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昕|哈爾濱三中歷史尋蹤

2021-02-07 知青50年


哈爾濱三中歷史尋蹤




       作者劉大昕的圖文如一張靚麗的名片,賦予了哈爾濱這座城市,也賦予了身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的三中學子。

       令小編和眾多讀者驚嘆的是:作者既不是三中的教工或校友,也不是文史的研究學者,更不是哈爾濱的「原住民」!只為了成為哈軍工的一員,他告別了美麗富饒的故鄉江蘇,一位理工男從北大數學系畢業徑直來到哈爾濱,由此56年來與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

       他不但深入探尋哈三中與這座城市的共同命運,還潛心研討和撰寫了哈軍工、哈爾濱的基督教、猶太社區、沙曼屯、馬家溝等等 「課題」 . 本號知青50年願意與讀者繼續分享劉大昕教授的這些圖文。

       哈三中:哈爾濱的這張名片已經印記在人們的心裡。


   圖文來自大江東啟的美篇

         原標題:大江東啟:哈爾濱三中歷史尋蹤

         作者:劉大昕

         編輯:伊興耀

         友情推薦:王政平



作者近照  拍於2010年


劉大昕,江蘇海門人,1941年11月生。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11月退休。

    1958年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中畢業,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1967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哈三中是哈爾濱的名片,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是哈爾濱的驕傲。我的學生有好多來自哈三中。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李燕傑曾是哈三中數學老師,可惜前幾年不幸去世,我的哈三中美篇也有我懷念他的情思。


哈爾濱三中歷史尋蹤

劉大昕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是黑龍江省級重點中學,列榜全國優秀中學。是哈爾濱市、黑龍江省的驕傲,哈三中的學子們都以自己的母校而自豪。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成立於1923年10月,初名為中東鐵路路立普育學校,由督辦王景春創建,校址在南崗原莫斯科商場第二號房(現省博物館內)。


學校系東省鐵路為華籍職工子女所立,屬私立學校,歸中東鐵路管理局學務處管理。成立之初的普育學校只有小學部和幼兒園部,稍後才有初中部,幼稚園(後不久停 辦)主任董琴宣,有教職員3 人,兩個班,幼兒51 名。招小學學生110人,男生80人,女生30人。

1927年,中小學分立,小學改稱東省特別區第一學區區立第十七小學校。
其校舍是借用莫斯科商場的場地(後改為莫斯科商場、東省文博會等,今省博物館址)。


1926年8月東省特別區成立教育局,特別區分為四個學區,南崗地區隨哈爾濱市劃歸第一學區,哈滿沿線為第二學區、哈綏沿線為第三學區、哈長沿線為第四學區。


至1930年一區十七小學共有9個班,341個學生,教師18人。


據悉,1923年中東鐵路局創辦的普育學校是現哈爾濱市南崗小學的前身。(引自2019年10月12日東北網)

哈爾濱市南崗小學校1954年建校,校址在南崗區燎原街59號。2019年7月更名為哈爾濱市一曼小學校


1938年南崗國民優級學校。


這是現在的黑龍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06年,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為原莫斯科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築。為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的磚混結構,平面呈折線形對稱布局,共15個獨立單元,各自向街道和內院開門,並各有上下連通的樓梯。


莫斯科商場由中東鐵路局出資修建並管理。原用於俄國向中國東北銷售商品的批發貨棧市場,他不是像秋林洋行那樣的零售商場。批發貨棧主要有布匹店、搪瓷製品店等,還有電報局、商務陳列所及其所屬的調查局、介紹局和分析室等為商家服務機構。陳列所可以展銷商家商品。


1918年以後生意不景氣,商場被迫歇業。1922年商場轉交東省文物研究會使用並管理,但產權仍歸中東鐵路局所有。東省文物研究會不僅研究文物,而且研究有關北滿的所有領域,附設有圖書館和展廳,這就形成了現在的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前身。東省鐵路公司督辦王景春為東省文物研究會首任會長。


1924年東省文物研究會會長

王景春博士

及幹事部眾會員合影


莫斯科商場除文物研究會使用外還有空餘地方,於是陸續有單位機構搬進來。

1919年東省鐵路職工消費組合社成立,總鋪設於莫斯科商場五號房。

1921年中東鐵路路警處由江沿巴裡斯街遷入莫斯科商行第四號房內辦公。

1923年10月3日,由中東鐵路公司督辦、東省文物研究會首任會長王景春倡導創辦的中東鐵路普育學校(現今哈爾濱市第三中學前身)成立於莫斯科商場二號房內。

王景春以督辦和會長雙重身份,利用莫斯科商場的空餘空間提出創辦普育學校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王景春


普育學校的創辦者是當時任東鐵路公司的督辦王景春(1882-1956)字兆熙,河北灤縣人。1920 年王景春被任命為中東鐵路督辦。

1882年(清光緒八年)生。幼年,肄業於美以會附設小學。1900年,義和團運動時,避居美國使館,充任教會翻譯。1904年,代表中國商家赴美國,參加聖路易世界博覽會。事畢,由清政府資助留學美國,入耶魯大學習土木工程。1908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旋轉學伊立諾州立大學,習鐵路運輸管理。1911年畢業,獲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12年2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參事。嗣任京奉鐵路局副局長。1913年,調任京漢鐵路局副局長;同年,派為交通部統一鐵路會計委員會副會長。1914年7月,任北京政府交通部鐵路會計司司長。1917年,任京漢鐵路局局長。1919年,以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出席巴黎和會;同年,被協約國組織聯合特別委員會任為該會技術部中國代表。嗣任中東鐵路會辦。1922年,派為督辦,並指定兼任該路理事會理事長。1925年,任英國退還庚款諮議委員會委員。1931年,任倫敦購料委員會委員兼總幹事。1949年,中英庚款購料事務結束後,遷居美國加州洛杉磯附近克拉蒙特,繼續從事《國音漢字羅馬化之漢英字典》工作。1956年6月17日,病逝於美國克拉蒙特。終年74歲。著有《Railway Problems in China(中國的鐵路布局)》等。


原許公學校


1923年,王景春還倡議修建許公學校。許公學校是為了紀念東清鐵路(中東鐵路)第一任督辦許景澄而得名,它是1923年紀念中東鐵路修建25周年時,開始修建,1924年12月該校成立,建校初期稱「許公紀念職(實)業學校'」,設有機械和建築兩個專業。校址在哈爾濱市南崗區郵政街341號。


1923年,普育學校第一屆家長委員會在此成立。

1926年,東省特別區從中東鐵路局手中收回普育中學辦學權。

1927年將普育學校改為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商科),並增設了高中班。共學生284 人,教職員27 人。


楚圖南

楚圖南曾經在哈爾濱三中任教。


楚圖南(1899-1994年),雲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學、雲南大學、上海法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師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員會主任、對外文化協會會長、民盟中央主席等職。

1926年春,在李大釗的指導下,楚圖南從雲南到了北京,迅即轉到哈爾濱,先後在哈爾濱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學及長春二師等校任教。


1928年新校舍建城


1928年,位於南崗區果戈裡大街415號的中式仿古風格新校舍建成後才將中學部遷回現址。而小學部仍稱十七小學,幼兒園則隨中學部遷走並仍作為附設機構存在。

至1931年已有高中商科3級,初中6級,學生達356人。


二張地圖都標有第三中學


在現東北烈士紀念館的位置,上圖標為圖書館,下圖標為警察廳。

東北烈士紀念館最初作為東省特別區圖書館而修建,1928年6月1日動工修建,1931年上半年竣工。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佔我國東北後,1933年被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佔用。可見,上圖的三中在1931年之後,1933年前。下圖為1939年的地圖,1934年之後三中校舍就變成偽第四軍管區司令部了。


新校舍的設計師是俄國設計師彼得•斯維利多夫


彼得•斯維利多夫


彼得•斯維利多夫(1889年-1971年),原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建築系教授,他留給哈爾濱的建築作品家喻戶曉,如國際飯店、霽虹橋、哈三中、哈工大土木樓等。 
斯維利多夫出生於俄國彼爾姆省克拉斯諾烏菲姆斯克市。1920年起擔任中東鐵路代理建築師,1925年任教於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從事教學、建築設計以及建築監理工作,並承擔了學校的擴建工程設計工作。1938年加入俄羅斯建築師聯盟。1946年擔任哈工大土木建築系首任系主任。1950年擔任中國工業部重大工業項目建築師。上世紀50年代後期移居澳大利亞,1971年在澳大利亞病逝。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俗稱"哈工大土木樓"。1953年投入使用,為磚混結構的折衷主義建築,不知情的人容易將該建築誤解成解放前的建築。二類保護建築。

設計者斯維利多夫當時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國際飯店


彼得•斯維利多夫設計的還有哈爾濱國際飯店

國際飯店原名新哈爾濱旅館,始建於偽康德三年(公元1936年)五月,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它與原尼古拉大教堂取得向心性呼應,外形設計為手風琴式建築,新哈爾濱旅館建築立面,左半部相當於手風琴的左半琴身,窗戶的造型為鍵鈕的貝司,中間豎直的線條形似皮風箱,右半部對應右半琴身,轉角向回收縮,多層的陽臺呈橫線條,有如鍵盤。

彼•謝•斯維利多夫酷愛音樂,所以有了手風琴式設計的靈感。


哈三中歷任校長



1930年代的三中街景


其實,王景春是學校的創辦者,但不是首任校長,首任校長為甘南引(1899——1937)。四川省酉陽龍潭鎮人。小學時,校長、老師都是同盟會會員,深受革命思想影響。中學畢業考入成都高師,後至北師大讀教育研究科。畢業論文《中國青年婚姻問題調查》是中國第一篇具有社會調查性質的文章。1923年,應中東鐵路督辦王景春創建中東鐵路路立普育學校聘請,至哈爾濱擔任首任校長。參與學校的創建和學校新校舍(即現在的哈爾濱第三中學南崗校區)的建設。


民國黑龍江哈爾濱新市街第三中學校老明信片


1934年,日本關東軍為加強日偽政權的統治,出臺了臭名昭著的「滿洲國陸軍指導要綱」,開始正式組建偽滿洲國陸軍,並在東三省成立了11個軍管區。34年10月,設在哈爾濱的偽第四軍管區強佔了第三中學校舍被徵用為(偽)滿洲國第四軍管區司令部大樓,注意上面這張明信片上寫著(哈爾濱)第四軍管區司令部。


圖中第四軍管區司令部即為哈三中舊址。其斜對面是警察廳(現東北烈士紀念館)和日滿俱樂部(現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旁邊有滿鐵醫院(今哈醫大四院),圖上還有一個濱江省公署,疑似民益街與頤園街交口的二層小樓,曾為東北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舊址,(現為南崗區少年宮)。 


日偽統治下的三中改做它用。


這張照片的上面的「典雅的第三中學校」被劃掉。此時已經被徵用,即在偽滿洲國時期,哈三中教學樓被徵用為(偽)滿洲國第四軍管區司令部大樓,門前掛著第四軍管區的軍旗。


1935年9月16日偽滿洲國皇帝溥儀「臨幸」哈爾濱第四軍管區司令部。


徐紫英烈士


徐紫英(1919-1940)烈士畫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俄羅斯人。1934-1935年前後曾是哈爾濱二中(現三中)學生。

1936年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徐紫英會刻鋼板、能識譜、作曲。曾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抗聯第六軍政治部秘書。

1938年6月,徐紫英當年19歲作詞、譜曲創作了《送西徵》。這首歌傳遍了松花江畔,傳遍了大、小興安嶺,給東北抗聯戰士們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1940年10月不幸犧牲,年僅21歲。

1945年哈爾濱光復後,黨中央決定由李兆麟同志以濱江省副省長的名義,宣布組建由我黨秘密領導的哈爾濱市保安總隊,總部就設在哈三中的這棟建築。


哈二中新校址


哈爾濱市第二中學於1917年開始籌建,周恩來曾於1917、1919年二次來哈協助籌辦。校址在道外許公路(景陽街),1918年建校,初稱東華中學。

1927年改稱為東省特別區第二中學,設文科師範班(高中)和初中,學生442人,教職員48人。

1931年《東北年鑑》記載,當年在特區二中設有文科師範專業3個班。


1934年10月開始,由於東省特別區第三中學(即哈三中)校舍被日偽第四軍管區司令部佔用,學校被迫遷到道外景陽街與第二中學合併。從此原哈三中與原哈二中兩校開始了以下一段共享的歷史:

1935 年曾被稱為「北滿特別區立第二兩級學校」

1936 年稱為「濱江省立哈爾濱第二兩級學校」

1937 年稱為「濱江省立哈爾濱初級中學校」


1938年改為濱江省立哈爾濱第三國民高等學校(商科),學生641名(其中朝鮮學生150名),教職員30人。
1946年,「四•二八」哈爾濱解放後,改名為「松江省立第二中學」。

1949年,根據國家「中等教育向中等技術教育發展」的方針,學校高中部成為土木專科高中,是哈爾濱成立最早的職業技術高中。 
1952年後,學校工作步入正軌,由職業技術高中轉為普通高中。並切實實行「三三制」學制,每個學年有四個班,學生數量達到1200人。同時,為充實教師隊伍,學校廣泛吸納從東北師大、吉林大學、東北大學、哈師專以及關內其他大學的畢業生,學校成立了各科教研組,研究教材教法,教學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一直到1954年3月,合併到道外二中的老三中才搬回原校舍,但改稱哈爾濱第二中學。道外二中則改稱十三中。老三中不但鳩佔鵲巢,佔用了二中的房子,臨走時還帶走了二中的牌子,哈二中真是無奈!


1954年被定為哈爾濱市重點中學。哈三中開始走進了穩定、創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同年4月,動工將原來半月牙形校舍變成梯形樓,9月竣工。 

 

上世紀60年代初,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領導人崔庸健訪問哈爾濱時,說學生時代曾經在哈爾濱道外區的老二中讀過書。為表示對那位領導人的尊重,1964年新十三中恢復二中名稱。新二中也恢復老名——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哈三中今日之美麗,明天的輝煌已有別人在歌唱。

這裡,請你一起回憶

    師長的教導,

        同窗的友誼,

            青春的激蕩。


楊永善(1938.4—)山東萊州人。擅長陶瓷藝術、藝術設計。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畢業留校。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著名陶瓷設計家,國務院學部委員會委員。

1954年9月他考入哈三中(當時稱為二中),在學校他參加了曾耀宗老師指導的課外活動美術小組,並結識了比他高一級的盛壽考同學,從此開啟了他工藝美術人生之路,以及他與盛壽考之間跨世紀,甚至是跨陰陽兩界的真摯友誼。


盛壽考,1937年出生於山東萊州市西由東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3年考入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當時稱為第二中學),喜愛美術,是學校課外活動美術小組的骨幹成員。1956年 高中畢業後即到一農村初中當老師,教美術,並繼續在美術道路上孜孜以求。1966年不幸溺水身亡,英年早逝,享年29歲。


藝術是他的生命,盛壽考在那饑饉的年月裡,面對各種困難,他沒有惶惑,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和樂觀的情緒,在教師崗位上恪守職責,孜孜不倦地堅持繪畫、書法、篆刻的研習和教學。

天道酬勤,他在藝術學習上是勤奮的、肯下苦功的,不僅實踐,還有冷靜的思考。因而他的進步是明顯的,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


楊永善盛壽考雖然在三中僅僅同學了二年,但互相幫助、相互敬重結下了終生友誼。盛壽考去世一年 後,楊永善專程到萊州鄉下探望安慰盛的父母。楊永善多方收集盛壽考的習作、又經歷了種種困難曲折,撰寫、出版了專著「歸合自然」,以祭奠已經去世四十多年的高中同窗朋友。「歸合自然」一書不僅呈現了盛壽考平凡而正直進取的人生經歷心路,更飽含了楊永善純潔的情懷和高尚的品格。充分體現了哈三中人的校風傳承。


郭憲章校長



1959年學校被定為首批市重點中


學。郭憲章任校長。


 


三中建校70年校慶時,同學們和郭校長,毛校長,孫中聖老師,李燕傑老師合影,仿佛又回到三中時代!

經67屆高二、一班畢國順校友介紹,照片

前排左起:王智忠,白國文,王克晶,邱新通,蘇德永,許錦華,王樂然,畢田增,蒒連啟 ,耿嘵搬,楊素華

後排左起:那業彬,蔣巍,沙英新,趙春蘭,王珍英,魯佳臨,孫老師,郭校長,毛校長,李老師,喬元春,王素月,丁志斌,趙淑芳,金迺晶


畢國順: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嘉蔭獨立一團,後從兵團戰士報開始從事新聞記者、編輯行業50餘年,在深圳鵬程雜誌社主編崗位退休。


李燕傑老師(已故)和他的學生。李燕傑,北京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當年被分配到哈爾濱三中當老師,一生紮根黑土地。他數學功底深厚,教學認真,講課精煉精闢又不失生動,深受學生敬愛。


 畢業20年聚會時的照片,裡面三位老師是:李燕傑、劉國相(高二、三班班主任)、龔玫玉(英語老師,高二、一班班主任)。


看!67屆初二四班周振夫同學的素描:哈三中老八間房(現已拆除),勾起了我們多少難忘的回憶……五十多年前,十三、十四歲的我們踏入了哈三中的校門,就開始了在八間房的學習,這裡也是我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八間房:靠近果戈裡大街和銀行街一側,共有八間教室,上世紀60年代初一和初二的各四個班在此上課,俗稱八間房。老三屆的校友清楚地記得:60年代八間房靠近銀行街的牆脊上還清楚地刻有 「第四軍管區司令部」 字樣的歷史痕跡。


1964年市少年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後,榮獲男女團體第一名的三中田徑隊在校門前合影。


校園裡的冰球比賽。


曾經的歲月:

文化大革命文藝演出


照片中的王政平同學回憶:照片是文革後、1968年國慶(下鄉前)前拍的。

最左男:蘇宏傑。前左一女:羅立人。打旗人:張守春。三排左二:國光。二排左三(國光左前方男):孫傳濱王政平在二排右一。

王政平: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員、 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 黑龍江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員"、2004年全國模範教師。


曾經的歲月:

天安門前合個影。


66屆高三、二班同學大串聯到達北京,在天安門前合影。


曾經的歲月:

長徵,徒步大串聯


  曾經的歲月:

下鄉前合個影


66屆高三、二班同學。同學中有一些人去了北大荒長水河農場。


曾經的歲月:下鄉了。

河邊、路旁、田間、麥場

留下的年輕倩影,

那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刻骨銘心的記憶!


照片人物為66屆高三、二班伊範同學。1968年下鄉到北安長水河農場,為北大荒服務24年,曾任農墾北安分局長水河農場副場長,現居上海浦東。


1972年 / 1984年

把青春獻給祖國


圖文發表後,好心校友將如上照片逐一添加了名字

這些老同學的照片,作者在美篇發表時(直至現在)並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每個人叫什麼名字,只因他們曾是三中的校友,代表了那個年代。然而發表後卻引起校友熱議。

這是68屆初一、四的同學在1972年春節拍的照片,並且由何曉蓮逐一添上了名字。

何曉蓮 :(左後一)下鄉去了北大荒長水河八農場,退休前為哈爾濱兒童醫院主任醫師,愛好旅遊,走遍72個國家,攀登珠峰到達過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去北極親密接觸過北極熊,南極冰水裡多次冬泳。 


這是67屆初二、四班同學拍於1984年的照片。此時大部分下鄉的同學返城了。

照片裡同學由劉智確認:

第一排左起:劉培倫、邱萍、鍾玉華、孫代弟、王萍、遲秀萍

二排:程柏青、李鳳英、張秋芳、張美津、張曼莉、劉智、陳冬妮、戴明、柳沙媛

三排:劉吉卿、李文彩、尤崇霞、李玉均、高力明、張波、張君孝、姜國建

四排:齊棣、曹汝光、孫偉漢、李柱國、周振夫、楊海虹


劉智:曾為北大荒下鄉知青,全國人大退休,現居北京。


同窗友誼永存。


青年、中年.


 楊婉:66屆高三、二班同學。退休後活躍在黑龍江省老幹部活動中心。

照片來自校友畢業50年班級美篇


1978年,被正式確立為黑龍江省省級重點中學。


只有三中人才會被她撥動心弦。


想當初剛入學那會兒.


三中


啊,三中,三中!

我永遠的三中!


參考文獻:

1、畢業五十載 難忘同窗情-哈三中66屆高三.二畢業五十年老照片 - 美篇

2、楊永善 歸合自然--我的同學盛壽考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12月

謝謝欣賞,歡迎指正。
本篇圖文資料來自網上,衷心感謝原作者。


鳴謝:三中老三屆王政平、何曉蓮、蔣蘭芝、劉智、畢國順等校友在本號轉發中傾情相助。




劉大昕

作者青年時代

(1964年  北京大學畢業前後) 



三中:哈爾濱的一張靚麗名片



相關焦點

  • 劉大昕: 哈爾濱的日本間諜學校與歷史上的哈爾濱學院
    原標題:劉大昕: 哈爾濱的日本間諜學校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本號將陸續發表。
  • 劉大昕: ​ 哈爾濱船系列之一:東北江防艦隊.東北海軍
    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11月退休。   1958年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中畢業,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1967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本號將陸續發表。
  • 哈爾濱第一中學紅色基因歷史傳承尋蹤
    一中歷史蒸蒸日上,薄厚高明久且長。白山蒼蒼,黑水茫茫,人傑地靈斯為良,莘莘學子毋敢忘。有為有守,勿怠勿荒,進德修業其克昌。相較而言,這首歌詞更具有歷史厚重感,更具人文底蘊,更符合過去、現代和將來的哈一中精神,誦唱時更能激發哈一中歷史傳承、歷史擔當的情懷,似乎更適合一中作為校歌傳唱。
  • 劉大昕:哈爾濱船系列之三---東北商船學校
    圖文來源於大江東啟的美篇     作者近照  劉大昕   近二年,對哈軍工的地理歷史變遷感興趣,在網際網路上查資料、編制美篇,內容逐漸延伸到哈爾濱的歷史地理,如馬家溝、沙曼屯、猶太社區、兆麟小學,哈三中等。本號將陸續發表。
  • 黑龍江首屈一指的哈爾濱三中,近幾年表現平平,德強成為最大黑馬
    提到哈爾濱三中,我想很多黑龍江人都知道這所大名鼎鼎的超級中學。 哈爾濱三中是黑龍江首屈一指的高中,這是每一位哈爾濱的初中生都嚮往的最好學堂,是人人羨慕的牛校。 哈爾濱第三中學
  • 2020年哈爾濱高考成績,哈爾濱三中、九中、德強等哪家強?大曝光
    2020年黑龍江省高考成績,哈爾濱三中、哈爾濱九中、哈爾濱德強、師範附中、省實驗高中等學校哪家成績強?要想了了解這些學校的教學能力,還是要看下今年各校的成績:一、哈三中0% 哈爾濱三中
  • 劉大昕: 劉居英陸平家史話--親兄弟的北大校長、哈軍工院長
    作者近照  拍於2010年   劉大昕,江蘇海門人哈爾濱工程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11月退休。   1958年江蘇省啟東中學高中畢業,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1967年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 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哈爾濱醫學院)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 1.哈爾濱音樂學院歷史沿革2016年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部分資源)改建為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師範大學參見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沿革」哈爾濱音樂學院是黑龍江省唯一獨立設置的公辦的藝術類高等院校
  • 投影尋蹤回歸模型
    今日小課堂:投影尋蹤回歸模型(PPR模型)。主要復現了《PP回歸在新疆春旱長期預報工作中的應用》這篇文獻。投影尋蹤回歸模型原理:處理分析高維的一種方法。解決了傳統間隔方法(PCA等)的不足。其是通過極值化選定的投影指標,尋找最能反映數據特徵的投影方向,將高維數據投影到低維空間,進行分析。
  • 勇者之書-血祭尋蹤歷史攻略留存
    本文非普及性教學攻略,不對勇者之書的基礎玩法和操作進行普及和探討,僅針對血祭尋蹤這章副本的快速通關方法進行講解。
  • 哈爾濱這9所百年中學,光靠歷史就能亮瞎你!你的母校上榜沒?
    知名校友:孫玉璽、導演趙為恆 、博士生導師徐國林、歌手李健、作家八月長安哈爾濱第一中學牛逼的歷史:哈爾濱魯人同鄉會創辦的,是當時中國人建立的最早的學校,學校在六十年代初被確定為全省最早的省級重點中學之一,2000年,被確定為省示範性高中。
  • 漫話哈爾濱沙曼屯
    所以,在這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歷史時期,沙曼屯有俄國軍人,有俄羅斯和歐洲來的僑民、難民,有火車機務技術人員和工人,有山東、河南河北逃荒謀生來的農民,聚集在簡易或廢棄的兵營、手工自建的土坯房、地窨子裡形成了一個複雜、貧窮落後,又不斷擴大的群落。
  • 2017年哈爾濱劍橋三中高考成績
    成績四:單科最高分達歷史新高:語文 吳漫琪123 分;數學 吳漫琪 143 分;英語 劉天旭 139分;綜合 吳漫琪 273分。  成績五:達到一本分數線人數突破400人,達到二本分數線人數突破600人。  成績六:國際部李驍洋、王子鳴、董博軒等10名同學被加拿大、美國、日本、泰國等知名院校錄取。
  • 九江三中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初一年級各班參觀校史館
    日前,初一年級部組織各班參觀校史館,初一新生們通過觀看校史館的圖片、文字、視頻以及一些具有歷史年代的實物,回顧著三中的發展歷史,也感受到了當下幽靜清新的學習環境的來之不易,他們希望在未來,自己能在三中這塊培養人才的沃土上,發奮圖強,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首先,各班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有序地進入校史館參觀。
  • 三寶|《陰山尋蹤》讀後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陰山尋蹤》讀後感文/三寶(馮永平)每每站在樓高處,北望綿延的陰山,一種蒼茫的感覺油然而生。如今打開《陰山尋蹤》這本書,腦海中一幕幕雄渾壯麗的歷史悲喜劇,在那黛青的山色中幻化上演開來……一、陰山瀚海千萬裡,秦時明月漢時關《陰山尋蹤》一書是內蒙古遠方出版社出版,內蒙古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包頭市旅遊發展專家委員會專家方金良老師新創作的一部20萬字的歷史文化散文集。
  •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金融高專)歷史沿革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黑龍江東方學院歷史沿革1992年黑龍江東方大學(專修)創建1995年黑龍江東方大學(專修)升格為民辦黑龍江東方學院(專科)2003年民辦黑龍江東方學院(專科)升格為黑龍江東方學院
  • 高中歷史「武林大會」即將在三中拉開帷幕!
    10月10日,全省歷史學科教學專家、市州教研員、高中歷史教師中的佼佼者即將齊聚三中,參加「武林大會」——「2017年四川省高中歷史教師優質課展評活動」!他們即將展示自己的看家絕學,展示課堂風採!這幾個聯繫電話存好就OK咯——會務組聯繫人:四川省教科所:陳靜亦 18980557796攀枝花市教科所:李文妍 15881288901攀枝花市三中:張雲 15390317722「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有高處比天高?」懷揣著夢想和希望,來吧,三中歡迎您!
  • 婁底三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 」愛國活動實況展播
    為進一步強化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鼓勵中學生進一步堅定政治立場,牢記歷史,勿忘國恥,2020年9月18日晚,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為主題的婁底三中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八十九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三中體藝館隆重舉行。
  • 漢字尋蹤(上)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漢字記錄了歷史、傳播了文化,為增加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文明的凝聚力、推動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傳說不是歷史,但它是歷史的產物,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歷史。難以尋蹤。    (六)陶文。陶文是文字的重要起源。高明著的《古陶文彙編》收集各種古陶文拓片2622張,陶文單字1800餘字。
  • 【書香南開·青少年讀書月】南開區圖書館舉辦「追憶與尋蹤--紀念...
    【書香南開·青少年讀書月】南開區圖書館舉辦「追憶與尋蹤--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 2020-10-13 16: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