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文娛 Erech
2017年,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橫空出世,三年後的如今,奇幻的愛情故事在動畫的領域再一次上演,目前已經播出三集,集均播放量近千萬,看來「夫人團」們還是能打的。
除《戀與製作人》之外,正在熱播的遊戲IP改編動畫還有《沒出息的陰陽師一家2》和《百鬼幼兒園3》,再加上即將播出的《大話之少年遊》,遊戲IP改編動畫在動畫市場中似乎越來越多見了。
三文娛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由遊戲IP改編而來的國產動畫有如下35部。
(表格中並未統計動畫續作)
從表格上也能看出遊戲IP改編動畫在多年的發展之中所形成的趨勢。
首先,由早期粗放式的同人製作轉變為更正規的官方製作。
早期動畫如《我叫MT》、《啦啦啦德瑪西亞》等都並非官方授權動畫,而是網絡同人自製動畫。這類自製動畫畢竟出身草根,能快速抓住觀眾想看的點並融入網上的熱梗,但從前期的製作上看也明顯可見捉襟見肘之處,在後期動畫紅火之後,《我叫MT》反而陷入針對「我叫MT」這一IP的另一場版權鬥爭之中,《啦啦啦德瑪西亞》也經過了重新包裝,「升級」為原創IP《超神學院》和《雄兵連》。之後的動畫作品更加正規化,即使是同人動畫也是官方授權同人動畫。
另外,動畫也越來越成為遊戲IP宣傳的重要手段。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改編為動畫的往往是較為經典的遊戲IP,這些遊戲IP在遊戲開服多年後積累了一定粉絲基礎才開始啟動動畫改編計劃,目的是進一步擴大IP的知名度,通過動畫來延展IP價值,或者起到招攬新玩家喚回老玩家的作用。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動畫存在本身就是新遊戲的大型宣傳片。
2019年播出的短篇動畫《仙劍奇俠傳幻璃鏡》雖冠有「仙劍奇俠傳」這一名號,但本質上與《仙劍奇俠傳》系列遊戲只有世界觀相同,更像是仙劍IP旗下另一款手遊《幻璃鏡》的宣傳片。2019年播出的另一部動畫《夢幻書院》以《夢幻西遊》中的可選角色為主角,但從內容上看,更接近於《夢幻西遊》系列遊戲的新手遊《夢幻書院》的大型宣傳片。今年5月開服的《一人之下》手遊,除了在動畫《一人之下》中植入廣告之外,還單獨做了6集泡麵番來關聯《一人之下》原作和《一人之下》手遊內容。而近期的《最強蝸牛之不速之客》更是將廣告做到極致,在6月26日遊戲開服當天播出,用30集日更小故事來進行不間斷轟炸式宣傳。
相比其他遊戲,《最強蝸牛》是完完全全的新IP,但是靠猛烈的營銷攻勢也在當下的遊戲市場闖出一片天地。遊戲與動畫本身在受眾上就有一定重合之處,可以預想的是,未來會有更多新IP會利用定製動畫進行宣傳。
動畫面向的群體更為細分化,並且有更強的目的性。
遊戲《穿越火線》在近期出的兩部官方動畫風格截然不同且目的明確。以《穿越火線》遊戲中人物為主角,講述他們之間故事的正劇向動畫《穿越火線:幽靈計劃》是面向大眾的「CF大影視圈」的一部分,除動畫外,「大影視圈」還包括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和未來的電影;動畫《槍娘》則完全面向深度二次元,將《穿越火線》中出現過的槍械娘化,實現「漫遊聯動」,用可愛的美少女加深槍械與玩家的情感連接,在動畫播出之後,「槍娘」還作為高級槍械在遊戲中出現,也能讓對「槍娘」感興趣的二次元粉絲為了美少女而進入遊戲。
與之類似的是,《劍網3》的動畫計劃中除了針對粉絲的惡搞向動畫《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之外,還有與繪夢動畫合作的正劇向動畫大電影,完全覆蓋粉絲和大眾兩類人群。可見相比過去的混沌生長,現在的動畫更具有計劃性,更有明確的目標。
不過動畫對IP本身的價值還要具體分析各大不同案例的不同之處,或許能對未來的遊戲IP改編動畫提供經驗。
案例一:《戀與製作人》——質量不低,但很難讓所有「夫人」都滿意
先來聊一聊正在熱播的《戀與製作人》動畫版,相比過往的中日合拍動畫,《戀與製作人》在團隊選擇上和實際質量的把控上已經稱得上良心了。由過去曾出品過《多羅羅》、《冰上的尤裡》、《異獸魔都》等動畫的mappa製作,杉田智和、柿原徹也、小野友樹等人氣聲優負責日語版配音,劇情高度還原、保留人物高光、畫面也可圈可點……可見遊戲出品方對動畫版是充滿期許的。
不過從數據上來看,《戀與製作人》集均近千萬的播放量雖說在新作中還算不錯,但仍遜於那些老牌3D動畫,在騰訊動畫榜單上始終在20名左右徘徊;而且近期動畫對手遊數據的提升並不算非常明顯,根據數據平臺七麥數據顯示,近半個月以來,《戀與製作人》在ios遊戲免費榜上從原本的300開外最高升至100名左右,目前又降至300左右——雖然已經是一年來的最高峰,但和2018年巔峰期長期位居前十還是不能比,更何況近期還有遊戲第二季加成。
作為主打戀愛的作品,動畫《戀與製作人》在改編之初也提取了原作中最吸引人的元素,如李澤言暫停時間救下女主角、周棋洛與女主角的薯片之約。從彈幕中就能一窺粉絲的興奮,但第一人稱戀愛遊戲到底是和第三人稱動畫代入感相去甚遠,遊戲中是「我」來經歷這一切,而動畫中是「她」,這大大降低了代入感,使原有玩家轉而對畫面、劇情等有著更高的要求。
再加上《戀與製作人》動畫版12集的篇幅是不能將遊戲中男主角們的魅力完全展現於動畫的,因此現在開播三集,就已經有針對主要角色戲份刪減而產生的埋怨之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目前影響力日趨下滑拉新效果並不顯著的《戀與製作人》遊戲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那些對四名男主角抱有愛戀之心的重氪大佬們,如果後期劇情不能穩住,可能會迎來更大一波吐槽之聲。
案例二:《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同時打造「劍網3」、「沈劍心」、「郭煒煒」IP
粉絲向動畫《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對於大眾來說可能是不明所以的惡搞動畫,但對現有粉絲來說就顯得相當成功了。
《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以輕鬆惡搞的方式講述了稻香村保安沈劍心初入江湖的經歷,使用了大量只有《劍網3》遊戲玩家才懂的梗,例如純陽「腎虛」(指純陽派角色經常會出現內力不足的問題),萬花生發(萬花谷角色都擁有一頭飄逸的長髮)等,本來在遊戲中一本正經的角色在動畫中都帶上了喜劇光環,比如原本仙風道骨的純陽掌教李忘生在動畫裡也熬上了雞湯……僅在B站一個網站,兩季播放量總計達到1.3億,評分分別為9.8分和9.6分,可見玩家是認可這一動畫的。
不過也僅有IP大、同人市場廣闊的遊戲才能做純粹的粉絲向動畫。《劍網3》誕生已近十一年,用戶總數達到一億,經過多年的IP開發,遊戲IP已經延伸至各個領域,有小說、漫畫、舞臺劇、各類衍生品,甚至還有粵劇。在網際網路的社交平臺中,「劍網3玩家」已經成為團結、具有創造力的獨立文化群體,更高的消費力,更強的玩梗能力是他們的特徵。
因此相比較可能會有風險的大眾向動畫,《劍網3》選擇優先擁抱核心玩家。通過與遊戲玩家打成一片的方式增強老用戶粘性,再經由玩家創作的同人內容反哺IP形成良性循環,動畫與其說是宣傳,不如說是對老玩家的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在擴大《劍網3》遊戲本體影響力的同時也在打造《劍網3》系列製作人郭煒煒個人IP。「沈劍心」這個名字出自郭煒煒的遊戲ID,他曾頂著這個名字在遊戲中多次出現。作為《劍網3》玩家人人喜愛,甚至一不留神能被送「出道」的製作人,讓他成為動畫的男主角,讓他經歷遊戲玩家們共同創造的梗,進一步拉近了遊戲與玩家之間的關係,甚至在玩家為他打榜時會產生與追星類似的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情感連接讓玩家更無法割捨《劍網3》這樣灌注自身情感的遊戲。
(郭煒煒力壓肖戰C位出道)
案例三:《軒轅劍:蒼之曜》——優秀的彩蛋片,失敗的宣傳片
《軒轅劍:蒼之曜》是老遊戲IP《軒轅劍》的第一部動畫番劇,於2018年在東京電視臺播出,雖然片中埋下的彩蛋能打動部分老玩家的心,但無論是動畫本身還是所起到的宣傳作用來說都是不太令人滿意的。
《蒼之曜》的故事內容並非取自《軒轅劍》遊戲,而是以遊戲《軒轅劍外傳:蒼之濤》中出現過的高人氣反派「七曜使者」展開創作的全新故事,遊戲中的主角桓遠之、車芸在動畫中作為背景人物出現,另外動畫中還出現了遊戲系列中的重要道具「軒轅劍」與「天書」,劇情細節如黑火盔甲的由來還與遊戲本體進行補充,這些埋藏在劇情中的彩蛋能讓原作遊戲粉感受到編劇團隊的誠意。但或許是主創試圖降低受眾的年齡層又或者中日雙方創作理念不同,主人公老套的多角戀愛故事消解了《軒轅劍》IP本身家國天下的情懷,最終無論是播放量還是口碑成績都只是一般。
更為遺憾的是動畫對手遊《軒轅劍:蒼之曜》並沒有起到太多宣傳作用。手遊《軒轅劍:蒼之曜》擁有和動畫相同的時代背景,機關術、天書等也與動畫設定一脈相承,但僅在2018年年底動畫播出期間進行了一次內部測試,下一次測試居然等到了2019年9月,而在那之後,再沒有手遊《蒼之曜》的消息。原本動畫就口碑平平,到了一兩年後熱度已消失殆盡,誰還記得有這麼一個手遊呢?
(曾位居taptap預約榜前列,如今榜上無名)
案例四:《穿越火線:幽靈計劃》——槍戰精彩故事欠缺
2019年7月,改編自《穿越火線》的動畫《穿越火線:幽靈計劃》開播。作為《穿越火線》的首部3D番劇,《穿越火線:幽靈計劃》本身繼承了《穿越火線》遊戲的不少內容,如遊戲人物刀鋒、蘭、靈狐、白狼等成為動畫主角,與遊戲使用相同的槍械,某些BGM相同……甚至部分場景都與遊戲地圖非常相似。只從動畫本身來看,製作水準不低,槍戰更是驚豔,炫目的打鬥場景能讓大多數觀眾滿意。
不過也同樣繼承了《穿越火線》劇情薄弱的特點,作為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穿越火線》,優勢在於各種模式下的戰鬥形式,不同裝備的應用和隊友間的配合,劇情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在原本沒有太多內容的情況下保持遊戲風格進行改編顯得有些困難,可惜動畫只做到了尊重原作,卻沒有做到良好的改編。《幽靈計劃》僅13集,精彩的部分都在槍戰戲上,文戲冗長枯燥且進度緩慢,原本在遊戲玩家中人氣極高的角色,在動畫中卻常常擺著一張撲克臉,無法顯示他們應有的魅力——僅在人物塑造方面,甚至比不上早期玩家參與自製的動畫《火線傳奇》。
再者就是原本主推的陳龍野錯過了漫遊聯動的最佳時機。原定《穿越火線:幽靈計劃》在2018年《穿越火線》十周年時上線,陳龍野作為《穿越火線》十周年限定角色在遊戲中通過活動獲取,同時他還在動畫中作為主要角色大顯身手,但可惜的是《穿越火線:幽靈計劃》上線延期了一年,消減了原本應有的漫遊聯動效應。另外這一新角色在遊戲和動畫中的塑造也令人困惑,遊戲中他的屬性是「跳舞」,遊戲勝利後嘲諷的舞姿拉了玩家不少仇恨,而在動畫中,他的人物塑造更傾向於熱血但頭腦不夠清晰的少年人,多次不聽從指揮行事讓觀眾火冒三丈——被力推的角色卻成為吐槽的焦點,不得不說在塑造上是有一定問題的。
雖說動畫的表現只是普通,但對於如今遊戲成績仍舊不錯的《穿越火線》而言,動畫只是「CF大影視圈」的一部分,電視劇和電影才是重頭戲。
(《穿越火線》在2020年6月榜單上仍舊位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