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打敗董卓進入洛陽,董卓這麼評價孫堅,他們昔日是戰友

2020-12-14 百家號

孫堅打敗董卓進入洛陽,董卓這麼評價孫堅,他們昔日是戰友

董卓聽從何進的命令帶領著幾千的兵馬進入洛陽,在廢立皇帝的問題上和袁紹爭吵起來,而後袁紹逃離洛陽,董卓也廢立了皇帝,重新確立了一個他心儀的皇帝。這一舉動引發天下震動,各地紛紛舉兵反對董卓,而之前的袁紹也被他們確立成了這次反對董卓的聯盟的首領。這群人主要的兵力在山東,因此他們也被叫做關東軍。面對關東軍的來襲,董卓決定把首都改到長安,在皇帝前往長安之後,他放火燒了洛陽,還挖掘了歷代皇陵,之後,他更是一直帶兵駐守洛陽,直到他被孫堅打敗,洛陽終於失守,而洛陽城內的呂布也不能成功打贏孫堅,孫堅成功進入洛陽。

董卓對他的一個手下這麼評價孫堅,「現在關東軍打戰沒有幾次勝利的,關東軍的首領們都畏懼我,他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的。只是,其中的一個首領孫堅用人有術,又有些策略,我應該讓我的手下提防一下這個人。」

「之前,我和周慎一起在金城徵戰,我向張溫建議,讓我帶兵做周慎的後援,但是張溫沒有聽取我的意見,後來,張溫有讓我去討伐其他地方的敵人,我知道這一場戰爭基本上不能勝利,但又不得不前行,最終我還是去了,只留下四千兵馬駐紮在安定,向敵人造謠聲勢。那些外族的敵人想要阻斷我回歸的道路,我只是稍微攻擊了一下就打破了他們對我的攔截,只是因為這些敵人害怕我們留在安定的部隊罷了。那些敵人們認為安定有好幾萬人,但不知道就只有這四千兵馬。」

「孫堅和周慎在一起打仗,孫堅向他請求帶領一萬人先前往金陽,然後周慎帶領剩下的兩萬人在後邊防禦。那些敵人們害怕周慎的大軍,不敢隨便就和孫堅作戰,在當時,孫堅手下帶領的那麼多兵力,還有那樣的氣勢,如果周慎用了孫堅的策略的話,也許涼州之亂早就平定了。但是張溫不聽從我的意見,周慎也沒有聽取孫堅的意見,所以,這次戰爭只能夠用失敗告終。」「孫堅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小官職,但他的很多戰術上的想法卻和我相同,他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人才了,只是他這次站錯了立場,他選擇了追隨袁紹袁術那些人,選擇與我作對,不管怎麼樣,他最終還是只會斷送了他的性命!」

之後,董卓就派遣了他手下的董越留在澠池,把段煨留下來在華陰防禦關東軍的來襲,而他的女婿牛輔留守安邑,剩下的將領也安排分守在各個地方,共同抵禦敵人的來襲。然後,董卓就從洛陽回到長安,進攻了洛陽的孫堅在一個水井裡找到了消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象徵漢朝王權的傳國玉璽,並重新打理了各位皇帝的宗廟,進行祭拜,同時孫堅也修復了之前董卓在天子離開洛陽時派手下挖掘出來的那批陵墓,之後就帶領了他手下的軍隊回到原來的地方 了。

相關焦點

  • 關東諸侯討伐董卓時,此人被孫堅所殺,卻至今仍不知姓甚名誰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生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孫堅、董卓、呂布和華雄。原文如下: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稟卓。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 月黑風高,九死一生時孫堅卻成功逃脫,成為了三十六計之一
    於是何進準備帶領上自己信賴的并州牧董卓一起進入洛陽,但此時十常侍也已察覺到自身的危險,十常侍的首領張讓向何太后求情,一把鼻涕一把淚,說最後見您一面,再告老還鄉之後那些狼子野心的武將恐怕就會將我身首異處,填身溝壑。何太后心軟,於是讓十常侍重新回到皇宮,宦官的力量無意中得到了聚攏,他們抱團起來,力量更加頑固。
  • 討董卓的路上,逼死荊州刺史,斬殺南陽太守!
    公元190年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看上去聲勢浩大,其實根本沒對董卓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為都沒有人敢出兵,只有曹操和孫堅兩人敢於出兵,結果曹操還被徐榮擊敗,只有孫堅不斷與董卓作戰,最終進入洛陽。孫堅的勇猛敢戰,連董卓都退避三分,另一方面孫堅也是非常霸道的,還沒和董卓打呢,先逼死了荊州刺史,殺了南陽太守。孫堅成名比較早,沒有家世、沒有資本,孫堅的功勞完全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17歲那年他就驚走海盜,此後他不斷討平各種叛亂,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參與討伐邊章、韓遂的叛亂。所以早在公元187年,孫堅已經是長沙太守,烏程侯。
  • 解讀孫堅投奔袁術的深層次原因,以及南陽太守張諮的死因
    這段話出自曹操之口,是曹操在追擊董卓的滎陽之戰中被徐榮打敗,險些丟掉性命逃回酸棗的時候,見到各路諸侯「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而發出的一番感慨,或者說是牢騷。單從軍事的角度來講這番設想還算正確可行,曹操算是一個比較有想像力的人物。
  • 董卓遷都長安,天下諸侯為何無人佔據洛陽?主要有六大原因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出於多方面考慮決定脅迫漢獻帝和百官棄守洛陽遷都長安,可是令人奇怪的是當初各路諸侯聯手對抗董卓,在董卓遷都之後卻踟躕不前,除了孫堅動作迅速第一個攻入洛陽和曹操追擊董卓之外,天下諸侯在爭奪了一番之後各自退兵,居然沒有一人想著要佔據帝都洛陽,這是什麼原因呢?
  • 關羽溫酒斬華雄背後歷史真相,準確的說當時關羽與華雄還是戰友
    不過這個故事雖然精彩,但畢竟是出自於小說家之手,事實上,華雄並不是關羽所殺的,他們兩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面,而真正殺死華雄的人是孫堅。其實在前面的文章中老兵已經介紹過了,在各路諸侯起兵討閥董卓的時候,劉備兄弟其實並沒有參加,就連演義中他們所依附的諸侯之一公孫瓚都沒有參加。更不可能有劉、關、張兄弟了。所以包括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這些經典的戰例都是羅費中虛構的。
  • 董卓有多麼殘暴?喜歡吃人肉,喝鮮血
    羌人首領見到董卓如此熱心,就非常感激,回去之後,便把部落裡的上千隻牛羊送了過來。公元184年,是董卓的一個人生轉折點,這一年黃巾起義爆發,但此時正值漢靈帝駕崩,大將軍急招董卓進京清君側。這可是個出名的好機會,於是董卓就帶兵進入了洛陽,拿下了閹黨,救回了少帝,隨後控制了洛陽。
  • 《全面戰爭:三國》亂世魔王董卓邪道玩法,外交是什麼?不需要!
    《全面戰爭:三國》亂世魔王董卓邪道玩法,外交是什麼?不需要! 《全面戰爭:三國》之前我只用曹操,劉備,孫堅一統天下,而困難模式也試了試董太師,畢竟麾下呂布張遼還是非常吸引我的,本以為困難模式可以操作一下,結果發現還是高估了自己。
  • FC吞食天地1,第二章討伐董卓,當年的大賭場讓人莫名其妙
    前面文章回顧了吞食天地1的第一章,黃巾之亂,今天再來回顧一下,第二章,討伐董卓黃巾之亂結束後,陶謙退位讓賢,劉備正式離隊,這時就開始了第二章,討伐董卓,在皇宮劇情過後,可以收到劉封,雖然能力不怎麼樣,但對於當時的劉備軍來說,399的兵力還是非常不錯的,而當時劉備軍中可用的就只有關羽張飛,收劉封算是一次補強整備好後,出徐州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孫權,就因為在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帝,而「無視」讓位給自己的兄長孫策,常常為人詬病。孫權真的無視孫策,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嗎?東漢末年,朝政飄搖跌宕,起義大火蔓延。各路豪傑紛紛嶄露頭角,赤膊上陣。陷入泥潭的東漢政局更是失序混亂。
  • 真實的董卓真如《三國演義》所說?
    董卓何許人也?此乃東漢末年的軍閥和權臣,是中國歷史上,總體評價極其負面的人物。陳壽評價他「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荀彧評價他「暴虐已甚,必以亂中」;李世民評價他「人神所疾,異代同憤」。對董卓的評價中,有99.99%的評價是負面的,而這正是因為桓帝末年,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內部勢力弱,佔據了京城,廢立挾持漢獻帝,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 董卓: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字仲穎,東漢隴西臨洮人。漢桓帝永康初年,董卓官拜羽林郎,「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統管元郡羽林軍黃巾軍舉事時,東漢朝廷任命董卓為中郎將、河東太守,可是,董卓打不過黃巾軍,兵敗後被東漢朝廷革去了職務,回家務農。後來,西涼韓遂起兵反叛,東漢朝廷急著用人,董卓在洛陽受到中郎將張奐推薦,以軍司馬的職位參加了對羌族的徵討。
  • 孫策跟著他父親討伐董卓,當時周瑜比他大,為何孫策說有總角之好
    他的父親周異,曾經擔任過洛陽令。初平元年(190),16歲的孫策跟著父親孫堅北上徵討董卓,到了壽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壽縣。周瑜就將自己家裡的屋子騰出來,讓他們父子二人居住。孫策只比周瑜大一個多月,所以,兩個人十分談得來。在這段時間內,周瑜和孫策經常一起升堂拜母,兩家的關係相當親密。孫策自己也說,他與周瑜有著「總角之好」。
  • 孫策之死,幕後得益最多者竟然不是孫權,而是孫堅以前的一位戰友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江東方面有內奸的原因了,一般情況下,即使刺客要自殺,抓捕之人也要盡力保全他們的性命,以便日後審查。而且當時在場的人之中一定有一個孫家重臣(上述三人)。在孫策無法下令的情況之下,這個孫家重臣就可以趁虛而入,下令士兵直接把刺客剁成肉醬,殺人滅口。 第三:為什麼郭嘉可以預言得如此之準?
  • 正史上,三國時期至少有這五人被死於箭傷,他們怎麼被殺的?
    第一個:張濟張濟,武威郡祖厲縣人,原為董卓部將,在董卓被誅殺後,他與李傕、郭汜等人一同率軍攻打長安,並獲得成功,走上人生巔峰。張濟是一個聰明人,沒有參與李傕、郭汜兩人的爭鬥,而是出屯弘農。第二位:孫堅孫堅,字文臺,東漢末年東吳政權的奠基人之一。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一看就是幹大事的人。孫堅以剿滅黃巾軍起家,積極討伐董卓,得到金鑲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