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上海施行史上最嚴「禁燃令」。在零星而短暫的煙花爆竹聲中,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凌晨、大年初四夜晚到大年初五凌晨,上海空氣中首要汙染物PM2.5的小時濃度沒有「爆表」。
春節PM2.5數據交出綠色「答卷」同時,個別監測站點的數據引人矚目——大年初一零時和大年初五零時,全市所有國控點中PM2.5小時濃度最高的,竟然都是澱山湖。
「難道全上海,就數澱山湖的煙花爆竹放得最厲害?」事後,當被問及那兩晚的燃放情況,澱山湖監測點所在的青浦區澱峰村村民表示,雖然不在「禁燃令」的控制範圍內,但大家都沒怎麼放。真正原因,沒人說得清。
查閱資料,不難發現,今年春節並非澱山湖首次因PM2.5濃度值偏高引發議論。自2012年6月,上海發布PM2.5監測數據的點位擴大到10個國控點(包含澱山湖)後,針對澱山湖的相關議論就未曾停歇。
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獨家獲悉,由該中心參與的一項針對澱山湖地區細顆粒物高汙染成因分析的研究正在進行,一些階段性的結論已經揭開了澱山湖「不清潔」的謎團。
澱山湖空氣一年不如一年
2013年12月拍攝的澱山湖日出。不過那時,澱山湖已被質疑為「最不清潔」的清潔對照點。 張春海 攝
有關澱山湖的「謎」,首當其衝的一個,就是空氣品質到底好不好?
回答這個問題,先把時光倒回2012年。當年6月,上海市PM2.5監測數據發布點位從2個國控點擴大至經環保部認定的10個國控點。其中,澱山湖為「清潔對照點」。所謂清潔對照點,根據《環境空氣品質監測規範(試行)》的規定,應在遠離汙染源,不受城市建成區等局部地區環境影響的地方設置。
為何要設置清潔對照點?通俗點講,就是選一塊乾淨的地方,作為上海空氣品質監測數據的「本底」,其他區域的數據和其比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空氣品質有多糟,進而做研究分析。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國控點擴大到10個後還不到兩周,澱山湖就被質疑為「最不清潔」的清潔對照點。這段時間內,澱山湖屢次超過其他國控點,摘下PM2.5小時濃度值、日均濃度值的「桂冠」。
一開始,不少居住在澱山湖的居民,以及青浦區的相關監管部門,都覺得不可思議,「湖邊空氣這麼好,怎麼可能?」時至今日,有關澱山湖空氣是好是壞的爭論仍時有發生。
究竟是好是壞?來自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一錘定音」。市環境監測中心從2012年6月就開始跟蹤澱山湖的PM2.5數據。結果顯示,從2012年6月到2015年10月,澱山湖監測點每個月的PM2.5月均濃度值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除了PM2.5,澱山湖監測點一些原本的優勢項目也在近十幾年中出現了退化。市環境監測中心跟蹤了2001年至2012年這12年裡,澱山湖監測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日均濃度值。數據顯示,該監測點二氧化硫日均濃度值超過全市日均值的天數,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到2012年,已有近一半的天數超過全市日均值;二氧化氮日均濃度值超過全市日均值的天數,也呈緩慢增加趨勢,到2012年,有三成多的天數超過全市日均值。
PM10的情況更糟糕,自2003年以後,澱山湖監測點共有6年出現了以下情況:每年超過一半的日子裡,該監測點的PM10日均濃度值超過了全市日均值。2011年,這樣的比例更達到了驚人的七成。
三大因素讓澱山湖「受傷」
工作人員在澱山湖旁進行空氣監測。 陳徵 攝
澱山湖空氣品質不佳,已是事實。另一個「謎」就是,為什麼?
參與相關研究項目的市環境監測中心專家趙倩彪介紹說,目前的階段性結論是有三個因素,簡單概括起來說,就是位置、溼度和發展。
首先是位置。觀察澱山湖監測點所處的位置,不難發現,該站點處在上海西面的邊境地帶,盛行偏西風時,外區域汙染物「入侵」,澱山湖所在的西部區域首當其衝,成為了過境汙染物進入上海中心城區和東部地區前的「擋板」,所以「擋下灰」的澱山湖監測點相關時段的PM2.5濃度值一般會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如果換成東風呢?澱山湖則成了上海東部地區和市區的「尾巴」,一般清潔的海風經過這些區域,或多或少會夾帶一些本地產生的汙染物,進入澱山湖所在區域,因此相關時段的PM2.5濃度值也會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趙倩彪例舉了兩個「片段」說明:比如2015年12月23日,上海盛行西向風,全天有16個小時,澱山湖的PM2.5小時濃度高於全市平均值;又比如2015年8月5日,上海盛行東向風,澱山湖的PM2.5小時濃度從1時到22時,一直高於全市平均值。所以無論東風還是西風,澱山湖都容易「受傷」。
「如果在其西面再設一個國控點,可能澱山湖的壓力就沒那麼大了,因為那個點的數據可能更糟糕。」趙倩彪坦言,澱山湖只是上海整個西部區域的縮影。
記者根據市環保局2015年每月公布的《上海市空氣品質月報》做了一個統計,如果取每個月PM2.5月均濃度值最高的兩個區縣,青浦、嘉定、松江和金山,是上海所有區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四個區。其中,青浦區有8個月的PM2.5月均濃度值高居所有區縣首位,有4個月排名第二。從區位來看,這四個區恰巧是上海最西面的四個區域。可見,上海的西部區域頻繁受到海陸風來回的影響,更容易受到市區和周邊區域輸送而來汙染物的侵襲。
靠湖溼度高反而助長PM2.5
澱山湖空氣品質不佳,第二個主要因素出人意料:和水有關。
據趙倩彪介紹,澱山湖監測點離澱山湖僅一兩公裡,水面附近溼度偏高,而PM2.5顆粒的二次性組分吸溼性高,在一定的溼度下,反而更容易讓PM2.5顆粒「喝足水」懸浮在空中,不容易沉降和消散。根據多年的監測經驗,環太湖區域是華東地區霧霾最高發的區域,這背後和環太湖區域溼度大有緊密關聯。此外,高溼度也會對PM2.5的監測分析儀器造成一定幹擾,或許也和澱山湖監測點PM2.5測得的濃度值較高有關。
最後一個原因,是澱山湖區域本身的發展。澱山湖監測點所在地前身曾是一個青浦漁村,十幾年前,正是因為遠離市區且周邊無明顯工業源排放,才被選作清潔對照點——只作對比參考,不參與空氣品質評價。然而時過境遷,隨著郊區縣的快速城鎮化,澱山湖監測點早已不再「偏僻」。
記者昨天在距離澱山湖監測點50米不到的報國寺旁看到,澱山湖蘇滬緩衝區的湖面上,不時有運輸沙石的船舶轟鳴而過。此前,記者沿著滬青平公路駛往報國寺的10餘公裡道路兩旁,遍布著多處加油站和汽修廠,正在建造的軌道交通17號線工地距離監測點也不到10公裡。這些由於人類生產生活而不斷增加的本地汙染源,都會對澱山湖及周邊區域PM2.5的生成構成貢獻。
不再「清潔」還有意義嗎?
據了解,國家對空氣品質對照點的布點有嚴格的規定。空氣品質背景點原則上應離開主要汙染源及城市建成區50千米以上,區域環境空氣品質對照點原則上應離開主要汙染源及城市建成區20千米以上,地方環境空氣品質對照點應離開主要汙染源、城市居民密集區20千米以上,並設置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上風向。
顯然,澱山湖監測點已經不再能勝任清潔對照點。與此同時,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嚴格意義上的清潔對照點,上海境內或許已再難尋覓。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束炯就曾建議,在上海東部地區挑選一處離水系有一定距離的地點建立一個清潔對照點,但時至今日,這樣的點恐怕相當難找。
不能勝任清潔對照點,並不意味澱山湖監測點就沒有價值了。束炯表示,恰恰因為其處於上海與外省市的交界地帶,對外區域的汙染輸送相當敏感,因此可以作為一個很有價值的邊界對照點。在長三角區域攜手共治霧霾的當下,仍舊能夠貢獻餘熱。
從數據的科學性、連續性等角度看,澱山湖這個點位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有吃透澱山湖PM2.5濃度偏高的真正原因,才能以點帶面,促進青浦區等上海西部區域,與周邊省市開展聯防聯治。
專家建議,除了要針對流動源、工業源、高架源、揚塵源等逐步實施PM2.5治理,對燃煤電廠等多種汙染排放源採取協同控制措施,更要關注城市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加快實現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的調整。
因此,澱山湖的空氣汙染絕非一個地區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會都行動起來。
(題圖來源:新華社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