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傳媒總裁:創業是因為男人都希望有個自己的種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我從沒覺得壹讀做得多麼牛,只是因為我們的某些同行做得太差了。」

  「中國媒體的市場化水平低到簡直令人髮指的程度。」

  「只有時刻準備第二天死去的公司才會活得更長久。」

  「傳統媒體是不可能轉型的,媒體轉型是一個真問題,但是一個偽概念。」

  「在網際網路時代,從來都不是要補短板,而是要把長處發揮到極致。」

  ……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張樂 金碩)這是一個敢講敢說的前媒體人,一臉人畜無害的笑容但言辭犀利,真的是「說的比唱的好聽」;這是一個最不像總裁的傳媒機構總裁:已過而立之年,也早已是時政報導的「老江湖」,卻整天頂著張娃娃臉。工作很嚴苛,生活很隨性,甚至偶爾抽風,自認為下屬對自己是「又愛又怕但肯定是愛大於怕」;這是一個給司局級官員和部委新聞發言人教授「媒介溝通」課程的國家行政學院特聘教師,也經常出入於大學課堂:所以偶爾也會「學術範兒」附體,嘴裡冒出各類專業詞彙,嚴肅卻也不失情趣,ok,no,他習慣以這樣的連詞輔助自己的表達。

  壹讀傳媒總裁、總編輯馬昌博至今都喜歡跟人邊喝咖啡邊談事,「做記者出身的人都喜歡咖啡館」。儘管他已遠離記者一線若干年,這個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

  曾經供職於《南方周末》的馬昌博2011年底選擇離開,與現為今日頭條副總裁的林楚方,一同創辦了壹讀傳媒。現在,壹讀傳媒從當初的一本雜誌,變成了以視頻和新媒體著稱的「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內容生產商和傳播商」,被稱為是「媒體轉型的標杆」。甚至在2015年年初,壹讀傳媒主動停止了紙質版的發行。

  「雖然思想有點糊塗,但是人還是夠聰明」

  畢業多年,馬昌博如今依然經常出入校園授課。 圖片由本人提供

  儘管已經離開三、四年,提起《南方周末》馬昌博還是極其坦誠,「我特別喜歡《南方周末》,我也很尊敬我的老東家,它實現了我在青春期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高中時想讀新聞系當記者的他,就是因為翻出了那篇著名的「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的新年獻詞,「當時讀了就覺得一定要做記者」。他率性難掩。

  其實《南方周末》之前,還未大學畢業的馬昌博就已經是「圈裡的人」了,「剛上大四就轉正,成為《時代人物周報》的正式記者」。提起十多年前的「光輝事跡」,話語中他滿是自豪。他與《時代人物周報》的創始人劉豐相識於一家知名論壇,「我當時就說想去實習,他同意了,大意是說『雖然思想有點糊塗,但是人還是夠聰明』。」

  讀書時的馬昌博的確「夠聰明」,讀了新聞系之後,他天天「貓」在圖書館讀書看報紙,「很不應該的把圖書館訂閱的《南方周末》畫得亂七八糟,分析一篇文章到底是怎麼寫的。有多少採訪者,多少個公開信源,多少匿名信源,是如何轉折的,用了哪些連詞……

  「為什麼創業?就是希望除了孩子之外,還有一個東西是自己的種」

  從某種程度上講,馬昌博目前的職業應該算是「商人」。職業身份的轉換,從他身上似乎也能看出一二。 圖片由本人提供。

  馬昌博笑談最近發生在他身邊的一件事,「我有不少女同學的老公都去創業了,天天也不著家,壓力特別大。她們就組了一個『怨婦群』,有一天忽然把我給拉進群了,氣勢洶洶地問我男人為什麼都要去創業」。

  「就像男人都希望孩子是自己的一樣,希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東西是自己的種兒。」馬昌博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馬昌博在《南方周末》的日子,過得充實而開心,甚至可以稱之為「少年得志」:曾經是最年輕的資深記者;編輯公認的最靠譜的「少壯派」之一;南方報業所有獎項拿個遍,甚至因為連年得獎,以至於領導專門提出要求「優秀員工不能一個人連年被評」。

  他把《南方周末》比成一棵大樹,「大樹的好處是可以遮風大雨,壞處是做得再好,永遠是《南方周末》的,而不是馬昌博的。」儘管做得很開心,他依然不甘心。

  「壹讀的核心優勢是內容的解釋力和創意的標準化」

  「我們內容的標準不是行業標準或者某類知識的標準,而是見識的標準。」習慣於授課的馬昌博對於定義的拿捏與把握極其中肯。他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冬天到了,我們會想為什麼南方不裝暖氣呢?這不是新聞,但卻是此時此刻你想知道的信息」,他補充道,「我們不做信息,我們做的是知識,是符合階段性情緒的知識。」

  在馬昌博看來,壹讀並不是專業判斷者,而是專業的傳播者。「我們並不是科學家,只是把枯燥的知識做一個翻譯告訴你。」他非常看重「翻譯」二字的含義,「很多人都說記者要從雜家變成專家,做專業性記者,跑醫療口,難道跑幾年就可以做到給自己看病?胡扯麼這不是!」他很用力地攥著手中的餐巾紙團,來回揉捏,「該做的是,把科學家說的東西用不出錯的方式翻譯過來,讓大家看懂。」

  所以他一直強調壹讀的定位,「我們是知識的翻譯家」。

相關焦點

  • 原壹讀傳媒總裁林楚方將加盟今日頭條
    林楚方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上午消息,今日頭條內部人士向新浪科技證實,原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昨日《壹讀》雜誌微博宣布,《壹讀》雜誌將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壹讀傳媒稱未來將轉型主攻動畫視頻和新媒體。該傳媒公司旗下產品除《壹讀》雜誌外,還包括壹讀視頻,壹讀音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數位化產品。對於林楚方離職的傳聞,新浪科技從今日頭條內部人士獲悉,林楚方確認將加盟今日頭條,主管公關和品牌業務,而具體頭銜暫未透露。
  • 壹讀傳媒林楚方的創業反思:我做壹讀這一年
    2002年,我進入傳媒,十一年來,做過記者,當過編輯,帶過團隊,任過職主編,  2012年創辦壹讀傳媒,本行業幾乎所有崗位都嘗試了,也辦成過很多事,帶著所謂的經驗(沒有教訓),走過2012,進入2013。
  • 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加盟今日頭條
    2月28日,騰訊科技獲悉,原《壹讀》雜誌主編林楚方已經加盟今日頭條,並負責公關與品牌方面的業務。昨天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的《壹讀》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
  • 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壹讀傳媒CEO、總編輯馬昌博離職,將繼續專注於媒體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郭琛 2016-08-17 07:31 來源
  • 傳媒湃|《壹讀》雜誌改為8年前的原名《玉龍山》未獲批准
    據介紹,改刊後的《壹讀》雜誌於8月6日正式出版發行。刊物一經發行即深受讀者歡迎,極大地增強了雜誌的發行量和影響力,並做到每一期都刊登有以麗江為主要創作內容的文藝作品,加大了麗江的宣傳力度。《壹讀》雜誌定位為新聞生活類雜誌,由曾任職於《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雜誌的林楚方擔任壹讀傳媒總裁、出品人兼主編。
  • 《壹讀》停止紙質版發行 未來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昨天,凡是進入《壹讀》雜誌淘寶店的人,會發現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
  • 最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為什麼放棄了雜誌?
    作者:蘇橫,來源:鈦媒體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壹讀放棄紙質版 是主動轉型還是被迫逃離?
    昨天下午看到鈦媒體文章《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得知,曾被譽為「國內最具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紙質版停辦了,心頭一驚:要知道,若論國內傳統媒體中有哪個媒體最有希望實現成功轉型,除了牛文文的《創業家》之外,個人認定的只有《壹讀》,難不成說不辦就不辦了
  • 《壹讀》雜誌專注於數位化生存
    從今年2月開始,《壹讀》停止紙質印刷版發行。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壹讀》是壹讀傳媒旗下的一本新聞生活類雜誌,於2012年8月6日創刊,由《看天下》雜誌前執行主編、《南方周末》前高級編輯林楚方擔任傳媒出品人兼主編,最初是雙周刊,2014年9月轉為單月刊,截至目前已發行50餘期。《壹讀》以其輕鬆、幽默、趣味的風格頗得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新媒體的種種開拓性嘗試也為諸多媒體效仿,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
  • 21世紀傳媒總裁劉洲偉離職 將從事新媒體創業
    北京8月7日電,今天上午,《21世紀經濟報導》創始人劉洲偉在個人微博中宣布辭去21世紀傳媒執行總裁及其他相關職務,並透露將選擇新媒體作為二次創業方向。記者就創業細節私信聯繫劉洲偉,截稿時尚未收到回復,傳媒頻道將繼續關注。
  • 壹讀的根是什麼?
    榜妹:#標配問題#「壹讀」是哪一天開始運營的?現在有多少關注者?「壹讀」團隊有多少人?大家怎麼分工呢? 劉十九:壹讀微信從2013年3月3日開張。現代人喜歡8,但其實3才是個好數。許慎《說文》裡講,三,天地人之道也。三又代表多的意思,我們開張的日子有三個三,代表無限可能。當然,這些都是為了吹牛胡謅的。
  • 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
    壹讀沒能等到這個春天 《壹讀》雜誌已於2月停刊2月27日消息,《壹讀》雜誌發布公告稱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將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壹讀傳媒出品人林楚方向媒體確認,雜誌停止發行有一段時間了。
  • 《壹讀》這一年
    既然是市場化媒體,首先要承認自己所處環境的市場化。為什麼別的公司倒閉你不覺得驚訝,一個媒體倒閉就天崩地裂?沒道理啊。誰都知道,有生有死才是市場。 再回到王建宙先生的講座,交換名片時他主動說:「我訂閱了你們《壹讀》的微信。」我很愉快地認為這是一種褒獎。在過去一年多,《壹讀》在很多場合被評價為目前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
  • 《壹讀》雜誌宣告壽終 原班人馬改做數媒
    【鈦媒綜合】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
  • 《壹讀》雜誌也停刊了,細數2014年以來沒有熬過「寒冬」的紙媒
    >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在這則公告中,《壹讀》提到,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將會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不過據了解,壹讀尚沒有上線自己的獨立APP。
  • 《壹讀》雜誌確認停刊
    《壹讀》雜誌最後一期封面  2月27日上午,曾被譽為「當下最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雜誌」《壹讀》,傳出停刊消息。隨後,《壹讀》官方微博證實了這一消息。  記者發現,在《壹讀》雜誌停刊前夕,2015年1月19日,壹讀天下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由王亞京變更為林輝,王亞京依然保留董事身份,林輝繼續擔任經理一職,董事張麗娟、監事李超保持不變。在投資人方面,北京第七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的法人股東地位不變。比較讓外界感到疑惑的是,壹讀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並沒有出現在上述股東之列。
  • 《壹讀》雜誌收縮發行,新任掌門人馬昌博稱業界反而一片恭喜
    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公告:很抱歉,因為壹讀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雜誌將不再出版。       這則公告提到,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壹讀》將會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除了雜誌之外,壹讀的視頻、微博、微信等將會繼續數位化生存。
  • 看好《壹讀》的數位化轉型
    《壹讀》社長林楚方認為,「我理解的媒體,不是雜誌,不是報紙,不是PC,不是手機,而是一群人。這群人的素質、表情、智商、品味,決定了他們能做什麼。」在林看來,《壹讀》並不僅僅是一本「雜誌」,而是一群「內容生產者」。創業伊始,《壹讀》確曾依憑雜誌打出品牌。但隨著時間推移,紙刊部分正逐步減少,而手機移動端即微信、移動視頻等網際網路手段越來越多,分量越來越重,影響亦越來越大。
  • 《壹讀》紙刊停刊精力轉投網際網路產品 盤點2014年夭折的平媒
    通告中說: 「很抱歉,因為壹度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經過授權,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 「大家都知道,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而我們本來可以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為廣大的壹讀粉絲服務......未來,壹讀傳媒將......開發出更多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大潮如此」——通告如是說。據鈦媒體報導,壹讀還沒有上線獨立APP。
  • 以《壹讀》為例談紙媒數位化轉型路徑
    與其他雜誌創刊初期依靠廣告、活動的轟炸式推廣不同,《壹讀》廣受關注從網絡開始,這是一個清醒而聰明的選擇,畢竟時下大眾接觸最多的媒介是網際網路,視頻網站更是熱門中的熱門。  從《壹讀》的一鳴驚人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深具"網絡精神"和網際網路特性的雜誌。將"用戶"需求放在第一位,從定位到內容乃至風格、渠道,《壹讀》都很好地適應了當下受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