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考博圈原創
編輯:學長
讀研之後,一直關注考博圈公眾號,之前一直看別人的經驗帖受益良多。今年考博成功上岸,希望自己的經驗也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情況介紹
本人本、碩211,推免保研。因為讀的是中文專業,所以想繼續深造進入高校,大概從研二就開始為考博做準備。19年參加了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的考試(均為申請考核制),目前已收到交大擬錄取,復旦的博導也對我感興趣,也有機會。下面首先談一下考博前做的準備。
1. 充分了解申請—審核制度
相信準備考博的同學對申請考核制多少都會有些了解,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申請考核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有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意思是:門檻稍高,最好有科研成果,外語好,綜合能力要求高;「有相對的公平」意思是:如果你碩士期間足夠努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即使你非211、985出身,也可以脫穎而出。對於想走申請考核,考C9高校的同學來說,基本的要求一般是:外語六級,有一定科研成果,本碩985加分,外語好(尤其口語)加分,科研成果突出(有核心論文)加分,導師幫忙聯繫加分。
2. 關於聯繫導師
提前聯繫心儀的博導很重要。個人認為提前3—4個月就可以開始聯繫了,當然如果你有非常心儀的導師可以更早聯繫,但聯繫之後最好保持一定的交流,起碼讓老師能夠記住你。一般老師的回覆都會比較官方,諸如歡迎報考之類。在徵得報考導師的同意後,可以多種方式與老師取得進一步的聯繫,如請碩導推薦(認識的話),找報考博導的學生,開會的時候有機會見面等等。總之,要保持聯繫,不要只發一封郵件就不管了。
3. 關於選擇學校
目前,排名靠前的985學校大多都已採取申請審核制。在選擇學校的問題上,要注意這幾個問題:首先,你選名導還是名校,關於這一點的選擇直接影響你的備考策略,如果你兩個都選的話也意味著競爭一定很大,要做好心理準備;其次,考試的時間會有衝突。大部分學校考試時間在三月,早一點的有清華、上海交大(可搜索招生簡章了解)。東南部地區如南大、復旦、蘇大、中山考試時間大多衝突,北京地區如北師、人大考試時間一般也會衝突,自己要有所取捨;最後,可根據考試時間選擇多個學校備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一般選2—3所,增大可能性。
二、我為考博做的準備
因為本碩期間成績一直處在年級前列,專業基礎尚可,個人付出比較多的努力是在科研上。自己考博的優勢在於發了一篇C刊(第一作者),此外,普刊3篇,學生項目一項,考了雅思。在具體到備考過程中,除了專業書籍應該系統把握外,還要注重開拓自己的視野。拿我自己的專業來說,不要局限在文學領域內,要有意識地了解跨學科、跨文化研究,尤其涉及歷史、社會、思想文化等領域,不用精通,至少應該了解。這對於讀博期間能夠持續地研究是很重要的,考試時老師也會比較注重這一點。
關於外語:對於C9高校來說,六級是基本。至於我為什麼考雅思,有些學校雅思達到一定分數可免考,如北大、人大;有些學校要求六級有效期是五年,如浙大、上交。如果你英語基礎好的話,雅思能夠考到6、6.5(最好),無疑是錦上添花。如果你基礎一般但過了六級的話,雅思也不是必要條件。備考雅思是一件耗費大量精力的事情。此外,我考上交和復旦,都考察了英語口語,復旦對口語的要求更高一些。
關於畢業論文:個人認為,畢業論文完全是一項打基礎、見功夫的工作。寫好畢業論文,不僅能夠打好做研究的學術基礎;在考博中也會有優勢。我在考試過程中,導師都對我的畢業論文表現出興趣,面試過程中,對畢業論文的提問也佔了很大比重。不要為了考博複習就不重視畢業論文,否則得不償失。
三、考試
申請審核一般分為初選、複試(專業筆試、外語考察和綜合面試)。初選是根據所有報考人提交的材料選擇幾個人去參加複試(具體人選各個學校要求不一,少則三四個,多則十幾個)。筆試部分難度不大,一般是寬泛的論述大題,但會側重考察你視野是否開闊,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複習時最好了解自己報考學校、報考導師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做到心裡有數。導師組面試一般是根據你的畢業論文、科研計劃、研究興趣隨機提問,時常20—30分鐘。總體而言,申請審核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面試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比筆試重要。
需要說明的是,我的經驗更針對準備申請考核的同學。以上經驗也只是我的個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性,但申請考核萬變不離其宗,備考前充分研讀心儀學校的招生要求,提早準備好「硬體」條件,就會增大成功的可能性。
考博不易,讀博更不易。希望諸位有讀博夢想的同學能夠堅定信心,早日上岸,也希望我有限的經驗能夠幫助大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