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滿分作文」,公眾關切不能止於「叫停」

2020-08-16 紅網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13日發布情況通報稱,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依規停止其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叫停」雖堪稱回應關切應對及時,但遠不足以平息坊間公眾追問。

先前公開消息,某地一退休媒體人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名舉報,稱陳既擔任高考作文閱卷組長,又編寫出版高考作文書、開設高考作文指導講座等,指其「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將「滿分作文」風波帶入深水區。公眾想知道的是,真相到底如何?毫無疑問,相關部門理應從速給公眾一個明白,還當事人一個清白(假如無事的話)。通報稱,對網民反映陳個人其他相關問題,有關部門正在調查核實。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回應公眾所有關切。陳是否有事,充其量只是「滿分作文」衍生的連帶關切,因為公眾關切遠不止於此,且「靶心關切」也不在此。

從「叫停」通報看,監管者充其量只是對已發現的當事人違紀問題作出處理決定,後續調查核實似乎也僅劍指其個人問題,而似乎迴避了公眾對高考作文評分規則和標準的關切和追問。

事實上,公眾對「滿分作文」吐槽,正是緣起於技術層面爭議。熱議焦點乃是,這篇作文「配不配」打滿分。該文大量引用佶屈聱牙詞彙與生僻典故,抨擊者中不少人直呼「不知所云」,指摘該文堆砌典故、用語歐化、表意牽強,將其樹為典範勢必將語文教學引入歧途,更有激進者痛斥「侮辱了語文」。確乎如業內一些人所說,評價高考作文乃教育領域專業事務,公眾並非都具備專業水平,專業教師的評價才更靠譜。其實,這一點也構不成問題。既然高考作文關乎公共利益,公眾就有對「滿分作文」及其背後規則質疑、詬病、建言的權利;如果言之有理,就應開門納諫吸納民意,如果是不可行的外行話,則大可忽略不計。現實尷尬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位曾多次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語文特級老師也如是吐槽:這篇作文,如果我們一般老師打分,應該會有42分以上,50-55分也都有可能。至於是否給滿分,就是一個導向問題了。給滿分的話,大家就會覺得此文是考場作文典範,值得學習的標杆,故一般老師不會給滿分。故作高深風氣不能開,這個文風不能倡導,否則學生沒有了自己的話,儘是一些艱深晦澀的引用。為什麼有很多老師反感?因為這已經是很明顯的導向了!事實上,這位老師的發言也代表了不在少數業內人士的專業意見。

回到高考作文評分規則,姑且不論事後公眾對「滿分作文」差評如潮,連事前打分老師意見也極相齟齬,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第二位閱卷老師給55分。按照既定規則,作文將由第三位閱卷老師再次評判,結果第三位同樣給出55分,堪稱奇葩和讓人費解的是,最終作文審查組打出60分滿分,這也成為後來公眾普遍關切和質疑吐槽的焦點。如是評分規則是否科學?規則操作是否規範?滿分結果是否嚴謹?類似諸多公眾詰問,難道不值得相關教育機構反思忖度,並向公眾釋疑解惑,給公眾一個滿意答案嗎?

在高考總分中,作文分值權重大,評分規則直接關乎高考公平。由是,得分幾何事小,是否公平事大。公眾質疑高考作文評分規則,與其說是要向現行規則叫板,毋寧謂之希望促其更臻科學公平。作如是觀,回應「滿分作文」公眾關切,當然不能止於只對相關當事人「叫停」,而當有「請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洩露高考作文不能止於「罷官」
    事件緣於今年高考中,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輿論爭議從對滿分作文本身,逐步轉移到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將高考作文變生意之嫌、以及「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上。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及時回應公眾關切,值得肯定。但是筆者認為,停止閱卷工作只是開始,此事的追責不能僅止於此。一則,全面倒查陳建新閱卷工作還須深入。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浙江回應:評卷組長被停職
    浙江省教育院回應:當事人已被停職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稱,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浙江高考語文評卷作文大組組長陳建新的「滿分作文講座」被叫停了
    即便誠如此前有媒體報導,「公布滿分作文,以及閱卷老師對作文的點評,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和公眾更了解作文評卷標準,這也是多年來各省教育考試部門一直堅持的做法。」但是,滿分作文的披露也有必要遵規行事,更須防範此其中存在利益輸送。而這也倒逼相關管理更加規範,杜絕「洩密」事件的再發。
  • 教學月刊回應微信公眾號披露高考滿分作文 2020高考成績分數查詢方法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高考最新資訊 > 正文 教學月刊回應微信公眾號披露高考滿分作文 2020高考成績分數查詢方法
  •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滿分作文: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近日,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有人認為該篇作文老到且晦澀,也有人稱其辭不配位。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篇作文能夠獲得滿分,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事件輿情分析
    事件概述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附有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文章一經發布就因晦澀的用詞引發輿論,隨後該公眾號刪除文章。多數專家擔憂於這樣的滿分作文會給教學帶去導向,使原本就有些流於名言彙編、大詞迭出,文風浮化卻言之無物的高考作文風格更加流行。對於陳建新「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的行為,主流媒體認為官方應當對其是否合乎標準給予回應。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陳建新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處理後,仍有5大問題值得追問!
    一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眾議,背後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也被捲入輿論。今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布高考作文評卷相關情況的通報,原文如下: 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   為做好每年的高考評卷工作,我省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製定了《評卷工作細則》與《評卷教師工作規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閱卷組長出版的「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 官方回應:評卷程序無任何問題
    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爭議中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老到和晦澀同在」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在公眾號上率先推出「高考作為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正是當日推出的這篇滿分作文。文章稱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被舉報開課賣書涉嫌利益輸送,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回應
    據新京報@緊急呼叫 12日報導,陳建新回應稱考試院已知曉情況,個人不發表意見,相信組織和領導會給自己一個公正合理的結論。「一篇高考作文該打多少分,這是閱卷組的權力,但我覺得閱卷組應該單純一點,不能既做教練員又當裁判員。」舉報人李未熟直言陳建新似乎把高考作文變成了一門生意。
  • 錢江晚報:教授性騷擾,不能止於內部「處分」了事
    原標題:教授性騷擾:不能止於內部「處分」了事 近日,一篇網文指出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張鵬性騷擾教師、學生,引起廣泛關注。後有媒體從校方了解到:中大已經關注到網絡反映人類學系教師張鵬有違師德師風的信息。
  • 快快評丨「滿分作文」組長被處理,調查還得繼續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13日發布情況通報稱,浙江高考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陳建新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將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這一「叫停」呼應了民意,但遠不能平息公眾追問。
  • 浙江回應「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被眾人稱頌的滿分作文是怎樣的?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特別針對此事做了回應:日前,網上流傳今年我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稱該作文「辭不配位」。並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8月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爭議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 雙流機場"安檢門"不能止於停用
    近日,針對成都雙流機場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一事,環保部明確表態,不得採用電離輻射設備進行大規模人體相關普查性質的檢測;並已向四川省環保廳發函,要求四川環保廳對未經許可違法生產、銷售、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單位,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確保公眾安全。  今年國慶前夕,某媒體《美國三年前全面撤除的人體安檢儀為什麼重新出現在國內機場裡?》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
    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評卷、出書、培訓……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如何區分正當的「傳道授業解惑」與「違反評卷紀律」的行為?爭議和疑惑背後,是公眾對高考評價更加公平合理的訴求。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
  • 2019年高考滿分作文出來了? 微信公眾平臺:謠言!
    今天上午,黎先生看到微信好友轉發的文章,稱一名高中生滿分作文震撼了13億人,作文為一首名為《液體之火》的詩歌。「這是真的還是假的?」黎先生向記者諮詢。而微信公眾平臺安全助手發布的最新闢謠信息顯示:此為謠言,從高考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到震撼13億人。每年高考過後,都曾流傳過此類謠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官方回應: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嚆矢、振翮、孜孜矻矻、袚魅」,「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太爾、韋伯」……冷門生僻的詞語,超出一般高中生認識範圍的哲學家,它們出現在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實上,這篇文章的滿分之路頗為曲折,根據浙江教育月刊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的文章,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 考試院回應滿分作文,程序沒問題!網友:請看清楚我們在質疑什麼
    有的人認為這篇作文值得滿分。有語文老師說,不能忽略這是一篇用時不到1小時左右的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豐富的文學積累和寬廣的閱讀面,應該說滿分還是實至名歸。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語文作文閱卷和評分是專業領域內的事務,我覺得這個浙江的作文能夠獲得滿分,也是尊重個性化表達的體現。
  • 熱評|「滿分作文」蓋棺定論之際,請放過那位「躺槍」的考生
    滿分作文刊登以來,輿論的焦點早已不在作文本身。網友們以文本為由頭,將矛頭對準評價文本的陳建新。如今,考試院的官方通報回應了輿論關切。這份通報關注陳建新本人,對其參與評卷的過程予以肯定,對事後披露評卷細節的行為予以處分,並對網友反映的其他問題作出積極反饋。至此,事件暫告段落,其中一位當事人的前途命運發生轉變。在輿論風潮漸趨平息之際,我們或許要問,另一位當事人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