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湃|《壹讀》雜誌改為8年前的原名《玉龍山》未獲批准

2020-12-18 澎湃新聞

5年前傳出「停刊」消息的《壹讀》雜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發布的一則辦結於10月29日的行政審批許可結果顯示,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壹讀>更名為<玉龍山>及變更出版單位的批覆》辦理結果為「不予批准」。

據國家新聞出版署公示信息,期刊《壹讀》刊號為53-1220/G,由雲南省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麗江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值得一提的是,《玉龍山》系《壹讀》雜誌的曾用名——2012年,改名《壹讀》後,該雜誌一度成為被視為紙媒成功轉型的代表。

據《麗江年鑑》介紹,2012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關於加快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麗江市文聯積極探索刊物的改革之路,將公開發行的《玉龍山》雜誌更名為《壹讀》,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旬刊,內容為綜合性文摘期刊。

據介紹,改刊後的《壹讀》雜誌於8月6日正式出版發行。刊物一經發行即深受讀者歡迎,極大地增強了雜誌的發行量和影響力,並做到每一期都刊登有以麗江為主要創作內容的文藝作品,加大了麗江的宣傳力度。

《壹讀》雜誌定位為新聞生活類雜誌,由曾任職於《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雜誌的林楚方擔任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

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報導,2011年8月,林楚方開始籌備創辦《壹讀》雜誌,定位於「輕幽默,有情趣」的風格,。「從雜誌到音頻、視頻、客戶端、網站,都要符合這六個字,因為這年頭缺這個。」林楚方在《壹讀》雜誌創刊號的「主編寄語」中這樣說。而壹讀傳媒科普類短視頻的名氣更甚於《壹讀》雜誌,其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壹讀傳媒在新媒體上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業界所稱讚。

創刊3年後,《壹讀》雜誌傳出「停刊」消息。

2015年2月27日中午,《壹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壹讀非常好,現在是一個營收良好增長迅速的機構;我們確實在戰略上主動放棄了紙質雜誌;……謝謝大家,我們將繼續相愛而不是愛過!」

《壹讀》淘寶店也發布公告稱:「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雜誌將不再出版。」這則公告提到,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壹讀》將會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

時任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告訴澎湃新聞,《壹讀》雜誌不是停刊,是從今年(2015年)2月起全面收縮發行,壹讀傳媒戰略上放棄了紙質雜誌的出版。2016年8月,馬昌博也通過其個人微信公眾號宣布離職壹讀傳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壹讀》雜誌確認停刊
    《壹讀》雜誌最後一期封面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隨後,《壹讀》官方微博證實了這一消息。  記者發現,在《壹讀》雜誌停刊前夕,2015年1月19日,壹讀天下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由王亞京變更為林輝,王亞京依然保留董事身份,林輝繼續擔任經理一職,董事張麗娟、監事李超保持不變。在投資人方面,北京第七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東地位不變。比較讓外界感到疑惑的是,壹讀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並沒有出現在上述股東之列。
  • 最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為什麼放棄了雜誌?
    作者:蘇橫,來源:鈦媒體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加盟今日頭條
    2月28日,騰訊科技獲悉,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已經加盟今日頭條,並負責公關與品牌方面的業務。昨天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的《壹讀》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
  • 以《壹讀》為例談紙媒數位化轉型路徑
    視頻在片尾處亮明出品方身份:《壹讀》雜誌,並以欲擒故縱的口吻宣稱"2012年8月6日雜誌悄悄上市"。  嚴格說,《壹讀》並非一本全新刊物。2012年4月,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同意將雲南省麗江市文聯主辦的《玉龍山》雜誌更名為《壹讀》,同時主辦方將辦刊屬性更改為面向全國,內容定位以知識性、文藝性為主,兼顧趣味性和休閒性,摘編國內主流、權威媒體的時政、財經、娛樂、文藝和科技等內容,並突出文藝特色,力爭成為發行突破30萬冊的時政類刊物。  並不景氣的行業背景下許多老牌刊物尚在尋找突破口,一本新刊想要迅速打開局面談何容易?
  • 《壹讀》雜誌宣告壽終 原班人馬改做數媒
    【鈦媒綜合】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
  •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在這則公告中,《壹讀》提到,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將會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不過據了解,壹讀尚沒有上線自己的獨立APP。
  • 《壹讀》雜誌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壹讀》是壹讀傳媒旗下的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於2012年8月6日創刊,由《看天下》雜誌前執行主編、《南方周末》前高級編輯林楚方擔任傳媒出品人兼主編,最初是雙周刊,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截至目前已發行50餘期。《壹讀》以其輕鬆、幽默、趣味的風格頗得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新媒體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諸多媒體效仿,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
  • 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
    壹讀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2月27日消息,《壹讀》雜誌發布公告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壹讀傳媒出品人林楚方向媒體確認,雜誌停止發行有一段時間了。
  • 《壹讀》雜誌收縮發行,新任掌門人馬昌博稱業界反而一片恭喜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       《壹讀》官方微博中午回應稱:「壹讀非常好,現在是一個營收良好增長迅速的機構;我們確實在戰略上主動放棄了紙質雜誌;……謝謝大家,我們將繼續相愛而不是愛過!」
  • 《壹讀》紙刊停刊精力轉投網際網路產品 盤點2014年夭折的平媒
    「大家都知道,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而我們本來可以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為廣大的壹讀粉絲服務......未來,壹讀傳媒將......開發出更多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大潮如此」——通告如是說。據鈦媒體報導,壹讀還沒有上線獨立APP。
  • 壹讀放棄紙質版 是主動轉型還是被迫逃離?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壹讀傳媒林楚方的創業反思:我做壹讀這一年
    內容  很多人跟我說沒看過壹讀雜誌,但看過壹讀視頻。壹讀視頻最初功能是傳播壹讀品牌。我們認為,對媒體公司來說,最好的品牌就是內容,用內容營銷內容是最好的營銷,如果內容足夠好,品牌美譽自然會來。  2012年8月前後,壹讀通過幾個網絡視頻,如《悲催的倫敦奧組委》,《官員升遷指南》,《中國精英移民地圖》等,實現了品牌的高密度傳播,幾個視頻發布在網上,以像病毒一樣傳播。一不小心,我們引領了小小風潮。電視臺朋友半夜打電話,「我們想派人到你們那學學視頻行不行?」我還挺納悶,人家是正宗做視頻的啊。
  • 壹讀的根是什麼?
    榜妹:#標配問題#「壹讀」是哪一天開始運營的?現在有多少關注者?「壹讀」團隊有多少人?大家怎麼分工呢? 劉十九:壹讀微信從2013年3月3日開張。現代人喜歡8,但其實3才是個好數。許慎《說文》裡講,三,天地人之道也。三又代表多的意思,我們開張的日子有三個三,代表無限可能。當然,這些都是為了吹牛胡謅的。
  • 原壹讀傳媒總裁林楚方將加盟今日頭條
    林楚方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上午消息,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證實,原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昨日《壹讀》雜誌微博宣布,《壹讀》雜誌將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壹讀傳媒稱未來將轉型主攻動畫視頻和新媒體。該傳媒公司旗下產品除《壹讀》雜誌外,還包括壹讀視頻,壹讀音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數位化產品。對於林楚方離職的傳聞,新浪科技從今日頭條內部人士獲悉,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而具體頭銜暫未透露。
  • 雜誌《壹讀》開發獨立APP 「拍呀」和微視頻成未來重點
    原標題:《壹讀》換玩法:「拍呀」抓用戶  如果你把《壹讀》看做一本傳統的雜誌,你可能錯了,現在的《壹讀》更多依靠移動網際網路傳播,坐擁50萬微信忠實用戶;如果你認為《壹讀》只是靠內容打天下,那麼,你也錯了
  • 《壹讀》這一年
    再回到王建宙先生的講座,交換名片時他主動說:「我訂閱了你們《壹讀》的微信。」我很愉快地認為這是一種褒獎。在過去一年多,《壹讀》在很多場合被評價為目前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用新媒體的思維做雜誌,考慮用戶體驗,這一點我覺得《壹讀》算是一家裡程碑式的媒體。
  • 《壹讀》停止紙質版發行 未來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昨天,凡是進入《壹讀》雜誌淘寶店的人,會發現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
  • 看好《壹讀》的數位化轉型
    筆者以為,《壹讀》做得相當不錯,值得格外關注。這本創刊不久的新銳雜誌,不過短短兩年時間,已將紙媒體和網絡媒體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業界內外,影響頗大。有同行甚至斷言,《壹讀》走出了一條紙媒體數位化轉型的成功之路。《壹讀》到底新在哪裡,有哪些經驗值得同行借鑑呢? 一是媒體觀念新。何為媒體?
  • 傳媒湃|任職6年後,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傳媒湃|任職6年後,張志安卸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實習生 田玉 2020-11-13 13:24
  • 用幽默抵禦一切無趣,這是壹讀做好內容的秘訣之一 | MindStore
    極少看見紙質雜誌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完全停止刊發紙質雜誌,全面轉投網際網路。這個雜誌是壹讀,曾經被稱為中國紙媒界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媒體。然而,去年 3 月,壹讀創始人、CEO 馬昌博宣布壹讀全面轉型,完全放棄紙質雜誌的印發。壹讀作出這個決定之後,再次觸碰傳統媒體的敏感神經:「到底我們是否也跟壹讀一樣,徹底放棄紙質雜誌的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