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30年前已被證明無害,為何有人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

2020-12-16 約翰飯特稀

很多人不吃味精的原因,是覺得它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對身體有害,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味精經過加熱以後會變成焦穀氨酸鈉,而食用焦穀氨酸鈉會使人致癌。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關於味精有毒的謠言,很多權威部門都出來做過闢謠報導,但有人還是寧願相信謠言,不願相信科學。

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些外國雜誌曾連續刊登報導「Chinese Restaurant」(中餐症候群) 。而這個詞還被收錄在《韋氏大詞典》條目上(美國出版的冠有韋氏字樣的一批英語詞典的統稱)。事件的起源還要從1968年說起,當時有一位美籍華裔叫郭浩民,他在當時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是說他在一家美國當地的中餐館用餐以後出現了四肢發麻、渾身無力的症狀。隨後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的傢伙認為這是由中餐中的味精引起的,後來便以訛傳訛。自此「中餐症候群」、「味精症候群」就誕生了。

什麼是味精

味精,化學名叫α-氨基戊二酸一鈉,食品行業又稱穀氨酸鈉。它是一種從玉米等糧食中提煉而來的天然調味品,乾燥時為白色結晶體或粉末。而穀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20多種L-α-胺基酸中的一種,味精則是穀氨酸的單鈉鹽,簡稱MSG(為什麼高血壓病人要少吃味精,這就是原因之一)。穀氨酸鈉也是呈鮮物質,因此叫味精,被列入食品添加劑中作增味劑使用。

1846年一名叫雷特豪的德國人首次在小麥麵筋中分離到了穀氨酸,因為麵筋又叫麩質,所以穀氨酸也叫麩氨酸。而味精最早的商業開發是在1908年,當時一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化學家發現,從海帶中提取出來的穀氨酸一鈉鹽具有鮮味,後來便將其命名為「味の素」生產銷售。

1921年,中國愛國實業家、化學家吳蘊初以小麥麵筋為原料,採用酸水解法開始生產穀氨酸鈉。為了區別於日貨起名「味精」。後來產品遠銷英美法等西方國家,這也開創了中國國貨獲得國際專利的先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味精的生產早已採用了生物合成法(發酵工藝)。從1965年開始,我國生產的味精大都以澱粉或者糖蜜為原料發酵生產。到了80年代,我國已是世界味精生產大國,全球近乎一半的味精都來自中國。

味精的汙名

為了證明味精是否真的有危害,美國FDA搜集了9000+種的文獻和實驗數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長期受用味精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

1973年,聯合國食品法規委員會(CAC)把味精歸入A(I)類(最安全)食品添加劑;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正式宣布,取消對味精的食用限量;

1999年,我國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得出了與國際上一致的安全結論。

即便這樣很多美國人還是對味精有偏見。直到現在你還可以在美國唐人街的中餐廳門口看見有張貼「NO-MSG」。這都是因為西方的一些無良媒體,不斷對味精有害健康的話題進行炒作。

令人可悲的是到現在為止,國內仍然有一部分人停留在30多年前的知識水平上,就連一些媒體也跟著不負責任的信口開河。甚至還有人編造出了吃味精掉頭髮的謠言,這無疑加劇了味精的汙名化。

味精的存在

味精在很多調味品中都普遍存在,例如老抽、生抽等,就連經常吃的方便麵、薯片也都有味精的加入。而在一些西餐和日料裡味精也很常見調味品。也有很多人喜歡用雞精代替味精來提鮮,其實雞精只不過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了鹽、核苷酸、糖、還有香料,使其味道更加豐富了一些。

因為穀氨酸是構成生物蛋白的胺基酸,也是一般蛋白質中所含最多的胺基酸。正常人體所含的穀氨酸大概在1500-2500g,而一個成年人每天通過食物獲取的蛋白質,經過消化後攝入的穀氨酸總量大約在10克以上,所以說一天吃十幾克味精是很正常的。穀氨酸雖然不是必需胺基酸,但在人體內參與蛋白質的正常代謝,是合成穀氨醯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體。而且它對腦神經和肝臟都有一定保護作用。

味精加熱

有人說味精經過加熱會產生焦穀氨酸鈉,食用後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其實味精加熱到100℃數小時,所產生的焦穀氨酸鈉也不足1%。而且焦穀氨酸鈉根本就沒有毒性,更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雖然味精沒有毒害,但並不代表就可以隨意添加。成年人食用味精就和食用白糖一樣,是沒有限制的,但若是過量食用就會和鹽吃多了一樣導致鈉超標。因為味精的代謝會消耗人體的鋅,所以哺乳期的婦女和幼兒不應過多食用味精。

看了這些你還會覺得味精吃多了不健康嗎?如果你只是從它的化學名稱「穀氨酸鈉」來判斷它是有害的化學合成品,那麼你每天喝的H2O是不是也不健康呢?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果您有不懂得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轉發」。

相關焦點

  •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 吃,相信科學、抵制謠言!
    味精行業是調味品行業重要的細分市場,2013 年,國內味精行業市場規模約人民幣 230 億元,收入規模約佔調味品行業總收入的 10%強。 「味精」為什麼現在還有人不敢用,相信科學、抵制謠言。國內味精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由於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擴大,行業產能不斷增加。
  • 盤點近年來有關母嬰健康的5個謠言,看看有你相信的嗎?
    於是乎市面上就出現了各類以販賣人們健康焦慮的說法,許多毫無根據的謠言搖身一變,披上所謂"科學"、"專家"的外衣,利用網絡工具,在廣大人群中散播,危害不淺。味精是化工品,致癌對於有寶寶的家庭,關於給孩子的飯菜要不要添加味精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在家裡都做個討論和研究,甚至出現不同代人間的爭吵。
  • 10%的地球人相信末日謠言 中國人比例較高
    但是,這樣非理性的謠言,卻有不少人相信,從個人擴散到群體,甚至出現不理智的群體行為。  在外國,也有不少人相信末日預言。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10%的人相信末日謠言,其中中國人比例較高。近日,不僅國外有人建成諾亞方舟,一名浙江義烏商人和一名河北香河農民也不約而同地製造了球形方舟。  一些人更瘋狂。因為所謂的世界末日,有人將積攢的錢財揮霍一空;有人離家出走。
  • 央視315闢謠:所有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相信科學勿信謠言
    相信很多人家中都有這麼一張圖。 小時經常聽老人說,有人因為兩種食物相剋導致中毒的故事。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大多數人對食物相剋這種說是法深信不疑的。甚至當成一種科學對待。而這種說法,廣泛傳播在網絡跟朋友圈「經久不息」!
  • 吃味精吃多易生病?關於味精的謠言你信了幾個?
    有哪些關於味精的謠言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哪些關於味精的謠言呢?1、味精加熱以後會致癌大家都知道在做完菜之後再加味精,能夠讓菜的味道更加的鮮美,所以很多人就曲解了這個意思,認為味精加熱會致癌,所以在出鍋以後才放味精,這是一種大大的謠言。味精是一種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調味品,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中國膳食指南被列為安全的類別。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為何很多人相信陰謀論?
    圖源:Roger Ebert不過,當道格拉斯探索得再深入一點兒後,她便開始揭開為何有些人會比別人更熱衷於陰謀論的許多原因了。一份研究表明,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些陰謀論愛好者似乎天生且近乎自戀式地需要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 為何吃味精的人越來越少了?常吃味精真的「致癌」嗎?
    先問一個問題,你家廚房裡有白色顆粒狀的味精嗎?還是已經替換了包裝更加精美的雞精?若沒有,是什麼原因讓你告別美味的味精了呢?相信大部分不再吃味精,是因為聽說了它的「毒性」。事實上,近些年來吃味精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少了,那麼問題來了,味精真的如大家所說的是洪水猛獸嗎?
  • 陳根:為什麼「聰明人」也相信謠言?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凡是符合或迎合人們主觀願望、主觀印象或主觀偏見的虛假信息,最容易使人相信,並樂於被人傳播,而且還有可能依據傳播者特定的心理傾向被隨意進行加工。當我們嘗試從心理行為的角度對虛假信息進行認知,或許我們更能明白為什麼謠言面前,人人平等。問題的一部分源於消息本身的性質。
  • 謠言心理學:謠言是怎麼讓你相信的
    愛逞能的人有些人總想通過一些聳人聽聞的「奇聞軼事」來「證明」自己的「才能」,他們總以為這樣就可以證明我比別人厲害,比如有的人會編制 「某某專家說」等不實信息。我們為什麼會相信謠言當一個謠言在我們所處的群體中傳播了很多次,我們就會更容易相信,如果在這其中有某些名人參與的話,那從眾效果更明顯。 大腦會自動加工一句話在傳播的過程中是會「變異」的,我們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會對信息進行加工,提取自己覺得有用的、並且能理解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沒有用的信息,然後這個信息會變得越來越切實具體、細節豐富。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為何有人寧吃雞精,不吃味精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無論吃什麼一旦發現有味精,就會選擇不吃,為什麼呢?理由是,味精是化學合成品,吃了以後會中毒,而且加熱後的味精會產生焦穀氨酸鈉,吃多了會致癌!但科學證明,味精根本就沒有毒,它甚至比只放鹽要更健康!
  • 你被味精有害的謠言騙了多久,味精VS雞精到底哪個更適合食用!
    這是一個在百姓中才有的爭議,而且很多人都相信的謠言,那就是味精是不是會致癌,既然有危害為何還要生產味精。導致很多人都選擇不買味精,談到這個調味品就聞聲色變。這個問題,要從兩者的成分來進行分析,首先是味精的成分主要是穀氨酸鈉,而且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味精成分99%以上都是由穀氨酸鈉為主。而剩下的就只有鹽的成分。味精是1908年由日本人發現的,到現在為止已經百年時間,而且目前還沒有人因為吃味精導致致癌。
  • 味精有毒?鯰魚不能吃? 這10大謠言,千萬別信!
    魚刺卡喉可以咽米飯、喝醋? 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相信過的吧! NO.1誤吞魚刺可以咽米飯、喝醋?
  • 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
    本文主要討論兩個問題:1、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2、科學為什麼不能證明自然療法。
  • 流傳已久的孕期謠言你聽過嗎?網友:都聽過,並且傻乎乎的相信了
    導讀:流傳已久的孕期謠言你聽過嗎?網友:都聽過,並且傻乎乎的相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流傳已久的孕期謠言你聽過嗎?網友:都聽過,並且傻乎乎的相信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味精吃多了危害身體健康?那些關於味精的謠言,你都信了幾條
    最近,有小夥伴私信我,問我味精的事情,他說他聽到一些文章裡面說的,味精吃多了危害極大,還說什麼味精是化學合成品,身體總歸不會很好,唉,不得不承認,都21世紀了,沒想到還有小夥伴會相信這樣的事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聊聊那些關於味精的謠言,看看你都信了幾條?
  • 闢謠85年食物相剋仍有人相信
    闢謠了85年,「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關於食品謠言,傳播總會有規律,每到特定季節到來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從前流傳過的謠言被重新翻出來,又被套上新馬甲熱炒一番。「食物相剋」的說法,屢屢被闢謠,但很多人就是深信不疑!實驗證明:食物相剋是無稽之談!
  • 味精有毒不能吃,吃了容易掉頭髮是謠言?原來大家都誤會味精了
    所以,人們做飯還是會忍不住放味精,但是吃的時候又很擔心傷害身體,心裏面會很糾結難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清楚,味精有毒不能吃的真相是什麼。味精有毒不能吃,吃了會掉頭髮是謠言嗎?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說法是謠言,而且少放一點味精在飯菜裡,人們是可以放心吃的。
  • 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孩子的家長,他怎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為什麼很多家長,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孩子?他們總是聽信他人的片面之言,然後用最壞的想法來估量自己的孩子,遇到了事情,就胳膊肘向外拐。傷你最深的往往就是最親近的人,他們口口聲聲說愛你,但是遇到事情卻連一點信任都不願給你。
  • 這6個高考謠言別相信
    這6個高考謠言別相信這6大高考謠言雖然是講的雲南省,但是目前就這些謠言的內容來講高考改革是教育題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2015年11月,湖南公布了《湖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5—2020)》,浙江、上海等地也已在2014年公布了詳細的改革實施細則。儘管雲南省的改革方案目前仍在制定中,但目前已經有一些傳言沸沸揚揚,給家長與考生,甚至一些高中教師造成困擾。高考改革究竟有沒有這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