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位於省的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烏蒙山腹地,總面積2.69萬平方公裡。轄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8個縣(區、自治縣)和百裡杜鵑管理區、金海湖新區2個正縣級管委會,278個鄉(鎮、街道),3701個村(居),居住著漢、彝、苗、回等46個民族。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71.43萬人,戶籍人口937.76萬人。
01、歷史文化悠久
秦時為蜀郡屬地,漢為益州所轄,晉屬益州、朱提郡,唐代置牂牁、烏撒部,宋代置羅氏鬼國轄烏撒部、毗那部,元代、明代分屬水西宣慰司等部,清置大定府(州),解放後設畢節專員公署,1970年更名為畢節地區行政公署,2011年底撤地設市。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畢節市林口鎮雞鳴三省村,召開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在畢節創建黔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夏曦、錢壯飛、吳正卿等中共要人和許多紅軍戰士血灑畢節、長眠於此,五千多名熱血青年踴躍參加紅軍。
02、民族風情濃鬱
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節、白族山歌節等民俗活動別具一格,苗族蠟染、彝族剪紙等民族工藝古樸典雅。多個民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彝族古劇《撮泰吉》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彝族舞蹈《鈴鐺舞》保持著完好的原生狀態,苗族舞蹈《滾山珠》榮獲多項世界級民族民間舞蹈獎項。
03、能源資源富集
氣候涼爽怡人,年平均氣溫13.4℃,夏季平均氣溫22℃,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大空調」;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種61種,具有資源儲量42種,具有開採價值25種,其中磷、硫鐵礦、重稀土、黏土儲量居貴州之首,煤炭儲量281億噸、佔貴州的51%,有「西南煤海」之譽;水能資源富足,年平均降水量849─1399毫米之間,地表水資源總量134.87億立方米,市內河流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總流量128.2億立方米;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有旅遊資源單體9668個,目前已開發的有國家5A級景區百裡杜鵑、4A級景區織金洞、4A級景區韭菜坪等。享有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中國竹蓀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核桃之鄉等美譽。
04、區位優勢明顯
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杭瑞、廈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貴、隆黃等鐵路貫穿境內。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33088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981公裡,鐵路通車裡程538公裡(其中,高鐵通車裡程125公裡)。畢節飛雄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等23個城市航線。2小時可融入成渝、滇中、黔中經濟圈,是珠三角連接西南地區、長三角連接東協地區的重要通道。
05、民生不斷改善
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學前三年毛入園(班)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9.07%、92.18%、90.23%、45.5%。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推進,2019年全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4.23萬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達6.34張。社會保障網底加快織牢,留守(困境)兒童等重點群體關愛救助體系初步建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森林覆蓋率預計達到56.13%,各縣(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平均值為98.7%以上。
06、經濟前景可期
2019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01.36億元,增長8.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38元、增長9.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4元、增長10.8%。
磅礴烏蒙山,活力七星關
七星關區是貴州省畢節市轄區,畢節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交通運輸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地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新型工業、特色農業和旅遊業基地。位於貴州西北部,地處北緯27度03分至27度46分,西接雲南,北毗四川。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511米,國土面積3412平方公裡,2011年11月撤縣級市設區,轄8個鄉、24個鎮、11個街道,517個行政村(212個社區、305個村委會),居住著漢、彝、苗、回等23個民族,全區總人口165萬人。
01、歷史文化厚重
七星關是與婁山關、勝景關並稱貴州三大名關的歷史名關,漢為平夷郡治,東晉為平蠻郡治,唐、宋屬祿洲治所,元代建驛,明代設衛清康熙二十六年建縣。有「路氏翰林山莊」、青場老鴉洞舊石器時代遺址、七星關古遺址等歷史遺蹟遺址。
02、紅色文化內涵豐富
七星關有「三省紅都」之稱,貴州省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在七星關成立,有「雞鳴三省」會議會址、中華蘇維埃川滇黔革命委員會遺址、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紅二、六軍團政治部舊址、夏曦烈士紀念碑等紅色文化基地。
03、特質資源富集
七星關有硫、鐵、煤、鋅、大理石、矽砂等20餘種礦產資源,其中煤炭地質儲量達42.55億噸,硫磺礦儲量達8.41億噸,黏土儲量達3000萬噸以上。有中藥材杜仲、天麻、半夏等2000餘種。
04、自然人文景觀
七星關自然人文景觀星羅棋布。被譽為「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境內有拱攏坪國家級森林公園、小河風景區等景區,有彝族村寨三官寨、大南山苗寨、大屯土司莊園等少數民族景點。
05、產業欣欣向榮
七星關產業欣欣向榮。工業轉型升級,經濟開發區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發展服裝紡織、光電電子、新型環保建材、農產品加工等產業,2019年3月獲「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稱號;2019年被評為全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農業提質增效,已建成4個省級農業示範園區,成功培育10家省級、39家市級龍頭企業,完成「三品一標」認證58個,畢節白蘿蔔和畢節白蒜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榮獲「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06、七星關區經濟概況
2018年,七星關區地區生產總值38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79.8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117.47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182.72億元,增長12.3%。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9%,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8.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736元。
2019年,七星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21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5元、增長10.8%,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