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影像經絡,洞悉文娛風潮
8月29日,Netflix上出現了一段17分鐘左右的中文脫口秀節目《真星話》。由陶晶瑩主持,十位參與了Netflix首批華語劇集的演員作為嘉賓,以脫口秀的形式,介紹了將要上線的三部劇集。
而這個節目,也在當晚同步在Netflix臺灣的臉書頁面上更新,即便還不是Netflix的會員,也可以看到。
據了解,Netflix首部華語劇集《罪夢者》將在10月31日上線,預計一共8集,每集40分鐘左右。此外,《極道千金》和《彼岸之嫁》兩部華語作品也將在12月6日,以及明年1月上線。
在這三部作品中,《極道千金》曾於去年Netflix首次在亞洲舉辦的內容發布大會上亮相,並成為其主推的唯一一部原創華語劇集。但無論從關注度還是製作資金,《罪夢者》都遠遠高於《極道千金》。
此外,當年的發布會雖以「亞洲:看見下一個未來」(See What’s Next: Asia)為題,但Netflix卻沒能「看見」如今成為熱門話題的《全裸導演》。實際上,在去年發布會上,Netflix沒有公布一部由日本製作的劇作。
2019年過半,《全裸導演》在全球爆紅,Netflix也迅速開始了第二季的製作。然而,在自己最熟悉的市場「看走眼」的Netflix,面對華語區這個新的「戰場」,以及硝煙瀰漫的印度市場,其亞洲戰略,還能奏效嗎?
日本:用真實完成「本土化」目標
2015年,Netflix在日本開通了視頻服務,這裡也成為了Netflix進軍亞洲的落腳點。
同年9月2日,Netflix與日本富士電視臺合作,推出了第一部自製劇《內衣白領風雲》(Underwear)。這部劇集一共13集,每集1小時,並採取了先在Netflix的網站上播放,再通過電視臺播出的策略。
在網絡播出兩個月後,富士電視臺將其重新剪輯成一集兩個小時以上的特別劇集,從11月13日開始,在每周五的晚上九點檔播出。因此,電視版本只有8個小時左右,但其中卻有許多新拍攝的場景。
「先網後臺」播出,這是富士電視臺的一次新的嘗試,然而,這個新生的日美混血兒並沒能贏得日本觀眾的青睞。雖然以女性內衣為噱頭,編劇也是十分擅長女性心理的安達奈緒子,但或許是因為「美劇感」與日式的勵志雞湯似乎並不完全匹配,使得它的收視相當低迷。
第二年,Netflix嘗試了一部改編作品《火花》。該劇由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底層搞笑藝人的痛苦與奮鬥,口碑相當喜人。作為日本國民娛樂的主要組成部分,功成名就的搞笑藝人能夠享有行業內頂級的資源和待遇。因此,即便未成名之前,搞笑藝人常常要經歷一段暗無天日的時期,但投身於這一行的年輕人依舊前赴後繼。
在這一現實背景下,自身便是知名搞笑組合成員的又吉直樹所寫的小說《火花》,很快便成為了一部熱銷作品。在Netflix的演繹下,劇集《火花》的日式敘事風格與飽和度很高的美式視覺效果,產生了一種奇妙的互補效應。
2017年,Netflix再次回到了與日本各個民營電視臺合作的模式。或許是2015年富士電視臺的低迷收視,讓日本電視臺、TBS等大臺產生了退縮之心。在這一年裡,Netflix的主要合作對象是一向不走尋常路的東京電視臺。而這個製作出了著名神劇《勇士闖魔域》的電視臺,也讓Netflix日本的頁面上,填滿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日式「沙雕」作品。
在「沙雕」了一年之後,Netflix日本似乎終於掌握了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混雜著誇張表現,奇異的特效,以及日式冷幽默,這樣的敘事風格不僅容易被日本年輕觀眾接受,對海外觀眾來說,也是一種相當新鮮的體驗。
在日本落腳四年的Netflix,幾乎每一年都在嘗試新的播放策略題材選擇,並不斷地進行調整。
在首部原創劇本受挫後,Netflix入鄉隨俗,選擇了在日本影視劇製作上常見的漫改以及小說改編這條路。但是,就播出效果來看,《火花》和《全裸導演》這兩部由行業內人士書寫的行業故事,似乎更符合Netflix自身的製作風格。
真實的人物和故事成為其完成「本土化」的良好助力,而夢想、努力、奮鬥這些共同的職業劇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東西文化之間的阻礙。
有消息稱,2020年初,Netflix將推出由蜷川實花執導的原創劇集《關注者》(Followers),以主演陣容來看,這與當年的《內衣白領風雲》一樣,同樣關注女性的現實狀況與女性之間生發的情感。
《關注者》
選擇個人風格強烈的蜷川實花執導,這仿佛可以視作Netflix五年後的「復仇之作」。同時,這也是Netflix五年來在日本所進行的「本土化」進程的一次檢驗。
韓國&泰國:專注本土熱門題材
Netflix在2017年進入韓國之後,馬上發布了一部名為《愛情警報》的原創劇集。但直到2019年,這部劇卻仍然渺無蹤跡。反倒是在其之後發布的《王國》,先一步在2019年1月上線。
這部只有6集的短劇,將喪屍題材與韓國宮廷裡的政治鬥爭結合起來。年輕的太子,病重的國王,貪婪的大臣,權鬥劇的經典結構,加上喪屍病毒這一獵奇元素,《王國》作為Netflix在韓國的第一次亮相,讓人眼前一亮。
在宮廷劇這個領域裡,無論是當年的《大長今》《宮》,還是近期的《七日的王妃》《皇后的品格》,如何描寫「皇族」這一具有特殊生長環境的群體,並利用具有獨特時代感和戲劇感的古裝布景,營造環境與人的反差,早已是韓國製作團隊的拿手好戲。
而喪屍這一題材,則在韓國電影中多有體現。與《釜山行》等作品一樣,在《王國》中「喪屍」的內核依舊是「人禍」大於「天災」,並且同樣利用視覺上的刺激和恐懼,來進一步刻畫人在處於絕望時的人性。
如果說原來的韓國電視劇和電影在風格上,存在著一條明顯的分界線,那麼近幾年,隨著《信號》《隧道》等作品的出現,曾經是「少女心」代言人的韓劇也走上了批判現實主義的道路。
Netflix同樣跟上了這個大勢。正在製作中的《課外輔導》(Extracurricular)一劇,便是一部以青少年犯罪為主題的作品。
Netflix在泰國採取了與韓國相似的策略。泰國鬼片在全球遠近聞名,已公布的兩部泰劇《絕境島》(The Stranded)和《鬼窟驚魂》(Shimmers)都是以青少年為主人公的靈異故事。
《絕境島》的主人公是就讀菁英私立中學的 18 歲男生克拉姆(Kraam),他在和 36 名同學前往位於安達曼海的偏遠島嶼時,遭遇海嘯。雖然從海嘯中生還,但島上卻開始發生詭異事件。在這個荒無人煙,救援也無法到達的地方,少年們必須自行找出活下去的方法。
《絕境島》劇組
Netflix於2016年1月在泰國開設頻道,最初,他們似乎並沒有提供泰語節目的打算。隨著海外會員的逐漸增加,其在泰國的用戶數在2018年底,也達到了20萬左右。
與此同時在馬來西亞的Iflix、Hollywood TV和Primetime都進入泰國市場之後。為了保住會員,甚至維持增速。用本土的熱門題材,製作泰語劇集,與其說是其策略,倒不如說,是大勢所趨。
印度:承載野心的新興市場
2018年,Netflix在新加坡舉辦了首次內容發布會,主題是「看看下一個亞洲」。而在會上公布的項目單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印度。
在一些外媒看來,由於Netflix暫時還無法進入中國,因此印度或許會成為其在亞洲最大的市場——就像21世紀福克斯和維亞康姆等美國媒體公司一樣。
對於這個重要的市場,Netflix首次採取了「價格戰」。本來,從2018年開始,印度和其他亞洲地區的訂閱價便已經比美國本土要便宜,為每月3.6美元。然而,在6月公布的數據中,Netflix在印度的用戶增長僅為270萬,遠遠低於原先預測的510萬。
因此,在7月公布的財報中,Netflix宣布,會推出一種只限於移動客戶端的訂閱服務,每月只要2.8美元。但是除了投影功能受限,這項訂閱只提供480p的視頻,並且只能在一個移動終端上使用。
據最近的一份行業報告現顯示,印度用戶30%使用手機的時間和70%以上的流量,都花在了娛樂服務上。
的確,一個更便宜的訂閱模式可能會極大地幫助Netflix擴大其在印度的用戶基礎。雖然Netflix2016年便進入印度,起步較早,但過去6個月的緩慢增長或許說明:Netflix的訂閱價格對印度大眾消費市場來說,仍然會讓多數消費者感到猶豫。
一方面降低價格,另一方面,Netflix在印度本土市場也投入了大量的原創劇作。今年2月,Netflix宣布,將在印度製作9部原創劇集,題材大多以犯罪和懸疑為主,也有以印度1945年的獨立為背景的《午夜兒童》。
很快,在7月,Netflix又在印度追加了五部原創劇作,題材上也更加關注女性、家庭、行業問題。
2018年,第一部印度原創作品《神聖遊戲》推出不到一周後,Netflix的當季財報便證明了這部劇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在播出後,訂閱用戶增加了520萬。這部集合了寶萊塢巨星的作品,以孟買的地下城為背景,準確擊中了當地觀眾的興趣點。
但對於Netflix來說,一次重擊並不足以敲開印度市場的大門。
不管是Netflix高管對於印度市場能提供「下一億用戶」的發言,還是過去半年內14部原創劇集的投入,印度市場承載著Netflix在亞洲最大的野心。這是一個有著獨特宗教文化傳統的國度,但同時,其在科技以及經濟上的發展,卻足以躋身世界前列。
因此,生活在這裡的觀眾與日本、韓國、泰國相比,似乎都要更為複雜。因此,Netflix嘗試了「低價」「高產」雙管其下的方式,希望能更廣闊地覆蓋印度的受眾群,並從中找到他們的忠實用戶。
華語劇集:從黑道話題深入挖掘
2017年,Netflix宣布要開拍史上第一部自製華語作品《擺渡身》,不久後,又宣布其改名為《罪夢者》,導演也換了人。但好在張孝全、賈靜雯、範曉萱這些主演還是留了下來,並在2018年10月宣布開機後。
《罪夢者》主創
有趣的是,在2017年Netflix決定在臺灣製作《罪夢者》時,正是其與愛奇藝在內容領域達成戰略合作之際。因此,也有人猜測,這部劇原先可能也是為大陸觀眾所準備的。
但了解了這部劇的題材和故事,你就知道它與內地市場無緣。從張孝全所扮演的死刑犯「阿全」亦真亦幻的夢境出發,在「黑道」與「逃獄」的強設定下,劇集的重點,仍舊在探討死刑議題和亞洲社會的現實與矛盾。
《極道千金》主創
第二部華語原創自製劇《極道千金》,一樣以「黑道」為背景,卻是一出「偶像劇」。黑道千金安姬在逃離爸爸的壓迫過程中,一邊尋找著自己獨立人格,一邊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而Netflix這一次找來的導演,則是臺灣知名作家藤井樹。
融合了東方神鬼元素的《彼岸之嫁》裡,則有參與過《黑鏡》《海王》等作品的華裔演員林路迪,可以看出Netflix想要與全球華人觀眾建立聯繫的傾向。
作為最大,卻也最難開拓的華語市場,Netflix在周圍逡巡許久之後,才選擇出擊。在日韓,Netflix都有與其國內的電視臺合作,但在臺灣,Netflix似乎回歸了其作為「流媒體」的初心,直接對準臺灣的網絡下手。
《彼岸之嫁》主創
因此,在日前舉辦的2019臺灣網絡治理論壇上,Netflix亞太區政府關係主管便在論壇上表示,Netflix很有機會能夠用臺灣的華語內容,來打進全球市場。
11月,臺灣將首次舉辦亞洲新媒體高峰會,Netflix也將參加,提供贊助,並邀請與其合作過的國際團隊來臺。
在籌備將近三年後,Netflix與臺灣如今的「相親相愛」不難理解。而以目前定檔的三部華語作品來看,在日本學到的本土化經驗很明顯被用到了。
「黑道」這一戲劇元素對於全球華人來說,都不算陌生,早期的香港電影,以及臺灣的《艋舺》等作品,為這一遊走在違法邊緣的群體打造了一個暴力而熱血的形象。
在原創劇集的領域,Netflix和HBO既是爭奪市場的對手,卻又像是跑在兩條不同賽道上的選手。與HBO直接在日本打造了一個「女版福爾摩斯」——《神探夏洛克小姐》的大膽做法不同,Netflix似乎更願意製作一些與本土現實生活有所關聯的劇集,並且更加注重以量取勝,單集的成本不高,但數量眾多。
在與對手爭奪市場的同時,「本土化」似乎依舊是Netflix亞洲戰略中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在西方文化體系下成長的Netflix來說,在亞洲,不管是自成一體的東亞文化,還是以印度和泰國為代表的南亞文化,都為其帶來了不同的挑戰。
經過四年的布局,2019年的Netflix,基本已經覆蓋到了亞洲的幾個主要文化區域。作為一個能將不同文化推向世界進行交流的平臺,如今在Netflix上的各國劇作,都已有了相當的文化辨識度,即便是用外語進行配音,也並不影響其本土風格的體現。
如今看來,除了在題材上「因地制宜」以外,根據幾個主要亞洲市場的不同特性,Netflix在各地進行本土劇集製作的密度和速度,也不盡相同。而對比起當年在日本試水的小心翼翼,如今在印度進行大手筆投入的Netflix,顯得更為胸有成竹。
作為一家面向全球的流媒體巨頭,雖然海外用戶迅速增長,但可想而知的是,美國本土的用戶依舊才是Netflix與對手們進行爭奪的重點,開拓亞洲的舉動,除了尋找新興市場,也同時是在為本土觀眾尋找更新鮮的內容。
因此,在亞洲的「本土化」成功後,接下來的「國際化」將不可避免。比如《全裸導演》的成功,或許就在於,它雖然是由日本班底製作的日本網劇,但其中描寫的人性和欲望,卻是人類所共通的。
在異域文化的不同框架下,Netflix能否講好關於「人類」的共同話題?這或許會成為Netflix在亞洲穩定腳跟以後的永恆話題。
【文/一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