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然
豐縣這地方,一年中除了夏季三伏天外,似乎都離不了棉襖。
冬天就不用說了,天寒地凍,數九嚴寒,那就老老實實穿上棉襖吧。有時候年輕人圖一時的瀟灑,臘月天還單衣薄衫的,那一定是沒結婚,拼著挨凍尋找愛情。結過婚的男人,冬天不穿棉襖,媳婦這一關也過不了。別充光棍了,啥名牌服裝也不如棉襖在保暖上實惠。
立春過後,依舊是嚴寒冰覆的,偶爾還來一場雪,北風做垂死的掙扎,一場一場地和南風戰鬥,歇斯底裡地來回發飆,凍得人還是將脖子縮在棉領裡,兩手操在袖口裡,一天一天的挨日子。一時半會兒還是沒有暖和起來的意思,所以農諺說 :
「莊稼老頭不用估,打春還冷四十五」。
即使過了這四十五天的料峭春寒,依舊一早一晚的冷,所以還有「過了清明寒十天」的說法。
忽然有一到兩天,一下子升溫了,熱得你一時找不到要換的衣服,棉襖收起來了,春裝換上了,還是覺得熱,直接穿短袖吧。誰知當你耐不住性子穿上短袖的時候,忽然又北風怒吼,氣溫直線下降,一直降到穿上棉襖還冷得瑟瑟的,朋友圈裡開始發有趣的微信段子:
北風不得了
把人能刮跑
昨天穿褂頭
今天穿棉襖
熱傻
凍蒙了
冷熱交替整瘋了
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
你要幾度就幾度
上帝給個話
明天我穿啥
幽默歸幽默,沒商量,還是老老實實地穿上棉襖吧。
中秋過後,沒有棉襖,一早一晚的涼就受不了啦,出門打工幹活,媳婦給帶上棉襖,不然心裡不踏實 ,農家老太該逢人就念叨:
「霜打梅豆花,光棍害了怕」。
這老年人的話,不僅說天要迅速地涼下來了,而且寒流要來了,沒有媳婦誰給套棉襖啊,沒有棉襖,這豐縣的男人可又怎麼過冬呢 。
一件棉襖,隨便穿,隨便脫,隨便放,不怕弄髒,不怕弄皺,甚至不怕刮破洞,價格便宜,穿壞了還不心疼,而且是相當耐穿,穿了一年又一年,每年不穿的時候,洗洗套上還是那樣。
棉襖,真真的是實惠,離不了。
豐縣男人,稱呼自己的老婆是媳婦,沒有喊老婆的,不習慣,也覺得不好聽,不如媳婦喊起來好聽。人前說話,男人說到俺媳婦咋樣咋樣的時候,語氣裡是親切,是愛意,是得意,是喜悅。
農家媳婦在家庭中唱的都是重頭戲,是大主角。田間勞動,樣樣都行,有男人在家裡幹活的,媳婦和男人一樣幹。男人出外打工的,就剩下媳婦了,你看吧,開手扶拖拉機耕地的是媳婦,開三輪車載莊稼的是媳婦,扛水管子澆地的是媳婦,更不用說遇到忙的時候半夜不睡天不亮就起來的了。
地裡的活是一樣,家務事也不輕,老的要照顧,小的要伺候,學生得吃及時飯,還得教育,做飯刷鍋洗衣服,裡裡外外的衛生大掃除,家禽家畜雞鴨鵝狗的也不省心,哪一樣不幹也不行。
手咧著大口子,纏著創可貼一樣撈溼曬乾地做家務,一樣迎著北風剝棉花。為了不影響耩麥子,棉花是帶著棉桃子薅下來放在路兩邊,地裡的活完了,再剝棵幹了棉花,棉桃乾裂了,又硬又鋒利。用手指捏著把棉絮從這硬殼裡扯出來,一不小心就劃出血口子,再好的護膚霜也不管用,更何況農家媳婦幹活的時候不捨得用化妝品。所以農家媳婦如果俊那才是真俊,俊的實在,俊得沒有欺騙性。
一年到頭的就是忙地裡忙家裡,打緊開支過日子,很少見到農家媳婦大手大腳花錢的,如果誰家的媳婦花錢不緊手,就會招來異樣的眼光和背後人的議論,說這媳婦瘋,不會過日子,似乎就與道德品行扯上關係了。
農家媳婦以生育為光榮,沒事聚在一起,比的就是男人和孩子,如果結了婚當年不生孩子的就覺得對不起婆婆一家人,對不住自己的男人。媳婦過了門,開始大家叫她誰誰的媳婦,有了孩子,就喊她誰誰的媽媽了。農家媳婦的生命是和孩子男人容在一起的。什麼生孩子會使身材走樣,生活忙碌,經濟壓力大,這些都不是她們在意的。
農家媳婦也有光鮮亮麗的時候,那就是趕集、進城、走親戚、吃大席的時候,高興地換上新衣服,化妝品塗得厚一點,偶爾塗點美白霜,絕對都是價格最低的,不影響家庭的生活開支。她們喜歡邀一群一起出發,也嘻嘻哈哈,也打情罵俏,此時的世界似乎都是她們的了。
不講究吃,不講究穿,人前不撒嬌。出外打工的男人回到家,是溫暖的等待,看到孩子養的像莊稼一樣茁壯,各種事都打理的好好的,真是對媳婦是說不出的感激,怎麼能不把錢如數上交呢。
媳婦、棉襖,是豐縣農村男人生命裡的寶,實惠,讓生活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