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住鼻子使勁的出氣,不僅僅耳朵裡面會有一定的反應,眼睛其實也會有反應的,不信的話各位可以試一試!
我們的耳朵如果按照解剖的結構可以分為外耳、中耳以及內耳,其中外耳通過外耳道與外界進行相通;而中耳則是通過咽鼓管喝鼻腔相通。
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最為主要的就是平衡鼓膜兩側的壓力;保護耳朵的中耳不會受到來自鼻咽部的感染以及異物的反流;清除中耳的分泌物等,咽鼓管在平時的時候是處於關閉的狀態,只有在咀嚼食物的時候以及打哈欠的時候才會打開。
平時我們鼓膜兩側的壓力其實都是相等的,咽鼓管也不需要經常性地打開,咽鼓管是有一肌肉和瓣膜的,咽鼓管的開與閉其實都是主動的。習慣性的吸鼻以及吸吮拇指其實都會導致咽鼓管功能出現一定的障礙。
如果當我們捏鼻子吹氣的時候,鼻腔的壓力或許會有所增大,氣體或許就會強行的打開咽鼓管,從而進入到中耳之中,偶爾這樣的動作其實也沒什麼樣的關係。
但是如果經常這樣做的話或許就會引起咽鼓管功能變差,上訴的功能很有可能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許會引起中耳的疾病,最為常見的其實就是中耳炎。
現在我們來具體的介紹一下解剖結構—咽鼓管:
咽鼓管是溝通鼻腔與耳朵的一個主要管道,一個口是在耳朵的中耳,一個則是在鼻腔的後端。
這根管子僅僅只在吞咽的時候才會開放,打開的時候可以平衡中耳與外界大氣的壓力,可以將中耳的分泌物給引流出來,平時的閉合狀態還可以避免將嗓音、呼吸音以及心臟的搏動等自體所產生的聲音傳入到自己的耳朵之中。
所以如果當我們捏著鼻子用力鼓起的時候,壓力或許就會促使咽鼓管開放,氣體進入到耳朵之中衝擊鼓膜,耳朵或許就會聽到聲音。
捏鼻鼓氣也是有利有弊的,並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咽鼓管功能性的障礙有兩類,一個是開放性的障礙,其實就是說它不可以正常地打開;還有一種就是異常的開放,就是就說總是開放的狀態。
這兩種情況其實都會造成耳朵的不舒服。
咽鼓管開放性障礙可以將中耳總是處於一種負壓的狀態,中耳的分泌物也流不出來,這種情況之下或許就會造成耳悶、聽力下降以及耳朵裡積液從而形成分泌性的中耳炎。
這種情況之下進行捏鼻鼓氣將會有利於平衡耳朵的壓力以及引流,明顯的改善一定的症狀。
而對於咽鼓管的異常開放,呼吸的氣體以及自身的聲音將非常容易傳入耳朵之中,從而引起不適,這種狀況就不適合做這個動作了。
而且,我們平時的時候鼻腔之內是有鼻涕的,感冒的時候甚至還會有細菌、病毒等致病的因子,捏鼻子吹氣所導致這些東西隨著氣流進入到中耳之中,從而導致中耳的疾病!
而且,我們的眼睛藉助鼻淚管喝鼻腔也是相通的,感冒的時候或許會大量的流眼淚,這個時候鼻淚管或許就會打開,引流多餘的眼淚,鼻淚管其實也是有瓣膜的,防止鼻腔有害物質進入到淚囊。
我們做捏鼻吹氣動作的時候,氣體也是可以逆流進入到鼻淚管,從淚點出來,刺激眼睛,如果經常的做捏鼻吹氣動作,也不利於眼部的健康!甚至還會導致淚囊的疾病!
但是,對於有上呼吸道的感染、鼻部有比較明顯炎症的患者,尤其是有鼻涕的患者,絕對要禁止做這個動作!這或許將會使鼻部感染灶逆行進入中耳從而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