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告訴你,這樣才能教出不焦慮的孩子

2020-09-05 媽咪寶貝傳媒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孩子:他們時常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煩躁、吵鬧、膽怯,上學時容易厭學,甚至與同學發生衝突。這種情形會持續幾周或更長的時間。

爸爸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束手無策。

當父母遇到焦慮的孩子

該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焦慮的時候,也是一個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契機。這個時候,家長不能慌,而是要靜下心來去了解和思考。

1 了解孩子,從了解他的生物屬性開始

深諳兒童心理的繪本創作者們,在他們的繪本中,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示。比如在繪本《好忙好忙的風信子》中,講述了小女孩風信子忙碌的日常:星期一,風信子一放學就得去上遊泳課;星期二,風信子要去上空手道課;星期三,風信子得跟拉比太太上美育課;星期四下午五點,她必須去學希臘塞塔基舞;到了星期五,還有體操課。接連幾天,一到晚上八點半,她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風信子好忙好忙,幾乎要趕上在政府工作的部長了。

小主人公風信子的生活,是不是看起來很熟悉呢?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都像風信子一樣,被排得滿滿當當。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長此以往下去,風信子很可能會變成焦慮的孩子,起碼對時間會很焦慮。為什麼呢?因為她長久處於自己的生物節奏被打亂的狀態。她是在按照大人安排的節奏在超負荷地成長。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兒童心理中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尊重兒童的生物性。孩子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吃飯、睡覺、玩耍和休息,他們有著自己的生物節奏和需求。在現代的教育中,我們往往過分強調兒童的社會屬性,如向他們傳授知識與經驗,而忽略了兒童的生物屬性。

所以啊,書中的風信子似乎在告訴有著安排權利的爸爸媽媽們:尊重、傾聽孩子,從了解孩子的生物節奏和需求開始。

尊重兒童的生物性。孩子需要在適當的時間吃飯睡覺,玩耍和休息,他們有著自己的生物節奏和需求。

2 教出不焦慮的孩子,從家長不焦慮開始

孩子焦慮的原因,除了他們的生物節奏和需求沒有得到尊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非常重要:受到家長自身焦慮的「傳染」。說到大人自身的焦慮,有一本很有趣的繪本《邁爾太太放輕鬆》。

書裡的邁爾太太很奇怪,她總是擔心這擔心那。她擔心菜園上空轉來轉去的飛機會不會掉下來,她擔心旅遊大巴會不會在她家門前的彎道上打滑。她甚至還擔心菜園裡的太陽有一天會不會不升起來。邁爾先生呢?他總是慢悠悠地做著自己的事情,微笑著。

我們可以從邁爾太太身上,看到很多人的影子。我們有時候會像邁爾太太一樣,活在對未來的憂慮和恐懼之中。比如孩子還沒有出生,擔心孩子生出來會不會是怪物,養育孩子的時候,擔心孩子長大了不如別的孩子。不僅對於孩子的事情焦慮,對於工作、家庭中的事情,也焦慮得不得了。

但是就像說中的邁爾先生說的,我們又不能改變什麼。

具體該怎樣做

才能教出不焦慮的孩子?

上面談到的這些,說的都是焦慮形成的原因,比如不尊重孩子的生物屬性,比如家長自己的焦慮。但落實到生活中,爸爸媽媽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方法藏在《今天我們沒有安排》裡。

故事的開頭,跟很多家庭一樣,這個溫馨的五口之家,每天都很忙碌。爸爸媽媽要上班,孩子們要上學。放學後,同很多孩子一樣,他們也要去上課外的興趣班,比如遊泳課。有時放學後,小姐姐還有籃球比賽,弟弟要參加足球比賽。不過一到星期天,時間好像慢了下來。爸爸媽媽不再匆忙,他們說:「我們哪兒也不去,今天我們沒有安排。」在這個沒有安排的一天裡,孩子們可以蕩起了鞦韆,忘記了時間。可以整天穿著睡衣,搭個小房間,烤塊蛋糕,用膠水、毛氈和羊毛,做些好玩的東西。可以和爸爸一起去放風箏,慢慢地做夢。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在忙碌的一周裡,拿出「沒有安排的一天」,給孩子們的夢想和玩耍留點時間。

除了這本書裡提到的,安排一周中的一天「沒有安排」。爸爸媽媽們還可以做一些小小的嘗試,比如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愉快的事情:聽音樂,看電影,活著單純地陪孩子玩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掌控感和成就感的事情,可以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和孩子一起打掃房間,成功地完成了拼圖等。欣賞當下的美好事物;吃飯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去欣賞食物的色彩,仔細品嘗它們的味道。帶孩子去大自然中看四季的美景。哪怕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也可以帶孩子去觀察當下環境中有趣的人和事。

相信當爸爸媽媽們從這些繪本中獲得育兒智慧,開始去了解孩子,調節好自己的焦慮情緒,並且用一些實用的方法去做一些改變時,大人和孩子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跟隨繪本的世界,與孩子一起成長。

媽咪寶貝傳媒

相關焦點

  • 繪本告訴你,這樣才能教出不焦慮的孩子「悅寶園分享」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孩子:他們時常表現出情緒不穩定、煩躁、吵鬧、膽怯,上學時容易厭學,甚至與同學發生衝突。這種情形會持續幾周或更長的時間。爸爸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束手無策。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都像風信子一樣,被排得滿滿當當。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長此以往下去,風信子很可能會變成焦慮的孩子,起碼對時間會很焦慮。為什麼呢?因為她長久處於自己的生物節奏被打亂的狀態。她是在按照大人安排的節奏在超負荷地成長。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兒童心理中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尊重兒童的生物性。
  • 從小不教孩子管理情緒,將來社會會狠狠教育他!這些繪本你該讀!
    情商的培養,可以通過教孩子認識情緒、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培養逆商思維、排解情緒等方面展開。媽媽可以通過繪本引導,讓孩子從故事學習。推薦以下繪本:一、教孩子認識情緒的繪本1、《我的感覺》這本書,主要教孩子認識情緒,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
  • 幼兒園開學在即,推薦8本優質繪本,幫孩子緩解入園焦慮
    最讓家長揪心的,必然是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哭鬧,所以,提前做好入園準備,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就很有必要。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推薦8本可以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繪本,讓孩子提前了解上幼兒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做好心理準備,用溫情的繪本,引導孩子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減少哭鬧。
  • 幼兒園開學在即,推薦8本優質繪本,幫孩子緩解入園焦慮
    幼兒園馬上就要開學了,面對分離,無論家長還是孩子們,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最讓家長揪心的,必然是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哭鬧,所以,提前做好入園準備,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就很有必要。接下來,我就給大家推薦8本可以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繪本,讓孩子提前了解上幼兒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做好心理準備,用溫情的繪本,引導孩子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減少哭鬧。《蟲蟲也愛幼兒園》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繪本,講了森林裡蟲蟲幼兒園開學的情況。
  •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學焦慮,一定要讀這個繪本
    家長在孩子書包裡放上大蔥,寓意「聰明」可即便是這樣,到了幼升小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也還是有很多孩子的上學難題,不知道該怎麼辦。比如孩子不愛去上學。。因為小學的學習模式和幼兒園差別很大,不少孩子在進入小學時都會產生不適心理。如果你的孩子逃避寫作業,每天上學情緒低落,這些都有可能是「上學焦慮」的徵兆。其實,厭學並不等於討厭上學,只是在上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件或者人群。一旦孩子流露出厭學的情緒,家長一定要積極溝通,找出孩子不願意上學的真實原因,是同伴不好相處?是老師太嚴厲?還是作業太多?
  • 繪本《我的小鞋子》:告訴孩子,如何才能真正擁有一件東西
    但是常常買回來不一會兒,他們就不玩或者不喜歡了,這是孩子式的喜新厭舊嗎?有時候,孩子們痴迷一件東西,他們會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會像對待寶貝一樣小心翼翼保護著,甚至不捨得用它們,比如一顆久未拆封的糖果,比如一件從不捨得穿的衣服,這是孩子式的「擁有」嗎?繪本《我的小鞋子》講述了孩子眼中的「喜愛」和「擁有」,啟發我們如何引導孩子真正去擁有一件東西。
  • 各種繪本可以教給孩子很多知識
    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這個時候就要我們教給他很多知識,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看繪本。現在的繪本什麼樣子的內容都有,可以讓孩子從裡面學到很多內容呢。每本繪本都有年齡段的,小的時候就要給他買幾種適合小寶寶看的繪本。
  • 怎樣才能「讀」好一本繪本?凱獅英語來教你
    一本繪本,是發揮出5毛錢的價值還是30塊的價值,還是三千塊的價值,就得看家長,你是怎麼給孩子讀的了。相信小獅老師,沒有文字的束縛,其實孩子讀出來的繪本會比繪本本身更加的精彩。讓我們學著以孩子的眼光,去發現另一個維度的世界,從而和孩子建立起更為深層的聯結。而且另一層收穫就是,讀繪本培養出的「圖感」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敏銳的覺察到書中的圖文信息,浮現出豐富的閱讀線索,從而發展出孩子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這對上了小學需要「看圖說話」的孩子,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 書單推薦:這5本繪本,幫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順利度過入園期
    準備好了,可不止是把孩子準備入園的物品準備好了,還應該提前對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幫孩子順利過渡到幼兒園的生活。上幼兒園這種在我們大人眼裡覺得順理成章的事情,對於即將要離開爸爸媽媽,獨自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的孩子來說,心理上不免會出現焦慮的情緒。入園實際上是孩子的心理斷奶期。
  • 新手寶媽快樂帶娃指南:不焦慮的媽媽,才能養出健康的孩子
    為了不拖團隊後腿,每天搞定工作後匆匆回家,可能也只能默默看一眼孩子的睡顏;想抽點時間給自己充充電,可陪娃一天已經精疲力竭……結果一些文章告訴我們:500強女CEO每天親自做飯給兩個兒子,三胎媽媽的連鎖餐廳運作得風生水起,上市公司女高官從不缺席家長會。
  • 孩子上學哭鬧不停,入園前看這些繪本,輕鬆擺脫孩子入園焦慮
    這對於小朋友來說,其實是挺難的,那今天我就給大家準備了幾本,適合在小朋友入園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閱讀的繪本,來幫助孩子度過這段焦慮的時光。繪本以小萊昂自述的角度淋漓盡致地勾勒出孩子對幼兒園最真實細膩的情感,小萊昂天真的口吻和古怪的念頭其實就是跟我們小朋友一樣的;通過繪本,我們可以給孩子心裡留下幼兒園並不可怕的印象,並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生活。「以前,我上的是託兒所。但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甚至有了一位老師,她像公主一樣有著長長的頭髮。我上學啦。
  • 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緩解分離焦慮,這9本繪本推薦親子閱讀
    不妨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在說不許以後,給出一個孩子從行為方式,例如:不許打架——和小朋友產生衝突,試著用說話的方式來解決或者向老師求助;不許拔花花草草——它們只有長在自己的花莖上才能開得漂亮,不然就枯萎死掉了,媽媽會覺得心疼……
  • 全世界都在讀書,孩子看到繪本只知道撕,5招教你養育出愛書寶寶
    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體的排洩行為伴隨著快感,寶寶最初能夠體驗的快感就來源於屎尿屁,所以他們非常喜歡這個繪本。你看,寶寶喜不喜歡閱讀,跟父母的引導有直接關係。你如果站在成年人的立場看待閱讀這件事,就無法get到寶寶的興趣點。
  •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這套繪本解決「分離焦慮」
    雖然幾個月之前就給他看樂樂趣的那套入園準備遊戲的繪本了,提前讓他了解到幼兒園的日常,但是在孩子心理上,對分離焦慮和入園的新環境的適應,是完全不一樣今天要推薦的這套親情感知繪本是我近期讀過用非常溫暖和有愛的方式去幫助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一套書,三個故事分別是《
  • 為什麼說繪本是最好的教科書——一位媽媽的親身體驗告訴您答案
    然而當孩子持續地哭鬧了一個月後,我們便再也淡定不了了,開始各方尋求解決方法。反正孩子還小。」不上?這怎麼行!自認是個比較重視孩子教育的媽媽,怎麼可以被孩子的分離焦慮打敗呢!,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
  • 如何教孩子識字?1500字是個坎!會用繪本引導孩子識字,就夠了
    孩子始終是要上學的,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識字呢?又怎麼教孩子識字呢?很多家長一提到教孩子識字就會不自覺有點焦慮,甚至在老一輩眼中,孩子的早教,就是為了讓孩子提前識字和寫字。我家孩子的奶奶就是這樣,只要看到我陪3歲多的女兒讀繪本,她就催促我說,你趕緊教她認字啊,光給她念故事聽有什麼用?
  • 如何教孩子識字?1500字是個坎!會用繪本引導孩子識字,就夠了
    孩子始終是要上學的,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識字呢?又怎麼教孩子識字呢?很多家長一提到教孩子識字就會不自覺有點焦慮,甚至在老一輩眼中,孩子的早教,就是為了讓孩子提前識字和寫字。我家孩子的奶奶就是這樣,只要看到我陪3歲多的女兒讀繪本,她就催促我說,你趕緊教她認字啊,光給她念故事聽有什麼用?又不識字,又不會寫。這就是現實中,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識字態度的典型看法。其實,她不知道,從零開始教孩子識字,也是需要科學的操作方法的,不然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 普通繪本紀錄故事,好的繪本描述故事,最好的繪本教你講故事
    所以說:普通繪本紀錄故事,好的繪本描述故事,最好的繪本教父母講故事1、普通繪本全面平庸,畫作不出彩,故事也泛泛——這樣的繪本我有一摞,基本都是每次買其他繪本時候的贈品。好奇-提問-探索-理解-掌握,每一步都教你做1、通過道具引起好奇很多父母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和孩子講故事,不知道該隆重一點還是隨意一點,不知道如何開始、如何切入。
  • 幫孩子緩解換牙期焦慮的繪本
    孩子六歲左右就會進入換牙期。這個時期,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焦慮的情況,除了不能正常吃飯引起的不愉快情緒,還會對掉牙產生很多擔心。比如,為什麼會換牙啊?掉了的牙能不能再長回來?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尋找換牙的秘密,告訴孩子換牙的時候不用害怕,掉落的乳牙是被老鼠牙仙拿走了。
  • 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告訴孩子識字的最好方法
    在盧梭的《愛彌兒》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們在煞費苦心地尋找教讀書識字的最好辦法,有些人發明了單字拼讀片和字卡,有些人把一個孩子的房間變成了印刷廠。洛克(英國哲學家)則主張用字骰教孩子們學習識字。這豈不是找到了一個最好的辦法嗎?真是可憐!其實有一個辦法倒是比以上的辦法都更為可靠的,但這個辦法一直被人們所遺忘了:這個辦法就是促使孩子們有學習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