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昌博 視知傳媒創始人 |
11月3日,由中國夢·夢之藍贊助的搜狐財經「創江湖」文化產業專場登陸上海灘。在文化產業眾聲喧譁的時代,文娛展現了極大的包容和活力,不斷迭代,煥發華光。中國夢·夢之藍攜手搜狐財經「創江湖」,助力中國創客,成就文娛夢想。熠帆資本董事長、高級合伙人吳品磊,單向空間聯合創始人張帆,視知傳媒創始人馬昌博,雄牛資本投資總監倪丹怡親臨現場,分享文化產業變奏大局中關鍵的洞見和背後的邏輯。
視知傳媒創始人馬昌博在演講中表示,目前整個社會越來越知識化和專業化,知識人群增加導致專業化,反過來又導致知識人群的增長,又會要求知識化。
城市年輕知識人群擴大使得知識受眾增加,而信息紛雜和社會專業化導致年輕城市人群對知識需求更迫切。因此,知識「翻譯」將迎來爆發式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馬昌博演講全文如下:
很高興從天寒地凍北京趕過來,到了比較溫暖的上海,我很喜歡上海,我在上海讀書,我知道上海是特別優雅的城市。媒體是這樣的行業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江湖,既有江湖的一方面,又有優雅的一方面。以一種非常的方式結合起來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知識的話題,知識「翻譯」將將來爆發式未來。在分享這個題目之前,可能我們先談一下到底什麼是知識,或者是為什麼我們會選擇知識這個行業進行。我們的名言就是知識看得見,為什麼把這個作為我們安身立命的東西來呢?
「有知識的人才會對知識有需求」
從資訊時代進入一個泛專業時代,或者半專業的時代。過去對信息是渴求,不管信息是好是壞,首先要告訴我。現在信息獲得是普遍的存在,因為我們現在信息過剩,那怎麼樣跟媒體打交道?信息過剩之後,從信息的需求,變到對專業的需求,是一個大轉型的時代。
第一個,城市年輕知識人群擴大,使得知識受眾增加。每年大專以上畢業有很多人,而這些人都在城市。你說北京,倒退十幾年,你會覺得他是極其粗鄙的城市,到處都不排隊,而現在很多人都排隊。因為年輕城市人群迅速擴大,使得有知識的人對知識有需求。你對一個沒有知識的人講知識重要,有用,他不能理解。
第二,信息紛雜和社會專業化導致年輕城市人群對知識需求更迫切。我們整個社會對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我會參與一些課題的研究,非常理論化的研究。當一個政策發布之後,你們會做什麼樣反映。在這個過程中,才可以看到知識重要性,因為只有知識才可以說服年輕人。之前就是反覆重複就好。現在重複已經不可以,必須告訴為什麼。之前說送禮就送腦白金,之前可以,現在大家就要問為什麼。因為整個社會越來越知識化和專業化。知識人群增加導致專業化,反過來又導致對知識人群的增長,又會要求知識化。
「知識需求得到釋放 大轉折時代到來」
過去的十年,年輕人已經習慣了購買虛擬產品,而行動支付的便利化,使得整個社會都是如此。比如說,為什麼人們願意開始為知識付費?因為在之前漫長的十年中,年輕人對於購買虛擬產品已經習慣了,我要感謝遊戲,因為遊戲就是虛擬產品。
因為我去買裝備,買皮膚等等,購買虛擬產品的年輕人已經完全習慣了。而隨著這幾年整個行動支付的發展使得整個社會對於支付、小額支付產品已經習慣。在這個前提下,知識本身就是虛擬產品。你之前花20塊錢買一本書覺得值得,但是現在花20塊錢買一個電子答案也是OK的。但是整個這三個基礎條件我們認為構成大轉折時代的到來。
所以我們認為正是因為有前面三個條件,現在半專業知識場景化。過去對於知識需求沒有釋放,是因為不懂,所以不知道對自己有多重要。而現在整個知識場景應用越來越頻繁,使得大家知道知識對自己是重要。
金融、理財在幾年前是很專業的事情,大家不會覺得跟自己有關係,但是現在每一個人都可以買支付寶和微信理財項目。還有汽車排量是多高,過去是專業的技能,現在變成標配的技能,因為你身邊車的東西已經場景化,隨時隨地都可以接觸到。再比如說醫學和二次元,我們自己也用二次元的節目,我認為今年和明年是打破次元壁的時代。因為現在90後和95後已經是時代的主流了。
所以我在反覆強調知識的場景化,正是因為這樣,你頻繁了解越來越專業的知識,但是現在公眾知識需求和枯燥知識之間有巨大鴻溝。所以我們現在用分0專業知識的可視化翻譯成為剛需。我是時政記者,我的工作之餘是調查貪官,我在2005年調查中國貪汙額最高的5000萬左右,我做了很多激動人心的報導,但是我還有很枯燥的報告就是關於全國人大的立法合作。但是很多年後,當我再回憶的時候,那些激動人心的案件都沒有價值,但是我把法律語言翻譯成公眾語言,卻有長遠的價值。
我做時政記者除了爆料,把枯燥的政治之語言翻譯成公眾語言。在中國政府發一個面對公眾的文件的時候,大家都看不懂,所以需要層層解讀。我想說的是有著巨大鴻溝。不僅僅是政治語言翻譯成公眾語言,還有包括法律語言翻譯成公眾語言。
我們說到金融和醫學,我們跟中國最好的醫院合作,那麼多的醫患矛盾背後是你們不懂醫學背後的原理是什麼。你不知道看哪一個科室,怎麼跟醫生描述病情,而且認為只要到醫院就可以治療你的病情。但是不是的,現在的醫生只是緩解你的病情。
「財富本質是時間 知識翻譯是節省時間」
我們要做什麼呢。你做知識翻譯,到底要做什麼?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財富究竟是什麼?我在國家行為學院,就是幹兩件事兒,權利的應用和權利的約束。我們認為權利是信息,那麼財富是什麼?我們認為財富是時間,時間才是一個財富的本質。不是物質也不是金錢,每一個人的時間限,今天我在臺上講了15分鐘,這15分鐘過去,在我生命中的價值就消失了。
那麼基於這個本質,我們要幹什麼呢?視知要做什麼?我們當時有一個很糾結的選擇,幫助大家打發時間還是節約時間。我們在之間做了一個選擇,我們選擇了為大家節省時間。為什麼呢?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佔有對方的時間,先要佔有你的時間,縮短你的時間。舉個例子,我們做視頻,做知識翻譯視頻,你如果看視頻,首先選擇成本非常高,你搜的話,在網絡上面可以有很多視頻。第二個都是文字,有專業解釋方面跟你講。中國的產品說明書都是不講人話的,因為產品說明書不是告訴產品怎麼用而是你怎麼用他沒有責任,是為了免責。
你買一個手機,玩5分鐘就可以學會了,但是看產品說明書半個小時也不懂說什麼。
那麼視知要做什麼呢?在這個邏輯之下,我們要知識的搬運工,把知識從政治語言,從政治廟堂搬到人間,然後是翻譯的工作,第三個是產業鏈開發服務者。因為垂直領域的產業才能變現。
我們需要確立準確、清晰、有趣、滿足痛點。我們的節目非常準確,跟全國最好的院校和機構合作。第二個是清晰,邏輯不能複雜,你用知識的方式告訴我知識不可一,必須清晰和簡介表達背後是怎麼回事。
最後是有趣,有網絡語言說界面要友好。如果不能滿足痛點也不行,如果跟我沒有關係也不可以,必須滿足痛點,可以對我有用,可以治癒我的痛點我才看。
在4個標準下,我們要做知識的首席翻譯官。我們未來要在傳播發揮到極值,然後去媒體化。在這個時代沒有傳播就沒有商業。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反覆強調商業和文化本身,現在所有公司和商人都已經娛樂化,不娛樂化沒法進行傳播。比如說馬雲和劉強東,包括雷軍。公司也好,商業人物也好,包括政府和國家。因為我們也做一些國家形象對外傳播的工作,包括視知也承接一些項目。這才是傳播本身是必然的,一定要做到極值,但是要堅決的去媒體化。
媒體的無效流量不再重要,我們對泛點擊量不在意。比如大量搞笑視頻,也有很高的客戶關注,但是並不精準,很難持續,無法商業化。因為不知道最後面對的是誰。內容生產者比較貼標籤。去摒棄無聊的流量思維,你的流量必須搞清楚背後是誰,做好產業運營實現商業化。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垂直。我們說視知垂直不彎,反正你們懂就好。我前幾天在團隊內部做分享的時候,今天是中國創客,很多都是創業者,對於所有創業者而言,我們始終相信,我們自己用雙手創作的命運一定可以可以掌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