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雙店鎮竹北村集聚「三力」精準扶貧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6月5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宋彥偉)近年來,江蘇省經濟薄弱村——東海縣雙店鎮竹北村變了,變美變富變強,變得讓人刮目相看。如今,行走在竹北村,只見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兩旁,建築各異的商貿樓鱗次櫛比,裝潢靚麗的商家店鋪讓人目不暇接;前來採購商品、買農資、拉運農產品的人流、車輛絡繹不絕……村民們說,村看村,戶看戶,黨員帶著村民富,咱們村能有今天發展的生機與活力,都是村黨支部精準發力,激發內力、村企合力、爭取外力,集聚「三力」收穫的豐收成果。

激發內力,產業扶貧,爭先恐後幹個體

「自打鎮村兩級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富裕起來的村民公路兩側連片開發興建『十裡商貿一條街』後,咱家的生意就一天比一天紅火起來了!」竹北村「洋洋」超市老闆邊忙著招呼顧客,邊高興誇讚這幾年村裡實施產業扶貧,點燃全民創業「燎原之火」的好處。

脫貧攻堅,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發展適宜的主打產業是關鍵。近年來,竹北村黨支部利用境內交通便捷優勢和傳統集貿優勢,發揮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鋒帶頭作用,探索「商貿大戶+貧困戶」、「黨員幹部+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脫貧增收路子,因勢利導,鼓勵村民積極投身個體私營經濟大潮,帶動建檔立卡戶從事力所能及的小商小販,激活一方特色經濟發展。

為營造有益於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的「土壤」,近年來竹北村先後投資完善了集貿市場基礎設施,通過環境整治,填溝清障,擴大了集貿市場,增加個體攤位200多個,打通了三條街道,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集貿格局,設立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副食水果、蔬菜供應、糧油買賣、家禽畜畜交易等10多特色貿易區,劃線交易,秩序井然。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這裡貿易「淘金」。每逢集日成交額突破120萬元。在此基礎上,村黨支部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從土地審批、供電供水、協調資金等方面提供服務,鼓勵村民沿洪夏公路兩側連片開發興建商貿樓,「壘」高小城鎮,到工業小區投資辦廠,廣納民資,強力推進私營戶二次創業擴張。目前全村個體商戶發展到125戶,私營企業3家,經營範圍涉及日用百貨、農資、建材、修理、服裝、食品、飲食服務、洗浴、飼料、三禽炕孵、農產品加工、收購等行業,形成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獨具特色的「農民創業一條街」,帶動建檔立卡戶年增收15萬元。

如今在竹北村,形成了「家家幹個體,人人有事做,戶戶忙增收」的喜人局面,民營經濟這塊「蛋糕」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催生發展內力,潛力無限。貧困戶說,致富思源,這與村黨支部「親商、扶商、安商」是分不開的。這兩年,村支書宋彥軍為個體商戶盡心盡意操辦供電、爭取用地指標、協調信貸支持,排憂解難的事兒枚不勝數。竹北村的「父子炕」、「兄弟炕」、「股份炕」通過扶持信貸,將一年春季炕孵禽苗改為常年炕孵「毛蛋」,炕孵的周期由21天縮短為17天,實現了出售味道鮮美的「毛蛋」200萬隻的生產能力,產品遠銷周邊市場及魯、皖等省市。小小的「毛蛋」成為當地的一項富民特色產業,農民增收的「金蛋蛋」。

村企合力,扶貧解困, 家門口上班拿「外塊」

竹北村有個叫小胡的村民,輕微的自閉,與人交流有障礙,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幾年前被村支書安排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東海縣老鄉好花生食品有限公司上班。經過公司鍋爐技術培訓和耐心生產指導,他現在已是一名熟練的技術人員,自閉症已經完全康復,家裡還蓋起了二層小樓。村民們都說這是村企合力幫助他重獲了新生,幫助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竹北村以龍頭企業、典型大戶為抓手,就業幫扶接「地氣」,依託「企業+貧困戶」、「就業+崗位「的模式,為貧困戶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助其就業增收,幫助越來越多像小胡這樣的貧困家庭摘掉了「窮帽子」。近年來,村裡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吸納花生食品、麵粉企業入駐,為貧困村民家門口端上就業「金飯碗」。特別是通過與年生產4000噸優質花生食品能力的老鄉好食品有限公司精誠合作,安排了數十名低收入和留守婦女戶進企業上班,實現了脫貧致富和照顧家庭兩不誤。並組建了東海縣老鄉好花生種植合作社,實行統一經營,即統一購進種子原料、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社員可以以資金和耕地入股參與合作經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使土地在規模經營中,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推行「村企業+農戶+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利用東海縣老鄉好食品有限公司的現有廠房、設備、銷售渠道和對市場需求的了解,對農戶進行市場指導,科學的種田。村企根據市場需求,推薦優良品種,統一提供優良的種子、肥料、農藥,公司以高於市場價0.1元統一回收農戶的產品,共推廣花生新品種種植面積3210畝,進行技術培訓21次,培訓人數500人次,帶動了當地和周圍的花生種植戶1500餘戶,農戶平均每畝增收220元。

藉助外力,上下聯動,村民獲得愛心幫助

走進竹北村,只見一家家農戶漂亮樓房頂端的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鄉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真要好好感謝政府為貧困戶謀福利,如今咱家裡日常照明、看電視和做飯不用花一分錢電費,把結餘電量賣給國家還解決了咱老倆口的養老問題!」村裡68歲的病災戶拄錢興動用顫抖的手,指著電錶上跳動的數字笑得合不攏嘴。

精準扶貧,離不開點對點的定向幫扶,竹北村不忘爭取結對扶貧工作隊、愛心企業等社會力量支持,對貧困對象開展有的放矢的愛心扶持和幫助。

竹北村是江蘇省經濟薄弱村,下轄6個自然村,總人口3139人,總戶數838戶,耕地面積5337畝,人均耕地不足1.5畝。2016年初,全村共排查出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112戶331人,他們均為老、弱、病、殘,大部分家庭無勞動能力、無致富項目、無一技之長,脫貧致富難。什麼項目才能開啟貧困戶脫貧的「金鑰匙」。市婦聯結對扶貧工作隊領導通過家家走、戶戶訪,摸實底、查病因,集思廣益,最終敲定了利用貧困戶家房頂有限空間種「太陽」精準扶貧、「普惠式」脫貧好項目。

為解決資金問題,市婦聯領導、鎮村幹部一起研究對策,憑著熱心、耐心和誠心,上通下聯,多方籌措。市婦聯在網站發起了「約您一起種太陽」大型公益募捐活動,廣泛發動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持,踴躍獻一份愛心,幫助省定經濟薄弱村竹北村112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發展陽光產業,努力實現小康路上一個不少的目標。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紛紛通過微信紅包、銀行轉帳的形式捐款凝聚愛心,把濃濃的關愛之情毫無保留奉獻給渴望早日脫貧致富的貧困戶。「你出100,我捐300」,雙店鎮機關紛紛慷慨解囊,參加捐款的不僅有個人,還有外地的大公司、大企業,其中深圳漢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匯來20萬元,南京一家公司捐款20萬元 ,還有一家公司出資16萬元。很快募捐到了96萬元的項目資金。

有了這些愛心作後盾,光伏扶貧項目落地生根時機成熟了,村黨支部書記宋彥軍和市婦聯領導喜出望外,馬不停蹄協調安裝,做好規劃設計,派出質量監督小組跟蹤督查,嚴把工程和材料引進等關口,抓好常規督促,與安裝公司籤訂質量保證書,統一使用國家合格光伏產品,確保萬無一失,把惠民實事做實。全村安裝的40套容量為3KW的光伏發電設備已交付使用,通過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自發自用,並將結餘的電量賣給電網公司,全村112戶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從而實現「造血式」扶貧惠民,受益時間可長達20年。

「光伏發電項目一次投入,終身受益。」竹北村支書宋彥軍介紹說,這個項目不用佔用資源和人力,也無需後期維護,收益穩定無風險,國家在政策上還有支持。目前,這個分散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的收益十分可觀。清潔能源產業與扶貧相結合,實現產業式持續穩定增收,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不僅是扶貧惠農項目,還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農戶脫貧致富的新思路,村民們也對生活有了新的憧憬。如今的竹北人,除了有「賣電」和國家補貼的收入外,各式各樣的小賣部、小加工、小製作大量湧現。與傳統的「輸血式扶貧」模式相比,光伏發電扶貧項目被譽為「造血式扶貧」模式,村民們享受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帶來的收益。

不僅如此,2017年,竹北村還利用市婦聯愛心援建資金,建立了雙店鎮竹北村「巾幗生態林」, 連片種植220畝的優質高效採摘鮮桃,吸納貧困留守婦女從事日常管理和採摘農事,每天可以賺取六七十元的勞動報酬,多路並進共奔小康路。

相關焦點

  • 東海縣雙店鎮竹北村黨支部書記宋彥軍:當代表就要替民說話為民辦事
    這是東海縣人大代表、雙店鎮竹北村黨支部書記宋彥軍的工作座右銘。自2012年光榮當選東海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2017年又幸運的連任了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以來,他始終不忘黨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和囑託,注重讀書「充電」,提升履職能力;他勇於實踐,大膽開拓,傾聽民聲民意,關注民生民民計,全心全意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樹立起「人民代表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 東海雙店鎮:法治新風「吹」進村民心田
    雙店鎮重視普法宣傳教育,積極為村民搭建學法平臺。鎮綜治辦、司法所的工作人員經常利用趕集日、普法宣傳月、憲法日、村級換屆選舉活動等機會,通過擺放展板、設置諮詢臺、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對農村常用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
  • 任倩:加快產業集聚 探索電商+精準扶貧新模式
    洋縣缺乏大型的電子商務產業專業集聚區,電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且布局分散,缺少大企業的引領和大項目的集聚。現有企業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較小,應用水平有待提高,且缺乏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實力。就當前而言,沒有形成國內知名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電商產品,未能在縣域內形成示範帶頭作用,無法吸引電商人才回流。電子商務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
  • 東海雙店鎮多頭切花菊贏得市場好「頭彩」
    東海縣雙店鎮北溝村花農苗運斌一大早就帶著農事「鐘點工」鑽進弓棚忙著採摘他的秋冬首批多頭切花菊,按不同顏色歸類分揀包裝。然後利用手機微信給上海、河南、河南以及周邊的老客戶發貨,每扎賣價13元塊多,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東海:「晶都」鄉村放異彩 齊心繪出...
    一個領頭雁、帶旺一方業、脫貧一個村的例子,在東海還有許多。獲得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的雙店鎮三鋪村黨總支書記郝大寶就是另一位典型。  「郝書記真好」,是三鋪村村民對郝大寶的一致評價。三鋪村位於丘陵地帶,因土壤貧瘠,曾是一個「種小麥、玉米收成都不咋樣」的經濟薄弱村,全村有163戶貧困戶。
  • 東海雙店鎮「紅旗榜+月度之星」評優機制提振「比拼」精氣神
    今年以來,東海縣雙店鎮黨委通過創新建立「紅旗榜+月度之星」「鏈式」評優考核機制,讓鎮村幹部「亮」出「比拼」精氣神,擔當奉獻在一線。日前,雙店鎮召開黨建重點工作推進「月度之星」評優表彰大會,代相村黨支部書記魯兵武、南雙村黨支部書記苗長江、西池村黨支部書記張路軍等7位「月度之星」榜上有名,受到了表彰和獎勵,為全鎮黨員幹部樹立了先鋒典範。
  • 徐承宇:從東海之濱到滇西高原,換個角色繼續戍邊興邊|精準扶貧
    我是上海市第十一批援滇幹部 徐承宇,現任雲南省保山市滬滇扶貧協作聯絡專員。2019年8月,受組織委派,我來到保山市扶貧辦掛職,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滬滇扶貧協作工作,也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十多年前,我曾作為在校大學生應徵入伍,成為了海軍航空兵的一員,戍守在祖國的東海之濱。
  • 東海雙店鎮農民玉米擺拼大字歡慶「農民豐收節」
    「2018年9月月18日,東海縣雙店鎮王白村家庭農場劉井文、苗桂昌夫婦倆特地用玉米擺拼出」農民豐收節「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以此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表達對黨和政府扶持」三農「的感激之情。
  • 東海雙店鎮:「微慈善」眾籌祝願多災多難孤兒「快快好起來」
    對於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連日來,東海縣雙店鎮幾百個朋友圈裡紛紛轉發一則來自於「水滴籌大病籌款網絡平臺」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刷爆朋友圈,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奉獻上一片大愛之心,在當地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微慈善」眾籌公益捐助行動。
  • 東海大學生村官郝大寶 :村民信賴的「好書記」就是脫貧致富「大...
    中國江蘇網5月5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宋彥偉) 他姓「郝」,大名「大寶」,是江蘇省優秀大學生村官,2015—2017年度連雲港市勞動模範,江蘇省經濟薄弱村—東海縣雙店鎮三鋪村總支書記。在村民心目中,他既是一名「扶貧書記」、「項目書記」,更是一名人見人愛的「好書記」。
  • 省組織部考核雙店鎮北溝村花卉產業黨支部工作室
    中國江蘇網12月6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孔繁 宋彥偉)12月4日下午,省國資委黨建工作處副處長王鵬、省委組織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協調小組綜合組成員王建飛在市縣相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雙店鎮北溝村花卉產業黨支部工作室
  • 公務員考試熱點:嘲諷式感謝信的背後,教育也需精準扶貧
    ,也要讓幫扶者充分了解需要幫扶一方的真實信息,提供精準幫扶,才能讓教育扶貧真正實現效果。除此之外,也要及時向公眾展示扶貧的成果,一方面,既能讓大眾從教育扶貧的窗口看到貧困地區的改變和當前扶貧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帶動更多的大眾改變觀念,參與到對貧困地區的扶貧之中,從而加速實現貧困地區脫貧。公考延伸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
  • 東海雙店鎮:創意農場裡的愜意慢生活
    日前,在東海縣雙店鎮孔白村慢點農場受到主人「熱情款待」,享受一天悠閒慢生活的新鋪張老闆和閨蜜返回時讚不絕口,表示還要帶著更多的朋友「好再來」。「在當下這個不缺穿不缺吃的時代裡,我們缺的一種就是時尚獵奇味道,一種安全健康的味道;缺的就是讓人舒緩生活壓力,靜下心來盡情享受愜意生活的世外桃源。誰敢善於把握時機,先行先試,誰就有發家的機遇。」
  • 精準扶貧的「喜羊羊」
    科技助推 精準扶貧據了解,通過西農大的技術支持,依託企業養殖示範基地展開奶山羊養殖技術攻關工作,為全縣奶山羊養殖關鍵技術突破性提高。為提高奶山羊的繁育數量,開展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凍精等一系列技術培訓和實踐。目前,基地累計存欄達到1.4萬餘只,現泌乳羊數3000餘只,日產鮮奶達到5噸多。
  • 寶健中國精準扶貧,開展青年自主創業項目
    寶健中國是一家集聚了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除了在疫情期間保障復工復產和捐贈大批物資支援抗疫前線外,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攜手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持續開展「寶健青年自主創業就業項目」,為社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 周口科技職業學院院長李海燕:發揮職教優勢助力精準扶貧
    河南省的職業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近3年來,職業院校累計培養畢業生245.43萬人,開展各類職業技術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特別是我省大力開展「實施全民振興工程」項目,有力推進了精準扶貧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助力脫貧攻堅,職業教育應有更大作為。
  • 大廠: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割草、放料、飲水、防疫……在大廠回族自治縣的福華養牛基地,飼養人員正在精心照料「扶貧牛」。「今年資產收益扶貧的政策有了新調整,福華養牛基地的產業扶貧資金在原來121萬元的基礎上又新增了112萬元,貧困戶的收益將明顯提高。」大廠社會事務局副局長劉盼介紹說。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底線任務。精準扶貧政策的核心要義在於「建檔立卡」「精準幫扶」「考核評估」,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脫真貧。
  • 精準扶貧,以心築善
    中國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一直是公益慈善和精準扶貧的中堅力量,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役和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扶貧攻堅戰奇蹟。粵派企業在精準扶貧中積極承擔企業責任,充分體現了粵派地產的責任擔當,樹立了行業的良好形象。
  • 呂五權、陳蕊:只有精準扶貧才能精準脫貧
    深刻把握精準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系統論述,將我國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關於扶貧工作的理論思考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精準扶貧就是這樣的偉大鬥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