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幼兒園開學,家長好不容易將家裡的「神獸」送進了園內,心想著終於解放了,可沒想到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卻讓不少家長感到鬧心——帶一張近期的全家福。
幼兒園讓孩子帶全家福這件事讓很多家長很不理解,覺得全家福和孩子上學又沒什麼關係,難道其中有「貓膩」?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趙女士的女兒玲玲是今年9月份剛剛入的幼兒園,等到入園一周後,玲玲迎來了第一次「家庭作業」,那就是要求孩子和家長拍一張全家福。
當得知女兒的這項作業後,趙女士不免有些擔心起來,一方面她覺得家人的照片最好不要讓外人持有,另一方面是擔心老師是不是像「畫車標」一樣來摸底調查家庭情況,因此而區別對待孩子。
為了弄清楚自己的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趙女士在家長微信群裡向老師討說法,結果老師的回答讓家長們直呼暖心。
原來,學校要求學生帶全家福並非是存在私心和貓膩,主要有以下作用,都是為了孩子著想——
想必大家都看到過孩子在幼兒園門口被騙的新聞,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有時看著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老人卻是拐走孩子的人。
如今,孩子上幼兒園都需要家長接送,即使是坐校車,也需要家長將娃送到固定的站點,放學後再到固定的點接回家,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給了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從而冒充家長行拐。
另外,接送孩子的家長有時候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有時是爸爸媽媽,有時是爺爺奶奶,所以在開學季,老師為了能記住新生的家長,都會索要一張全家福,通過長時間觀看,自然會在腦海當中留下印象。
這樣看到不熟悉的人來接孩子,就自然不會讓娃別接走。從而避免了有人冒充家長接走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的安全。
安全教育是兒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會被家長們忽略。生活中危險的情況不勝枚舉,父母們還需讓孩子有安全意識,防患於未然。
這一套《兒童自我保護 安全教育繪本》主要從「防誘拐」、「公共場所安全」、「生活安全」、「防侵犯」4個方面入手,一共包含有20冊,內容豐富又相當實用,堪稱一套經典的兒童安全教育教科書。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講故事比記守則更適合,繪本精準模擬日常生活中高發的危險情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年幼的孩子自己可以理解。
其次,繪本字太少,家長要自己發揮補充,字太多,孩子沒耐心聽完,而本系列的文字,達到了文字與畫面平衡狀態,通過有張力的圖畫,簡單的語言,吸引娃反覆閱讀的同時,將安全知識內化到孩子的安全體系內。
另外在每冊安全繪本的開頭,設置了「寫給父母的話」,先教會父母如何給孩子講安全要點;在書後,還有互動小遊戲,既充滿樂趣,同時也能鞏固安全知識。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身為家長最關心的事情,也是父母努力的初衷,所以,兒童的安全問題更不容忽視,而套繪本就十分適合親子攻讀,讓娃提高安全警惕性,平安的長大。
其實,幼兒園並並沒有家長想的那麼腹黑,也沒那麼多「潛規則」,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孩子,家長們還需多溝通,多理解。另外,讓娃帶全家福除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外,還有其他用處。
1、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每當幼兒園開學,整個園內都是一片「哭聲」的海洋。對於孩子來說,面對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再加上身邊沒有父母的身影,多少都會產生恐慌、焦慮、不安的心理。
若是有一張全家福掛在教室內,孩子便可以以此作為情感寄託,從而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同時也能藉助這種方式緩解陌生地域和人群對其產生的焦慮影響,從而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2、主題課程需要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實際上就是找了一個老師幫自己看孩子,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課程,但其實這是父母對幼兒園的最大誤解。
在幼兒園裡,孩子也需要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其實不乏有《我愛我家》的課程,所以,通常都會讓娃拿出全家福跟大家分享,從而進一步認識家人,並了解家的含義,知道家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稱呼親人,如何對待親人等。這其實也是從教育孩子的角度而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