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確實是人比人氣死人。有這麼一個女孩,她16歲那年,已經在北大讀大三了,也就是說,她13歲,就進入了萬人景仰的頂級學府北大,成了一名北大學生。
這已經夠牛的了,但更牛的是,這個年齡的她,有一篇作品,入選中學課本。換句話說,如果她按部就班讀書的話,她也應該在中學,她會跟其他同學一樣,學習自己的文章,聽老師分析自己的文章。如果真的是那樣,真不知道她是一種什麼感受。
無疑,她有著極高的天賦。是的,她從小就有神童之稱。4歲那年,她被父母帶到天津,因為她的父母都在天津文聯工作。在她的家裡,最多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書,什麼書最多呢,那就是文學作品。
她4歲開始接觸文學作品,就愛上了詩歌。看著那些分行的文字,她覺得自己也能寫。父母聽了她的話,微笑不語。這在她就是鼓勵,她就真的開始寫詩了。父母一看,這小不點,寫得還真是詩,很有味。就教給她如何投稿,第一篇稿子就投給了《天津日報》,沒想到很快就見報了。
這以後,這個四歲的小丫頭,就經常寫詩玩,小學階段,就出版了四部詩集,可以說是著作頗豐。這些詩還不僅僅是發表,還多次獲獎。
小學畢業後,她到天津13中上初中,在初中讀書的她,接到了北京大學的破格錄取通知,原來她的詩多次獲獎,北大破格錄取她了。她直接省略了高中,成了一名大學生,那一年,她還是個13歲的小姑娘。
到北大後,她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既激勵著她的詩歌創作,又影響了她的詩歌創作。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著名詩人海子。海子是15歲進入北大的,從大二開始創作詩歌,在詩壇產生巨大影響,很多人都認為他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甚至可以獲得諾比爾文學獎。
她進入北大的時候,海子在人大任職,她拿著自己的詩向海子請教。海子看了她的詩,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能堅持,你將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這對她是很大的鼓勵,她的創作更勤奮了。
但是,1989年,也就是她大學畢業那年,傳來了海子自殺的消息,這對她又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她怎麼也想不通,鼓勵她堅持寫詩的海子,自己怎麼就不堅持,反而走上絕路了呢?從那以後,她想法上有了一些變化。對於文學,也從詩歌創作轉向了文學研究。
1991年,她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學位,拿下碩士學位後,她於1998年考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是哈佛最年輕的博士生。畢業後,她先後在美國的兩所高校任教,然後又回到了哈佛,到2006年,年僅35歲的她,成了哈佛大學教授。
遺憾的是,她並沒有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她跟美國人史蒂芬·歐文結婚成家。這位美國人,是哈佛大學東亞文學與文明系主任,是她在讀博期間的導師。這場異國戀還是一場師生戀,但最終修成了正果。史蒂芬·歐文特別熱愛中國文化,他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叫宇文所安。這對夫婦,夫唱婦隨,多次來到中國講學。
她的名字叫田曉菲,是個東北女孩。對于田曉菲的事跡,您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