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胖人之所以胖,原因各不相同,從體質來說,黃帝內經中分為四種,脂人、膏人、肥人、肉人;原因不外乎四種:一是氣虛,二是陽虛,三是痰溼,四是溼熱。我們就一一分析下這四種人的體質和改善方向。
1、脂人--氣虛體質
這個人身體內的氣本來就不足,氣化功能弱,不能氣化掉身體內的脂肪。
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代謝低、循環差,吃得少還胖古人給這類胖子取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這種人肌脂比低,基礎代謝低,脂肪多堆積在下半身,特別是女性,臉部看起來和常人一樣,臀部和大腿異常粗壯,屬於梨形肥胖。
這類人需要改善的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代謝,餐食中蛋白質量要佔比達到35%左右,每公斤體重攝入蛋白質要達到1克到1.5克,才能提高代謝,提高代謝了才能慢慢把體重減下來。
2、肥人--陽虛體質
指人的陽氣虛弱,從而引起氣化功能變弱,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肥人」。
現代醫學分析認為,此類人群多屬於瘦素抵抗,也就是說,正常人脂肪細胞能分泌瘦素,瘦素會告訴身體,吃飽了,不要再吃了,瘦素抵抗的人,接收不到瘦素髮出的信息或者對信號不敏感,這樣子很容易過度進食,造成熱量過剩引發肥胖,這種人往往全身都肉乎乎的,很均勻。
這類人需要改善的是瘦素抵抗,胰島素抵抗;飲食不要攝入高糖高碳水高脂肪食物,儘量選用穀物和豆類等低升糖主食,慢慢降低瘦素抵抗和胰島素抵抗,這個過程也不會感覺餓。
3、膏人--痰溼體質
指人體內的氣本來不虛,可是由於身體內有痰和溼,這兩樣東西一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引起了身體氣虛。古人稱這類胖子為「膏人」,《說文解字》中說:「凝者曰脂,釋者曰膏」,意思是說,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鬆軟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鬆松垮垮。
現代醫學分析認為,此類人群多屬炎症體質,也就是說,這種人群,大便不容易成型,便溏便稀,粘馬桶,說明腸道有炎症,腸道菌群失調。便溏便稀粘馬桶,是腸道有水腫。
這類人需要改善的是腸道,改善炎症體質,有小肚子的要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富貴包的要改善皮質醇;飲食不要攝入高糖高碳水高脂肪食物,儘量選用穀物和豆類等低升糖主食,富含纖維素的主食和水果蔬菜,增殖益生菌群,改善腸道,腸道改善好了,炎症和代謝也就好轉了,體重才容易降低。
4、肉人--溼熱體質
指身體內的溼和熱相結合,阻礙了身體內氣的運行,從而造成了氣虛。古人稱這類人為「肉人」。《靈樞·衛氣失常》中說:「肉人者,上下容大。」這類胖子圓乎乎的,渾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皮質醇軸調節紊亂,這種人往往上半身胖,有肌肉,能吃能喝,力氣大嗓門大;是向心性肥胖,其實,這種現象產生的慢病相當多,四高,心腦血管病變,脂肪肝等等,亟待改善。
這類人不能節食減肥,飲食需要小心對待;飲食不要攝入高碳水高脂肪食物,儘量選用穀物和豆類等低升糖主食,富含纖維素的主食和水果蔬菜,不要暴飲暴食,熬夜,儘量緩解壓力;有小肚子的要改善胰島素抵抗,有富貴包的要改善皮質醇;只有做到這些,代謝紊亂才能改善,身體才能恢復正常,體重也才有希望減輕。#百裡挑一#
總結一下:我們只有分清楚自己是什麼類型的肥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起到最好的減肥效果。側重點不同,減肥效果也會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