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左右就會進入換牙期。
這個時期,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出現焦慮的情況,除了不能正常吃飯引起的不愉快情緒,還會對掉牙產生很多擔心。比如,為什麼會換牙啊?掉了的牙能不能再長回來?
《老鼠牙仙》講述了小老鼠索菲通過努力成為老鼠牙仙的經歷。
讀完這本書,孩子不僅能從索菲身上獲得成長的力量,還能了解到換牙的「秘密」,自然不會再害怕換牙了。
《老鼠牙仙》 [加]蘇珊·胡德/著; [加]賈尼絲·納多/繪; 常立/譯
在古老的教堂大廳裡,聚集了一大群老鼠,原來是老鼠牙仙要挑選繼承者了。
立志成為老鼠牙仙的小老鼠索菲非常興奮,積極地報名參加競選。
繼承者需要具備勇敢、誠實、機智三種品質。所以老鼠牙仙為候選者發布了三個任務。
分別是:取貓的一根鬍鬚、交來一枚銀幣、為成千上萬的乳牙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完成這三項任務才可以成為下一任的老鼠牙仙。
前兩項任務索菲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曼妙歌舞」成功完成了,但是這最後一項任務卻讓索菲心生怯意、愁眉不展。
最後,她終於想出了一個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到了提交解決方案的時候了,候選的三隻老鼠和大家都來到了教堂大廳。
「我們可以建一座城堡。」第一隻老鼠手舞足蹈地說著。
「這可不行!」老鼠牙仙說「用這成千上萬顆乳牙建造的城堡,會佔據我們整個王國。」
第二隻老鼠走上前說道:「我們可以把這些乳牙一顆顆滾到大海裡去。」
「這可不行!」老鼠牙仙連忙擺手,「把這成千上萬顆乳牙滾到大海裡,大海會被我們填平的!」
最後輪到索菲了,老鼠牙仙認真地閱讀她的方案,連忙誇獎她「簡單,聰明」於是宣布索菲成為新一任的老鼠牙仙。
那麼,索菲到底是如何處理成千上萬的乳牙的呢?
原來,她把乳牙又還給了孩子們!
牙仙子源於美國的一個民間傳說,美國小孩子都被告之,有一個仙女專門收集小孩子換牙時掉落的牙齒,小孩子把掉的牙齒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會得到一些禮物。
親子閱讀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尋找換牙的秘密,告訴孩子換牙的時候不用害怕,掉落的乳牙是被老鼠牙仙拿走了。
就像索菲最後的解決方案一樣。老鼠牙仙還會把牙齒還回來的的,我們之後就會長出一顆新的牙齒。
孩子從繪本中明白了緣由,自然也就不會再害怕換牙了。
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像索菲一樣在生活中不懼怕挑戰,迎難而上,成為一個勇敢、誠實、有智慧的人。
前兩隻老鼠提出的解決方案:用牙齒建造城堡和把牙齒滾進大海裡,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前者是佔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後者是在破壞他人的生存環境。
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醒孩子在解決問題時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為自己也要為他人著想。
不能為了解決當下的難題,而去破壞自己或他人的生存環境,這樣只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傷人自傷。
繪本中的圖畫運用了水彩的藝術形式。水彩流動透明的特質使得畫面呈現出一種清新明快、飄逸空靈的藝術效果。
畫家用水彩的特質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奔放、靈巧又神秘的哥德式教堂,畫面中也多次以彩色玻璃窗、立柱等元素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增添了很多藝術氣息。
水彩畫以流動、透明、水色交融等為主要特徵,畫家利用水線構圖拉開了一個個故事情景的帷幕。
同一畫面中的眾多故事輪番上演,夢境和想像中的形象也描繪得清晰又荒誕,水彩本身的飄逸感更增添了故事的生動性。
在閱讀過程中,家長不用急急忙忙翻到下一頁,可以讓孩子多觀察一下繪本中的圖畫,畫面中不論是人物形象、動作表情還是色彩表現、情節處理,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認識和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