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學就被要求帶全家福,父母微信群討說法,老師回答很暖心

2020-09-24 母嬰參考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幼兒園開學,家長好不容易將家裡的「神獸」送進了園內,心想著終於解放了,可沒想到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卻讓不少家長感到鬧心——帶一張近期的全家福。

幼兒園讓孩子帶全家福這件事讓很多家長很不理解,覺得全家福和孩子上學又沒什麼關係,難道其中有「貓膩」?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趙女士的女兒玲玲是今年9月份剛剛入的幼兒園,等到入園一周後,玲玲迎來了第一次「家庭作業」,那就是要求孩子和家長拍一張全家福。

當得知女兒的這項作業後,趙女士不免有些擔心起來,一方面她覺得家人的照片最好不要讓外人持有,另一方面是擔心老師是不是像「畫車標」一樣來摸底調查家庭情況,因此而區別對待孩子。

為了弄清楚自己的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趙女士在家長微信群裡向老師討說法,結果老師的回答讓家長們直呼暖心。

原來,學校要求學生帶全家福並非是存在私心和貓膩,主要有以下作用,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主要原因:保護孩子的安全

想必大家都看到過孩子在幼兒園門口被騙的新聞,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有時看著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老人卻是拐走孩子的人。

如今,孩子上幼兒園都需要家長接送,即使是坐校車,也需要家長將娃送到固定的站點,放學後再到固定的點接回家,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給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從而冒充家長行拐。

另外,接送孩子的家長有時候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有時是爸爸媽媽,有時是爺爺奶奶,所以在開學季,老師為了能記住新生的家長,都會索要一張全家福,通過長時間觀看,自然會在腦海當中留下印象。

這樣看到不熟悉的人來接孩子,就自然不會讓娃別接走。從而避免了有人冒充家長接走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安全。

安全教育是兒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會被家長們忽略。生活中危險的情況不勝枚舉,父母們還需讓孩子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

這一套《兒童自我保護 安全教育繪本》主要從「防誘拐」、「公共場所安全」、「生活安全」、「防侵犯」4個方面入手,一共包含有20冊,內容豐富又相當實用,堪稱一套經典的兒童安全教育教科書。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講故事比記守則更適合,繪本精準模擬日常生活中高發的危險情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年幼的孩子自己可以理解。

其次,繪本字太少,家長要自己發揮補充,字太多,孩子沒耐心聽完,而本系列的文字,達到了文字與畫面平衡狀態,通過有張力的圖畫,簡單的語言,吸引娃反覆閱讀的同時,將安全知識內化到孩子的安全體系內。

另外在每冊安全繪本的開頭,設置了「寫給父母的話」,先教會父母如何給孩子講安全要點;在書後,還有互動小遊戲,既充滿樂趣,同時也能鞏固安全知識。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身為家長最關心的事情,也是父母努力的初衷,所以,兒童的安全問題更不容忽視,而套繪本就十分適合親子攻讀,讓娃提高安全警惕性,平安的長大。

其實,幼兒園並並沒有家長想的那麼腹黑,也沒那麼多「潛規則」,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孩子,家長們還需多溝通,多理解。另外,讓娃帶全家福除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外,還有其他用處。

幼兒園要全家福的2大好處

1、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每當幼兒園開學,整個園內都是一片「哭聲」的海洋。對於孩子來說,面對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再加上身邊沒有父母的身影,多少都會產生恐慌、焦慮、不安的心理。

若是有一張全家福掛在教室內,孩子便可以以此作為情感寄託,從而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同時也能藉助這種方式緩解陌生地域和人群對其產生的焦慮影響,從而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2、主題課程需要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實際上就是找了一個老師幫自己看孩子,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課程,但其實這是父母對幼兒園的最大誤解。

在幼兒園裡,孩子也需要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其實不乏有《我愛我家》的課程,所以,通常都會讓娃拿出全家福跟大家分享,從而進一步認識家人,並了解家的含義,知道家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稱呼親人,如何對待親人等。這其實也是從教育孩子的角度而出發的。

相關焦點

  • 幼兒園開學時,老師要求學生帶「全家福」,知道用意都感謝老師
    之前就在電視上看到過各種新聞,學校要求家長做零食帶去學校,讓孩子們一起吃。學校要求孩子畫下家裡面的車標,鍛鍊孩子的觀察力等等。有很多要求家長並沒有時間參與或者是並沒有興趣參與的,但是,為了孩子也只能默默的配合,而很多剛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家長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 五年級兒子上學忘帶課本,被老師群裡點名批評,寶爸的回答很漂亮
    現在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愈發看重,但想讓小傢伙有個好成績,不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監督,同時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畢竟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之處,進行糾正和彌補。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電話或者面對面交談了,不少老師都會建立家長群,平日裡會發一些學校的通知和學生的近況。
  • 10歲女兒上學忘帶課本,被老師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沒人回應
    ,被老師點名批評,爸爸回答後群裡沒人回應文文是一個十歲的女孩,現如今已經小學五年級了。但是文文的生活中無論大小事都是由自己的父母來操辦的,對於他而言,她並不會自己整理物品,加之文文的媽媽平時工作很忙,沒有過多的精力照顧文文。所以,文文生活中的瑣事都由爸爸來安排。有一天文文爸爸因為著急上班,將文文送到學校後就急急忙忙的走了,可是文文的爸爸前腳剛到單位,後腳一看手機就發現文文的班主任老師問自己在不在。
  • 寶寶溼著褲子回家,媽媽在群裡討說法,幼兒園老師的回覆引人深思
    如何融入集體並且好好照顧自己,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來說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寶貝,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即使是上了幼兒園也不具備基礎的自理能力,需要老師格外照顧。問題是,幼兒園一個老師需要同時照看十多個孩子,難免會有關注不到的地方,像吃飯、上廁所、穿衣服等事情,還是得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
  • 媽媽果斷地退了家長微信群,現在的微信群已經變質了!
    現在的孩子呢,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有什麼。然而,這個年代的孩子卻遠遠沒有以前活得那麼真實。近日,又是開學季,剛開學3天,一位媽媽卻果斷地退了家長微信群,如今的微信群早已腐壞變質了!小編不禁慶幸,幸好我們上學的那個年代沒有微信群,也沒有其它校通訊,上學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完全不用這麼操心,只要我們平常在學校不打架,沒有什麼大的過錯,老師就不會聯繫家長的。
  • 寶寶溼著褲子從幼兒園回家,媽媽找老師討說法,遭到家長霸氣回懟
    寶寶在幼兒園受到委屈後,媽媽首先想到的是質問老師,"為什麼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通常老師也會表示自己的歉意,但有的老師和家長也會發出質問,"自己的孩子沒有帶好反倒怪老師?"看到女兒溼著褲子回家,媽媽在群裡討說法被家長霸氣回懟王女士的女兒今年4歲,正在上幼兒園。
  • 當老師讓孩子帶一種蔬菜來上學,男孩帶來的「蔬菜」,回頭率超高
    但父母不是把孩子送去上學就完事了,幼兒園老師常常布置一些親子作業,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完成,比如手工作業、觀察作業等等,很多家長對此頗有微詞。當老師讓孩子帶一種蔬菜來上學幼兒園剛開學沒多久比如老師讓帶金魚,孩子聽成了「鯽魚」;老師說的是帶一把凳子,結果孩子帶了一把「豆子」……那麼應該怎樣避免這樣的「烏龍」呢?01在家長群裡詢問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加入家長群,老師有時候會在裡面發布通知,家長要注意看消息。如果對孩子的作業有疑問,可以直接在群裡詢問其他家長。
  • 4歲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家長不服討說法,園長:老師不是保姆
    導讀:4歲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家長不服討說法,園長:老師不是保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孩子被幼兒園勸退,家長不服討說法,園長:老師不是保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娃穿溼褲子回家,媽媽在群裡霸氣討說法,幼兒園老師回復值得深思
    孩子穿溼褲子回家,媽媽在群裡霸氣討說法仔細一問才知道,女兒下午尿了褲子,而老師竟然也沒發現,女兒就這樣穿著溼噠噠的褲子過了一下午。李女士聽後十分生氣,幼兒園裡那麼多老師,怎麼連孩子尿褲子都沒發現,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於是在班級群裡直接就厲聲地責問老師。
  • 有經驗的父母都會給娃準備「全家福」帶上
    01 幼兒園要求孩子帶全家福的用意9月是個開學的月份,不少孩子從新開始了學校生活,也有一些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到校園生活,比如孩子剛剛開始上幼兒園。所以最近有網友在網上說到,自家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上學,老師開學第一天就要求孩子帶一張全家福去到學校,且最好是家裡人全部都在的照片。
  • 幼兒園老師讓寶寶帶張「全家福」,不是老師為難人,而是為了安全
    文/璇璇說育兒寶寶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被父母送到幼兒園,送到幼兒園之前父母一定會比較擔心孩子剛去幼兒園會不會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平時孩子在家吃飯都需要家長追著攆著的喂,也會擔心孩子換了一個環境之後還能不能睡午覺睡得舒心。
  • 孩子被4家幼兒園勸退,寶媽討說法反被打臉,做好入園過渡很重要
    ,寶媽向老師討說法反被打臉生活案例:同事小劉最近被孩子的事情搞得是焦頭爛額,因為自己給孩子找了4家幼兒園,可最後孩子都被勸退了。小劉都愁壞了,我們問她什麼原因孩子被勸退,小劉低著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跟我們說起了前因後果。原來小劉的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在家的時候還算聽話,原本以為孩子到了幼兒園肯定會受老師的喜歡,可是誰知道沒上幾天,老師就跟小劉說孩子不適合這邊的學校,建議小劉換所學校。
  • 幼兒園老師說出實話,微信群裡的家長回復,透露出父母的水平
    導讀:幼兒園老師說出實話,微信群裡的家長回復,透露出父母的水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老師說出實話,微信群裡的家長回復,透露出父母的水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剛上初一,就產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還厭煩老師,該怎麼辦?
    問題是:孩子剛上初一,就產生了不想上學的念頭,還厭煩老師,該怎麼辦?我首先想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一的孩子,已經是13歲左右了,一般人會簡單的認為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等這段時期過去就好了。我認為這樣的話其實是錯失了一個讓孩子清晰的有自我主體的機會。
  • 親子共學團微信群服務
    在家上學聯盟現在推出親子共學團微信群服務,提供在家教育及親子教育經驗交流、資源分享、同城玩伴,以及基本會員信息註冊服務。歡迎大家加入。為提供更緊密有質量的服務,我們收取100元每人每年的微信群服務費。許多父母在試圖了解在家上學或者更好的親子教育。孩子即使在學校,這些父母也知道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基。
  • 寶寶上幼兒園3天沒拉粑粑,媽媽討說法,老師解釋後寶媽連忙道歉
    家長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孩子的成長,假如寶寶出了什麼問題,父母一般都是最心急火燎的,現在幼兒園相關的負面事件又頻頻出現,這讓廣大家長不由得繃緊大腦的那根弦。睿睿媽最近就親自經歷了這樣一件事。睿睿今年3歲半,開始上幼兒園了。
  • 我一句話被班主任踢出了微信群,其他家長、孩子會怎麼看我?
    開學時,孩子班主任會在班級門上或者牆上貼一個二維碼,讓家長掃一掃進班級群,有什麼事情在群裡通知,但是也要求家長不要亂發廣告,討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孩子的家長都應該知道老師建群主要是通知班級活動,有什麼事情通知一下比較方便,一般要求家長不必回復,以免刷屏,其他家長要爬好長樓才能看到班級消息。
  • 為啥孩子一畢業就退出家長群?回答:群裡的「汙垢」我受夠了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今信息通訊高度發達,相信每個人都有幾個甚至多個群聊,但家有孩子的父母,家長群一定是重點關注對象。可家長群卻並不招人愛,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畢業後,第一件事就是退出家長群。問及原因,他們的回答也略顯無奈:群裡的「汙垢」讓人受夠了。為啥孩子一畢業就退出家長群?
  • 4歲孩子溼著褲子回家,媽媽在家長群裡討說法,老師:我不是保姆
    導讀:4歲孩子溼著褲子回家,媽媽在家長群裡討說法,老師:我不是保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歲孩子溼著褲子回家,媽媽在家長群裡討說法,老師:我不是保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那些沒帶全家福的孩子——道德與法治「家庭的記憶」教研札記
    第二張是有四五十人的大全家福。「這麼多家人啊,那我要考考你是否都認識」,老師點了照片中的幾個人問,學生流利地回答。接著,老師請同學拿著各自的全家福給同桌介紹自己的家人。我注意到有孩子似乎沒有帶全家福。箇中原因複雜,也包括了人們對婚姻家庭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因素,學界一般不將其視為簡單的負面現象。百年好合是幸福的,同床異夢貌合神離或許還不如好合好散。研究表明,吵而不離未必對孩子更好,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基本上沒有長期的影響。單親家庭的孩子與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沒有顯著差異。所謂「問題家庭」「問題孩子」的標籤是一種汙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