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發燒、流鼻涕、便便、放屁等都是家長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可是寶媽奶爸們知道嗎,尿液的顏色也是寶寶身體健康的「晴雨表」。下面就從尿液的顏色分別解釋一下。
淡黃透明色
危險指數:☆☆☆☆☆
正常小便的顏色呈淡黃色,無氣味兒,且清澈透明。年齡越小,新陳代謝就越旺盛,熱能和水的代謝就越活躍,而且因為新生寶寶膀胱較小,食物又多是流質,所以尿量尿次較多。因此,不同年齡的寶寶,尿量和尿次都是不相同的。當然,這也與寶寶的飲水量、氣溫、溼度、食物種類、活動量及精神因素有關。
一般剛出生至5天的新生兒,尿次較少,每天只有4-5次,當然這與體液攝入較少有關。6-10天的寶寶尿次每日可達30-40次,6個月至1歲的寶寶為15-16次,2-3歲10次左右。
無色、透明色
危險指數:★☆☆☆☆
誒!肯定有家長問,白色的尿液多好啊,這證明寶寶沒上火啊~沒錯,可能就是沒上火,但是這種尿色是水分攝入過多的表現。別總想著水是好東西就拼命餵寶寶,餵不好有可能造成嬰兒「水中毒」。
水中毒一般好發於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的腎臟功能要到1歲以後才能到達成人正常的標準,一旦寶寶攝入水分過多,腎臟將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而水分積聚在血液中導致納離子濃度被過分稀釋,造成低血鈉,就會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的寶寶會有嗜睡、煩躁不安、厭食、嘔吐、體溫降低、全身性痙攣,甚至昏迷、死亡等表現。所以,餵寶寶水不可過多也不能過少,適量即可。
暗黃色
危險指數★★☆☆☆
暗黃色、較渾濁的尿色一般是上火、尿色素所佔比例大、水分攝入少以及食用偏酸性食物時所會出現的情況。另外,飲食不當或餵養方式不妥都可引起尿黃。
如果是單純的尿黃很簡單,只要不吃上火的食物,多喝水就能改善,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媽也要管住自己不能吃上火辛辣高熱的食物呦~因為通過母乳同樣會影響到寶寶的。但如果寶寶不僅尿液發黃,在排尿時還出現哭鬧、尿頻、頑固性尿布疹,並伴有發熱、不願吃奶、臉色蒼白嘔吐、腹瀉、腹脹等症狀時,可能存在泌尿器官的感染,這就需要及早去看醫生,常規檢查尿液。
桔紅色、棕黃色
危險指數★★★☆☆
如果是出生不久的寶寶小便發黃,有可能是新生兒黃疸。寶寶不僅尿色深黃而且伴有皮膚黃,則有可能出現感染性肝炎、膽道閉鎖、新生兒溶血病等疾病。
當然,寶寶在治療某些疾病,使用B族維生素、黃連素等藥物可使寶寶的尿液顏色呈桔紅色。另外,飲食中的胡蘿蔔素也會使尿色呈現棕黃色。這種情況停止服用或不再食用後尿色會得到改善。
濃茶色/醬油色
危險指數:★★★★☆
家長一旦發現寶寶的尿色出現異常深黃、醬油色、濃茶色,則需要及時就醫檢查,看看寶寶是否患上了急性肝炎。
紅色、橙色
危險指數:★★★★★
這種尿液顏色,也是不容家長忽視的,一般紅色、橙色、甚至棕色的尿液,提示尿中含血。
生理性損傷、尿路感染、炎症、凝血因子缺乏、接觸毒性物質、異常的免疫系統等都有可能引起寶寶出現血尿現象。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儘快帶寶寶就醫檢查血常規,讓醫生判斷是哪種原因導致的。
另外,新生兒或小嬰兒出現血尿多數是由於先天性的尿路畸形,有相當一部分寶寶在劇烈活動後或發燒時可出現暫時性血尿。
蛋白尿
蛋白尿是腎臟濾過膜出現變異導致的,屬於腎炎的一種。如果不嚴重,家長可採取定期尿常規檢查+醫生指導來緩解病情。如果尿液蛋白質含量過高,則一定要遵醫囑進行治療。
至於有些家長說寶寶小便氣味大,這是由於放置時間長了,尿中的尿素就會分解出氨,發出的氨氣。當然,用尿色辨別寶寶身體是否健康,並不是100%準確的,除了尿色還需要根據寶寶日常的狀態、尿常規結果、醫生的專業綜合進行判斷。
轉載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Sailing智@慧)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