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2020-12-18 澎湃新聞

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郭琛

2016-08-17 07:31 來源:澎湃新聞

8月16日晚,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唯有衷心祝福,並願故人如故》的離職聲明。

馬昌博

隨後,馬昌博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確認了上述消息。

馬昌博在個人微信公號的離職聲明中表示:「人生江湖路遠,總要做些新的事兒,看些新的風景,走向下一段旅程。」

馬昌博告訴澎湃新聞,感謝在壹讀這四年多艱辛但也驕傲的時光,他自己未來會有不同的選擇,但無論如何都將繼續專注於知識解釋類的媒體傳播。

現年35歲的馬昌博(1981)畢業於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5年進入南方周末,任駐京記者,從事時政和調查報導,2008年獲得南方報業集團首屆「年度記者」榮譽。

在《南方周末》做記者期間,馬昌博留下的代表作品包括《風暴眼中的山西官員》《中國官方智庫調查》《你可能不知道的全國兩會》《貴州官員甕安「大考」》等報導。

2011年底,馬昌博離開南方周末,參與創辦壹讀傳媒,之後出任壹讀傳媒CEO、總編輯,並曾一度兼任了《壹讀》雜誌的執行主編。

壹讀傳媒已經多次被新聞界核心學術期刊《中國記者》、《中國新聞出版報》等評價為中國新媒體轉型的代表性媒體之一,曾多次為BAT公司、金融機構等製作解釋類視頻。馬昌博本人成為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宣傳片的6名媒體代言人之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壹讀傳媒,馬昌博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壹讀》停止紙質版發行 未來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昨天,凡是進入《壹讀》雜誌淘寶店的人,會發現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
  • 壹讀傳媒總裁:創業是因為男人都希望有個自己的種
    「我從沒覺得壹讀做得多麼牛,只是因為我們的某些同行做得太差了。」  「中國媒體的市場化水平低到簡直令人髮指的程度。」  「傳統媒體是不可能轉型的,媒體轉型是一個真問題,但是一個偽概念。」  「在網際網路時代,從來都不是要補短板,而是要把長處發揮到極致。」
  • 傳媒湃|《壹讀》雜誌改為8年前的原名《玉龍山》未獲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玉龍山》系《壹讀》雜誌的曾用名——2012年,改名《壹讀》後,該雜誌一度成為被視為紙媒成功轉型的代表。據《麗江年鑑》介紹,2012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關於加快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麗江市文聯積極探索刊物的改革之路,將公開發行的《玉龍山》雜誌更名為《壹讀》,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旬刊,內容為綜合性文摘期刊。
  • 《壹讀》雜誌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壹讀》是壹讀傳媒旗下的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於2012年8月6日創刊,由《看天下》雜誌前執行主編、《南方周末》前高級編輯林楚方擔任傳媒出品人兼主編,最初是雙周刊,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截至目前已發行50餘期。《壹讀》以其輕鬆、幽默、趣味的風格頗得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新媒體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諸多媒體效仿,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
  • 《壹讀》雜誌收縮發行,新任掌門人馬昌博稱業界反而一片恭喜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       《壹讀》官方微博中午回應稱:「壹讀非常好,現在是一個營收良好增長迅速的機構;我們確實在戰略上主動放棄了紙質雜誌;……謝謝大家,我們將繼續相愛而不是愛過!」
  • 壹讀的根是什麼?
    以下不是吹牛:壹讀旗下微信公號訂閱近60萬,在其他客戶端訂閱壹讀內容的不計。壹讀移動媒體部有5個人,負責壹讀微信和微博的維護,順帶維護下壹讀官網。 我們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拍呀」團隊,有5名同事,免費拍各種東西,從電影票、電子產品到鋼琴,還試圖拍過一批精美的西餐餐具,但是因為有餐刀,郵局不讓寄……9月份,壹讀傳媒兩周年,「拍呀」會玩一票稍微大點的,暫時保密。
  • 最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為什麼放棄了雜誌?
    2012年,壹讀傳媒招聘人數為19人,加上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十來人(在馬昌博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曾有提及市場部人員大致情況),預計整個團隊在40人左右的規模,按照北京市2013年的平均工資69521來計算,壹讀傳媒用於人力資源的成本應在280萬元左右(如果考慮高管層的工資水平,可能會在30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光要打平人力成本,壹讀就必須做到300萬元以上的廣告收入,如果再考慮印刷成本、發行成本、
  • 壹讀放棄紙質版 是主動轉型還是被迫逃離?
    2012年,壹讀傳媒招聘人數為19人,加上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十來人(在馬昌博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曾有提及市場部人員大致情況),預計整個團隊在40人左右的規模,按照北京市2013年的平均工資69521來計算,壹讀傳媒用於人力資源的成本應在280萬元左右(如果考慮高管層的工資水平,可能會在30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光要打平人力成本,壹讀就必須做到300萬元以上的廣告收入,如果再考慮印刷成本
  • 壹讀傳媒林楚方的創業反思:我做壹讀這一年
    2002年,我進入傳媒,十一年來,做過記者,當過編輯,帶過團隊,任過職主編,  2012年創辦壹讀傳媒,本行業幾乎所有崗位都嘗試了,也辦成過很多事,帶著所謂的經驗(沒有教訓),走過2012,進入2013。
  • 原壹讀傳媒總裁林楚方將加盟今日頭條
    林楚方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上午消息,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證實,原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昨日《壹讀》雜誌微博宣布,《壹讀》雜誌將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壹讀傳媒稱未來將轉型主攻動畫視頻和新媒體。該傳媒公司旗下產品除《壹讀》雜誌外,還包括壹讀視頻,壹讀音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數位化產品。對於林楚方離職的傳聞,新浪科技從今日頭條內部人士獲悉,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而具體頭銜暫未透露。
  • 看好《壹讀》的數位化轉型
    筆者以為,《壹讀》做得相當不錯,值得格外關注。這本創刊不久的新銳雜誌,不過短短兩年時間,已將紙媒體和網絡媒體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業界內外,影響頗大。有同行甚至斷言,《壹讀》走出了一條紙媒體數位化轉型的成功之路。《壹讀》到底新在哪裡,有哪些經驗值得同行借鑑呢? 一是媒體觀念新。何為媒體?
  • 用幽默抵禦一切無趣,這是壹讀做好內容的秘訣之一 | MindStore
    初創團隊的產品如若想獲得 MindStore 欄目的採訪,請將產品提交到 MindStore.io。極少看見紙質雜誌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完全停止刊發紙質雜誌,全面轉投網際網路。這個雜誌是壹讀,曾經被稱為中國紙媒界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媒體。然而,去年 3 月,壹讀創始人、CEO 馬昌博宣布壹讀全面轉型,完全放棄紙質雜誌的印發。
  • 馬昌博:知識「翻譯」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馬昌博 視知傳媒創始人  11月3日,由中國夢·夢之藍贊助的搜狐財經「創江湖」文化產業專場登陸上海灘。熠帆資本董事長、高級合伙人吳品磊,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張帆,視知傳媒創始人馬昌博,雄牛資本投資總監倪丹怡親臨現場,分享文化產業變奏大局中關鍵的洞見和背後的邏輯。  視知傳媒創始人馬昌博在演講中表示,目前整個社會越來越知識化和專業化,知識人群增加導致專業化,反過來又導致知識人群的增長,又會要求知識化。
  • 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
    壹讀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2月27日消息,《壹讀》雜誌發布公告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壹讀傳媒出品人林楚方向媒體確認,雜誌停止發行有一段時間了。
  • 《壹讀》雜誌確認停刊
    《壹讀》雜誌最後一期封面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隨後,《壹讀》官方微博證實了這一消息。  記者發現,在《壹讀》雜誌停刊前夕,2015年1月19日,壹讀天下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由王亞京變更為林輝,王亞京依然保留董事身份,林輝繼續擔任經理一職,董事張麗娟、監事李超保持不變。在投資人方面,北京第七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東地位不變。比較讓外界感到疑惑的是,壹讀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並沒有出現在上述股東之列。
  • 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加盟今日頭條
    2月28日,騰訊科技獲悉,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已經加盟今日頭條,並負責公關與品牌方面的業務。昨天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的《壹讀》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
  • 《壹讀》這一年
    媒體一直在記錄時代變革,而他首先要學會的是自我變革。 你叫「市場化媒體」,那首先就要承認市場化 2013年年末,我去三亞參加財新傳媒的媒體轉型領導者短訓班。其間中國移動原董事長王建宙先生做了一場有關未來移動革命對媒體影響的講座。他說,他堅決地認為紙質媒體一定會消亡。
  • 《壹讀》雜誌宣告壽終 原班人馬改做數媒
    【鈦媒綜合】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