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表弟妹前幾天剛生了寶寶,生寶寶之前她準備了奶粉,因為聽說寶寶出生的前幾天沒下奶就需要餵奶粉,結果寶寶剛生出來一會兒,護士就抱著寶寶趴著她肚子上,讓寶寶嘗試吃奶,讓她覺得更神奇的是,剛出生的寶寶居然這麼聰明,自己會吃奶!
不過她還是覺得納悶:這麼早開奶嗎?現在還沒下奶,寶寶能吃到母乳嗎?
護士輕輕擠了擠乳頭,她看到有母乳流出來,護士告訴她「可別小看寶寶,吃奶的力氣大著呢,只要有母乳就可以吸吮得到,回病房後也要讓寶寶多吃,有助早下奶,對你自己和寶寶都有好處」。之後她按著醫生說的去做,還真是沒用給寶寶餵奶粉。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都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後1小時內,新媽媽就應該把新生兒抱懷裡,儘早皮膚接觸、儘早吸吮。
這個新生兒出生後一小時,被稱為產後「黃金一小時」,而且要在這一小時內,完成兩件事:母嬰皮膚接觸+儘早母乳餵養,這對新生兒和媽媽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其實,儘早母乳餵養就是我們常說的「開奶」,而且如果能做好「儘早開奶」這件事,母乳餵養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儘早開奶,有這幾個好處,可能媽媽們都不知道
早開奶,更有助成功母乳餵養,對寶寶和媽媽都有好處,具體有下面幾點:
1、提高母乳餵養概率
不少新手爸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要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天,母乳才開始增多,所以會提前準備好奶粉,寶寶出生後就給寶寶餵點奶粉吃。
但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是不科學的。
在孕期,媽媽乳房會經歷「二次發育」,為產後給寶寶母乳餵養做好準備,因此寶寶出生後要儘早嘗試讓寶寶吸吮吃奶。
當然,不少新手媽媽會擔心:
這麼小的寶寶會吸吮嗎?
這點是不用擔心的,「吸吮」 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領,就算剛出生的寶寶,把寶寶的小嘴巴放在媽媽乳房旁邊,寶寶也是會主動努力吸吮的。
媽媽還沒下奶,寶寶還是會餓啊!
這點也不用擔心的,寶寶在出生前身體了已經儲存了大量營養,足以維持產後幾天,另外,新生兒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下圖),所以即使新生兒寶寶每次只吸吮一點點,多吸吮也是可以讓寶寶吃飽的。
為什麼不建議出生的前幾天給寶寶餵奶粉?
反而,如果在開奶前給新生兒喝奶粉,寶寶適應了奶粉的味道,對母乳的渴求感會降低,會給母乳餵養帶來困難;
另外,新生兒寶寶 還可能會產生乳頭混淆 而不再吸吮媽媽的母乳,都會降低母乳餵養的成功率。
如果的確因為一些 特殊情況,在寶寶出生後,需要先給寶寶餵奶粉,為了避免乳頭混淆,最好選擇用勺子喂。
2、促進新媽媽產後恢復,促進成功母乳分泌
「吸吮動作」 可以反射性的刺激新媽媽的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恢復,減少出血和產後感染的機率;也只有新媽媽恢復好了,才能有更多體力和精力哺乳寶寶,從而提升母乳的質和量。
「早吸吮」有助疏通乳腺管,減少母乳餵養困難,通過及時開奶,在寶寶頻繁吸吮下,新媽媽的乳腺管得到乳汁的刺激,從而促進了乳腺管的暢通,防止了新媽媽漲奶和乳腺炎的發生。
3、為母乳餵養打好基礎
新生兒在出生後20分鐘內的吸吮能力是最強的,如果未能得到吸吮刺激,沒有及時給寶寶開奶,就會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
減少新生兒黃疸,增加成功母乳餵養的機率,新生兒通過強有力的吸吮和吞咽,可以促進腸蠕動和胎便排洩,這樣就不至於因為胎便中的膽紅素通過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到血漿中而使新生兒黃疸加重。
PS: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疾病,多少都會影響寶寶的食慾,嚴重時還要進行藍光治療,這時就有可能會讓寶寶停母乳喝奶粉,容易導致新媽媽母乳減少。
寶寶出生後的1小時是建立母嬰相互依賴的最佳時間,早開奶讓寶寶得到更多的母愛,增強寶寶的安全感,也堅定了新媽媽母乳餵養的信心,滿足了母嬰雙方的心理需求。
4、初乳貴如黃金,對新生兒好處多多
初乳,是寶寶出生後前幾天的母乳,雖然不多但營養濃度很高。
它含有新生兒所需要的所有營養成分,可以保護新生兒呼吸道和胃腸道的黏膜,可以提高新生兒寶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還可以降低寶寶發生過敏機率,促進大腦發育等。
綜合前面幾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及早開奶對於成功母乳餵養意義重大。
因此在新生兒出生後,媽媽們一定要及時開奶,要讓寶寶多吸吮乳頭,寶寶即使吸不到足夠量的奶水,他們也會在吸吮中找到安全感,對將來成功母乳餵養有很大幫助。
新生兒的胃容量很小,因而媽 媽們也不用因覺得奶少,寶寶吃不飽而放棄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按需哺乳,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餵養方式,媽媽的乳汁分泌量、濃度和成分都會根據新生兒的不同需求而進行調解、發生變化。
因此,要給新生兒及時開奶、勤吸吮,可以刺激媽媽體內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的更多,新生兒吃的越多,媽媽的乳汁就能分泌的更多。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實用、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歡迎收藏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