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俞敏洪老師自傳有感

2020-12-08 小段憨憨哥哥

在高中時代,俞敏洪老師是經常被我班主任拿作是勵志典型,給我們加油打氣,傳播正能量的。特別是俞敏洪老師三年高考考上北大,後來又成立了新東方,身家幾十個億。10幾歲的時候聽到這些,無不為之動容,激情澎湃。

當時不明白啥是奮鬥者啥是創業者,也不懂終身學習的意義。覺得自己如果可以複製俞敏洪老師的成功,不用幾十個億,有個一億就好了哈哈。聽起來挺俗氣,但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學生時代都是物質匱乏的,缺錢且窮,甚至工作以後也是還是窮,學生時代可能是沒錢買多零食或者玩具,而打工以後終於可以自由購買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比如遊戲機和零食,但一切又是那麼索然無趣了。二十歲再去玩三歲的玩具已經體會不到稚童的快樂了,四五十歲再去擁有二十歲夢寐以求的商品房,用來迎娶白富美,卻發現早已物是人非。

大部分男孩子常常會因為沒錢而自卑,而不敢去追求妹子,覺得自己還沒有能力給她幸福,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以後再去追求。於是網上就有很多文章是在寫啥對的時間和啥對的人,讀完以後會發現好有道理,雖然有一絲絲憂傷和難過,但是面對美好事情不去勇敢追求,終於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自我安慰。其實都騙你玩的,他們的目的無非是流量變現。我曾經也陷入這些筆者的圈套,因為我每天都不讀書啊,精神層面的匱乏,思想理論知識的缺失,就很容易讓比文化素養更高的人趁虛而入,進而操作你的思想,間接控制行為。

我在自傳讀到,俞敏洪老師在大學讀了幾百本書,大部分應該都是人文科學的書。很多人一輩子除了教科書,課外書都沒幾本,畢業以後很多都不學習了,到老都感覺這輩子沒活明白,想著下輩子,或者重新開始。如果你不讀書,就算給你很多次機會其實意義也不大,你無非是彌補曾經的過失,可是人生的路每一次稍微的改變都將走向不一樣的進程,你所遇到的麻煩和問題又會迥然不同,難道永遠去重啟遊戲。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書讀多,你就沒那麼容易被騙了,因為書上的東西都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經驗的總結,能幫助你節省試錯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同時讓你會學會去遠離那些使你愚蠢的人,要求上進,不斷進步。人要學會自愛,取悅自己,才能更好的愛人。

舉兩個親身例子,朋友A是畢業5年的程式設計師,他和我講我們都是屌絲,不要去追女孩子,單身就好了,現在妹子要求高,看我都五年了,你才一年多一點,我經驗比你豐富,相信我。雖然他都這樣說了,我還是沒聽,因為他除了工作經驗比我多一點,比我代碼敲得多一點,其他方面都不如我,對我沒有絕對的優勢壓制,無論是身高長相文化素養,工作經驗也只是業務邏輯上面多一點熟練度,我會的ios和安卓他都不會,所以很難給我洗腦。大半年過去以後,我有女票了。他定了鬧鐘,每天早上看一下基金,中午看一下基金,晚上再看一下,吃飯就著b站搞笑視頻,我周末悠閒吃飯也會看視頻,但其他時間都不會,因為被打斷的心流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的。

之前參加公司技術總監的分享會,總監說他剛畢業是搞了一年多的遊戲換皮,但是他通過換皮慢慢了解遊戲引擎從底層到上層封裝,理解了前人是如何一步步搭建起來遊戲框架,才讓後人換皮輕鬆,教育我們簡單的事情要認真細心去做,去理解簡單的事情是怎麼來的,好好學習,而不是急於求成,開分享會前還特別強調5年以上的程式設計師不用來聽了。技術總監對我有絕對性的優勢壓倒,所以他給我洗腦,我很欣然接受了。

關於洗腦,我有如下總結:

當自己知識缺乏,或者說對某個行業或者知識不懂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請教前輩問題,前輩把他正確的知識告訴我們,我們拋棄自己胡思亂想的錯誤理論出大腦,接受正確的知識進入大腦,就是在洗腦

從孩童時期,我們被父母教育一些人生道理,老師教會我們寫字讀書,和朋友玩耍,幫助同學朋友解疑答惑,無時無刻不在被洗腦和洗腦的過程

而隨著我們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我們將呈現一種趨勢,我們只可能比某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洗腦,而我們也只能洗得動某方面知識不如自己的人

另外一個例子,朋友B總是抱怨,抱怨打工沒有前途,浪費時間,我說那你創業啊,他說沒錢沒技術。那你學習技術,積累資金啊,他又說CSDN上面抄襲嚴重,沒有創新,誤導人的文章很多,很多沒啥技術含量,運營不好,一堆問題,我說既然別人做不好,那你可以弄一個專欄,把自己實踐驗證的知識寫出來啊,他就不說話了,我知道他不會去做的,只是發發牢騷,如果別人什麼都做好,還要我們幹什麼。

至於抄襲的問題,我覺得要辯證看,可能存在一小部分是這樣的,但大多數人還是熱愛技術,同時我們在弄的技術或者知識理論前人早就弄過了,甚至都是他們很多年前提出來的,但我們通過學習並且自己去親自演算實踐,並且總結出來,並且掌握,這不是抄,是我們自己學習的心血啊,雖然搜索知識的時候,很多博客看起來答案都差不多,但不同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答案相似,大多數人實踐過是對的。

至於誤導人的文章很多,這個就得看個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了,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像計算機二進位的語言一樣只有0和1,不是錯誤就是正確,很多事情無法用對錯去評判,別人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接不接受看你自己,一般會獨立思考的人都不容易被誤導。

至於沒有創新,能提出一個新思想和新理論是很難的,那種可謂是智者。因為創新來源於靈感,靈感這個東西就是稍縱即逝,人是沒辦法把握的。所以不要先苛求別人創新,創新真的不容易,我們應該先自身去努力嘗試創新,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至於很多沒啥技術含量這話,每個人學習也好,寫文章也好,總有一個從懵懵懂懂到有模有樣,狗模人樣,人模狗樣,人模人樣的一個過程,一開始大家都很水哈,誰不是通過自己學習,一點點積累,慢慢變強的。如果一個人只在原地踏步,單純抱怨自己出身和運氣不好,而不願意努力,嘲笑在自己後面很遠的地方開始跑的人,貶低正在努力向上爬的人。人沒有了心氣,也就走不遠,因為你看見一座山就停下了,又怎麼能有幸可以經歷驚濤駭浪和遇見成功的彩虹。

俞敏洪老師自傳中,就談到過,一個人奮鬥從農村到城鎮,從城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市區,從市區到省會,去外省,去國外,每一次遷徙,每一次等級的跨越,除了體會不同的風光外,收穫更多的自我能力的提升和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大學讀了幾年,工作奮鬥了幾年就想功成名就,怎麼可能。人家三代努力憑啥比不上你十年寒窗,還有的甚至是1千多年的讀書人的基因和刻在骨子裡面的風骨,人家祖先從奴隸制社會就開始努力,代代為家族的榮光而努力拼搏,一直傳承到現在,憑啥比不了幾年的努力。

以前我們在象牙塔裡面,學習好就代表了優秀和成功,或許那個時候我們覺得只要成績好,就應該很有錢,很成功,但事實不是這樣。成功的路真的有很多條,賺錢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早不是以前了。如果你沒有那種一買彩票直接中頭獎的運氣,沒有炒股一買就賺的實力,那就停止抱怨,虛心學習,多讀書,多看報。你沒有辦法掌握未來,但你可以掌控現在。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有才華,有藝術修養的時候,好運也會如約而至的。

相關焦點

  • 第一百八十期:讀《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有感
    讀《在人生的更高處相見》有感   誦讀者丨殷子涵   六一兒童節將至,對於上初一的我來講,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個屬於我的兒童節
  • 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原創首發,轉載須註明出處】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文/編 烏江前些日子,俞敏洪在直播中說: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那麼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
  • 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誤人子弟
    「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
  • 英語培訓圈,那些身體被掏空的老師們|新東方|俞敏洪|李陽|羅永浩...
    無獨有偶,不僅僅是新東方俞敏洪,瘋狂英語李陽,老羅英語羅永浩,起初都是靠一張嘴打天下,然「成也蕭何敗蕭何」,後來都因為「嘴瓢」或是「手瓢」栽了跟頭,此次俞敏洪踩雷只是其一。為了深入了解今天聊到的幾位主角,除了查閱資料之外,智通財經APP速讀了幾位的一些書籍,或是自傳,或是成功學,也對幾位有了一些定位。
  • 「我抒我讀」投稿|讀《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有感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該書是汪曾祺首部「文學自傳」,復現作家70餘年的人生歷程。看完這本書,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看到了汪曾祺經歷過年輕時候的瀟灑與困苦,到後來的熱愛生活、自得其樂。
  • 【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7月3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
    【俞敏洪建議讀大學去大城市】7月3日,俞敏洪在直播中建議高中生在填報志願時有兩條原則: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深,武漢、西安也可以。在最後他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到哪個城市去上了大學跟過去住。俞敏洪,1962年9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
  • 對話俞敏洪:多讀書就能教好學生?好天真的俞老師……
    前一陣子,俞敏洪又被罵了:因為他在一次直播中指出「中小學老師一年都讀不了三五本書,所以教不好學生」。這句話一下子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指責他站著說話不腰疼,不了解真實情況。俞敏洪也滿腹委屈:我是經過實際調查的,並沒有亂說,憑什麼都罵我。
  • 讀《梅花魂》有感
    特級教師的10個妙招,老師家長用起來!「為什麼你們當初不逼我」: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讀《梅花魂》有感 張佳怡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感人的課文,名字叫《梅花魂》,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作者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外祖父從小就教她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思念家鄉詩句的時候外祖父便會落淚,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外祖父珍藏的墨梅圖給弄髒了,外祖父很生氣,說梅花圖是不可以隨便糟蹋的,因為梅花是我們祖國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卻愈精神、愈秀氣,也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花。
  • 俞敏洪上快手教英語
    近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創始人俞敏洪就入駐了短視頻平臺快手。 與許多知名人士用小號刷快手不同,俞敏洪(洪哥)是實名入駐且認證(快手ID:1747215506)。不止如此,俞敏洪每天會在他的快手號上發布兩條原創內容。
  • 俞敏洪「老師讀書少,知識面窄,沒能力教好學生。」是嗎?咋解?
    0101俞敏洪說了什麼?俞敏洪先生近日在一起直播中談到「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書本上那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我們一定要客觀理髮,抓住重點理解這段話。特別是教師要敏感而不要過敏地對待這些話。
  • 「大嘴」俞敏洪又開火:在職老師私下辦補習班跟強盜有啥區別?
    說起俞敏洪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以英語培訓起家,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教育培訓集團,開創了中國教育培訓的新局面。人們評價他從未留過洋,卻組建了一支跨國的船隊,用26個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離。功成名就後的俞敏洪卻以「大嘴」而廣為人知,先後發表過多個引發廣泛爭議的話題。
  • 「大嘴」俞敏洪又開火:在職老師私下辦補習班跟強盜有啥區別?
    說起俞敏洪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新東方的創始人,以英語培訓起家,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教育培訓集團,開創了中國教育培訓的新局面。人們評價他從未留過洋,卻組建了一支跨國的船隊,用26個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離。功成名就後的俞敏洪卻以「大嘴」而廣為人知,先後發表過多個引發廣泛爭議的話題。
  • 俞敏洪:大三查出肺結核,一年讀三百多本書,說無奈的解藥是讀書
    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俞敏洪說:「讀書是對人生無奈的最好解藥」。 母親李八妹期待俞敏洪能考上師範,當個老師。對一個農村婦女來說,教師不僅意味著鐵飯碗,還意味著尊嚴和榮光。 但是,天不遂人願,俞敏洪在連續兩年高考後,都落了榜。
  • 讀一本英文自傳 ---- Teacher Man《教書匠》
    讀Frank McCourt的自傳 ---- Teacher Man ----《教書匠》。
  • 墮落的革命:天才何以敗給庸才——讀《託洛茨基自傳》有感
    最近,有朋友問我在讀什麼書,我說《託洛茨基自傳》,朋友表示沒有聽說過。是的,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託洛茨基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對於革命年代走出來的人來說,「託派」、「肅託」則不陌生,甚至聽者色變,聞風喪膽。如果提到史達林,則無人不曉,婦孺皆知。勝者王侯,敗者賊寇,誠不虛言也。
  • 俞敏洪抨擊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沒能力教好中小學生,果真如此嗎?
    俞敏洪抨擊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沒能力教好中小學生,果真如此嗎?說到俞敏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新東方的創始人,畢業於北大,可謂成功人士的的代表。他本人的故事人盡皆知很是勵志,但越是成功人士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想法也比較不一般,很多人都知道成名後的俞敏洪很「大嘴」。發表過一些不被大眾所認可的言論。這不就在近日,俞敏洪又「大嘴」了,在一次直播中,公然抨擊中小學老師,說中小學老師讀書少,一年到頭看不了幾本書,甚至一本書都看不到,課堂上的知識也是常年重複,造就把自己給掏空了,根本沒能力去教學生。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有感
    我是很喜歡俞敏洪的,大學時看了他的很多視頻,俞敏洪,馬雲,史玉柱儼然是青年時代的人生導師。京東方創業史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一個是俞敏洪開創時期,自己單打獨鬥,以活下來為主,發展順利時邀請同學徐小平,王強等一起創業,進入合伙人階段,後續隨著體量壯大,要進入集團正規發展,上市階段,這一段最為痛苦,不斷和同學爭吵,妥協,《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就是拍攝的這一階段,徐小平的劇本,美化了自己,醜化了俞敏洪,但俞敏洪從不計較,既使如現在,在俞敏洪的嘴裡你都看得到他對同學徐小平
  •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2020-06-09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監軍鎮》的現實意義~讀秦力老師長篇小說《監軍鎮》有感
    《監軍鎮》的現實意義~讀秦力老師長篇小說《監軍鎮》有感文:董沛森我對監軍鎮的初次接觸是1989年,當時我在初中讀書。那時記憶裡父親時常說起監軍鎮,在那個年代,出生在永壽縣村鎮的我們是很少有機會去監軍鎮的。農村的人通常以大小區分村,鎮和縣城之間的感受,監軍鎮也就成了我心中的大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