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豆腐竟然也能上市?
8月,祖名豆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證監會的審核,即將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這意味著,一旦祖名衝擊A股成功,就會成為中國「豆製品第一股」!
隨著「祖名上市」的消息的發酵,其創始人蔡祖明也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對象——出身「豆腐世家」,卻又跑去做了木匠,做過開計程車的,最後又回歸了老本行,把一方方白嫩嫩的豆腐賣出幾億……怎麼聽這似乎都是一段膾炙人口的傳奇。
畢竟天底下賣豆腐的人不在少數,而能把豆腐賣上市的人卻唯獨這一個。蔡祖明究竟施了什麼魔法,能讓小小的豆腐成為推開上市鐵門的敲門磚呢?
豆腐世家裡的「叛逆小夥」
1960年,蔡祖明出生在浙江蕭山西興一個頗有年頭的「豆腐世家」。
早在清代嘉慶年間,蔡祖明的祖上就開始做豆腐。等到了蔡祖明這代,已將豆腐的製作工藝傳承了近百年。
大概是從小到大生活都圍繞著豆腐的緣故,當父親提出想讓蔡祖明接受家裡的豆腐事業時,他覺得每天早上拉磨做豆腐的日子實在「太過無聊」,於是衝動之下,蔡祖明拒絕了父親的提議,離開了家裡的豆腐工坊,轉而去向鎮上有名的木匠那裡拜師學藝。
但蔡祖明沒想到,這木匠一做,他就做了七年——因為那會兒能掙錢的大都是做了很久的老木匠,而蔡祖明覺得自己「多幹幾年積攢了足夠的經驗」後,自然也能賺到錢。
可做了七年後蔡祖明就發現,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不再需要他這樣的「手藝人」,反而更青睞於機器打磨出來的木頭製品,這也就導致他的工資水平不但一點也沒漲,還呈斷崖式下降。
到了最後,蔡祖明不得不接受幹木匠賺的錢還不夠果腹的現實,於是乾脆辭了這份「工作」,跑去城裡當的哥賺錢。
剛開始開出租的確賺錢,但時代發展的太快,為了趕上城裡人的「潮流」,蔡祖明只能把掙來的錢花在換新車上。
一來二去,錢袋子裡的錢變得越來越少,生活卻變得越來越辛苦。而那些早貪黑掙的錢,攢下來還不夠換一輛新車的。折騰來折騰去,看著慘澹的業績,蔡祖明萌生了打道回府,回家繼承豆腐事業的心。
等真正回到了家坐在凳子上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豆腐,蔡祖明這才意識到,外面的生活究竟有多麼的殘酷和現實,而自己曾經那些不切實際的「賺錢夢」到底有多麼可笑。
繼承家族事業
1994年,接手了豆腐工坊生意的蔡祖明回到了西興,他回來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家裡拿下了「蕭山華源豆製品廠」的執照,在西興北塘河邊一塊小小的空地上,和父親用磚頭蓋起了最初的簡陋豆腐廠房,正式走上了賣豆腐的道路。
多年的走南闖北,讓蔡祖明增長了不少經驗和見識,而他也同樣將這些在社會摸爬滾打中學來的道理用在了販賣豆腐的生意上。
起初,豆腐坊的生意因家裡的「百年老字號」,在當地享有一定的盛譽,但也僅僅只限於他們那個小村裡。如何將自家豆腐推廣至全鄉鎮,成了蔡祖明需要去思考的難題。
為了讓自家的豆腐打響名聲,蔡祖明經常帶著豆腐走街串巷,甚至在天不熱的時候經常跑到鎮上去請人家「試吃」以作推銷。因為蔡祖明家的豆腐好吃又新鮮,很快,不少食客慕名而來,而蔡祖明的豆腐廠也逐漸在整個蕭山站穩了腳跟。
隨著客源的增多,自家的小工廠已經沒有辦法供應如此巨大數量的訂單。為了進一步提高豆腐的質量和產量,蔡祖明橫下心將手中所有的積蓄拋出擴建工廠,並在杭州開了第一家豆製品專賣店。
2004年,家裡的豆腐工廠佔地面積已達4萬平方米,而蔡祖明也成為了杭州當地小有名氣的豆腐「小老闆」,靠著賣豆腐的生意坐擁了常人難以能及的財富。
即便如此,蔡祖明依舊沒有滿足,當初憑著一腔熱血走南闖北打工創業的,想要「賺大錢」的「野心」逐漸回攏,而將「豆腐工廠做大」的想法也悄然在蔡祖明的內心深處紮下了根。
2009年,蔡祖明去香港參加了一個農產品展銷會。在會上,他遇見了一家來自揚州的同行,但對方卻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著不斷虧損關門的危機。
蔡祖明靈機一動,花了2200萬收購了這家豆製品廠,同時,又投入兩千多萬對工廠的生產線進行改造,並根據自己的名字給這家豆製品工廠起了個名,叫做「祖名」,把自家的豆腐製作秘方拿了過來,專門售賣「祖名」系列豆製品。
而蔡祖明也沒想到,祖名豆製品系列以上貨架就銷售一空,組建廠子的第一年就拿下了超過一千萬的流水產值!這讓蔡祖明對自己的豆腐生意經愈發的自信起來。
為了擴大「祖名」豆製品在全國的影響力,他又將工廠開在了全國各地,以用新鮮的貨源打開全國市場。
從此,蔡祖明的「祖名豆腐」,就在全國落地生花了。
豆腐裡的「生意經」
放眼望去,街頭賣豆腐的店鋪和超市並不少,憑什麼蔡祖明的豆腐生意就成了氣候,工廠能夠布局在全國,還能上市衝擊「豆製品第一股?」
首先,「祖名豆腐」能夠成功,還得得益於蔡祖明的「實誠」。
早在蔡的豆腐工廠還沒做的這麼大時,為了擴大產品的知名度,蔡祖明「反其道而行之」,沒有選擇砸重金去做廣告營銷,而是從根源下手,把消費者拉到工廠參觀,以證明祖名豆腐的安全性和衛生性,這種獨特的「實誠」也為祖名贏得了一定的口碑。
在工廠做大後,蔡祖明不僅沒有忽視產品的安全和衛生問題,還投入過億的重金買入了日本最先進的豆芽生產線,打造最高標準的無塵化豆芽生產車間,以保證豆製品源頭的安全和衛生。
除了豆芽和豆製品的生產線,蔡祖明還實誠的在很多企業都忽視的環保上下功夫,斥巨資建立了一整套汙水和廢棄原料處理系統,將生產豆製品時製造的那些垃圾和汙水進行了全面的治理,以讓自己的員工和消費者吃的放心。
其次,「祖名豆腐」能夠在一眾的豆製品公司裡脫穎而出,得益於蔡祖明運用得當的市場戰略。
為了能夠讓豆製品走進千家萬戶,蔡祖明除了選擇超市作為自己的主攻客戶以外,還囊括進了各種知名的餐飲企業。
譬如我們所熟知的「外婆家」、「海底撈」等,其豆腐製品都是祖名提供,這樣一來,就極大的提高了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從而達成祖名每年驚人的銷售額。
最後,「祖名豆腐」能夠在市場佔有極大的份額,也靠蔡祖明驚人的創新能力。
根據不完全統計,祖名的產品線除了豆腐以外,還包括各種豆乾、腐竹、素雞、素牛排、豆卷、腐乳以及各種豆奶飲品。
豐富的豆製品產品種類讓祖名在一眾豆製品公司裡「獨具一格」,而這些產品更是老少皆宜,上至各種小零嘴、酒水飲料、下至家常菜和火鍋備菜,可以說正式這些不斷創新的產品種類,豐富了祖名的產品線,也擴大了受眾群體,這才讓著名能夠僅憑藉「豆類製品」這一種類型的產品在市面上長久屹立。
如今,蔡祖明已經邁入了自己的花甲之年,而祖名豆製品也靠著創始的「生意經」,終於迎來了它上市的好消息。
這位昔日的「豆腐大王」,能否將自己做人的哲學和做生意的「實誠」傳遞給未來豆腐產業的接班人,繼續延續這個已經有著百年歷史的「豆腐奇蹟」,恐怕只有時間能夠驗證了。
作者:華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