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草書講解之前,想先跟大家說明一個問題:在現代通行版本的《千字文》中,並沒有「律召調陽」這一句(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內容),而是「律呂調陽」,那麼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實早在2012年我國當代紅學泰鬥周汝昌先生就曾經公開發表過專門的論述,另外我也根據周先生的講解深入研究過這個問題,試圖從歷代書法家所留傳下來的《千字文》墨跡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前幾天也撰寫了一篇文章,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參閱,文章連結如下:
1、《「律呂調陽」還是「律召調陽」?你讀的《千字文》是對的嗎?》
2、《千古奇文《千字文》|周汝昌宣義(節選)》
下面我們就來學一下「律召調陽」這四個字的草書寫法:(左邊為草書,右邊為真書)
首先看這個「律」字:
寫法點撥:
①關於雙人旁「彳」的草書寫法,我們在講「往」字時曾經總結過,總共有三種寫法,這裡不再贅述,請大家參閱《學會草書「來」字,這些字就太容易了!》,在「律」字中簡化為「亻」算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情況,主要是為了方便跟「氵」旁的「津」字區別開:
②「聿」字的草書寫法是省略第二筆的長橫,第一筆橫折和第三筆短橫連起來寫成一個橢圓(也有的書法家會分兩筆來寫:橫鉤加一個向上的挑點,如懷素),然後寫中間的長豎,鉤上去之後連寫最後兩短橫:
下面看「召」字:
寫法點撥:
①在楷書中「召」字有三種寫法,主要是上部「刀」字的變化,一種是這裡智永的寫法(先寫一撇,再寫橫撇);第二種是跟我們現在的規範字寫法相同,只是橫折不出鉤(如下面顏真卿的「超」字);第三種是一點加一撇(如下面智永的「照」字):
②根據楷書寫法的不同,相對應的草書也就有三種寫法。對應第一種寫法,因為第一筆是撇,所以草書也是從撇開始,把所有的筆畫連起來寫,就是智永的寫法(一般情況下,「口」字在草書中可簡化為左右兩點,這裡智永把它簡化為一個小橫鉤);對應於楷書的第二種寫法,第一筆是點,草書也是由點開始,如懷素和孫過庭的「超」字;對應楷書的第三種寫法,草書也可以先寫橫折,第二筆撇寫成豎並與下面的口字連寫,如孫過庭的「紹」字和「照」字:
接下來看「調(調)」字:
寫法點撥:
①「言」字旁的草書寫法有三種,第一種就是這裡在「調」字中的寫法,省略中間的兩個短橫;第二種寫法跟現代簡體字偏旁的寫法相似,如孫過庭的「詞」字;第三種最簡單,就用一個豎提代表,如智永的「說」字:
②「周」字草書寫法,這裡智永省略了第一筆豎撇,當然也可以不省略(單獨書寫時一般不能省略),框裡面的部分先寫一豎,再寫兩短橫,下面的「口」字簡化為「マ」(這個符號在日文片假名中讀作「ma」),草書中這樣寫「口」也很常見,如「合」、「呂」等字:
最後來看「陽(陽)」字:
寫法點撥:
①雙耳旁「阝」的草書寫法可用「短橫+長豎」的連寫(像阿拉伯數字「7」)表示,如這裡的「陽」字;還有一種寫法就是用一個單耳旁「卩」代替,如懷素的「陽」字寫法:
②右旁「昜」的草書寫法很像簡體「湯」或「楊」右旁的寫法,但要注意最後的兩撇不要寫太長。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另外,「草書千字文」系列文章每篇均附有配套講解視頻,請關注我的百家號"仡夫愛寫字",進我的主頁在視頻版塊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