(菜園壩火車站—南坪—黃桷埡)、329(四公裡—黃桷埡)、177(長生—茶園—黃桷埡)
步行:上新街—黃葛古道—黃桷埡老街(全程約2公裡)
海棠溪(港口醫院)—黃葛古道—黃桷埡老街(全程約1.8公裡)
自駕:
1、向黃路—黃桷埡
2、龍黃公路—黃桷埡
3、廣黔路—黃桷埡
(圖片由活動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