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啞女賣刀,她不能說話,無法用富有誘惑力的廣告語宣傳自己的產品。於是她就在大庭廣眾中當場演示刀的鋒利。她把刀擱在鐵絲上,一瞬間,細鐵絲分為兩截,而刀刃無損;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鐵絲轉眼間被分成數截,但刀刃鋒利如初。啞女雖未說一句話,但她的攤位前排起長龍,人們爭相購買她的菜刀。顧客們眾口一詞:「好就好在她是通過自己的動作來說話,令顧客信服。」
啞女賣刀如此,我們寫作文也是這樣。作文時我們把人物的一舉一動細緻描寫,寫出人物具體動作,那麼所寫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 活起來。
怎樣把人物的動作寫具體呢? 這就要求我們用準確的動作詞來寫人物的活動過程,把人物的大動作分解成一個個連貫的小動作,用慢鏡頭的方式一一描繪出來。
動作描寫概念:
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 叫做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範圍:
動作描寫的範圍很廣。諸如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生產勞動時的動作,文娛體育中的動作,軍事活動時的動作,無所不可。但是,無論描寫何種動作,其目的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服務。因此,動作描寫切忌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為描寫而描寫。 要力求避免東鱗西爪,雜亂無章,動作游離於人物性格之外;還要防止動作相仿,陳詞 濫腔,表現不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動作描寫,還常常善於選擇人物行動的特定場景,在濃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獨具一格的人物動作,以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動作置於尖銳的衝突、鬥爭的漩渦之中來進行刻劃,則往往更能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怎樣寫好動作描寫?
有位同學寫了「豬八戒到河邊喝水」這個情節。這樣寫太概括,太籠統,動作不具體,因而不生動。
在老師的指導下他修改為: 「豬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邊,也不管水黑不黑、髒不髒, 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張開大嘴就『咕嚕咕嚕』喝起來。」
這裡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來」 等一系列動詞把豬八戒「渴不擇水」的喝水動作具體描繪出來,因而形象生動傳神。
在寫作文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寫出一個人做事情時的動作。如實地寫好一個人的動作,才能夠把人物寫活。老師說的話是有道理的。描寫人物的動作,寫出人物是「怎樣做的」是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學會在作文中細緻地描寫人物的動作,那麼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那麼,怎樣寫好人物的動作呢? 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寫出連貫的動作
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進行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地動作構成的。 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徵的動作,一一進行敘述,那麼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有些同學認為人物動作難寫,原因是人物的動作往往是一閃而過,既難觀察又難描寫。其實,再複雜、連貫的動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觀察和描寫時,如果把動作分解成若干步驟,一步一步仔細觀察,並選擇恰當的動詞一步一步地描寫,就不難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離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地往前湊。他手打著哆嗦,還沒等點著爆竹芯,嚇得扭頭就跑。
這個片斷中的一連串動作可以分解為三步:
1、把爆竹放在地上;
2、伸長胳膊往前湊;
3、手打哆嗦,扭頭就跑。
可以用「放到、伸長、湊、打哆嗦、跑」等五個動詞,準確地描述出這幾個連續動作, 既具體地寫出了「他」放爆竹的經過,又生動地表現出「他」 膽小、謹慎的性格特點。
(二)準確運用動詞描寫人物行動
這裡的「準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符合生活實際。 這是把行動寫具體的首要條件。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行動的特點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環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的。寫好人物的舉止動作,能更好地表現人物鮮明個性與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景陽岡》一文中描寫武松打虎那一節,通過劈下來、抱起、跳、退、丟、揪、 按、踢、揪住、只顧打等一系列動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寫得非常具體生動。
因此,在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使用詞語,精選動詞,力求把人物的動作寫得準確、具體、鮮明,這樣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形象,逼真地寫出來。
很簡單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動,和女學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沒喝到一口水,此時吃起西瓜的行動與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這就提醒同學們,在描寫人物行動時,務求做到「準確」二字——抓住人物行動的特點寫,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特點寫;實事求是,人物是怎麼做的,就怎麼寫,真實地反映生活實際
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表現人物的品質
我們常說:「行動從思想中來」 ,就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每個人 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心世界。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 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而更重要 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2、寫人敘事中穿插寫
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體的事件中寫人物的動作,也就是說在敘事過程中,需要表現人物某方面的特點或品質時,可進行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人物通過典型的、細緻的動作描寫,更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3、要分步寫清楚
在對人物動作進行細緻觀察後,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過程寫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動的每個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具體,這樣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層次清楚。
習作訓練
一、依據訓練內容提示的中心句,展開情節,刻畫人物的動作,把內容寫具體。
例如1:中心句:小松開始爬竿啦。
寫具體:小松開始爬竿啦。只見他縱身一躍,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會兒,他就爬到了竿頂。多高興啊,他笑著向下張望。
例如2:中心句:小紅走出教室,奔向雨中
寫具體:小紅走出教室,站在走廊裡,抬起頭,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縮起胳膊, 踮起腳,向雨中奔去。
例如3:在放學的路上,我看見一位盲人老爺爺慢慢地向前走著。
寫具體:在放學的路上,我看見一位盲人老爺爺一隻手拿著竹竿, 不停地敲打著地面, 兩隻腳小心地向前挪動著。
訓練一:媽媽開始做飯啦。 訓練二:奶奶在給花澆水。
訓練三:小芳低頭畫圖畫。 訓練四:小明認真寫作業。
二、讀讀下面一段話,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著書包走進學校,看見寫字課代表正在教室門口檢查同學們的寫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著自己的頭, 轉身就往家跑。「小磊,怎麼又回來了?」媽媽問。他也顧不上回答,三步並作兩步奔回自己的房間。屋子裡亂糟糟的,連被子還沒疊呢。「毛筆,毛筆! 」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屜,總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筆和墨,可涮筆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課回來,他用瓶子撈魚,放在窗臺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撲鼻而來。原來瓶子裡的魚死了,已經泡了好幾天了。小磊趕忙把臭水連魚一塊倒掉,抄起桌上的筆墨,夾著瓶子奔出家門。屋子裡柜子張著嘴,椅子翹著腿,抽屜伸著舌頭,都在責罵小磊不把它們放好。小磊冒著滿頭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責備自己。等他氣喘籲籲地跑進校門時,校園裡早已鴉雀無聲 了。
三、思考:徐新踢足球的連貫動作是按哪三個環節敘述的?劃出描寫徐新踢球的動詞, 並體會為什麼用得確切生動。
放學後,操場上沸騰起來了。我跑去一看,啊!一場小足球賽正在緊張地進行哩! 只見徐新同學腳下生風,帶球左閃右躲,直奔對方球門。突然一個隊員衝過去阻攔,只見徐新用右腳把球一點,猛地一停,又用腳把球往左輕輕一撥,晃過對方。然後,飛起 一腳,小足球飛進對方的球門了。
四、讀下面一段話,劃出寫人物動作的詞語,想一想,這些動作反映了人物什麼樣的心理狀態?
每當我看到那兩隻小兔子甜美地大口嚼著我們採來的青草時,心裡真美極了。常常 情不自禁地蹲在兔籠邊,看個不停。有時甚至把兔子抱在懷裡,一手餵草,一手給它捋毛,有時還把臉貼在兔子身上。
(圖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