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其實是照妖鏡,不同人照出不同的景象,買與不買,都是百般滋味。
如果用歌曲傳達,有人會唱風景這邊獨好,有人唱難得糊塗,有人唱都是我的錯,而有的人會選擇,向天再借五百萬。
這一次,我就和你們說一下,我身邊那些砸鍋賣鐵買房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1
"人人都笑我成為了房奴
我反倒覺得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李華是我比較好的朋友,他是在15年中買的房。
那會剛畢業,在很多人都還在適應社會的時候,他已經嗅到了買房要趁早的味兒,而且幾乎0積蓄就買了一套房。
15年的時候行業並不景氣,全國正如火如荼去庫存,首付分期政策滿天飛。
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買了房,畢竟他是真的沒什麼錢,只知道這個男生很勤儉,幾乎都是吃食堂,也不怎麼和我們一起聚餐。
後來才知道,他是參與了公司的團購項目,0首付分期,到首付分期的時候就套信用卡,手頭上剛湊夠契稅就上車了,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買房後的他,過了幾乎和尚般的兩三年,不抽菸,不喝酒,不貪吃喝。
特別是頭一年,剛出來工作薪酬又不高,一邊交房租,一邊還房貸,還要兼顧信用卡。
我們那時候的食堂,是包兩餐的,但是晚餐要七點才供應,一般加班的人才能吃得上。他即使有時不需要加班,也會特地留下等吃了晚飯才走。
不止省吃儉用,他還把各種薅羊毛髮揮到極致。
那段時間簡直是我們的「優惠通」,附近有什麼優惠門店他都了如指掌,有段時間,小黃車是可以根據騎車時間長短領紅包的,他就把車從地鐵口一路推到公司,可以領一兩塊紅包。
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兩年。
直到去年年底,他突然破天荒請我們吃了一頓大餐,那時候才吐露,他買了一套房,不大,90平小三房,快要交房了。
他那時候才七千買的房子,現在都一萬三了。我記得他當時眉飛色舞的神情,在我們還在為上不了車發愁的時候,他已經駛入了人生下一個路口,不可同日而語。
那些砸鍋賣鐵的吃土日子,好像從沒發生過。
他說: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被房子綁架了,其實他們不知道我過得更好了。
我現在煙也戒了,吃食堂也更健康,因為生不起病所以加強鍛鍊,而且房貸讓我不敢換工作,反而避開了年輕剛入行的浮躁。
今年,聽說他的工資漲了,首付套的信用卡也還清了,現在就每月那兩三千塊房貸,已經不算事了。
那些租房在城中村,點外賣湊單要減免,旅遊都不捨得去的人們,當初,我們都瞧不上——人生活著,應該及時行樂,何必這麼苦著自己呢?
但實際上,人家從牙縫省出了首付錢,在行情大漲前上了車,而及時行樂的我們,最後又留下了什麼。
2
「那些拒絕啃老買房的人,
你們後悔嗎?」
第二個故事,是我們辦公室年紀比較小的小趙,92年,別人都是自己砸鍋賣鐵買的房,他的房,是他爸媽砸鍋賣鐵幫買的。
他說,一開始他也很不好意思,怕我們說他啃老。
房子大概是在大三時候買的,一開始他也沒同意。
硬拗不過父母,爸媽都把養老積蓄弄上了,還跟親戚借了不少錢,終於給他湊出一套在家附近、市中心絕版新房的首付,90方180萬(首付55萬自己借了15萬,月供6000多)。
第一年全家真的很累,任何大的消費幾乎不敢花,一日三餐的花銷都是算著來!
他說,那段時間看著爸媽緊巴巴過日子感覺很受累,自己就私下申請了助學貸款,大四的學費是借的,工作一年內不收利息。
現在畢業了待遇可以,大概今年就能把助學貸款還上,再過幾年也能把親戚的錢一一補齊了。
他說,一開始真的不理解父母,就像他們不理解我,其實愛就是互相把認為好的東西給對方。
驚喜的是,因為是市區的稀缺新房,絲毫不受回落行情影響,現在小漲到200多萬了。
我問小趙後悔嗎,他說怎麼會。雖然是自己住的,短時間不會變現,但是好在父母幫忙早下決定,不然現在肯定買不起了。
我們以為理想是:
畢業白手起家,靠能力買房買車,步入中產。
而啃老族會啃成廢柴,富不過三代。
而現實通常是:
畢業後泯然眾人,不吃不喝也趕不上房價飛漲。無房無車無產,甚至無時間談戀愛。
啃老族早早買房,三年結婚,五年生娃,房價翻番,資產不斷增值。
現在回頭再看,當年堅持不啃老買房的那些人,有幾個真的不後悔?
孝順和骨氣,與,買房和增值,其實並不一定要對立。
高通脹下,父母存在銀行的積蓄,不斷貶值。
而買房,不會影響你更孝順,通過買房賺得第一桶金,然後錢滾錢迅速增值,提升生活品質,未嘗不是一種明智。
3
感謝那些年
「逼」我買房的人
還記得在《夏洛特煩惱》中有那麼一段場景嗎?
大春:夏洛,說到房子的事情我更應該感謝你,2700元買的,漲到2900元,把房賣了我狠狠賺了一筆。我媽還勸親戚全部賣了,租房子住,等房子降價了再買回來。
夏洛:那些親戚還聯繫嗎?
大春:不聯繫。
夏洛:那以後就別聯繫了,能躲就躲吧!
這雖然是段子,但現實中,這樣的場景我們也沒少見,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被勸買房的經歷,勸的人可能是已經買房的親朋好友,更多的是置業顧問。
之前見過一個帖子:主要內容是那些年置業顧問如何忽悠你買房。
本以為大家會統一戰隊罵置業顧問,結果神反轉,留言都是感謝當年逼自己買房的置業顧問,還有一些感慨,為什麼沒有遇到這樣的置業顧問。
買了房的都在感慨,多虧了當年父母、丈母娘、女盆友逼自己買了房,否則現在很可能因為買不起而繼續租房,離房子越來越遠。
有恆產者有恆心,雖然表面看,買房是被房子綁架了,實際上,何嘗不是我們把感情安放在房子上,沒有房子,在哪都是漂泊。
寫在最後
那些砸鍋賣鐵買房的人,到底過得怎樣,這幾個案例我們不能完全表達。
但是,可以從2008年到2017年10年房價的變化,看出一二:
廣州房價翻了3倍
北京房價翻了5倍
上海房價翻了6倍
深圳房價翻了將近7倍。
這意味著,如果08年,你有幸在深圳買了套房,以100萬的總價(還可以貸款)成交,到2017年,至少是700萬。十年之間,漲價了600萬。
我們來算一下你的賺錢速度:
這套房子一年漲60萬,一個月漲50000元,每一天漲:1670元。每小時漲:70元。
所以即便你在睡夢中,這套房子還是以每小時70元的速度在增值,這就是「躺贏」。
十年前又沒有限購,如果當時買下三五套,不就是坐擁「印鈔機」了嗎?
看到這,很多人會說,那是以前,閉著眼買房也能漲的時代過去了。
那我們來看看,所謂的行情不好的2018年,房產作為投資品的表現如何:
不止去年,即使在未來,房產依舊是保值增值的優質投資品。
錯過的機會從來不會消失,它只會換一種大多數人看不透的方式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