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醫生離開體制後,活的好麼?|疾控中心|陶醫生|疫苗|免疫|-健康界

2021-01-09 健康界

2000年,陶醫生從原上海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畢業,揣著復旦大學的文憑,進入了上海市疾控中心。
我進入免疫規劃科,從事與預防醫學專業最對口的疫苗接種管理工作,在這個崗位上幹了16年。後又調動到本單位辦的一個專業雜誌社,當了兩年期刊編輯。2018年5月,因理念衝突,向單位主動提交辭呈,之後從事疫苗自媒體至今。
方舟子及其粉絲一直造謠我是被上海市疾控中心開除的,現在我正式澄清,這事不存在。

為何會出現和單位的理念衝突呢?這事要從2010年說起。
2010年之前,我是免疫規劃科業務骨幹,上海市疫苗接種領域的很多規範和信息化工作都是在我手裡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下面這個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上海市地方標準《疫苗產品編碼規則》,是我從2002年起一手建立起來的,能看到我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被官方以標準的方式認可,我很滿足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2010年那件事,我的職業生涯應該會非常順利。
2010年9月,衛健委對全國1億兒童發起麻疹強化免疫活動。漏種疫苗的孩子確實應該補種疫苗,但沒漏種孩子不該接種額外劑次。強化免疫本質上就是一刀切,要求所有兒童都再接種疫苗,這就導致絕大多數兒童將被接種了額外劑次的疫苗,其中也包括5歲的陶寶。
強化免疫之荒謬,下面這個電子接種記錄可以證明。這個孩子一共接種了12劑脊灰疫苗(吃了12粒糖丸疫苗),其中前4劑來自標準程序,是應該接種的;後8劑全部拜脊灰疫苗強化免疫所賜。陶醫生實在無法想像,接種醫生給一個沒漏種疫苗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服用脊灰糖丸疫苗,竟然不覺得有任何不妥,還能準確記錄在接種檔案裡。
糖丸劑型的脊灰疫苗雖然口感很好,但那畢竟是疫苗,是一種藥品,不是糖,怎能如此濫用?就好比你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吃過午飯,老師再給你孩子塞上N口飯,這有必要麼?
我思考了很久,無法忍受這種對科學的不尊重,內部多次反映無果,所以開微博和博客公開實名制批評這種做法在科學上站不住腳(論強化免疫是否應該執行?)。當時,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打電話給我,我們中心主任也找我談希望我放棄,但我堅持這樣做。
我努力了,但麻疹疫苗強化免疫還是如期進行。陶寶沒有參加,但其他小朋友都參加了。最終,中國在10天內完成了1億兒童的麻疹疫苗接種,創下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高效的公共衛生行動記錄,每天接種1000萬劑次。這也算是為即將開展的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提前練兵了。

2012年,我升副主任醫師沒有通過評審,一位中專畢業同事卻通過了,評委組長是我們中心主任。

我知道從做出那個決定開始,今後一定會遇到麻煩。我不求職稱或官銜上進步,但不斷鑽研疫苗,在網絡上開闢了疫苗自媒體科普。

做自媒體很多年後,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媒體之所以是自媒體,就在於其有極強的個人風格,而不是官方風格。官方風格是只讚美好的對的,不批評差的錯的,自媒體如果也是這樣,那就失去了生命力。
做科普自媒體,就要把握科學底線,醫學科普更是事關人民健康,容不得半點偏差。我認為,科普需要做好兩件事:力挺正確,批評錯誤。也就是要激濁揚清,雙管齊下。很多科普自媒體能做好前者,但很難做到後者,因為批評錯誤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我的問題,就是不怕麻煩,願意幹髒活累活。在批評錯誤的過程中,我會經常指出疫苗接種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導致同行和領導下不來臺。領導經常找我談心,希望我能夠收手。一來二去,理念衝突不可調和,最後我選擇了主動辭職,走自己的路。

在辭職信裡,我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我不埋怨單位,完全理解單位的苦衷,組織與個人做事情的方法不一樣,只要是為了公眾健康,今後還可以互相合作。

我離職後2個月,就發生了轟動全國的長春長生狂苗造假事件,山東省疾控中心因為與長春長生近期有合作而被網友罵的狗血淋頭,中國的整個疫苗接種體系都陷入了網絡風暴。

負責疫苗質量的是藥監局,不是疾控中心,藥監局發合格證,疾控和接種單位依據疫苗合格證使用疫苗,疾控中心明明是無辜的,卻成了眾矢之的。山東省疾控中心有一位同志因為壓力太大,注射胰島素過量而去世。

然而詭異的一幕是,沒有任何疾控中心和疾控中心在職人員敢於發聲為自己辯護。我當時每天工作到凌晨,寫文章分析問題,回答各路記者提問。
記者們找疾控中心採訪,都被婉拒了,只能來找我。我當時寫了支持山東省疾控中心的文章( 疫苗負面事件上,我要替山東同行說點公道話),自稱微博一蛆不怕黑,文章自然被不少網友罵個狗血淋頭,但我不怕啊,不在體制內,沒人找我麻煩。

我由此深刻明白,體制內的機構和個人承擔不住這種輿論壓力,如果被投訴,很可能惹麻煩,於是業內誰也不說話,眼睜睜看著疾控體系被黑。甚至我寫的文章,同行們只能默默點讚和打賞。悲哀的是,他們告訴我:感謝陶醫生為疾控發聲,但被領導警告不得轉發,因為一旦轉發就可能惹麻煩被問責。

更讓我想不到的,一位老前輩來上海找我,希望我這個最了解疾控、最了解疫苗的前專業人員和自媒體大V,能為中國疾控發聲,不讓疾控背黑鍋。
我想了想,在那個輿情洶湧的時點,恐怕也只有我這個自由人,以及經受過方舟子團夥無下限攻擊考驗的自媒體人,才能無所顧忌地說出事情的真相,還疾控中心一個清白了。我二話不說就接下了這個任務,於是就有了上面這篇文章,其實我早就醞釀此文,只是老前輩推了我一把。

此外,我還配合同行寫了一些討論疫苗接種策略的文章,從外部製造輿論推進科學接種策略的儘快落實。

這些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做事方法不一樣,但只要目標相同,完全可以互補。


具體而言,體制內的做事更加權威,更具有執行力,但也更慢節奏,經常趕不上輿論的變化,顯得比較被動。關鍵一點是體制內不太可能公開認錯,好在多數情況下能意識到錯誤,然後悄悄糾正,即所謂只做不說。比較讓我擔心的是,如果沒人指出錯誤,或者是某種政治正確性的科學錯誤,這種錯誤可以存在很久而得不到解決。

體制外的優勢就是:只要不是攻擊體制,幾乎可以暢所欲言,特別是可以有理有據地指出體制存在的問題,形成輿論監督。體制內人士當然也會發現問題,但一些問題積弊已久,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從體制內部推動改革,往往是徒勞的,推動者甚至被不公正對待。
我覺得,我的疫苗自媒體路可以一直走下去。
2020年,我們遭遇COVID-19疫情,這是人類進入21世紀後遭遇的最大傳染病危機。危機也是機會,病毒性傳染病正是疫苗大展身手的機會。地球上,還沒有哪一種傳染病,能夠被人類窮盡所有可能的技術路線去研發疫苗。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疫苗爭霸賽。

就在昨天,中國國藥集團北生生物的滅活COVID-19疫苗,以優異的安全性、友好的冷鏈適應性、以及79%的保護率,被批准附條件上市,開啟了人類絕地反擊的序幕。
這一年裡,我寫了43篇COVID-19疫苗科普,很可能是這個領域科普作品數量最多的人。

我還接受了國內外各種媒體的採訪,包括環球時報、中國國際電視臺、鳳凰全球連線、香港南華早報、美國紐約時報、法國路透社、法國解放報等。
不管是接受國內媒體採訪,還是問題比較刁鑽的外媒採訪,我都本著科學、理性、客觀的態度介紹COVID-19疫苗領域的技術進展和政策解讀。


2020年末,我有480萬微博粉絲,22萬微信公眾號粉絲,還有今日頭條、一點號等平臺。
基於這些自媒體,在欣欣向榮的疫苗時代,我可以活的很好,也確實活的很好。


12月25日,我參加無償獻血(血小板),這是我2020年第11次獻血,人生第110次獻血。你們看我活的好不好?


相關焦點

  • 流腦疫苗選自費,大膽地寫出來!這個疾控中心做到了
    我國目前給兒童免費接種的流腦疫苗只是A群多糖疫苗(6月齡和9月齡)和AC多糖疫苗(3歲和6歲),不是效果更好的AC結合疫苗和4價多糖疫苗,後兩者目前基本是自費疫苗。所以在現實中,接種醫生很可能只是告知家長有自費流腦疫苗,但不願意多解釋,讓家長自己選自費還是免費。接種醫生也不可能拿給專業人員看的流腦疫苗專家共識給家長看,幫助家長做決定。可以想見,要讓家長知道自費流腦疫苗的優勢並毫不猶豫地選擇之,非常缺乏一個簡潔而權威的現場建議。然而,上海市疾控中心卻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 五聯疫苗好,家長提問多,看陶醫生如何解答
    然而,實際接種五聯疫苗時,寶爸寶媽們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今天陶醫生就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科普五聯疫苗。代表性問題1,如下圖:以前不懂啊,寶寶快7個月了,免費的疫苗該打的都打了,是不是錯過了五聯?  替代後,相當於在18月齡完成了脊灰疫苗的第4劑,4歲的脊灰疫苗就肯定沒必要再接種了。代表性問題2:我家寶寶2月齡時接種過1劑脊灰滅活疫苗,後面想打五聯,還能這麼操作麼?陶醫生答:科學上完全可以這樣做,也建議這樣做,有積極和常規兩種方案可供選擇。陶醫生可以很肯定地說,不會有任何書面文件規定【在接種第1劑脊灰滅活疫苗後不得改用五聯疫苗】。
  • 2019冠病口服疫苗,大吃一斤你敢麼?陶醫生敢
    陶醫生在這裡也想表態:如果黃金海教授敢於口服4倍劑量的2019冠病疫苗樣品,那陶醫生敢大吃一斤,哈哈!陶醫生膽子一向很大,小風險一般都敢冒,但喝疫苗這事不一樣。好了,有了這樣的基礎認知,就可以談黃金海教授口服2019冠病疫苗這事了。黃教授團隊使用的是酵母轉基因技術來生產2019冠病疫苗,這種疫苗的本質是2019冠狀病毒的S蛋白,而不是活病毒或病毒屍體。這就決定了,這種疫苗根本不存在感染人的可能性,所以絕對安全。然而,S蛋白雖說貴為疫苗,但畢竟是一種蛋白質。
  • B肝疫苗怎麼選?看過最新的頭對頭研究,陶醫生來告訴你
    2020年首期《中國疫苗與免疫》上有一篇名為《20-49歲成人B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比較》讓陶醫生眼前一亮。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轉基因B肝疫苗在全球範圍內取代了血源B肝疫苗。轉基因B肝疫苗產量大、成本低、純度高、更安全。
  • 麻風疫苗斷貨 誰的責任誰站出來 不要讓接種醫生背鍋
    如果疫苗廠家因為種種原因無法供貨,省疾控中心很難及時調整採購其他廠家的替代疫苗(有時不存在可替代的疫苗),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疫苗短缺。陶醫生查了我國的麻風疫苗和麻腮風疫苗供應情況。這兩個省的疾控中心分別向中國疾控中心匯報了此事,中國疾控中心於今年1月13日以便函形式回復這兩個省,允許用麻腮風疫苗替代8月齡的麻風疫苗,同時還抄送給全國各省級疾控中心。
  • 同時接種3種疫苗被判差錯,全中國的孩子、家長和接種醫生都要注意了
    中國的60後至00後(包括我,也很可能包括你),接種的都是百日咳全細胞疫苗,也就是挨過了3000種抗原的舊疫苗時代,不是活的好好的麼?難道我們的孩子就退化到扛不過160種抗原的新疫苗時代? 世界衛生組織還明確指出,一次接種多種疫苗可以減少折騰,省時省錢,減少孩子的不適。可見,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支持給孩子一次接種多種疫苗。
  • 流感疫苗、九價疫苗供應緊張,肇慶疾控中心這樣說……
    市民反映疫苗供應緊張預約難度大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該指南提出,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民眾要注意防範。對於疫苗供應緊張情況↓↓市疾控中心表示:由於生產廠家產能不足,今年全國流感疫苗供應較為緊張,全國各地都可能會出現流感疫苗短缺現象。
  • 疫苗搶手,今年流感來得早?疾控中心有說法了
    今年以來,市民關於流感疫苗的諮詢量普遍也較往年多,而當前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貨的首批疫苗均已接種完,正在等待下一批疫苗到貨後接種。今年上海流感疫苗的供應量如何?是否能滿足接種者的需求?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醫師任佳對此表示,截止到今年9月底,幾大疫苗供應商的流感疫苗批籤發數量大大超過去年,全國累計已經有1538萬支流感疫苗上市。
  • 五聯疫苗缺貨急壞寶寶爸媽 疾控中心建議家長選擇替代方案
    條例的修改,意味著我省原有的二類疫苗供應模式被打破,我省原先的供應模式為省—市—縣—鄉逐級供應,現在調整為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一招標,縣級疾控中心負責在目錄內採購,並由專業冷鏈運輸企業配送,生產企業要接受資質審核,以及招投標的遴選。入選廠家將疫苗送至市疾控中心,由其分發到區級疾控中心,最後到接種點。不再允許藥品批發企業經營疫苗。
  • 貴陽水痘、麻腮風等疫苗短缺?疾控中心:全國性短缺,正在全力解決
    近期,有市民反映,孩子疫苗打不上,打了第一針,第二針無苗等情況,詢問貴陽是否短缺兒童疫苗。對此,記者走訪了疫苗接種門診,並詢問了市疾控中心專家得知,目前部分疫苗已是全國性短缺,相關部門正在協調並盡力解決。
  • 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流感康復後也可接種流感疫苗
    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流感康復後也可接種流感疫苗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粵康信  2019-12-16 最近大家對流感有不少疑問,記者邀請了廣東省疾控中心的專家來解答大家對流感最關心的一些問題
  • 兩歲多孩子打完疫苗反覆發燒……新手爸媽必須要了解這些打疫苗常識!
    4月30號,陶先生帶孩子小陶去金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注射了乙腦和百白破疫苗後,孩子當天下午便開始出現發燒、抽搐等情況,隨後陶先生趕緊將孩子送往兒童醫院搶救,雖然現在病情穩定了,但是孩子每天都在發燒,這讓陶先生一家十分擔心。
  • 接種後多久產生免疫效果?疾控中心專家詳解新冠疫苗免疫機理
    【新民晚報·新民網】新冠疫苗接種後,將會如何在人體體內產生作用?接種後多久可以產生抵抗病毒的抗體?在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兩針次,因為打兩針次免疫效果會更好一些。
  • 廣東每年疫苗注射量達6000萬,廣東省疾控中心:每支疫苗都可溯源
    廣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廣東省在公共衛生建設方面的舉措。據介紹,廣東每年有6千萬劑次的接種量,目前,廣東省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信息系統成功上線,完成了與國家藥監局疫苗追溯協同平臺對接,實現了受種者編碼、疫苗追溯碼、冷鏈設備編碼、接種單位編碼和接種醫生編碼「五碼」聯動,保證了每一支疫苗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
  • 市疾控中心:三類人群麻疹疫苗需要強化免疫
    記者昨日從杭州市疾控中心獲悉,杭州市從11月11日起,將對6歲以下兒童進行麻疹疫苗的強化免疫接種,並對今年秋季入學的初三和大一新生,進行麻疹、風疹二聯疫苗的強化免疫接種。  接種對象、疫苗種類和劑量本次強化免疫的對象確定為三類人群,接種率均要求達到95%以上。  三類人群是:  一是兒童:即8月齡至6周歲兒童麻疹疫苗強化免疫。
  • 上海浦東打流感疫苗很費勁,疾控中心:今年預約的人太多!
    李桃今年35歲,本來想今年情況特殊,也想預約打流感疫苗。「最初給社區醫院打電話,社區醫院回覆說可以8月初預約,撥打數次電話才被接通後,又被告知9月中旬再來詢問。等到9月中旬,我多次打社區醫院電話打不通,就主動去門診掛號,卻被告知醫生病假,下周再來」。李桃說。
  • 愛滋病並沒有那麼可怕, 福田疾控中心醫生話你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臨之前,記者來到福田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與醫生一起探究愛滋病,了解這個已經被魔化的病症。 唾液等體液 很難傳播愛滋病 在位於紅荔路的福田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大樓9樓的愛滋病科,這裡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與愛滋病人接觸,但他們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穿著全身防護服,全面戒備。
  • 陶勇醫生溫暖寄語準大學生 陶醫生真Sker溫柔理性的人
    陶勇醫生溫暖寄語準大學生 陶醫生真Sker溫柔理性的人時間:2020-07-16 13:21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陶勇醫生溫暖寄語準大學生 陶醫生真Sker溫柔理性的人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在這個滿是希望的畢業季,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陶勇醫生通過個人微博向所有準大學生們表示祝賀
  • 接種宮頸癌疫苗需要搖號?理解「性價比」就不糾結啦
    日前,杭州的蕭山區疾控中心在中國歷史上首創網上實名登記,搖號接種宮頸癌9價疫苗的接種模式,中籤率為1/5。其實,這事是逼出來的。因為,更早些時候,為了接種到宮頸癌9價疫苗,蕭山市民在接種門診外連夜排隊,場面頗為壯觀。陶醫生真心給蕭山區疾控中心點讚。在人人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情況下,通過網上登記搖號的方式,確實可以減少現場排隊的折騰,同時也能最大程度避免走後門的現象。陶醫生還想告訴你,對於一些供應緊張的疫苗,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或他們的朋友,只要想接種,總是可以優先接種上的。
  • 疾控部門釋疑:孩子得過麻疹仍必要接種疫苗
    針對市民接種麻疹疫苗的疑問,省、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接聽本報熱線一一解答「多次接種麻疹疫苗,會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已經接種過,是否還需再接種?」「我的孩子得過麻疹,還用接種麼」……昨天,本報麻疹疫苗接種熱線不斷,很多家長非常關注本次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