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林——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宗林,號二木齋主,1950年7月生於四川省蓬溪縣。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遂寧市書畫院研究員,指月閣書畫院執行院長。
作品先後入選「國際刻字交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慶奧運千龍、千禧、千福書法展」,「華珍閣杯全國書法作品大展」,「四川·重慶書法交流展」,「四川省·貴州省書法交流展」,「四川省首屆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二屆、第五屆、第六屆「篆刻藝術展」,四川省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書法展」,「四川省首屆謝無量獎書法展」,「美麗四川·四季美景國畫展」。曾獲「全國首屆教師書法大賽」一等獎,「全國教工書法展」一等獎,「全國首屆『小欖杯』縣鎮書法賽」優秀獎,「清風和韻·荷香四鄰全省寫意墨荷」三等獎。作品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文化月刊》《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報》《四川日報》等刊物發表。先後在重慶、遂寧、大英、安居等地舉辦個人展覽。
作品展示
▲唐·李白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清·李方膺《題畫梅》
▲唐·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唐·李德裕《春暮思平泉雜詠》一首
▲杜甫吟涪江詩三首
▲印屏
▲三國演義開篇詞
翰墨丹青書豪情
金石聯詩寄清心
——記書畫篆刻家陳宗林其人其藝
在潼南書畫協會活動中心的正面牆上最顯眼位置,懸掛著一幅行草書橫幅作品。每次沙龍活動或協會開會之前,在談及書藝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拿這幅作品來談及書法藝術美的諸多要素。還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協會的沙龍活動時,在滿壁張掛的字畫中,也是這一幅作品,讓我心靈為之一震,令我駐足良久,就這隻寫有「春華秋實」四個字的小橫幅,卻氣勢開張,用筆果敢老練,結字斂收適宜,帖學的溫潤中透著金石氣,而我看到作品落款下的那一方印章時,我的審美愉悅再一次被激起,「陳宗林印」四個朱文篆字,刀法嫻熟,切衝自如,印風高古。這件書法作品的作者陳宗林先生,也是這方印章的篆刻者。陳先生是巴蜀著名書畫篆刻家,其藝名我早有耳聞,至拜讀先生作品之日起,我對先生就極為敬仰!每次沙龍活動時,與先生交往已久的師友們都會談及先生的藝術與為人,從他們的講述中,我了解到先生是四川遂寧人,下過鄉,當過工人,從教數十年,也是八十年代就轟動中國書壇的「蓬溪書法現象"中的骨幹書法家,他五體皆善,精於篆刻,詩畫俱佳。
2012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我突然接到烈遠師兄打來電話,說宗林老師來潼南了,現在潼南黨校書畫室,我連忙掛了電話,興致勃勃趕了過去。在書畫室裡,大英書協幾位書家正在揮毫,我一眼就看見一位精神矍鑠、和露可親的先生正在書寫一幅大篆鬥方作品,只見他從容不迫,筆下則妙趣橫生,墨沉毫實,點線蒼勁。
經恩師沈光曈老先生介紹,我與宗林先生得以相識,先生滿面笑容,毫無大家做派,誠摯地與我握手,因為太喜歡先生的作品,我竟冒昧地向先生求墨寶,先生竟毫不猶豫,爽快地答應了我的不情之請,為我書「上善若水」鬥方一幅,我受寵若驚,不停地向他道謝!接著,我又拿岀自己的習作向先生求教,先生仔細地為我指出優缺點,令我受益匪淺。對一個素味平生的年輕人,先生即可如此悉心以授,關愛有加,足見先生人品之高、藝德之嘉。後來,先生又數次來潼南,他每一次到來,我們都會帶上習作請他點評,他總是那樣誠懇爽朗地為我們指導。
今年三月中旬,「品藝讀人——陳宗林書畫篆刻藝術展」在遂寧市美術館隆重舉行,我有幸親臨現場學習。先生的這次展覽是對他近幾年書畫篆刻創作的一次集中呈現,也是先生繼大英、重慶個展後的第三次個人展覽。除卻公務之勞苦煩亂之後的先生自然心閒手敏,故此次展覽必定也是精彩無限。走進展廳,我就被一百餘幅風格各異的作品聽吸引,先生法書逾趨蒼勁老辣,其大草筆力雄健,布白精心有致,落墨卻奔放如瀉,無論是條幅、橫幅抑或是楹聯、鬥方,都傳達出一種颯爽震撼的正大氣象。眾所周知,大草書是最能表達書家心性學養的藝術形式,先生是真性情者呀!三十多載的學積習修與真我性情的碰撞,他的作品沒有時下小青年的張狂火氣或搔弄之姿,其道道墨痕都是心性識見的自然生發。先生的章草小品,則奇拙精微,意趣盎然,一派天真爛漫,用筆簡健而有致,結字多變而有勢。先生隸書極具創造性,總能給人眼目一新之感,奇崛古拙,卻抒寫性極強。當代隸書創作多有厚拙而刻板,呆膩而乏生動的弊端,先生將簡牘書寫的流便與大篆點線的古意巧妙地融入漢碑,很好地解決了當代隸書普遍存在的不足。先生的大篆作品功力深厚,線質堅實而生動,方寸之間即可匠心獨運的篆刻功夫,也被他大膽運用在了大篆作品的結字謀篇上。先生行、楷書清峻挺拔,靈動守法,有魏晉風致,又能融碑於帖。
先生此次所展出的畫作有寫意花鳥和山水兩類,他的寫意花鳥畫面空靈,構思奇巧,可謂惜墨如金,用筆則沉著大氣,作品中透出濃濃的生活情趣。先生的山水畫作尺幅較大,意境開闊,多以蜀地山川為題材,水墨淋漓,氣韻生動。
先生治印堪稱一絕,他是巴蜀篆刻名家,一方方沒有生命的石頭經先生之手,頓時成了一朵朵生機勃發、豔雅齊備的小花。其治印下刀爽利,卻絲絲入扣,或古樸雋永,或精緻工細,或奇峻新巧……最難能可貴的是,先生印文內容總能緊追時代而常用新語,展覽現場一方「中國夢」的白文印煞是有趣!藝術家將家國情懷在作品中加以體現,這樣的作品有溫度,傳遞了正能量。
在不足300平米的展廳裡,我和一群同樣熱愛先生藝術的朋友呆了將近四個小時,沉浸在先生的藝術裡,受益匪淺,也能感悟到他這幾年在藝術追求上的許多新想法!醉心翰墨、金石、丹青之餘,先生還特別注重學養的積澱。先生喜歡讀書,暢遊經典也關注時尚,他的文學素養也極高,尤其喜歡創作楹聯和古典詩文,他早已是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他的詩文也能自然生發,清麗雅致。詩書畫印的綜合修養相互作用,令他的作品尤其耐看,總是令人過目難忘。
真正熱愛藝術的人是會用一生去修煉藝術的,藝術的修煉過程,猶如沙中淘金,一堆堆棄之於灘涂的沙不是藝修者的目的所在,卻是最容易被路人看見的東西,淘於手心的那一點精華,因為一時不起眼,則往往會被人們忽略,所幸,真正的淘金者不在乎路人關心的是沙還是金。他們心甘情願地承受著翻沙之苦,路人之疑,也享受著沙中瀝金的無比快樂!永無止境的藝修之路,需要有看輕功名利祿的決心,有忍受孤獨炎涼的勇氣,有持守深修積學的耐性。宗林先生絕對是這樣的人!從此次展覽的作品風貌與先生言談舉止可見,先生在藝術修練的路上可沒有一絲要停下來的意思呀!先生虔誠於藝,立藝高妙,數十年默默勤修,求藝不止,不斷探索,且樂觀處世,以誠待人,他的藝術、人品令人欽佩,也是我等晚生後輩學習的楷模!
巴渝後學:米華翔
丁酉年八月初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