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表了!」昨日下午,不少市民都驚詫武漢空氣品質指數突破500,因為放眼望去,能見度還行,沒有全城霾沒其中。
楚天都市報記者郝曉燕 陳希
這是為何?
遠方高樓沒「消失」還能見
今日,看到朋友圈中武漢汙染指數爆表的信息,家住光谷的楊女士感到意外,登陸環保部門官方網站,確實是有多個站點的空氣品質指數已經是500了。
楊女士眺望三環線附近的高樓,雖模糊,但還看得見,以往汙染指數超300,這些高樓早就「消失」在霾中了。「為何汙染指數500了,高樓還看得見呢?」
與楊女士又相同困惑的,還有家住漢口的張先生,「好久沒霾了,這次霾一來,怎麼就爆表了?關鍵是爆表了,但天空看上去還好,城市的能見度不是特別糟糕,這是為何?以往霾汙染的時候,汙染指數200多,能見度就非常差了。」
為何此次霾中的能見度還好
本次汙染過程,從昨日中午11時開始變嚴重,空氣品質指數為457,達到重度汙染,整個下午空氣品質愈發糟糕,空氣品質指數一度衝破500,13時PM10小時濃度達到峰值,為634微克/立方米,嚴重汙染。截止下午17時,空氣品質指數仍舊保持在492。主要汙染物為PM10。
今日,武漢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地面逐漸轉為偏南風,風力較弱,白天隨著氣溫上升,邊界層升高,大氣擴散條件會有所改善,空氣品質以中度汙染為主,下午1時空氣品質指數為192,截至昨晚7時空氣品質指數仍為183,仍停留在中度汙染,主要汙染物為PM10。 從昨日開始,空氣品質指數爆表,為何市民感覺肉眼所見的空氣能見度比寒冬霧霾時要好?
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胡世祥告訴記者,這主要是由於汙染物的性質不同。冬季霧霾主要汙染物為PM2.5,汙染物顆粒較細,底表面積大,更容易吸收光線,影響光的折射和反射,從而對空氣能見度影響更大,而此次汙染主要是受北方沙塵暴帶來的浮塵南下影響,主要汙染物為PM10,汙染物顆粒較粗,吸光能力弱於PM2.5,所以在同樣的空氣品質指數下,空氣能見度反而較高。
待周四夜間雨水來洗塵
據了解,目前沙塵南下影響區域主要集中在河南大部地區、河北中南部、湖北中部,空氣品質等級以中度到重度汙染為主。武漢的霾也是因此而生。 武漢中心氣象臺預計,明後兩天,武漢市為晴天,地面為偏南風,風力較強,溫度有所升高,大氣擴散條件慢慢好轉,預計明日仍是輕度汙染,後天和大後天空氣品質為良到輕度汙染。
所以,要想空氣品質徹底轉好,只有期待大後天(周四)夜間開始的新一輪降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