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肚彌勒佛的由來

2020-12-22 畫卷天心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佛之一,各大小寺廟裡都會有他的佛像,肥頭大耳,張口大笑,身穿袈裟,盤腿而坐,這就是典型彌勒佛的形象。深受百勝們的敬重與喜愛。只要信徒們誠心誦念「阿彌陀佛」名號,便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他笑迎來自四面八方的信徒,人們一見到他就會被他那坦蕩的笑容,所感染而忘卻自身的各種煩惱。

彌勒佛在少年時期,便跟隨釋迦牟尼四處傳道,雖然,途中飽受磨難,但彌勒佛總是笑呵呵的,令身邊的人無論在多麼困苦的情況下,都不會失去對修行的決心,最終,彌勒佛修成正果,列入佛位。

彌勒佛是天竺南部人,彌勒為姓,阿逸多為名,彌勒在古代天竺語中有慈和、祥善的意思,阿逸多則是無人能及、無往不勝的意思。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記載,他出生於古印度南天竺劫波利村大菠羅門家庭,屬一等貴族。

釋迦牟尼預言彌勒菩薩,將來會繼承自己的衣缽,來世間教化眾生,同時還預言了彌勒將會先於佛陀離開這個世間,全身釋放紫色金光上升到彌勒淨土(兜率天)。

彌勒佛住在兜率天,經過數千萬年後,彌勒佛就要從兜率天下生到人間,在龍華園龍華樹下成佛。據《菩薩胎心》記載,釋迦牟尼對彌勒佛說:「我為你授記,到5670000萬年以後,你會在龍華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是從人體的右肋下出世的,也是從人的頭頂出世的。」佛經中說:彌勒一旦下生世間作佛,天下太平,毒氣消除,雨潤合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八長八丈,皆壽84000歲。

兜率天,是佛教欲界中的天界,雖然在欲界,但由於彌勒願力的加持變得莊嚴神聖,四周散發著怡人的香氣,潔淨的土地上會湧出甘甜的清泉,如意果樹香氣四溢,所用衣物也生於樹上,隨意取用,地上會長出沒有稻殼的稻米,金銀珠寶更是鋪滿各地。

在唐末五代後梁時期,有一個胖和尚,人們都叫他契此,他的形象十分特殊身材短胖,耳垂大而肥厚,手裡經常提個大袋子,每次化緣得到食物,隨手扔進袋子裡,所以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他總是樂呵呵的,見人便口念「阿彌陀佛」,他經常幫人預測未來吉兇,人們都稱他為奇人。一天,他盤腿端坐在奉化嶽林寺前的石頭上,口中念著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時人自不識。」說完這個偈語後便安然圓寂。後來,人們聯想到他平日的言談舉止,認定他就是彌勒佛的化身,來到世間度化眾生,於是就按照他的外貌形態塑造了現在的彌勒佛,慈眉善目,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一直被中國的佛教信仰者供奉至今。

相傳,彌勒佛得道之後,主動請示庭下凡治理人間。彌勒佛來到人間的第一件事,不是布施,陰晴風雨,幫人消災消難,而是敞著大肚子,笑呵呵的指引凡人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曆二十五打掃房屋,;二十六買東西;二十七打黃酒;二十八蒸饅頭;二十九包餛飩;年三十吃飯餃子。不僅如此,每逢初一家家戶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新衣,互相慶賀,盡情吃喝玩樂,希望大家都能吃好喝好,有健康的好身體才能心情愉悅的勞作。在彌勒佛的治理下,人間變得太平無事,四處歡樂升騰,國泰民安。

彌勒佛豐功偉績和他大肚形象,便迅速走入了千家萬戶,他那平易近人的性格,以及特有的外貌特徵,更是為人們所愛。佛門中說,彌勒佛笑容滿面,見到任何一個人會笑臉常在,就是希望眾生要多生歡喜心,平等心和喜悅心;大肚皮,代表有包容之心,正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人要學會寬容大度,處事待人更要有容量。

民間認為只要摸摸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災避難,祈福平安。五子戲米勒佛的造像更是形象生動,五個可愛的娃娃在他身上爬上爬下,相互嬉戲,稱為「送子彌勒」。對於歷來相信多子多福的中國老百姓來說,彌勒就是可敬可愛的。

「笑口便開,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至今,許多寺廟在供奉彌勒佛像時,仍然掛著這幅對聯,這就是對彌勒佛敬畏的真實寫照。

感恩閱讀,感恩分享,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大肚彌勒佛的寓意 大肚彌勒佛就該這麼的擺放
    大肚彌勒佛給人的形象就是「大肚」「笑容滿面」的形象,被國人譽為佛教的形象大使,蘊含著人們對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那麼大肚彌勒佛的寓意是什麼呢?大肚彌勒佛價格多少?大肚彌勒佛如何擺放呢?大肚彌勒佛的寓意大肚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中國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將其尊俸在寺廟的前殿。由於大肚彌勒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
  • 大肚彌勒佛的緣由及玉雕寓意
    大肚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中國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將其尊俸在寺廟的前殿。由於大肚彌勒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信眾尊重。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與彌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 啟迪人們寬容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
  • 大肚彌勒佛形象的由來,五代神僧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在中國,應該說除了觀音菩薩,最讓人熟悉的佛菩薩像就是是大肚彌勒佛了,因為他的特徵非常鮮明,大肚、坦胸、笑口常開,手上還拿個布袋。契此的大肚和布袋成為一種寬厚、包容的象徵。他有一偈: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 手繪石頭畫《大肚彌勒佛》步驟解析
    手繪卵石畫《大肚彌勒佛》「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笑進笑出,笑自己原無知無識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觀來觀去,觀他人總有高有低」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佛之一,各大小寺廟裡都會有他的佛像,慈眉善目,張口大笑,身穿袈裟,盤腿而坐,這就是典型彌勒佛的形象。
  • 走進寺廟,笑口常開迎接我們的大肚彌勒佛,原來是我們中國的和尚
    走進寺廟,笑口常開迎接我們的大肚彌勒佛,原來是我們中國的和尚我們都知道,佛教傳自古印度,自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4年)傳入我國,已有近二千年的歷史,寺院的布局在明清已基本形成定製。他手掐串珠,笑口常開,注意看,他其身邊還有個布袋子,這就是人們十分熟悉的大肚彌勒佛。佛龕旁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平淡而見奇趣,淺近而具哲理,表達的人生態度實有超凡人聖的意味。
  • 送子彌勒——那個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
    大肚彌勒佛是大家熟悉和喜愛的,尤其是那副耐人尋味的處世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不僅是幸福生活的偶像,同時還是多子多福的象徵,被人們賦予「送子彌勒」稱號。
  • 大肚彌勒佛的原型是誰?
    大肚彌勒佛的原型是唐末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契此和尚,號長汀子,他天生形體寬胖,肚子大得出奇,經常手持錫杖,杖上掛一布袋,出入於市鎮鄉村,在江浙一帶行乞遊化。他還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且言語無常,四處坐臥。他說話雖然顛三倒四,聽起來也是瘋瘋癲癲,仔細想想卻十分有道理。
  • 木雕彌勒佛佛像價格表
    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為「彌勒佛」,實際上其仍為菩薩)。木雕彌勒佛佛像價格表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 在藏傳佛教中,一處補生彌勒佛坐像有什麼特殊含義{一}
    說到彌勒佛,人們心中總是會出現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形象,的確,彌勒是慈心的意思。但在藏傳佛教中,源於佛像繪製經的彌勒形象,卻有著更深刻的哲學含義……彌勒(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為「慈心」,故亦稱為「慈氏」。
  • 觀大肚彌勒佛菩薩石雕像感悟篇
    如來是佛教僧眾修行所能到達的最高果位,菩薩次之。如來也稱之為佛,所以我們會聽說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摩尼佛等。其中有一位佛,既被稱作是佛,也被稱為菩薩,偶爾還被叫作和尚,這就是彌勒佛,佛經中所描述的在釋迦牟尼佛圓寂後,降生於娑婆世界中的未來佛。
  • 佛教:彌勒佛的七字密咒——你笑起來真好看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17篇當下來生彌勒佛,我們娑婆世界的現任教主釋迦牟尼佛已經為他授記,將於56億7千萬年後下生來這裡做下一任教主,所以也被稱為是未來佛如今的彌勒佛——或者更準確說是彌勒菩薩,還在欲界四層天兜率天內院中一邊講經說法一邊自我修行,但是他的像卻早已經遍布所有寺廟,一進山門看到的第一尊像,就是笑眯眯的摸著大肚皮的彌勒佛。有些寺廟甚至山門旁邊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下聯是——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 快樂的「大肚彌勒佛」
    一是形體特別,胖是他的招牌;二是氣質特別,與生俱來的豁達、淳樸、憨厚,一般人都不具有;最特別的是他的笑,肉鼓鼓的臉上,雙眼成線、嘴角微翹,活脫脫一副「彌勒佛相」。這些特點造就了他不用修飾,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那些的普普通通的工人和戰士。於是,在《南徵北戰》《紅色娘子軍》《姑娘今年二十八》《情歸鷺島》等幾十部影片中,鐵牛留下了他特有的形象。鐵牛為人厚道,有著齊魯人的善良、豪爽和耿直。
  • 樂山大佛原型是彌勒佛,為何形象卻不是大肚翩翩,笑口常開呢?
    自漢代開始,佛教流入中土。中國幾千年都以此作為重要信仰支撐,因為佛教在很多教義上似乎和儒教同出一轍。在這歷史長河中,更是以唐代最為璀璨。不僅民眾信佛,皇族宗親也是佛教的信徒。其中我們熟悉的唐玄奘西行取經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而我們今天要觀賞的景點和佛像密切相關,它被稱為世界第一大石刻佛像。沒錯,它就是樂山大佛!
  • 鄒城往事之大屠殺——不忍睜眼直視的彌勒佛菩薩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也叫勒菩薩摩訶薩,來自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所以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美國大叔來中國旅遊,看到寺廟彌勒佛樂了,網友:真人版彌勒佛?
    更神奇的是一位美國的大叔竟然和彌勒佛撞臉了,場面一度陷入尷尬。這位美國大叔是一位律師兼主持人,他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教。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石仁格,他熱愛中國,喜歡到中國旅遊,尤其喜歡佛教和寺廟文化。石仁格對中國佛教歷史很有研究,最喜歡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和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他認為燒香拜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能得到神佛的保佑。
  • 天津有個石園,裡面奇石眾多,園內還有濃厚的佛教文化
    在奇石園,這裡還有獨特的佛教文化,在這裡有一座九和塔,九和塔在奇石園屬於鎮園寶塔,因為其塔存在於奇石園,黃瓦紅柱給奇石園帶來了一絲不一樣的韻味。在片片奇石上能看到一座規整的塔,也算是點睛之筆。九和塔通體九層,每層都供奉著佛像。塔高25米,塔內佛像例如釋迦牟尼、阿彌陀佛、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等佛家著名佛像金身都在裡面,極其典雅宏偉。
  • 佛教:「男戴觀音女戴佛」,有何說辭?
    在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觀音其實是男身形象,後來隨著觀音菩薩大慈大悲、聞聲救助的慈悲無畏精神深入人心,逐漸被中國化為女身形象。其實,不論是男身形象還是女身形象,都是為了更好示現給眾生,大家不要著相。而觀音的諧音與「官印」相近,人們取其好的寓意和吉祥之說,可以步步高升,官運亨通。
  • 顧凱2016專輯《好像彌勒佛》震撼登場
    2016年第八張個人原創和諧善歌專輯《好像彌勒佛》震撼登場!其中《福慧如何修》提倡的孝養父母是修福,此福也有慧,讀誦經典是修慧。此慧也有福。在當今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日益漸顯的年代裡,敬老養老是今天的很大的一個話題,這首歌為當今社會的孝道的落實和智慧經典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一個人看起來像彌勒佛,被一個有錢人帶回家富婆,怎麼搞的?
    雖然我國並非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仍有許多人有宗教信仰的習慣,大多數人信仰的宗教是佛教,畢竟佛教是我國自古就有信仰的教派,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佛教寺廟,基本上,人們每天都崇拜,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佛香會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