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留學蘇聯:從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到伏龍芝軍事學院

2020-12-14 講那過去的事情

南昌起義時,劉伯承作為周恩來的助手,參加了起義。其中,作戰計劃就是由劉伯承制定的。起義後,在新成立的革命委員會中,劉伯承因出色的表現,被任命為軍事參謀團參謀長。

1927 年11 月,南昌起義失敗後,從廣東撤回上海的劉伯承,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與吳玉章、林伯渠等30 餘人一起,從上海登上一艘蘇聯貨船,經海參崴轉坐火車,橫穿西伯利亞,來到了莫斯科,開始了在異國的求學生涯。

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納西耶夫」,當時的中國留蘇學生都取了俄文名。別看劉伯承是個名將,打仗歸打仗,留學歸留學,他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念佛似的暗暗念叨著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納西耶夫……

進校報到時,劉伯承仍在心裡默念著「阿法納西耶夫」,卻突然發現,周圍的人都看著他鬨笑起來———原來上面已經點到「阿法納西耶夫」了,他愣是沒聽出來。

劉伯承進了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

這所學校在莫斯科東北角的紅色兵營,舊名列弗爾道渥。為歡迎參加南昌起義的中國學員,學校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入學的那天晚上,禮堂裡燈火輝煌,中蘇同學濟濟一堂,首先由學校政治委員致歡迎詞,他說:「劉伯承是中國著名的軍事將領,南昌起義的參謀長,他和一批優秀軍官來本校學習,是本校的光榮。」

劉伯承代表十多名一起入學的中國同志致答詞,感謝校方的熱情接待,他說:「我國革命事業暫時遭受挫折,黨派我們來到列寧的故鄉學習,這是極大的榮幸。我們要努力學習,勉作布爾什維克,國內的革命事業在等待著我們。」

緊張的軍校生活開始了。在中國學員中,劉伯承年齡最大,他已經36歲了。首先遇到的就是俄文這一關。為了能直接閱讀俄文書籍,直接聽懂蘇聯教官講課,劉伯承使盡了渾身解數。他每天在左手心寫滿了單詞,走路也背,上廁所也背,經常學到凌晨3點。

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劉伯承就寢之後就蒙上個毯子,在「小帳篷」裡點燈學習。有同學起來上廁所走過「帳篷」,就按一下劉伯承的頭說,該睡覺了。

俄文顫音「P」很難發音,中國學生戲稱「打嘟嚕」。劉伯承打這個「嘟嚕」舌頭就是不聽使喚。於是他每天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到操場上大聲「打嘟嚕」。在莫斯科冬天哈氣成冰的早晨,劉伯承硬是把「嘟嚕」給打出來了。

大概在半年之後,劉伯承的語言能力讓老師吃驚了:我不相信你半年就能學成這樣,你是不是討了個俄國老婆?

劉伯承自然是喜不自勝,他寫信給國內的朋友說:「乃視文法如錢串,視生字如銅錢,汲汲然日夜積累之;視疑難如敵陣,惶惶然日夜攻佔之,不數月已能閱讀俄文書籍矣。」

1928年下半年,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劉伯承又被推薦提前進入了聞名於世界的伏龍芝軍事學院。

這是蘇聯的最高軍事學府,院長是愛迪曼上將。劉伯承一來到這座學院,赫然入目的是一條大標語:「一切戰術要適合一定的歷史時代,如果新的武器出現了,則軍隊的組織形式與指揮也要隨之改變。」這對他的軍事思想有著深刻的影響。

這期間,劉伯承藉助於俄文,閱讀了不少馬、恩、列、斯的著作,其中包括許多軍事論著;學習了蘇聯紅軍的各種條令和有關司令部組織指揮的知識,以及正規戰的戰術、遊擊戰的戰術、軍區和野戰部隊的建設等較系統的軍事理論;也涉獵了十八、十九世紀一些著名軍事家如拿破崙、蘇沃洛夫等人的事跡和論著,從而大大提高了理論水平和軍事素養。

1930年夏劉伯承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相關焦點

  • 蘇聯軍校:中共高級軍事幹部搖籃
    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留學蘇聯或到蘇聯短期學習軍事理論與作戰技術的軍事指揮宮中,還有後來成為中共著名將領的左權、陳賡等人。
  • 蘇聯伏龍芝學院為中國培養了多少將軍?
    紅軍的頭腦:伏龍芝軍校與中國 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所專門為蘇聯紅軍培養高級軍事指揮人才的最高軍事學府,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法國聖西爾軍校並成為世界「四大軍校」。
  • 36歲的劉伯承,苦學俄文遠赴蘇聯留學,為了看書眼窩都磨出了血
    02留學往事赴蘇留學的故事,據《劉伯承元帥》中記載:「劉伯承在前往蘇聯的遊輪上,見到了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教員,他對劉伯承說:你在學院的俄文名字叫蘇聯教員給劉伯承起這個俄文名字,可能是看劉帥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像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吧。)來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後,劉伯承元帥更加刻苦地學習起蘇聯的先進軍事知識,在學院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由於對俄文掌握的水平還是不夠好,劉伯承元帥想了一個妙招。
  • 世界「四大軍校」之一伏龍芝軍事學院設中國班
    人民網訊  據法制晚報消息,伏龍芝軍事學院2017年畢業典禮近日在莫斯科紅場隆重舉行。在莊嚴的軍樂聲中,近500名畢業學員接受了檢閱。來自中國陸軍指揮學院的留學生顧靜超,有幸成為28名優秀學員之一,被授予象徵該院最高榮譽的金質獎章。
  • 這所外國軍校為中國培養了眾多將帥,林彪劉伯承毛岸英都在此學過
    第七節:中國將領在伏龍芝在中國,伏龍芝軍事學院的知名度也很高。這不僅是因為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而且是因為它和其他蘇聯的軍事學院、地方大學與中國革命、新中國建設和軍隊發展密切相關,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軍政要員。
  • 左權報考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校方調查後說:這是個天才
    左權不但上過中國的黃埔軍校,還上過蘇聯的「黃埔軍校」,就是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伏龍芝軍事學院也招中國的學生,但這是有標準的,必須是團以上幹部才可以進入。1927年9月,左權很想去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可他還不是團級幹部,怎麼辦?
  • 劉伯承的學習和教授
    早在1926年,劉伯承便在國民黨四川省左派大會上發表了第一篇自己的軍事論著。1928年,他留學蘇聯,先後就讀於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36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準確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
  • 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世界四大軍校之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但現今的黃埔軍校早已不復當年的榮光,而蘇聯人自己建立的工農紅軍總參學院,至今仍然聲名遠揚,如今改名為伏龍芝軍事學院,現與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美國西點軍校以及法國聖西爾軍校並稱世界「四大軍校」,說它是軍校中的「哈佛劍橋」也不為過。那麼伏龍芝軍事學院為什麼現今還能這麼有名呢?
  • 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9人黃埔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畢業
    那麼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其中9人黃埔軍校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1955年授銜的57位開國上將中,就有3人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他們分別是劉亞樓、楊志成、李天佑。抗戰爆發後,劉亞樓在抗大協助林帥、劉帥等主持教育工作,兩年後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李天佑,廣西臨桂人,14歲參軍,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底,李天佑奉命赴蘇聯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語言障礙,直至抗戰勝利前夕才學成回國。
  • 伏龍芝軍校的中共畢業生:有犧牲有元帥 也有叛徒
    但黃埔軍校畢竟是誕生於特殊時期的一所速成學校,在教學質量和底蘊上還略顯不足,在世界範圍看來,有四所軍校因其優秀的教學品質和校友的累累戰功而被公認為四大軍校,他們分別是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法國聖西爾軍校。
  • 劉伯承為何在10年內4次擔任總參謀長?1949年,又為何拒絕出任?
    在人民解放軍正規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劉伯承做出了卓越貢獻,尤其是當他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指揮學院院長後,不僅培養出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高層指揮官,還發展繁衍了我軍諸軍兵種齊全的指揮院校體系。然而在此之前,中央原本是打算讓劉伯承出任人民解放軍的總參謀長,不過在劉伯承的婉拒下,最終由徐向前擔任總參謀長,劉伯承則是投身到軍事教育事業當中去。劉伯承的解釋是說,自己曾經先後4次擔任過軍隊的總參謀長,這次就不要當了,還是去辦學校,搞教育,當教書先生的好。
  • 伏龍芝的中共畢業生們,有的授元帥,有的犧牲,有的做了叛徒
    但黃埔軍校畢竟是誕生於特殊時期的一所速成學校,在教學質量和底蘊上還略顯不足,在世界範圍看來,有四所軍校因其優秀的教學品質和校友的累累戰功而被公認為四大軍校,他們分別是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法國聖西爾軍校。
  •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險些亡國滅種,幸虧伏龍芝病逝前留一張王牌
    此後,德中央集團軍調轉槍口,集中兵力向莫斯科方向猛攻,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一馬當先,率領第二坦克集團軍開到了距莫斯科250公裡處的奧廖爾。在德軍的猛攻之下,到莫斯科會戰前,蘇聯已經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和15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在亡國滅種的邊緣徘徊。 德軍的鋼鐵洪流機動性極強,一時間對蘇軍造成了絕對性的壓制。
  • 留學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 我軍軍官體驗世界名校實戰化教學
    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死學條令活用兵■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 郝智慧我曾有幸赴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行為期3年的軍事留學,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後首次外派軍官軍事留學。伏龍芝軍事學院是著名將帥、名師薈萃之地。「伏龍芝人」的傑出代表有包括朱可夫、崔可夫在內的數十位蘇聯元帥和大將。在那裡,我親身體驗了這所世界名校的實戰化教學。那是一次師防禦戰鬥現地勘察作業。
  • 指揮天津攻堅戰的將領中 三位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徐 寧伏龍芝軍事學院創建於1918年12月,是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第一所系統培養高級軍事指揮員和軍事理論人才的重要高等軍事學府。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的著名將領很多,如赫赫有名的朱可夫、科涅夫、崔可夫元帥等。192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成立了東方班,並在一年後擴展為東方系。1925年,蘇聯同意在東方系下面成立一個中國班。我軍先後派軍事骨幹赴蘇聯留學。解放戰爭期間,在指揮天津攻堅戰的將領中,就有三位曾留學於伏龍芝軍事學院,他們是劉亞樓、李天佑、鍾赤兵。
  • 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都有誰?授銜時擔任什麼職務?
    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俄軍一所合成軍隊指揮學院,校址在俄聯邦首都莫斯科。該學院創建於1918年,是蘇聯十月革命後第一所高等軍事學院,旨在從工農中培養具有高等軍事文化程度的指揮幹部。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世界上享有最高的聲譽,這是因為它在80年的建校史中培養出了很多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
  • 俄羅斯也有總參,軍事學院院長是上將軍銜,曾任總參作戰部長
    眾所周知,俄羅斯聯邦是前蘇聯的主要繼承者,儘管俄羅斯摒棄了前蘇聯的一些制度,但是蘇聯紅軍的一些傳統還是被俄軍保留了下來。比如,俄羅斯聯邦目前仍設有總參謀部,下屬的總參軍事學院也是前蘇聯時代建設的軍校。今天,我們來研究總參軍事學院院長扎魯德尼察·弗拉基米爾·鮑裡索維奇(ЗАРУДНИЦ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БОРИСОВИЧ)的軍旅生涯。扎魯德尼察·弗拉基米爾·鮑裡索維奇,上將軍銜,2017年11月擔任總參軍事學院院長職務。
  • 務求精準的「元帥翻譯家」——劉伯承的翻譯生涯
    1932年他奉命前往中央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主持軍事教育和軍事翻譯工作,後又調任紅軍總參謀長。1932年8月,劉伯承和左權等翻譯了蘇聯紅軍的《軍語解釋》,這是我軍第一部譯自外國軍隊的軍語專著。1932年11月,針對部分紅軍指戰員在山地作戰中不講戰術的現象,劉伯承在前線翻譯出《蘇聯山地戰鬥》一文,供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