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大團隊提出提高MEMS陀螺儀性能新法—新聞—科學網

2020-12-13 科學網

 

微機電系統(MEMS)陀螺儀是測量旋轉結構角速度的一種重要慣性傳感器,在制導、定位和運動控制等領域有廣泛應用。為了提高陀螺儀系統的靈敏度,近日,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梁峰帶領的科研團隊對「MEMS陀螺儀的動力學特性」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發現採用壓電薄膜可大大提高陀螺儀的靈敏度。該研究成果將為今後MEMS陀螺儀的理論研究和設計改進提供新的思路和技術儲備。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機械科學》雜誌。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不斷研究各種微陀螺儀並做了很多改進,但是基於環形陀螺儀的性能提升大多集中在設計、加工工藝和材料改進上。梁峰介紹說:「目前,國際上對環形陀螺儀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較少,很少有從動力學角度考慮這種系統中非線性對陀螺儀靈敏度的影響。已有的部分文獻雖然對系統的控制方程進行了簡化處理,但是沒能從全耦合方程出發研究陀螺儀感應方向的響應問題。」

針對陀螺儀靈敏度動力學研究的空缺,梁峰及其科研團隊深入研究了陀螺儀系統各種共振情況下的動力學問題。他們通過能量法推導旋轉圓環結構的能量表達式,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陀螺儀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方程。基於無量綱的動力學方程,他們分別對系統進行線性特性分析和非線性特性分析,通過方程解析求解和數值仿真,深入探討其動力學響應問題。團隊成員梁東東表示,「以動力學的角度研究陀螺儀靈敏度尚且『無人問津』,我們的研究將為提高陀螺儀的靈敏度提供全新的思路,努力填補研究的空白。」

據了解,團隊提出了一種改進的MEMS振動環陀螺儀的設計方案,在環周面上加上一層壓電薄膜,以改善陀螺儀的剛度。他們通過數值算例發現,採用壓電薄膜可以大大提高陀螺儀的靈敏度。

另外,他們還研究了由於周期壓電電壓導致陀螺儀剛度周期變化而引起的參數振動,利用多尺度法得到了系統的穩定性區域,分析了壓電電壓對系統穩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附加的壓電薄膜還可以通過產生參數共振來提高陀螺儀的靈敏度。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jmecsci.2020.105915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高端MEMS固體波動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據國外研究者分析,按MEMS陀螺不同的工作原理、技術方案、加工工藝的可能組合選擇方案達2000種以上。同時,系統技術的進步和工藝水平的提高,也給MEMS慣性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MEMS慣性儀表的性能在很短的幾十年內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並不同程度得到廣泛應用。其中,消費用MEMS陀螺大多採用傳統的音叉結構,無法滿足高精度,特殊環境下的應用需求。
  • MEMS陀螺儀工作原理及創新應用
    當三軸陀螺儀加上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形成六軸的運動傳感器之後,基本上可以檢測到所有形式的運動,包括速度、方向、位移等參數。「物體的運動無外乎六種,X、Y、Z三個方向的位移和X、Y、Z三個方向的轉動。這六種運動方式組成了物體完整的運動軌跡。」 Invensense移動產品事業部副總裁姜正耀表示。如果在六軸運動傳感器上加上電子羅盤,則在檢測運動軌跡的同時還可以修正絕對位置,實現完美的物體運動軌跡跟蹤。
  •  mems加速度計的性能解答(六)
    打開APP  mems加速度計的性能解答(六) 發表於 2020-04-16 16:31:19 mems加速度計的性能解答 線性度  線性度主要是為了使加速度計有較好的線性輸出,即MEMS晶片輸出的電壓值(模擬或數字)與晶片受到的加速度值成正比。
  • 三軸陀螺儀炙手可熱
    三軸陀螺儀(Gyroscope)及其多功能組合(Combo)元件銷售量將強勁增長。YoleDeveloppement研究報告指出,在消費性應用需求成長的驅動下,三軸陀螺儀及其多功能組合元件的銷售額,將從2011年的4億5,800萬美元,擴大到2017年的15億7,000萬美元,成長將近四倍,年複合成長率(CAGR)亦高達22.8%。
  • 手機中的三軸陀螺儀工作原理
    iPhone 4是世界上第一臺內置MEMS(微機電系統)三軸陀螺儀的手機,可以感知來自六個方向的運動,加速度,角度變化。每一次iPhone產品的的發布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全新的應用。iPhone 4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三軸陀螺儀應該是iPhone 4在硬體配置方面的一大亮點了。
  • 手機中的三軸陀螺儀工作原理概述
    三軸陀螺儀應該是iPhone 4在硬體配置方面的一大亮點了。  一、三軸陀螺儀工作原理  三軸陀螺儀:同時測定6個方向的位置,移動軌跡,加速。 單軸的只能測量一個方向的量,也就是一個系統需要三個陀螺儀,而3軸的一個就能替代三個單軸的。3軸的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可靠性好,是雷射陀螺的發展趨勢。
  • 科學家提出用剪切促進晶體生長新法—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提出了利用剪切驅動的封閉系統恆溫結晶方法,為簡單、高效合成高質量的單晶提供了新思路。 製備高質量且粒徑尺寸合適的單晶,在有機合成以及製藥等相關行業至關重要。高質量的單晶生長通常需要數小時至數天,且在此期間要避免外界環境擾動。基於傳統的結晶學理論,機械攪拌和剪切流容易引起二次成核,不利於晶體的生長。
  • MEMS陀螺儀的性能參數及應用
    這些參數是評判MEMS陀螺儀性能好壞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決定陀螺儀的應用環境。解析度是指陀螺儀能檢測的最小角速度,該參數與零角速度輸出其實是由陀螺儀的白噪聲決定。這三個參數主要說明了該陀螺儀的內部性能和抗幹擾能力。對使用者而言,靈敏度更具有實際的選擇意義。測量範圍是指陀螺儀能夠測量的最大角速度。
  • 首款三軸陀螺儀遊戲 Gun Range正式上線
    三軸陀螺儀應該是iPhone 4在硬體配置方面的一大亮點了。    那麼什麼是三軸陀螺儀呢?簡單的說來就是3D版的重力感應,iPhone 4現在除了可以感應手機左右的晃動以外還能感受到前後的傾斜,這對於未來遊戲或者軟體的設計來說又提出了新的概念,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看見更多的基於陀螺儀的應用。
  • 三軸陀螺儀與加速度計如何輔助Iphone定位的
    去年的6月8日,偉大的蘋果公司發布了最新一代iPhone 4G,這款新機器有很多硬體方面的升級,其中對遊戲玩家來說來說,最大的一個「三軸陀螺儀」!第一次聽說這個「三軸陀螺儀」是前一段時間,偶爾發現有Apple玩家測試Ipod Touch的定位功能,具體詳見「不同行動裝置的定位偏移問題」。 感覺很新奇–因為Ipod touch 無GPS也能夠實現定位,特地研究了一下。
  • 超機訪問:街頭眾人體驗三軸陀螺儀應用
    本期節目主持人小文把蘋果iPhone 4上新加入的三軸陀螺儀應用帶上了街頭,我們來讓眾人來體驗一下這項技術到底是什麼感覺。    目前只有一款名為Gun Range的射擊遊戲支持蘋果iPhone 4加入的三軸陀螺儀。為了讓體驗者在體驗的時候有所區別,我們同時還找來了一款和Gun Range類似,未加入三軸陀螺儀的應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家對於這兩款遊戲的評價如何吧。
  • 解析:iPhone 4中的三軸陀螺儀為何物
    楔子:    陀螺,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那個陪伴在我們孩童時代的傳統玩具,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消遣與嬉戲的最佳伴侶。無論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還是南方熱鬧喧囂的廣場,陀螺已成為孩童們一種共同的語言。,更多的則是關注網路遊戲、大型街機等新興產物,而傳統的陀螺只能夠停限於孩童時代,並沒有成為現在的主流。
  • 酸性電解水析氫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據鄧德會介紹,研究團隊2015年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實現通過MoS2晶格限域金屬雜原子來調控面內惰性硫原子的催化活性。能夠有效提高MoS2的面內HER活性,但也不可避免地過度活化邊結構,導致邊結構硫位點吸附氫過強。
  •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三軸陀螺儀基本技術原理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16-10-25 11:17:45   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一定的外在力矩作用下,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
  • 詳解三軸陀螺儀的技術原理
    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一定的外在力矩作用下,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這就是陀螺的旋進(precession),又稱為迴轉效應(gyroscopic effect)。  我們現在常接觸的便是電子式的陀螺儀,有壓電陀螺儀,微機械陀螺儀,光纖陀螺儀,雷射陀螺儀等,並且還可以和加速度計,磁阻晶片,GPS,做成慣性導航控制系統。
  • 李良團隊成功研發可反覆加密解密的隱形墨水—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2日上海訊(記者黃辛)提起「隱形墨水」,人們首先會想到諜戰片裡用來傳遞情報的特工,用特殊的方式讓秘密消失或復原。
  • 中科院團隊斬獲ICCV 2019無人機目標檢測冠軍—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團隊斬獲ICCV 2019無人機目標檢測冠軍在ICCV 2019的「視覺遇上無人機:挑戰」(VisDrone 2019)挑戰賽上,雲從科技研究院與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葛仕明團隊獲得了Task3「單目標跟蹤挑戰」(SOT)的冠軍,並刷新了此項目的世界紀錄。 雲從科技孵化自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此次參賽VisDrone 2019,與葛仕明團隊組成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以下簡稱聯合研究團隊)。
  • 默默耕耘在陀螺與慣性導航系統研究領域
    在探索科研、奉獻科研的道路上,範耀祖和他的研究團隊推動了陀螺與慣性導航系統的發展.為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做出了貢獻。在北航任職自動控制系慣性導航教研室主任期間,他主要從事陀螺儀理論與製造,慣性導航系統,組合導航系統等領域的研究,他的團隊並培養出100多名碩士、20多名博士,博士後。1958年,範耀祖參加了我國第一架無人機的研製。後來,在林士鄂教授的主持下參與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液浮陀螺儀樣機、動調陀螺儀及其後繼產品的研製。
  • 3軸陀螺儀傳感器和3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3軸陀螺儀傳感器和3軸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8-03-19 10:11:00 其次,在硬體和應用工程師之間有一個普遍(但錯誤)的假設,即大多數傳感器提供相似的性能水平,因此通常來自傳感器的數據不能滿足他們的應用需求。 一般集成進消費產品的運動檢測傳感器包括3軸陀螺儀、3軸加速度計和3軸地磁傳感器。在運動跟蹤和絕對方向方面每種傳感器都有自己固有的強項和弱點。最近,傳感器「融合」正在進入廣大消費產品,成為一種克服單種傳感器弱點的有效方法。
  • 淮建軍提出測量生計資本交互作用互補替代分析法—新聞—科學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