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學時光,這樣去自律及管理時間,告別拖延,遠離墮落

2020-09-21 宇寬時間管理

關於大學生的時間管理,這一塊我的感觸是比較深的。在2007年我剛考入四川大學,那時接觸到的信息是:只要來到了大學,就進入了天堂,無論怎麼玩都沒人管你。於是我也就這麼去實踐了,結果大一一整年,在低級的享樂得到滿足之後,帶來的是更深層次的焦慮,迷茫,頹廢和痛苦


很慶幸的是從2008年大二開始,我找到了大學生活的目標,也就是出國讀研,後來通過嚴格的自律和時間管理,不僅讓大學的後三年的時光沒有虛度,也實現了最初的目標。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大學時間管理和自律的經驗。長文預警,先奉上思維導圖



三隻青蛙

三隻青蛙的概念,是美國作家博恩凱西在他的著作《吃掉那隻青蛙》中提到的一個類比。意思是你在一生,一年,一月,一周與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同樣,在大學階段我們也需要找到我們最重要的三件事,也就是你的目標是什麼,而這,又取決於你的價值觀。


舉個例子,如果你大學後的目標是考研,或者留學,那你在專業學術這一塊必須要做得足夠優秀,因此你的三隻青蛙可能會和你在校課程取得的成績,發表的論文,做的實驗相關;但


如果你的目標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自己創業,那麼你所設立的三隻青蛙更多的應該和你的在校社團活動,實踐經歷,參加過的在校創業項目,專業課成績等相關。



三隻青蛙,是我們大學四年的行動指南,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的行動計劃都應該圍繞這三隻青蛙展開。每隻青蛙應該是具體的,相關的,有時間截點的,比如在某年某月通過某個職業資格證的考試,比如在什麼時候通過英語六級的考試,等等。並且這些計劃都需要清晰的記錄在你的年計劃當中。


時間管理方法

有了具體的理論指導,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方法操作。大學的時間有它自己對應的特性,比如每天有對應的課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性進行時間管理。


計劃

每天晚上結束之前,可以把第二天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寫下來,也就是把大腦中所有想法都記錄下來,無論他們是大還是小。比如你要寫完多少作業,參加什麼社團活動,都可以寫下來。



這張圖是我平時自己使用的一個每日計劃表,左邊第二欄是具體的行動項,第三欄是完成情況,第四欄是預估用時。在表格的右邊有每一周完成情況的統計,用餅狀圖的形式體現一目了然。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也制定一個類似的統計表,方便每天行動項完成情況的跟蹤。


排程

接下來按重要緊急次序,對每件事的執行順序進行排序,然後預估每件事情可能消耗的時間,比如寫複習專業課程預估耗時一小時,社團活動可能會耗時兩個半小時。


你可以把這些要做的事情,和你的課程一起,做成一個課程表形式的行動清單。課程,實驗是最重要的,接下來,根據你昨天識別的任務的優先次序,以及可能的耗時,把它們都填入到日程表中。耗時長,重要的任務利用整塊時間去完成,耗時短的任務分配碎片時間解決。



圖片是我平時會用到的一個日程表。大家注意,如果在早上09:00 – 12:00期間是人的大腦在一天中的黃金時間段。如果沒有課程安排,那就要儘量把最有價值,最困難的任務安排在這個時間段,以此來產生最大的時間投資回報率。


執行

按照排程去執行每項任務,執行的過程可以使用番茄鍾工作法。以每半個小時為一個單位,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25分鐘的時間高度聚焦,只做和當前任務相關的動作



圖片是我平時使用的番茄鍾工作記錄。我會根據我一天可以利用的番茄鍾數目,把它們分配到6項最重要的任務當中,並且在每個番茄鍾完成之後進行對應記錄。


反思

每天結束之前進行反思,建議可以花上15分鐘左右,從下面幾個維度進行反思:

a) 我今天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最重要的事情,是不是都安排在了前面,安排在了高效能的時間段?

b) 我今天做事的效率如何?每件事使用的番茄鍾時間是否和預估的一致?如果不一致,是因為執行的時候效率不行,還是預估的時候出現了偏差?

c) 我今天的碎片時間利用得如何?是否存在浪費時間的行為?如果有,浪費掉了多少時間?

作者:潘宇寬

時間管理教練 - 幫助無法自律者解決時間管理和自律問題

碩士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依靠嚴格的自律和時間管理,奮鬥海外多年

解決過50+時間管理專業問題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時間管理尤為重要,做好規劃,遠離墮落
    不管是即將開學的大一新生,還是已經上大學的同學,都將要面臨或者正在面臨一個共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學時間,才能不虛度這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如何規劃好自己的大學,才能遠離墮落,不辜負高中三年艱苦的生活。而且這個年紀誰都不想以後平庸的生活,因此不負過往,不畏未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做好大學時間管理,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讓孩子告別拖延,做事更有效率
    平時吃飯、睡覺、寫作業這些事情全都需要父母的催促,這些就是孩子不夠自律的表現。真正的自律,是積極主動地完成事情,而不是靠別人的監督催促。別說是孩子了,就算是很多大人也做不到很自律,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人總是會選擇去做一些能夠及時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而不會選擇負苦做一些苦難的事情,這樣的話父母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呢?
  • 七步告別兒童拖延
    二、七步告別兒童拖延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不拖延排解自己焦慮,不要轉移給孩子苛求完美的父母易養成拖延的孩子放慢節奏,符合孩子的成長速度5、第五步: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提升敏感度讓時間變得具體可感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並分階段完成讓孩子體會浪費時間所付出的代價
  • 不負大學時光,你該如何管理時間?
    上大學了,大量的學習生活時間將由同學們自己支配(軍校生除外),對此,時間管理的問題就提到了每一位新同學的議事日程。怎樣管理好大學3~4年的黃金時間,對每一位新同學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會折射出每一位同學的綜合素養。根據以往的大學經歷與觀察,時間管理得好的同學,每天的學習生活充實,學習效率高,收穫大,獲得各種獎勵(包括獎學金)的概率也較高。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其實這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自律。讓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現在很多人都會存在"拖延症",對於不自律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想要讓孩子變得自律,一方面是想要孩子告別拖延症,提高其辦事效率,另一方面是想要孩子能夠變得自律從而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解決生活上的一切問題。
  • 「自我管理」「4+3」實用法則,高效克服拖延症
    拖延就像是人的天性,總是讓人一而拖再而拖,再自律、再勤奮的人都有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它確實讓人非常苦惱,有很多時候,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就是有一種神秘力量拉著你,不讓你去做。拖延症很難杜絕,但是絕對可以克服。因此很多人嘗試各種方法,讓自己自律,但卻收效甚微。原因是他們用的方法不夠針對性、以及有效的力度。
  • 大學生活應該要這樣規劃,大一新生要注意看一下,遠離墮落
    鍛鍊身體在大學的生活裡,我們有的時候早上是沒有課的,前一天的晚上就會熬夜熬得很晚,這樣會導致我們的身體很不健康,鍛鍊身體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可以在吃完晚飯後去操場上跑步,或者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去健身房做一些運動,這樣會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
  • 大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拖延不自律還有救嗎?
    對這樣的自己很失望,每次一想到要有很多課業要完成,心情就很煩躁。小敏對自己的期待還是比較高的,希望可以學習成績更好一些,也希望自己多學一些東西,不要每天只是把時間花在娛樂上面,爸媽對自己的期待也挺高的,雖然他們沒有明說,但小敏也感覺的到。
  •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冊》——行動起來,告別拖延,幸福不延時
    ,結果晚上躺在床上朋友圈微博刷不停或者遊戲始終不肯退;接到一個報告的工作,你想了很長時間這個東西應該怎麼寫,卻一想到去做就頭疼,越不想做就越拖,拖到最後交不了怎麼辦?好吧,不知不覺間,拖延症已經成為我們大家的通病。那什麼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釋是一種「個性」行為,即將所計劃執行的任務推遲到稍後時間。是的,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的工作和問題,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於是,面對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想到的對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讓我們避開了那些焦慮、恐懼、無聊等負面的內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暫時的,我們始終要學會習慣「負重前行」。
  • 珍惜青春時光,對拖延症說不
    很多人總在截止時間最後關頭才匆忙做事,就像心理學上所講的「未來折扣」一樣,根據距離現在時間長度對事情的重要性進行削減,心理認知上覺得還在未來,就大打折扣,一直拖著不去做。實際上,拖延是一個逐漸喪失自我的過程,本應立即行動,卻被等一等、放一放、緩一緩,甚至被視而不見、故作輕鬆、及時行樂的心態完全操控。拖延還是一種變形的生活方式和反抗周圍的慣性形式,如「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或「有壓力我才能做好」。
  • 這套法則,是所有自律與時間管理技巧的精華,助你遠離拖延焦慮懶
    學了這麼多自律和時間管理的技巧,還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很正常。很多時候選擇太多,還不如沒有選擇。尤其是針對選擇選擇困難症的人群所以,今天打算一勞永逸,將無數的自律管理、意志力管理、時間管理技巧,總結成了這套「12345法則」。分享給你。
  • 大學生必讀:大學生墮落的5種表現,5點建議!
    但由於受「竭澤而漁式」價值觀的誤導,自律能力培養的缺失和自我決策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導致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一進校園就忘記了自己曾經艱苦奮鬥的初衷,沒有人強迫著你學習,於是再也不用挑燈夜讀,於是將「學習」二字拋之腦後,缺少了自律和他律的大學生活,墮落,似乎成了必然的結局。
  • 一個大學生:我拖延嚴重,這三種時間管理的方法讓我告別拖延!
    我是一個大學生,開時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特別差,在茫茫的網絡中尋找提高記憶的方法,在學習了超級記憶之後,又感受到自己的拖延很嚴重,所以又開始學習時間管理。我通過學習知道了拖延的原因,二八定律,四象限法則和GTD工作法這三種時間管理方法讓我從拖延的泥潭中走出來,驚嘆於柳比歇夫取得的成就的同時,感嘆於他對時間利用的管理方法。時間管理的關鍵就在於拋掉所有的顧慮,立即行動。不管是什麼事情,只有著手去做,事情才能得到解決。
  • 時間都去哪兒了:拖延症自救指南
    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 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7月17日 :打牌。曠世奇才達文西,蒙娜麗莎畫了3年,最後的晚餐畫了3年,最終傳世的畫作不超過 20 幅,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
  • 拖延症患者做事效率低?教你三分鐘學會時間管理,讓效率暴增
    由於疫情的出現,在這大半年裡面大多數人都呆在家裡足不出戶,有的在家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致力於提升自己的才能涵養等方面,而有的人則沉迷於手機刷抖音,玩遊戲,聊天,導致這段時間出現了兩個極端,一個是努力的頹廢一個是努力的進步,這就是自律與不自律的差別。差的是一整個人生。我相信有些人不是不想努力,只是缺少了自己的時間管理,總能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得了拖延症?
  • 面對拖延,改變認知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小許就是這這樣把工作一直拖了七天。這種情形跟上次幾乎一模一樣。他陷入了後悔-拖延-應付-後悔這樣的怪圈當中。熬夜出爐的方案,在第二天又是被領導批評。小許內心很不服,如果早點來做,肯定會做的很好。看來是我太懶惰,小許考慮自己應該去報個時間管理的課程。
  • 珍惜青春時光,和學習拖延症說「不」
    珍惜時光和拖延症說「不」01為了讓我校學子更全面地了解拖延症並且掌握有關戰勝拖延症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保證高中生活的穩定發展。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貴州分隊在餘慶縣他山中學開展第十三期「博雅大講堂」。
  • 如何拒絕拖延症?是管理情緒,還是管理時間?
    根據傳統思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等世界各地的大學輔導中心仍然支持這種思維,我和我的拖延者一起,有時間管理問題。從這個觀點來看,我還沒有完全明白我的任務需要多久,我也沒有足夠注意我目前在"網絡麵包"上浪費了多少時間。隨著更好的日程安排和更好的時間把握,所以邏輯是,我會停止拖延,繼續我的工作。 然而,心理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這是錯誤的。
  • 「拖延症」罪魁禍首竟是「完美主義」,告別拖延症,原來如此容易
    拖延簡而言之就是把重要和有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時間去做的不良習慣。拖延的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不斷縱容而滋生的。拖延症取義「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我們總是想著:「沒事沒事,今天不做還有明天呢。」然後理所當然的把時間用來應付瑣碎不重要的事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 戒了吧,拖延症!戰勝拖延的六大方法,來學習下吧
    惰性對人的精神有著極大腐蝕性,會使人沉迷空想,幹什麼事情都無精打採,態度上更是消極頹廢,甚至會讓人墮落到像其他動物一樣,只滿足於生存需求。惰性大的人,行動肯會遲緩甚至不行動,如此,拖延也就成為了必然。所以說,戰勝拖延,從戰勝惰性開始!