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世界名著《堂吉訶德》我們有時嘲笑別人,其實恰恰是在嘲笑自己

2020-12-11 餅子讀行

文:餅子[主編專欄]

每次談到堂吉訶德,我都會不自然的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其實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也許在我潛意識中,與兩者相連的是魯迅那句關於悲劇與喜劇的話吧,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間最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大意)。大家好像對這一句印象最深刻,但其實還有後一句,那就是:喜劇是把人間最沒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同樣是撕毀,結果又有何區別?

《堂吉訶德》這本書在西方被人議論的熱衷程度,不亞於我們議論《紅樓夢》,不管你曾經讀沒讀過這本書,但你一定要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在我們眼中被看似是「傻X」的堂吉訶德,他自不量力的大戰風車,在踐履「騎士道」的徵途上演繹一場場啼笑皆非的故事。在我們看來這一幕幕的喜劇,套上我們今天的評判標準,傻這個字是最合適不過了。

但這種評判背後到底有沒有問題?我曾在之前文章中質疑過的「高情商」背後是否有虛偽的存在?那堂吉訶德的「傻」背後是否有完全與之截然相反的精神在裡面?堂吉訶德身上這些傻的成分被作者一點點的撕毀,也就是這些被作者撕毀的東西,在我們看來是最沒有價值的東西,誰還認為「傻」是有價值的?他不像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損毀,我們會伴隨著眼淚,而這種沒有價值的東西,只會給我們帶來歡笑。

所有撕毀之後出來的悲喜,都有哪些更深刻的東西,悲劇的《紅樓夢》我們看到撕毀的是那種自我意識和博愛的情感,我們哭的是這種自我和博愛被撕毀的悲痛,然而喜劇的《堂吉訶德》我們看到撕毀這種無價值的背後,卻是一種除暴安良的信念,是一個從來不考慮個人利益得失的堂吉訶德精神,我們在笑,笑的卻恰恰是自己沒有了這些精神。

我們一直在認為堂吉訶德犯了一個時代錯誤,就像我們的穿越劇一般,清朝遺老,被送到今天的時代空間,會出現兩種價值截然相反的矛盾衝突,這種衝突引發的故事,在可笑的同時也是可悲的。

昆德拉在評價我們讀堂吉訶德的時候,一針見血的指出,我們讀的時候總會以一種,要不是以理性對理想主義的批判,要不是對理想主義的歌頌,也就是說你對堂吉訶德的評價,不管是正反的立場,都帶有道德的價值來衡量,這種帶價值的判斷往往都是不能真正認識一本名著的內心。

曾以為悲劇最能發人深省,我們往往忽視了喜劇的嘲笑,這種嘲笑卻往往會讓上帝發笑,笑我們人類自己嘲笑自己的嘲笑?還記得我開篇說的阿Q,當我們笑阿Q的時候,我們笑的是他那不可理喻的劣根性,而當我們嘲笑堂吉訶德的時候,卻是在嘲笑自己,這就是《堂吉訶德》的偉大之處。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名著!

相關焦點

  • 有些人為什麼要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人可能是一些淺薄無知的人。他們自認為各方面都比別人好,比別人高人一等。他們需要在嘲笑別人的過程中找到一種個人的優越感。就像井底的青蛙,眼界太窄,根本無法想像外面世界的宏大。所以想當然地把自己作為世界的中心,內心的空乏使得他們只能從嘲笑別人中獲取一種可變的自我滿足感。嘲笑別人的人可能是一些嫉妒心很強的人。他們總擔心別人比自己強,氣別人有,笑別人無。
  • 孩子面對別人嘲笑,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協調孩子內心世界?
    ,要嘲笑自己。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因為某些原因,受到外界的嘲笑與排擠!有些孩子可以堅強挺過來了,而有些孩子或許就因此徹底「黑化」了。其實此時家長的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樣事情,幫助孩子成長呢?
  • 大學生困惑:總擔心別人嘲笑自己,怎麼辦?
    後來每當別人提到這個活動時,總害怕他們提到當時自己的傻樣兒。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害怕在別人面前表現不好,被別人嘲笑。面對父母老師,我們害怕他們失望。面對同學朋友,我們害怕他們覺得我們愚蠢。特別是性格偏內向的人,對別人的話語和表情特別敏感。雖然我們也知道別人可能是隨便笑笑,也可能是無心之談,但那些話和那些表情在心裡造成的漣漪就是久久不能平靜。以前我也有這樣的困擾。上學時,不太敢舉手發言,雖然也大致知道答案,但是總害怕自己答錯被別人笑話。
  • 與您共讀·第20期 | 《堂吉訶德》:一座亦悲亦喜的寶庫
    當你看到堂吉訶德儘管傷痕累累,但依然熱烈歌頌理想與自由,對你是否有所觸動?當你認為是對的事,所有人都認為是錯的,你該怎麼辦?當你堅持的理想被所有人嘲笑,你該堅持還是放棄?讓我們一起走進——《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產生至今,經歷了從負面認識到正面接受,從感性分析到理性思考的過程。作品最初問世時,人們把堂吉訶德作為一個瘋子看待,而這部作品也只是街頭小販們叫賣的通俗讀物。
  • 《被嘲笑的大嘴鳥》:別人眼中的缺點也許正是我們引以自豪的本領
    看看現在的兒童繪本,色彩斑斕、印刷精良,裡面的故事也是專門針對特定年齡段而編寫的,每個孩子都可以選到適應自己的讀物。比如我手裡這本《被嘲笑的大嘴角》就是非常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繪本。這本書是由日本的吉田厚子撰文,松田佑香繪製的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畫本讀物。
  • 《被嘲笑的大嘴鳥》:別人眼中的缺點也許正是我們引以自豪的本領
    看看現在的兒童繪本,色彩斑斕、印刷精良,裡面的故事也是專門針對特定年齡段而編寫的,每個孩子都可以選到適應自己的讀物。比如我手裡這本《被嘲笑的大嘴角》就是非常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繪本。這本書是由日本的吉田厚子撰文,松田佑香繪製的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畫本讀物。《被嘲笑的大嘴鳥》印刷精良,色彩豐富,小動物的形象非常生動,很是吸引人的眼球,而且故事也不錯。
  • 別人的嘲笑
    「電燈泡」才出口,老師和同學就笑開了,因為別人講的是電視、電冰箱、電唱機,甚至還有人說電熱毯——毯子有電,不會電死人嗎?從此別人的嘲笑就跟了我半輩子,包括的範圍很廣,像我初中進了臺北最好的大同中學,上學途中遇到小學三年級的電器老師,他見到我的制服競目瞪口呆,問:張國立,你進了大同啊?
  •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
    童年時期被父母嘲笑,長大後將一直活在被嘲笑的恐慌中。心理學家對社交恐懼者的研究發現,大部分不願意參與社交的人,歸根結底是擔心自己在社交中被人嘲笑。追溯他們的早期生活經歷,都有過被父母嘲笑的經歷。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世界觀構成了重要影響。從某一方面來講,這種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
  • 有聲閱讀 ▏別人的嘲笑
    「電燈泡」才出口,老師和同學就笑開了,因為別人講的是電視、電冰箱、電唱機,甚至還有人說電熱毯——毯子有電,不會電死人嗎?   從此別人的嘲笑就跟了我半輩子,包括的範圍很廣像我初中進了臺北最好的大同中學,上學途中遇到小學三年級的電器老師,他見到我的制服競目瞪口呆,問:張國立,你進了大同啊?
  • 小朋友遇到被嘲笑、孤立,別怕!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但是,要知道這個方法其實還是不太現實,畢竟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生活的環境也一天天在變得更大和更複雜。只是一味的保護根本就不可能。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是讓她自己學會保護自己。要為她佩劍而不是替她打鬥。 生活中早晚都會遇到被別人誤會、嘲笑甚至是孤立的情況。比如對小朋友來說,一個不好看的髮型可能就會被朋友取笑。如何教孩子面對這種尷尬的情況呢?
  • 不在嘲笑中爆發,就在嘲笑中滅亡,考研名師劉曉豔如何實現逆襲?
    不在嘲笑中爆發,就在嘲笑中滅亡,下面筆者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考研名師劉曉豔的逆襲之路。孤芳自賞劉曉豔就讀於商丘師範學院,本科讀的是英語專業,但是研究生讀的是法律專業,她是跨專業考的研究生,並且是清華大學。那麼,是什麼給她的動力呢?又是什麼給她的信心呢?我想,這個答案她已經告訴我們了。
  • 那些被別人嘲笑的人,在獲得成功之前,請對自己好一點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磨難,家庭,工作和愛情。而當我們因這些問題而一遍又一遍地折磨自己時,為什麼不試著規避它們,成為聰明的人,對自己好一點呢?
  • 學英語,不要讓其他人的嘲笑阻擋你。
    學英語,不要讓他人的嘲笑阻擋你英語口音不好,所以不敢在別人面前開口,英語水平一直提升不了,這是中國人常見的死循環想學英語,開口練,結果發現被周圍的人嘲笑,然後就不敢開口了,結果英語水平一直無法得到提高非常有意思的是,你們猜哪個國家的人,最喜歡嘲笑我們中國人的英語口音,沒錯,就中國人自己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其實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但是我們對自己的英語口音的自信卻是世界上最低的
  • 新簇簇的冒險家——堂吉訶德
    文| 昨年小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雄夢,是長大後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讓我們回歸現實。但有這樣一個人,他卻做了一輩子的英雄夢——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一個快50歲的怪老頭。「《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巨製。」這是譯者序裡面的第一句話。
  • ​面對他人的嘲笑,如何引導孩子勇敢地做自己?
    我想即使鴨嘴獸再回到當時嘲笑她的那片土地上時,她一定可以勇敢的做回自己。 作為家長,在成長的歷程中或多或少也感受過被嘲笑的滋味,可能很多時候我們都默默忍受了。記得小時候,因為自己長得胖,老是被同學嘲笑,當時自己也不敢反抗因為自己也覺得自己很胖而不願接納自己。
  •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反應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試圖變成跟別人一樣是行不通的,但是特立獨行或是刻意地表現得與眾不同也不會減少嘲笑,有時還會引起更多的嘲笑。 積極樂觀地考慮問題 把自己身上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成獨一無二的"正能量"。
  • 別因讀錯而被人嘲笑
    在穿越火線中,有這樣一種槍械,它在遠距離作戰時十分吃虧,與狙擊槍、步槍相差甚遠,甚至連衝鋒鎗都不如,但是在近戰時卻十分犀利,這種槍械還十分有意思,有時它被讀作散彈槍,有時它被讀作霰彈槍,那麼到底是霰彈還是散彈呢?
  • 20個名著警句,送給愛名著的你!年輕時不讀,更待何時?
    世界名著之所以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因為它們所蘊含的都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和命運抉擇,這些能在所有的讀者內心深處激起一股思考和求索以及對人類過去、未來的憂患,而名著中的警句或思想精華句子更是長久地留存在讀者的心中,令我們久久不能釋懷,令我們對自我和外界交織的世界禁不住產生深遠的冥思
  • 「世界一半人在嘲笑另一半,其實全世界都是傻瓜」的神著有多經典
    很多人可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一半人在嘲笑另一半,其實全世界都是傻瓜」,初聽這句話好像有點拗口,仔細一琢磨,似乎蘊含著很深的哲學道理。這個句子意思可以用哲學思想「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來理解:人們都在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世間所呈現出來的事物,在持不同見解的人眼中,對方看起來就像個傻瓜,你在嘲笑他人,他人也在嘲笑你,所以全世界都是「傻瓜」。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或物,也沒有完美的事或理,你喜歡追求的東西,可能就是他討厭逃避的東西,不要強求所有人的眼光和你一致。
  • 科學網—堂吉訶德的典型意義
    近日讀德國作家魯多夫·洛克爾(Rudolf Rocker,1873~1958)的人物散記《六人》(巴金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該書所謂的六人,是指六部文學名著中的主人公,包括浮士德博士(歌德的《浮士德》)、放蕩而叛逆的唐·璜(拜倫的《唐·璜》)、憂鬱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奇思妄想的遊俠騎士堂吉訶德(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以及麥達爾都斯(德國作家霍夫曼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