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壹讀》的數位化轉型

2021-01-08 人民網

紙媒體數位化轉型,無疑已是大勢所趨。放眼全國,到底哪家衝在前面?筆者以為,《壹讀》做得相當不錯,值得格外關注。這本創刊不久的新銳雜誌,不過短短兩年時間,已將紙媒體和網絡媒體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業界內外,影響頗大。有同行甚至斷言,《壹讀》走出了一條紙媒體數位化轉型的成功之路。《壹讀》到底新在哪裡,有哪些經驗值得同行借鑑呢?

一是媒體觀念新。何為媒體?《壹讀》社長林楚方認為,「我理解的媒體,不是雜誌,不是報紙,不是PC,不是手機,而是一群人。這群人的素質、表情、智商、品味,決定了他們能做什麼。」在林看來,《壹讀》並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一群「內容生產者」。創業伊始,《壹讀》確曾依憑雜誌打出品牌。但隨著時間推移,紙刊部分正逐步減少,而手機移動端即微信、移動視頻等網際網路手段越來越多,分量越來越重,影響亦越來越大。如此媒體,名副其實「全媒體」是也。

二是傳播手段新。《壹讀》將自己定位作為內容生產者,產品一旦成型,立即向外推送,全方位立體傳播,除雜誌外,視頻、微信、微博、博客、客戶端、互動遊戲……凡能用網際網路傳播者,統統嘗試。早在《壹讀》創刊前半年,團隊便精心製作網絡視頻《悲催的倫敦奧組委》、《官員升遷指南》、《中國精英移民地圖》等,視頻剛一發布,便像病毒一樣在網上迅速擴散,形成上億點擊量,先聲奪人,為《壹讀》登臺作了巧妙鋪墊。

三是產品內容新。林楚方認為,資訊時代,儘管傳播手段不斷創新,但「內容生產依舊是《壹讀》的核心競爭力。」究竟生產什麼呢?「我們更多考慮是大家需要什麼,人們情緒的基礎是什麼。」最終,《壹讀》將內容定位為「輕幽默,有情趣」。為何如此?林說,資訊時代,必須做「悅讀」產品。第一,這是人們的接受習慣。大家顯然更喜歡在輕鬆環境下接受信息。第二,現在信息轟炸,比幾年前更為嚴重,時間變得碎片,讀者閱讀一篇文章的時間,正不斷變短,甚至對篇幅特別長的文章持一種厭煩態度。基於此,傳播內容,須隨形勢改變,

為確保內容精準定位,《壹讀》制定了幾近嚴苛的生產流程。雜誌的每個版塊、每個欄目,均有清晰可操作性的具體描述。每期封面,必須在10個備選中產生,少於10個,就是「事故」。《壹讀》視頻則要求文案必須精準詳細,撰寫者要用調查新聞事件的方法調查知識;視頻時長,不能超過4分鐘,因為時間太長,觀眾會累;每個視頻,必須有20到25個笑點,因為《壹讀》必須幽默有趣,觀眾不笑不能達標,等等。

四是組建隊伍新。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媒體,當然需要極具網際網路思維的人。為此,林楚方力主啟用新人,向社會招聘時,哪怕沒有文憑,專業並不對口,只要確有真才實學、瘋狂熱愛網際網路就行,是否北京戶口,其實無所謂。壹讀團隊,目前大都非常年輕。新媒體部幾乎清一色的80、90後。雜誌執行主編馬昌博也是一80後,1981年出生。後壹讀員工,幾乎都具備一專多能本領,既會撰寫腳本、製作視頻,又會剪輯音頻、兼當主播。林楚方對其下屬如此描述:偏執,不偏激;崇尚自由,又有約束;偶爾安靜沉默,時常內心錦繡;學習成績未必優秀,某種才華一定橫溢;還有,他們都很有趣。

行文至此,突然發現,以上做法,其實並不新鮮,別的紙媒,大抵也都明白,而且多多少少,也都在做,為何單單《壹讀》能夠一騎絕塵,幹得如此成功?筆者以為,歸根結底,在於兩條,其一,力度如何?是不是真相信,真敢幹。其二,質量怎樣?是不是真嚴格,真較真。倘若道理都明白,方向也清楚,卻是左顧右盼,磨磨蹭蹭,行動遲緩,且看且行,再拖延下去,機會一點一點喪失,那可真就要走向衰亡了。

(作者:人民日報社編委會原編委、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 

相關焦點

  • 《壹讀》停止紙質版發行 未來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昨天,凡是進入《壹讀》雜誌淘寶店的人,會發現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
  • 《壹讀》雜誌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壹讀》是壹讀傳媒旗下的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於2012年8月6日創刊,由《看天下》雜誌前執行主編、《南方周末》前高級編輯林楚方擔任傳媒出品人兼主編,最初是雙周刊,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截至目前已發行50餘期。《壹讀》以其輕鬆、幽默、趣味的風格頗得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新媒體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諸多媒體效仿,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
  • 以《壹讀》為例談紙媒數位化轉型路徑
    視頻在片尾處亮明出品方身份:《壹讀》雜誌,並以欲擒故縱的口吻宣稱"2012年8月6日雜誌悄悄上市"。  嚴格說,《壹讀》並非一本全新刊物。與其他雜誌創刊初期依靠廣告、活動的轟炸式推廣不同,《壹讀》廣受關注從網絡開始,這是一個清醒而聰明的選擇,畢竟時下大眾接觸最多的媒介是網際網路,視頻網站更是熱門中的熱門。  從《壹讀》的一鳴驚人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深具"網絡精神"和網際網路特性的雜誌。將"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從定位到內容乃至風格、渠道,《壹讀》都很好地適應了當下受眾的需求。"
  • 壹讀放棄紙質版 是主動轉型還是被迫逃離?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原壹讀傳媒總裁林楚方將加盟今日頭條
    林楚方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上午消息,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證實,原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昨日《壹讀》雜誌微博宣布,《壹讀》雜誌將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壹讀傳媒稱未來將轉型主攻動畫視頻和新媒體。該傳媒公司旗下產品除《壹讀》雜誌外,還包括壹讀視頻,壹讀音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數位化產品。對於林楚方離職的傳聞,新浪科技從今日頭條內部人士獲悉,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而具體頭銜暫未透露。
  • 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
    壹讀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2月27日消息,《壹讀》雜誌發布公告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壹讀傳媒出品人林楚方向媒體確認,雜誌停止發行有一段時間了。
  • 傳媒湃|《壹讀》雜誌改為8年前的原名《玉龍山》未獲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玉龍山》系《壹讀》雜誌的曾用名——2012年,改名《壹讀》後,該雜誌一度成為被視為紙媒成功轉型的代表。據《麗江年鑑》介紹,2012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關於加快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麗江市文聯積極探索刊物的改革之路,將公開發行的《玉龍山》雜誌更名為《壹讀》,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旬刊,內容為綜合性文摘期刊。
  • 《壹讀》雜誌收縮發行,新任掌門人馬昌博稱業界反而一片恭喜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       《壹讀》官方微博中午回應稱:「壹讀非常好,現在是一個營收良好增長迅速的機構;我們確實在戰略上主動放棄了紙質雜誌;……謝謝大家,我們將繼續相愛而不是愛過!」
  • 《壹讀》這一年
    你叫「市場化媒體」,那首先就要承認市場化 2013年年末,我去三亞參加財新傳媒的媒體轉型領導者短訓班。其間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先生做了一場有關未來移動革命對媒體影響的講座。他說,他堅決地認為紙質媒體一定會消亡。 仿佛為了印證這個判斷,當天下午上海《新聞晚報》停刊的消息傳來,微信朋友圈裡同行們一片唏噓。
  • 用幽默抵禦一切無趣,這是壹讀做好內容的秘訣之一 | MindStore
    這個雜誌是壹讀,曾經被稱為中國紙媒界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媒體。然而,去年 3 月,壹讀創始人、CEO 馬昌博宣布壹讀全面轉型,完全放棄紙質雜誌的印發。壹讀作出這個決定之後,再次觸碰傳統媒體的敏感神經:「到底我們是否也跟壹讀一樣,徹底放棄紙質雜誌的印發?」不管如何,壹讀就只存在於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各個視頻平臺以及自己的官方網站上。
  • 《壹讀》雜誌宣告壽終 原班人馬改做數媒
    【鈦媒綜合】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
  •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
  • 最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為什麼放棄了雜誌?
    作者:蘇橫,來源:鈦媒體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加盟今日頭條
    2月28日,騰訊科技獲悉,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已經加盟今日頭條,並負責公關與品牌方面的業務。昨天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的《壹讀》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
  • 信息數位化、業務數位化與數位化轉型的本質是什麼?
    最近兩年,推動產業界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正成為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發展的主線。也因此,從媒體、諮詢公司、IT廠商再到廣告傳播服務商,行業鏈條上的每個組成者,對數位化轉型的概念、目標、內涵、要素、方法的描述,讓炒作更甚的同時增加了混亂。 那麼到底何謂數位化?何謂數位化轉型?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五:數位化轉型戰略
    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組織邏輯和體系變革,全面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數位化轉型化解不確定性,是當前戰略轉型核心。 開展數位化轉型,首要任務就是要制定數位化轉型戰略,並將其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數據驅動的理念、方法和機制根植於發展戰略全局,圍繞企業總體發展戰略提出的願景、目標、業務生態藍圖等大的戰略方向,系統設計數位化轉型戰略,提出數位化轉型的目標、方向、舉措、資源需求等。
  • 加快數位化轉型 中核集團召開數位化轉型工作推進會
    加快數位化轉型 中核集團召開數位化轉型工作推進會 2020-12-10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位化轉型與數位化工具及第三方數位化體系的區別
    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並不能準確地認清數位化轉型的概念,主要的誤區有如下三點:01把信息化建設當成數位化轉型我們可以見到很多企業在談自己信息化轉型的經驗時,大量介紹公司OA系統、財務系統的情況。信息化水平提升和數位化轉型是兩個層級的事情,信息化水平提升充其量只是數位化轉型基礎的一部分。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一:數位化轉型的基本認識與參考架構
    一、數位化轉型是什麼?開展數位化轉型,應系統把握如下四個方面:一是數位化轉型是信息技術引發的系統性變革,二是數位化轉型的根本任務是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三是數位化轉型的核心路徑是新型能力建設,四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是數據。
  • 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郭琛 2016-08-17 07:31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