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天氣尚好,趁著微風不涼,爬山去吧!這樣的念頭一動,就再也抑制不住那顆年輕氣盛的心。但是重慶的老街眾多,為何偏偏獨寵黃桷埡老街?因為它值得!
黃桷埡老街起源於黃葛古道,至今已有逾千年歷史。這裡曾經是背夫馬幫和官府兵營的休憩之地。後來隨著重慶開埠,逐漸發展成為百姓生活的街市。
黃桷埡老街,在最大程度保留歷史印記的基礎之上,又將古色古香和獨特風味通過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絲絲縷縷地傳遞給每一個訪客。
它像一壇老酒,又似一本史卷,點點滴滴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記錄了茶馬文明的交融與高峰。
有人說黃桷埡老街是下一個磁器口。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觸摸妹覺得,黃桷埡老街不像磁器口那般商業化。少了人頭攢動的「奇景」,更適合一個人慢悠悠地閒逛在古色古香的街道。
黃桷埡老街不像任何一條街,它就是特立獨行的個例。在這條老街上,一看就發生過或將要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經過修葺的黃桷埡老街,煥發新的生機,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整修後的老街有175棟風格獨特的巴渝建築,一步一景,一景一棟,韻味相同,風格各異。一條老街串起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山城重慶對於文化基因的兼容並蓄體現無遺。
入口處有一段鏤空的觀景臺,站在玻璃棧道上向下俯視,黃桷埡的美景一覽無遺。若是趕上日暮黃昏,夕陽暖暖地照射在身上,山風呼呼地略過面頰,任何的煩惱都在這一刻消失殆盡。
沿著老街往裡走,樸素的老木屋顯現在眼前。
三毛,一位隨性自在的女作家。原名陳懋平,兒時因為「懋」字難寫,便自己做主將名字改為「陳平」。1943年三毛出生於重慶黃桷埡,之後便遷居中國臺灣。
站在三毛的故居前,翻閱她的書籍,回望她的生平,那些文字質樸卻無比動人的故事一個個跳出腦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三毛
雲南商會館、李奎安故居、謝家大院和靜廬等15處文化古建築,通過不同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千百年來黃桷埡老街的時代變遷。
傍晚時分,沿石階而上,在文峰山、老君山之間,黃桷埡老街靜靜地籠罩在夕陽裡。千年前的陣陣馬鈴和拾階而上的腳步聲,還在古巷中迴響,仿佛在訴說一段沉寂千年的時光故事。
如果想了解一座城市,除了打卡它的新潮與熱鬧,更要感受它的歷史與厚重。若是你也留戀老街的這份靜謐,不妨來黃桷埡老街看看,你會找到與磁器口古鎮截然不同的感覺。
原標題:馬鈴聲聲、古韻悠悠的黃桷埡老街,竟是下一個磁器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