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最喜歡哪一件?

2020-12-20 舊聞新知2018

博物館作為向民眾普及文物知識的重要載體,到今天,我國的博物館總數已經接近5000家。

評價一家博物館有沒有分量,無非要看兩樣本事——藏品夠不夠豐富?文物夠不夠珍稀?

很顯然,作為國內博物館界的「老大哥」,山東博物館是完全符合這兩項的。接下來,就帶著大家走進山東博物館,領略一下「十大鎮館之寶」的風採。

先聲明一下,這「十大鎮館之寶」一說,既不是山東博物館自己評的,也不是我信口開河憑空捏造的,而是山東博物館自2010年11月16日開始,向全社會徵集選票,共計回收約15萬份問卷,選出了30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此後又經過觀眾代表評選和專家覆審等層層環節,最終於2011年3月17日公布了票選結果。

「十大鎮館之寶」名單如下:東平漢墓壁畫、紅陶獸形壺、甲骨文、頌簋、蛋殼黑陶杯、魯國大玉璧、鄭燮雙松圖軸、亞醜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九旒冕。

可能是覺得「十大鎮館之寶」還不足以讓人大飽眼福,山東博物館又另設最具聽覺衝擊獎、最具視覺衝擊獎和最具故事魅力獎,分別由「天風海濤琴」、「搶金雲龍紋朱漆木箱」、「蟬冠菩薩像」獲得。

首先來看得票最高的東平漢墓壁畫。

無論是從製作工藝還是從考古價值上來說,東平漢墓壁畫都稱得上是山東博物館內所有藏品的「大哥大」。這幅作品出土於2007年在東平縣境內挖掘的一座漢代古墓,是一幅描繪漢代宮廷宴飲場景的畫作。

從工藝上來說,這幅作品把漢代畫匠的技術展現得淋漓盡致,圖中48個人物形態各異,表情豐富,為研究漢代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資料。

更重要的是,東平漢墓壁畫還是當前在山東境內年代最久遠、工藝最精細、保存最完整的漢代考古發現,讓山東省在漢代考古方面徹底告別了「一窮二白」的尷尬境地。

接下來,是出土自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的紅陶獸形壺。

作為5000多年前的實用性器皿,這件紅陶獸形壺不僅展示了先民制陶工藝的先進性,還是仿生藝術加工的開山之作,整個作品對於動物特徵的拿捏和比例結構的把握,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實在叫人驚嘆!

出自商周時代的藏品主要有甲骨文、頌簋和亞醜鉞三件,分別從文字記錄、器皿製作和禮器打造三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商周時代古民的社會生活現狀,對於今天我們研究商周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出土於山東濰坊姚官莊的蛋殼黑陶杯,是龍山文化的代表文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製作非常精美,代表了中國遠古時期制陶工藝的最高水平,即使放眼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下面要介紹的是鄭燮《雙松圖軸》,鄭燮這個名字大家可能聽著不熟,但鄭板橋的名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沒錯,就是那個以畫竹而聞名於世的清代畫家,其實人家的原名就叫鄭燮,板橋只是他的號。

這幅《雙松圖軸》,是鄭板橋考中進士那年所作,圖中有松樹,有修竹,更有怪石蘭草,精湛的畫技肉眼可見,也是鄭板橋傳世作品中保存較好的一幅,可謂價值連城。

還有魯國大玉璧和九旒冕,都是山東境內出土的最珍貴的宮廷文物之一,被視為無價之珍寶。

魯國大玉璧是目前所有發現的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也是工藝最細膩的一件。九旒冕更加了不得,是目前我國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親王冠冕文物,

最後,再來介紹一下被譽為「新中國三十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

這兩份竹簡的出土,不僅佐證了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之說,更把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發展推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在這兩份兵書中所提到的諸多戰略思想,足足要領先西方上千年!

這些竹簡,共有4900多枚,都陳列在山東博物館,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些竹簡才是山東博物館「十大館藏之首」。

那麼問題來了:山東博物館的這「十大鎮館之寶」,你最喜歡哪一件呢?

相關焦點

  • 市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經過數以萬計婺城市民及文物專家積極參與投票評選,日前市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終於揭曉:東晉的青瓷點彩六系罐、北宋的鎏金銅佛像、太平天國時期的石雕團龍等珍貴文物入選。  金華市博物館於3月18日金華首個名城日正式開館,作為展示八婺文明的一個窗口,市博物館的啟用,使許多珍貴文物有了對外展示的平臺,從而讓普通百姓有機會零距離觀賞到珍藏的歷史文物。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 你都見過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 你都見過嗎?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     原標題: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 你都見過嗎?
  •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有何看法?
    我覺得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肯定是非常價值連城的寶物,並且也象徵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很大的收藏研究價值,這十個寶物成為了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也證明了在這一方面相當的珍貴,並且博物館也加強了相應的措施保護。
  • 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最近,湖北省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揭曉
    《富春山居圖》民國萬工轎  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庫房裡,藏了整整10萬餘件寶貝,為了迎接浙博即將到來的80周年「大壽」,浙博決定從這些壓箱底的寶貝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今天,歷時一個月,首次由專家推薦和社會公眾投票評選的「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這十大寶物為:河姆渡文化雙鳥朝陽紋牙雕、良渚文化玉琮王、春秋伎樂銅屋、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唐「彩鳳鳴岐」七弦琴、五代吳越鎏金銀阿育王塔、北宋彩塑泥菩薩立像、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元龍泉窯舟形硯滴、民國萬工轎。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在今年5月18日,也就是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由互動百科上萬網民,票選出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於首都北京不同的博物館,每一件都說是價值連城甚至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珍品,你認識其中幾件?是現存的幾件青銅器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幾件作品。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司母戊大方鼎這是一件商後期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 濟南博物館將評「十大鎮館之寶」,這些寶貝你見過嗎?
    》、《館藏珠寶玉石臻品展》等文物大展與您見面,同時還有「濟南市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等社教活動。一、精品展覽1、《博古聚珍——濟南市博物館藏一級文物特展》展覽展出濟南市博物館珍藏的陶器、瓷器、青銅器、硯臺、雜項等一級文物共32件(套),時代上溯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每一件都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到底什麼來頭?個頂個的惹不起!
    前段時間,湖北省博物館開展了「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在館內珍藏的24萬餘件(套)文物中選出十件鎮館之寶,這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參與,那麼有哪些候選文物當選了呢?仔細一看原來一個比一個有來頭。 一、曾侯乙編鐘與尊盤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多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如此豐富的文物瑰寶是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來漲知識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黑暗中的《孫子兵法》、沒有展出的名畫……
    山東博物館裡有十大鎮館之寶:紅陶獸形壺這隻豬形的小壺造型萌萌噠,是新石器時代產物,大汶口遺址出土,在2樓6號展廳。甲骨文山東博物館的甲骨文總量居於在全國同類收藏單位前列,其中「鬼方」卜、「鎷」、「虹不隹年」,均為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展於2樓7號廳。
  • 廣東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獨特的嶺南文化
    廣東省博物館,1957年開始籌建,1959年國慶節展館開放。上世紀九十年代進行了一次擴建。2010年新館建成,歷時六年,耗資近九億。新館坐落於珠江新城,有「月光寶盒」之稱。廣東省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6萬餘件(套)。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NO.3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展示區從距今115萬年前的史前時期開始到唐後。陝西歷史博物館所展示的不僅是陝西省的歷史,更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唐獸首瑪瑙杯從選材、設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的精品,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珍貴到被列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重慶博物館二十大「鎮館之寶」——巴渝之地的「歷史印文」
    重慶博物館全稱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你也可以叫它「三峽博物館」。成立於1951年,現有館藏文物11.35萬餘件套(單件超28萬件),珍貴古籍善本1.8萬餘冊。2005年新館建成開放,當時面向公眾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投票評選活動。從29件備選文物中,經過觀眾投票,選出「十大鎮館之寶」。
  • 故宮看「吐寶鼠」陝博賞十大鎮館之寶
    1月10日,故宮博物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關於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的公告。故宮博物院實行除夕當日閉館,正月初一(1月25日)至正月初六(1月30日)正常開放。據悉,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 農民挖到吃不了的「菜」,專家800元買下,如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白菜,是菜市場裡非常常見的菜,又便宜又好吃,但你能把它跟國寶聯繫在一起嗎?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就是一顆白菜,河南省博物館裡也有顆白菜被稱為鎮館之寶。我們先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這顆白菜,這是一顆翠玉白菜,整顆白菜由翠玉雕琢而成,從白色的菜幫到翠綠的菜葉,通透無暇,菜葉上還有2隻昆蟲,觸角清晰可見,栩栩如生。這顆白菜原來陳設在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的寢宮永和宮。
  • 三峽博物館鎮館之寶「景雲碑」,到底是什麼來頭?
    市民遊覽雲陽縣博物館時,「景雲碑」往往是必看之物。近日,筆者從雲陽縣文管所據悉,目前存放在雲陽縣博物館的是「景雲碑」的複製品,而真正的「景雲碑」因其較高的考古價值、藝術價值,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並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10萬多件館藏文物中脫穎而出,入選為十大鎮館之寶。
  • 不到山東博物館,你肯定想不到,山東的歷史文化竟如此博大
    不過,今天要帶大家去的這個地方,更能讓山東人感到自豪,不到這個地方,你肯定想像不到,山東的歷史文化竟然如此博大精深、燦爛輝煌!這個地方,就是著名的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位於濟南經十東路11899號,成立於1954年,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的建築風格也非常有特點,上半部分為銀白色半圓穹頂,呈泉水突湧之狀,別具靈動的生機,下半部分為灰色四角內切立方體建築,搭配有氣勢恢宏的雕刻廊柱陣列,極具莊重典雅之風,取「天圓地方」之意,既體現了文化古都歷史內涵和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