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13周前)屬於高風險期,85%以上的流產和胎兒畸形發生在這個階段,所以孕早期通常也叫「安胎」或「養胎」期。孕婦注意以下8件事
1、受精後1周內:不吃生冷刺激性食物
受精後1周,也就是同房後7天,按末次月經算是懷孕3周,此時受精卵著床。受精後一周內,不要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輸卵管傘端的正常拾卵。
2、懷孕3~12周:預防胎兒畸形
懷孕第3周開始,胚胎開始發育出胎兒主要器官,比如神經中樞、心臟、眼、耳、嘴和四肢等。所以這個階段一定要遠離輻射和汙染,包括家用殺蟲劑、各種化妝品都不要用了。其中一項功課是每天補充0.4~0.8mg的葉酸。
3、懷孕第4周開始:每周多吃點魚
胎兒大腦發育從胚胎期就開始了,孕婦多吃點魚能補充DHA,這比DHA製劑要靠譜。每周2~3次魚,至少一次是海魚,每周1斤半。
4、懷孕5~6周:食補維生素A
懷孕6~7周胎兒眼部開始發育,維生素A有促進胎兒眼睛發育的好處。飲食上,孕婦可以吃一點豬肝(每周不超過80克),另外紅色和黃色的蔬菜水果也含維生素A。比如紅薯、胡蘿蔔、芒果、香蕉等。
5、懷孕6~7周:食補鎂元素
懷孕6~7周通常可以見到胎心,鎂元素對孕婦的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對胎兒大腦和骨骼發育也都有好處。飲食上吃些綠色蔬菜、穀物和豆類,蛋黃、牛肉,尤其是滷水豆腐很不錯。
6、懷孕10周後:食補碘元素
受精第9周(懷孕11周)胎兒主要器官已經發育出原始雛形,懷孕13周後胎兒甲狀腺開始工作,所以建議從10周起孕媽每周不少於一次海帶紫菜等海產品,這些食物都含碘元素。
7、孕早期減少大的運動量
孕早期安胎養胎,要預防胚胎著床不穩定。所以孕前有運動習慣的孕婦應減少運動量,運動強度也要降低,包括禁止同房。
8、孕早期不生氣,不焦慮
孕早期受妊娠激素影響情緒多變,可能會有點焦慮和緊張,應儘量保持心態平穩,減少生氣。否則的話,將可能會影響雌孕激素的正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