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的學習和教授

2020-12-16 黨史頻道

在我軍將領之中,劉伯承學習刻苦是出了名的。劉伯承對學習有過這樣的見解:「學習,一定不要趕浪頭,趕時髦。要考慮自己的條件,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扎紮實實。學一門就要努力學到手,就要力求精通,否則就永遠是個半瓶子醋。」早在1926年,劉伯承便在國民黨四川省左派大會上發表了第一篇自己的軍事論著。1928年,他留學蘇聯,先後就讀於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36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準確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

劉伯承不僅是一位好的學生,更是一位好的教師,為我黨我軍發現、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早在1932年,他就在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長徵途中,他在任中央紅軍總參謀長期間,先後擔任過紅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的紅大校長;到陝北後,在繁忙的戰爭指揮中,他兼任中央紅軍大學副校長。其間,他主持編寫和翻譯了大量軍事著作,不但為紅軍培養了大批指揮人才,而且編寫了紅軍最初使用的條令和教程,《現在遊擊隊要解答的問題》、《到敵人後方開展遊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軍事著作。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率領大軍轉戰南北,在擔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同時兼任二野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在指揮戰爭之餘,他還親自任教,以一個教官的身份出現在學員面前。全國解放以後,劉伯承便辭去軍政職務,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他擔任第一任院長,後任院長兼政委。

很多上過劉伯承課的我軍將領都認為,劉伯承授課的一大特點,就是善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不知不覺地將深奧的理論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之中。

1931年12月,劉伯承擔任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的時候,他第一次講述射擊學。在講彈道學的一課時,他問學員們:「子彈出了槍口後是直的還是彎的?」雖然這個問題事先已經學習過,一些學員正確地說是直的,但還是有很多人說成彎的。這是因為很多同志文化水平不高,無法從理論上理解,依然直觀上判斷彈道是直的。劉伯承聽後就在黑板上畫了個簡圖,也沒講什麼道理,只是說:「大家都看到過小孩子挺著肚子小便吧?彈道和小孩小便相似。你們說是直的還是彎的?」說得大家哄堂大笑,但事後再沒有人懷疑彈道是彎的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不僅及時總結眾多的戰役戰鬥經驗,而且撰寫了《遊擊戰與運動戰》、《目前的戰術考察》等軍事著作,把軍事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又善於創造性地用理論指導軍事實踐,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劉伯承非常重視輪訓工作。為了向大家闡明總結經驗的重要性,劉伯承曾對參加輪訓的學員打了個比喻說:「經驗好比銅錢,我們的一雙手最多只能拿三幾十枚,假若我們有了足夠的文化知識,就好比有了錢串子,一下子就可以成百上千地把錢串起來,沒有錢,或者僅僅有不多的一點錢是不行的。空道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光有錢串子,一文不名也是不行的。」劉伯承還根據輪訓隊的學員在學習中總結出的實戰經驗,綜合整理並親自執筆寫成了一部軍事著作《一二九師抗戰二周年戰術報告》。劉伯承告訴學員們:「《戰術報告》都是大家自己親歷的戰例,學習起來容易消化。我們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可是戰術素養十分差,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把經驗加以條理化,上升到理論。」

劉伯承始終認為,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幹部的培養,而培養幹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幹部的培養。1951年,南京軍事學院開學後,學員來自全軍各個部隊,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不少人不習慣兵種協同作戰。劉伯承針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和學員思想狀況,生動地提出了「學會彈鋼琴」的口號。他對學員們說:我們已經進入機器時代,部隊機械化程度天天在提高,指揮戰鬥如同使用機器,一顆螺絲釘出了毛病,就會影響全體。為此劉伯承還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我們四川過去兩個人抬轎子,在垂楊柳下過,前面必須招呼『照高』,後面則答『彎腰』。這就是前後兩人取得一致協同動作的簡單章程。兩人如此,大軍更應如此。」

相關焦點

  • 劉伯承元帥其實還是個學霸呢!自創學習方法,幾個月學會一門外語
    在軍旅中,劉伯承早以苦學勤讀、強記博聞而著名。在學習俄文時,他同樣有其獨特的方法。他形象地把語法當作「錢串子」,下功夫掌握俄國語言的規律。同時又把單詞比作零散的銅錢,日積月累,逐一聚集。在俄語中,「P」這個字母發音比較難,加上他的川東口音,念起來經常跑調。
  • 劉伯承爺爺的童年——勤讀書
    劉伯承是家中的長子,父母親都盼望他長大成才,所以他剛滿5歲時,父親就跟母親念叨起來:「孩子不小啦,該上學堂啦。」母親連連點頭贊同:「是啊,有書不讀子孫愚,日子再緊也得供他念書。」於是,劉伯承被送進了本村的私塾。起初,他並不好好念書。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連長無法,只好向劉伯承報告。劉伯承帶著連長來到彭德懷的住處,說:「彭總,在這裡他們是指揮員,得聽他們指揮。叫我們去躲一下,我們就去吧。」一直板著面孔的彭德懷笑了,對連長說:「你把劉師長搬來,我只好服從。」就這樣,兩位元帥一路夜行曉宿,來到了延安。次年4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上作了《學習和時局》的報告,開始按地區和軍隊系統召開座談會,總結歷史經驗,檢討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 劉伯承元帥的眼睛是怎麼失明的?
    1916年三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鬥,二十四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了豐都城,截斷長江交通,陰止袁軍對四川的水陸增援。在激烈的戰鬥中,一顆子彈由他的腦頂打入,從右眼窩飛出。一位德國醫生為他動手術時,劉伯承為了保護腦子,堅決拒絕使用麻醉藥。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劉伯承緊扶著柱子,渾身冷汗,他咬緊牙關,沒吭一聲。
  • 36歲的劉伯承,苦學俄文遠赴蘇聯留學,為了看書眼窩都磨出了血
    面對這樣的情況周總理曾說:「敵人的勢力現在正處在強大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勢力還很弱小,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對敵鬥爭經驗。」於是1927年10月,組織決定派遣了劉伯承、林伯渠等十餘人前往蘇聯學習。蘇聯教員給劉伯承起這個俄文名字,可能是看劉帥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像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吧。)來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後,劉伯承元帥更加刻苦地學習起蘇聯的先進軍事知識,在學院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由於對俄文掌握的水平還是不夠好,劉伯承元帥想了一個妙招。
  • 劉伯承真正的遺囑是什麼?
    後來四川共產黨領導人吳玉章、楊音公請他參加共產黨,因為他當時不了解共產黨,所以他沒有立即答應,只是願意隨吳玉章出川,到貴州、湖南、上海、北京和廣州考察,考慮成熟後,於1926年5月才決心加入共產黨。」    「在鄧小平擔任129師政委前,他沒有與之一起工作和生活過,他是不了解鄧小平的,他不可能提出讓鄧小平當129師政委。
  • 劉伯承女兒劉彌群談父親
    劉伯承去世後,南京電影製片廠編導、電影《佩劍將軍》作者之一石徵先,曾專程採訪劉伯承之子劉太行,留下了珍貴的採訪紀要(非詳細全文)。如下: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說:劉伯承58年在軍委擴大會議遭到鄧、彭德懷等人的批判,幾十年不給平反,根子都是鄧小平,劉鄧之間的矛盾在進軍西南以後就公開化了。
  • 劉伯承:粗枝大葉就要害死人
    劉伯承,四川省開縣(今屬重慶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947年七八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劉鄧大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強渡黃河,千裡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
  • 務求精準的「元帥翻譯家」——劉伯承的翻譯生涯
    戎馬倥傯中堅持翻譯工作 1930年4日,從蘇聯秘密回國的劉伯承和左權等人抵達上海。中共中央決定安排他擔任軍委編譯科長,專門從事軍事翻譯工作,為軍委訓練班和各地紅色武裝提供軍事教材。
  • 劉伯承留學蘇聯:從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到伏龍芝軍事學院
    入學的那天晚上,禮堂裡燈火輝煌,中蘇同學濟濟一堂,首先由學校政治委員致歡迎詞,他說:「劉伯承是中國著名的軍事將領,南昌起義的參謀長,他和一批優秀軍官來本校學習,是本校的光榮。」劉伯承代表十多名一起入學的中國同志致答詞,感謝校方的熱情接待,他說:「我國革命事業暫時遭受挫折,黨派我們來到列寧的故鄉學習,這是極大的榮幸。
  • 元帥劉伯承:36歲苦學俄語,炮火中翻譯10萬字的《合同戰術》
    在念私塾的時候,別人還在家的時候,劉伯承已經來到學校學習。放學之後,別人已經回家了,他依然在刻苦學習。講過的課文,劉伯承往往會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就連注釋也記得清清楚楚。所以說老師誇劉伯承記憶好這些都是假的,哪有很多人有這麼好的天賦,這都是劉伯承刻苦努力的結果。
  • 劉伯承之女被害之謎
    劉伯承、鄧小平兩家人在一起中央託兒所成立後,大批在前線與日軍作戰的抗日將領將他們的孩子送到了延安。這一時期,劉伯承司令員的兒子劉太行、左權副總參謀長的女兒左太北、鄧小平政委的女兒鄧林、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徵,以及後來的楊勇司令員的兒子楊小平、白堅同志的兒子白克明等等都相繼來到這座託兒所。
  • 哪位將軍對劉伯承有「救命之恩」 創始地道戰
    10月,由於曠伏兆作戰勇敢,他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選拔到湘贛紅軍第四分校學習。4個月後調入紅十八師衛生部任政治指導員,先後參加了湘贛蘇區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8月,曠伏兆隨紅六軍團突圍西徵。在一次攻打侯坪的戰鬥中,曠伏兆所部與湖南軍閥李覺的部隊遭遇,雙方展開了激戰。戰鬥到黃昏,一顆子彈擊穿曠伏兆的右肩胛骨,他當即暈了過去。
  • 劉伯承涪陵護國之役陳列室年內開放
    本報訊 (記者羅薛梅)1916年,劉伯承血戰豐都受傷後,在涪陵養傷的他怎樣逃脫追捕,最後回到重慶治療?設在涪陵新妙鎮的劉伯承涪陵護國之役陳列室記錄了劉伯承在新妙的一段歷史。目前,陳列室已經建好,年內就可免費向市民開放。
  • 劉伯承為何在10年內4次擔任總參謀長?1949年,又為何拒絕出任?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軍隊的職能任務,從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全國政權,轉變為保衛社會主義建設、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和安全、防禦帝國主義侵略。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任務下,解放軍必須要向正規化、現代化轉變。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 南京解放後,一乞丐求見劉伯承,被劉帥當場關押起來!
    1949年6月的一天,一名乞丐模樣的男子來到南京軍管會司令部,聲稱求見劉伯承有要事,劉伯承感到很好奇,於是便出來接見了此人,然而這一見不要緊,劉伯承氣得直拍桌子,當場下令將他逮捕關押起來。在陝北期間,徐夢秋除經常被人抬到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去授課外,還經常在延安的報刊上發表有關文史方面的文章。當時組織上對他很照顧,不僅為他安排了較好的窯洞,還為他配備了一名勤務員;陝北物資供應十分緊張的時期,徐夢秋卻享受著較高的待遇,每月一斤豬肉、半斤雞蛋、兩斤黃豆,還獲準開了小灶;中央衛生部的醫生也定期為其檢查身體。
  • 中原解放紀念館開館 劉伯承之子贈手書對聯
    原標題:中原解放紀念館開館 劉伯承之子贈手書對聯(圖) 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李達上將之女李彤妍等專程趕來祝賀。   據史料記載,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主力1948年2月從大別山地區轉出,5月17日進駐寶豐。
  • 紅軍長徵經過神秘部落,劉伯承給「女王」下跪,還送槍送錢?
    為了儘快通過彝人區,毛主席命令紅軍原地休整,做到秋毫無犯,且派出了劉伯承打前陣,前去和倮部落商量借寶地一行。劉伯承是四川人,利用老鄉優勢可以減少對方防備。劉伯承見到了部落首領小葉丹。影視劇中的小葉丹劉伯承不愧是「一代儒將」,做事豪爽,初見小葉丹便像是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樣,和小葉丹聊起了老鄉之情。劉伯承來之前也是做了一番考察的。
  • 這所外國軍校為中國培養了眾多將帥,林彪劉伯承毛岸英都在此學過
    華南師範大學張澤宇教授撰寫的《留學與革命》 一書數據顯示,在1935年中共遵義會議的20名代表中有13位留蘇人員,佔65%;在1945年中共七大的44名中央委員中有27位留蘇人員,佔61.4%;在1955年授銜的10名元帥中有5位留蘇人員,還有3位大將、7位上將、8位中將和7位少將;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96位中央委員中有41位留蘇人員
  • 劉伯承冒雨做動員講話,警衛員給他穿上雨衣,他拒絕了
    9月6日這天,劉伯承師長決定舉行誓師大會,他當然要親自做抗日動員講話了。需要說的是,當時的129師副師長徐向前和參謀長倪志亮都忙於其他事務而沒有到任,劉伯承委任386旅旅長陳賡為誓師大會總指揮,全面負責會場布置工作,陳賡相當於誓師大會的總導演。說來也怪,連日晴天,到9月6日一大早,卻淅淅瀝瀝下起了雨,而且那雨越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