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兒科護士說給家長的話 看過之後別再犯

2020-12-14 網易親子

兒科醫生護士常年奮鬥在一線,有著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今天發一篇兒科護士的分享,咱們看看兒科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和勸誡。


兒科醫生護士常年奮鬥在一線,接觸各種類型孩子,大的小的,看過見過聽過各種疾病,有著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今天發一篇兒科護士的分享,咱們看看兒科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和勸誡。

通過這幾年在兒科工作,我發現很多小孩子生病,都是因為家長的不合理護理造成的,現在我分享出來,希望以後的父母能好好的把自己的寶貝養大。

1、如果孩子沒有出滿月,最好不要讓太多的人接觸,尤其是年齡大的老人和小孩,未滿月的孩子生病百分之百是大人傳染的,有慢性病的老人和不講衛生的孩子是罪魁禍首。

2、未滿月的孩子,不要怕見光,見光可以刺激寶寶的視神經的發育,同時還可以及時的發現寶寶有沒黃疸,即皮膚發黃,小孩黃疸一定要及時治療,不要聽老人的,以後就會自然好的,黃疸的後果很嚴重可以導致腦癱,兒童醫院每年都收治大量的應黃疸造成的腦癱兒。

3、嬰兒只要條件允許,就要保持衛生及時洗澡,厚厚的油脂塗在身上會影響生長發育容易起溼疹。

4、小孩血管很細,一般打針的時候都打頭,不要荒誕的認為打頭以後小孩就會變傻,毫無依據。

5、小孩到了五至六個月會拉肚子,只要沒有脫水,就不用輸液打針,打針也就是補充糖和鹽,思密達空腹吃上,一小時後在吃飯喝水的同時吃利巴韋林和媽咪愛。家長不要覺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給喝,這是很大的誤區,會讓你的寶寶越來越重。拉肚子都有五至七天的過程。不要心急。

6、孩子感冒流鼻涕咳嗽,一般都是病毒性的感冒,開始的時候不要一味打針,一定先多給喝水,吃抗病毒的藥和感冒藥,普通感冒一般五天左右的時間。但是一定要多喝水。

7、有很多孩子感冒咳嗽還吃零食喝飲料,這是大忌。小孩屬於陽性體質本來就肺熱,再吃一些膨化食品或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就是火上澆油,十天半個月是不會好的,弄不好以後會有後遺症,老慢支。

8、扁桃體炎是小孩常見的疾病,首先別讓孩子吃零食和甜味的東西,家裡有碘伏的先用它塗嗓子,每天3次,用西瓜霜噴霧再噴,雖然小孩很難受,但是此法很見效,若一旦開了打針的先河,會一發不可收拾。

9、各種疾病會伴隨著發燒,首先不超過38度不要用藥,不要用瑞芝清,雖然退熱快但他會讓孩子得白血病的概率加大,用安全的複方鋅布顆粒,一般4至6小時退燒,但是如果孩子不喝水,他就不會退燒,退燒主要靠出汗,一定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再用溫水擦身上。

10、小孩發燒都有3天左右的過程不要一天不退燒就著急,主要先補充水分。

11、咳嗽的孩子都會吐,因為腹壓增大,胃還沒有發育完善都會出現這種現象,只要別嗆咳就行。別大驚小怪,5歲後就會好。

12、如果你有時間儘量自己看孩子,有很多家長都讓老人看孩子,這就導致有的孩子脾氣很古怪不聽話,隔代親但是他親出來的很可能是未來的問題兒童。

13、小孩的肺炎或是支氣管炎一般都要打10天左右的針,不要聽信小診所打1針就好的理論。全世界也沒有打1針就好的小兒肺炎,純屬無稽之談。

14、小孩最初生病的時候不要覺得就一個孩子我有的是錢,大夫給我用最好的藥,其實小孩開始時只要不是很重的疾病,不建議用好藥,否則到了中年或是老年他會因為無抗生素可用而OVER。所以在國外不輕易使用抗生素。

15、孩子生病不要自作主張給孩子吃藥,有很多是病毒性的不用吃抗生素,但是還天天抗生素吃著,一點用都沒有,雖然久病成醫但是沒有系統的學習實踐,你就是庸醫。

16、即使你家再有錢,孩子再寶貝,最好別讓孩子吃垃圾食品,KFC/麥當勞等等.

17、小孩打頭皮針的一般打個5、6天就破壞了,就不好打了,這時你應該用生土豆切成片貼在打針處,促進血管恢復,一天3次每次半小時。

18、在醫院孩子打針的時候一定要配合護士,讓你怎麼辦你就怎麼辦,很多打針的孩子因為沒有聽從告誡,最後股針針眼出血。拔針後,打頭和腳的按壓10分鐘,打手的按壓5分鐘,這樣不會有淤青,以後打針不要任小孩脾氣,最後吃苦的還是自己。

19、孩子生病不要怪這怪那,導致家庭不和睦,沒有誰的原因,只要孩子治好病就好,見過很多在醫院裡兩口對打的。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醫生說金眼科、銀牙科,千萬別幹小兒科 作為家長我們怎麼辦
    兒科醫生全國告急,2015年北上廣的數據是平均2300位兒童配備一位兒科醫生。想想2016年開始全面二胎,恐怕這個數據根本沒辦法維持。而正常數據應該是最少每1000兒童配備一位兒科醫生。偏遠省市每4000孩子都配不上一位醫生。
  • 記者走近兒科注射室護士 哭成"一片"是常有的事
    兒科注射室護士盛媛媛告訴記者,這就要求兒科注射室的護士要具備良好的心裡素質,不僅要熱愛自己的專業,更要喜歡孩子。     盛媛媛就是一位8歲孩子的母親,但是這位母親對病兒反倒要比對自己孩子更有耐心。她告訴記者,自己在兒科注射室工作了6年多的時間,那時女兒還小,因為平時工作要靠在醫院裡,只有晚上才能回去陪孩子。
  • 守護孩子的白衣天使:兒科護士為愛互扎,只為讓孩子少疼痛
    12月20日,在萊西市中醫醫院的兒科區,半島記者看到護士劉珍握著護士孫小媚的手正在扎針,扎完後兩人調換角色,針又扎在了劉珍的手上。兒科護理負責人馬愛芬笑著解釋道,「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她們經常拿自己的血管反覆練習,甚至對自己的家人、親戚也拿來練習,達到對血管位置爛熟於心的程度,保證一針到位。」走進彌散著消毒水味道的醫院,兒科病房裡有一群孩子,他們穿著大大的病號服,躺在病床上準備接受靜脈穿刺,「好寶寶,不哭不哭,真乖。」馬愛芬一邊哄著孩子一邊為他打針。
  • 孩子高燒排到800多號,就診要等8小時,護士:家長自找的
    而大廳也放出了指示牌,說就診可能要等候8小時。」一位家長站出來憤怒地反駁說,「就你們家小孩生病了是嗎?我排了半天的隊了,憑什麼給你插隊啊?」其他家長也表示贊同,紛紛讓寶媽站在原來的位置等。護士表示:「請你理解,我們的醫生也已經是連軸轉一整天沒歇過了,其他家長的小孩也要看病,難道就給你們一家開綠燈?」寶媽不禁迷惑,難道兒科醫生這麼少嗎?事實上,兒科醫生確實少的可憐。據悉,每年醫學畢業生決定去兒科的不到500人,全國兒科醫生也才10萬,而兒童人數卻高達2.6億,醫生們根本看不過來。
  • 兒科護士那些不為人知的憂傷
    我一直以為家教不好就是指對別人惡言相向,覺得初為人父母的家長都差不多。直到最近來到兒科實習,才明白為什麼有的家庭的小孩就是這麼的優秀了。優秀的差距是從小就存在的前兩天下午新收一個大概3歲的患肺炎的小男孩,之前他生病的時候經常被送到中醫院去進行治療,這一次好像是說比較嚴重,還是什麼情況送到人民醫院。然後要抽血化驗,接著要打青黴素皮試。接著,護士找血管,天氣冷,血管都摸不到。這時候,家長在旁邊怒斥:「為什麼要抽血?2個月前才抽過!人家中醫院就不會這樣!」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兒科急診室醫護人員:家長一聲「謝謝」就倍感暖心
    當天坐診的王依聞醫生對一位患兒的媽媽說。話還沒交代完,又被另外一個家長打斷了:「醫生,我家孩子今天已經吐了5次了,能不能給我們先看下。」  「這樣吧,你跟分診臺的護士說一下,看看可不可以給你家孩子優先診療。」王依聞說,從家長的角度,他們也能理解家長的心情,畢竟誰家的孩子都是寶。面對家長不停的詢問,王依聞耐心解答。
  • 路遇高熱驚厥患兒 兒科護士挺身搶救
    6月3日,東營市立兒童醫院兒科輸液室出現暖心的一幕:一位患兒的家屬帶著禮品專程來感謝護士王珊,答謝危難時刻的救助。「那天我和孩子正陪著家裡老人在路邊玩耍,突然之間孩子就暈倒了,我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擔心孩子會不會醒不過來了。正好兒童醫院的王珊護士路過,救了我的孩子。
  • 512國際護士節: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護士換新裝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的護士們集體換上了全新的護士服,迎接國際護士節的到來。
  • 「啞科」醫生不好當 走近兒科醫生
    一大早,剛進新生兒監護室,姜紅拉住值班護士就連連發問。  姜紅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當兒科醫生21年。上午8時許,兒科開始大交班。「我們科有7名醫生、20名護士。」姜紅告訴記者,晚上只有2名護士值夜班,要照看26個小病人,其中有5個上了呼吸機。「每3個小時要餵一次奶,每個小時要填寫一次監護記錄。此外,還要換紙尿褲,同時估計尿量。」
  • 網友評南京兒科醫生操守 家長痛恨醫生當推銷員
    網友發布看病經歷1年時間裡跟帖如潮記者了解到,《南京各個醫院兒科醫生紅黑榜》緣於一位網友在西祠胡同「小豬慢慢長」版上的發帖,發帖日期為2010年4月21日,「寶寶生病,每位媽媽都是心痛,而現在很多醫生昧著良心,多開藥,黑開藥,給寶寶帶來了很多的傷害,在豬版的很多媽媽都有帶寶寶看病的經歷
  • 這家兒科診所招醫生護士了!
    這兩個美國兒科門診的創始人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用她的醫學理念和宗旨在美國本土上為上萬的美國兒童,提供預防保健和疾病診治,被醫學評估專家評為美國最成功的私立兒科門診之一。現在,她將同樣的醫學理念和宗旨帶回中國:為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提供高質量的兒科疾病診療及預防保健醫學,建立起一種長期的、雙向的、相互信任和關懷的醫患關係。唯兒諾提倡高效、彈性的工作環境,歡迎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在此分享工作經驗、知識以及創造力,持續激發個人成長和拓展文化並幫助員工勾畫美好未來。
  • 帶娃看病「不要說」這3句話,兒科醫生聽了會煩,家長別討沒趣
    ,為家裡的寶寶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可以說每一個寶寶都是家裡的「心頭肉」,特別是寶寶一生病,家長們就慌了,立馬去醫院看醫生。這3句話,兒科醫生聽了會煩,家長別討沒趣▼來的時候去網上看了,這個病……,去看醫生後就不要說「來的時候去網上看了,這個病……」類似的話。
  • 護士問患者姓名遭遇飛腳 兒科婦科成醫患重災區
    在記者聯繫走訪的本市多家醫院的醫患衝突中,急診室兒科婦科發生的頻率最高。  突發事件  護士之間交流引來一腳  昨日9時30分,一起醫患衝突正在本市一家三甲級醫院上演,就醫者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他叫罵著追進門診採血室工作區內,一腳踹向躲在角落裡的一名護士。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奶爸陳曉親身傳授,千萬別忽視孩子這些小病
    最近追了一下陳曉和王子文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深有感觸,但凡少了一絲絲幸運我可能都長不到這麼大!劇中好多奇葩的病例和氣人的家長看得我心裡發毛,畢竟醫生也不是神,有病還是早發現早治療才是王道啊!男孩肚子疼就醫,來不及吃藥直接送去開刀這個小男孩因為肚子疼來兒科醫院看病,醫生在檢查的時候他媽媽一直在叨叨叨「開點止疼藥吧,他下午還得上學呢~」 我就想問問這當媽的,止疼藥管用的話要醫生幹嘛? 好在王子文飾演的焦佳人診斷及時,孩子得的其實是「消化道穿孔」。
  • 新生兒科的日與夜
    ●圖/本報記者 林 翔 文/首席記者 張 柯 兒科被稱為「啞科」,患兒難與醫生有效交流,給診療過程帶來不少難題。那麼面對都是誕生28天以內的小小患者,新生兒科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連日來,記者走進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探訪這裡的醫護人員和他們日夜守護的小寶貝們。
  • 為何不要給孩子看「小豬佩奇」,一位媽媽說出原因,家長表示贊同
    然而,最近就有很多人評論說,這個動畫片對孩子的影響很不好,佩奇喜歡說謊話,豬爸喜歡吹牛,弟弟喬治太愛哭,只有豬媽還好點。一時竟然引起一部分家長表示贊同,有一位寶媽欣欣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就是深受《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的毒害:我真的是被小豬佩奇折磨得頭疼,真後悔給欣欣看了這部動畫片。
  • 新生兒科裡的「臨時媽媽」
    由於受到了驚嚇,妮妮來到新生兒科的第一天夜裡不停地哭鬧,「因為她很害怕,真的是直接抱著她走了一個晚上。」護士鍾偉琴說。 妮妮的到來,為這個原本就十分忙碌的病房帶來了更大的工作量。為了給妮妮更好的照顧,新生兒科病房每天都安排一名護士專門負責照顧她,給她洗澡、餵食和換洗衣服,同時還要兼顧好護理其他新生兒的工作。而其他護士一旦停下手中的活,也會過來幫忙照看妮妮。
  • 來自「護士媽媽」的「袋鼠抱」
    這是21日下午,發生在山大二院兒科門診的一幕。當時這名出生僅10天的小患兒因病到兒科就診,門診護士李蕾發現孩子渾身冰冷,不假思索解開自己的外套,將孩子緊緊抱入懷中為其取暖,這一抱就是1個多小時。「看到孩子身上那麼涼特別心疼,當時沒想太多,我不只是一名護士,更是一名母親。」李蕾說。事件患兒身體冰涼,護士解衣抱1小時  提起21日發生的事情,李蕾回憶,那天急診的護士工作正好輪到她牽頭負責。
  • 兒科成綜合醫院「燙手山芋」 醫生叫苦連連
    「尤其是護士,經常因為給小孩子打針沒有打好,而被孩子家長打。」李醫生說。此外,從診斷和檢查上來看,小孩子容易對藥物過敏,容易出現不良的身體反應,用藥再謹慎都可能出事。「給小孩子看病特別費時費力,一切症狀都要醫生努力發現。」李醫生說,為了避免差錯,他要核對三四遍才確定處方,疲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