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塗鴉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塗塗畫畫中會增添許多想像力,也能充分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孩子也能增加對色彩的敏感度。
畫畫,也是孩子的第二語言。孩子有些小心思或者對無法表達的話語,也會在畫中體現出來。
一張全家福引發的風波:
小雅家的二寶樂樂最近上幼兒園了,為了讓孩子更加能體會到家庭的幸福感,幼兒園老師讓孩子畫一幅全家福帶到學校去展示,並且講解一下家庭成員。
小雅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在孩子畫畫的時候她和家人都沒有參與幫忙。就讓孩子想像著平時的生活狀態畫就行了。在孩子畫完後,小雅協助孩子洗漱完就睡覺了。
可是第二天小雅在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不出半天就收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
「樂樂媽,不知道您有沒有發覺樂樂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小雅一聽頓時警覺起來,孩子平時並沒有什麼過激的行為啊,為什麼老師會這麼說呢?
「因為昨天讓孩子畫全家福,可是您家的孩子卻畫了全家上吊的場景,您看是不是有必要和孩子看一下心理醫生呢?」
老師話音剛落,小雅就哈哈大笑起來,反而在寬慰老師的心「想必老師是誤會了。這不是上吊,這是以前我們全家出去旅遊的時候玩潛水的畫面,可能孩子印象深刻所以畫出來了」說完小雅又控制不住大笑了起來,老師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雖然是鬧了個笑話,但是小雅也很感謝老師能及時和自己溝通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在學校真的有什麼問題,這樣良好的溝通能讓家長和老師及時發現問題,並且在事態還沒有發展嚴重的時候得到很好的解決。
因為現在幼兒園老師全面素質都在提高,好多學校也會更加注重培養老師的情商和心理全面發展,因此老師能準確發現孩子畫中隱藏的「問題」。那麼作為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更加了解孩子呢?
家長通過哪些途徑能更加了解孩子?
1. 孩子對色彩的認知
之前我們說過,繪畫是孩子的第二語言。在繪畫的同時孩子會搭配許多顏色讓圖畫更加完整。家長在孩子作畫的同時可以在旁邊耐心觀察孩子。
比如看看孩子愛用什麼顏色,一些顏色也代表了孩子的心理情緒。愛用鮮豔色彩的孩子,這些孩子性格往往比較外向,更加活潑開朗。
而有些孩子卻比較偏愛暗淡的顏色,家長如果發現此問題,可以看看最近孩子是不是有負面情緒或者因為一些其他事情導致孩子最近不開心了呢?色彩也代表著活力,作為參考家長通過色彩也能了解孩子哦。
2. 看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孩子
比如說在平時接送孩子的時候,可以通過其他小朋友對孩子的評價來判斷孩子近期的發展。孩子對許多事情的評判都是好與壞,不會模稜兩可。如果孩子有欠缺的地方,通過其他孩子的判斷,也能幫助孩子改正。
3. 放低家長的姿態,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溝通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想多加了解孩子。就要放下家長的身段,讓孩子對家長沒有敬畏心。這樣不僅能增加親子關係,孩子對家長也會增加一份信任,孩子什麼事情也會和家長樂於溝通。這樣也會增加家長了解孩子的機會。
家長們千萬不要小瞧了幼兒園孩子的心理發展情況,只有小的時候良好的薰陶,才能奠定孩子長大後的基礎。
不管是老師主動和家長溝通,還是家長和老師主動溝通,都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現在社交軟體這麼普及,同樣是聊天,為何不多關注溝通下孩子的動態呢,對吧?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